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航運特色的國際金融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了實現(xiàn)上述教學目標,就必須對國際金融課程的教學內容做出相應調整。總體來講是要“求同存異”,突出“異”即航運特色,海事大學特色;具體而言應從精簡教學內容、加快新教材建設、及補充輔助資料三方面進行改革。
1.精簡教學內容以針對性、實用性為原則,精簡教學內容。首先,遵循就業(yè)導向原則并結合未來航運金融崗位的需要,摒棄了實用性不強、內容抽象的國際貨幣體系、國際金融組織部分,這兩部分內容多為常識性知識,安排學生課后自學即可;其次,按照務實原則,精簡了國際收支理論和國際資本流動理論模塊,對其重要理論以“點睛”的方式來進行重要闡述。優(yōu)化后的教學內容主要涵蓋了國際收支、外匯匯率、外匯交易與外匯風險管理、我國外匯管理制度、國際結算、國際信貸及資等,基本上圍繞航運金融主體業(yè)務范圍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構建教學體系。授課重點之一是外匯篇,因為航運金融的各主體日常經營中都會面臨外匯風險,如航運企業(yè)從資金籌措、投資到企業(yè)日常經營中的收支項目,絕大多數(shù)是以外匯來計價結算的。因此,采取各種方法防止外匯風險,以固定成本,保全利潤,就成為各主體企業(yè)員工在實際操作中需關注的關鍵問題。重點之二是國際航運企業(yè)結算和船舶融資問題,這兩部分與實務密切相關,也應詳細對其展開介紹。
2.加快新教材建設近年來我國國內出版的相關教材很多、內容更新較快,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過去國際金融教材內容陳舊或生搬硬套國外課本、缺乏創(chuàng)新的不足,但仍然不能完全滿足我們的教學需求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目前,我校經濟管理學院正積極組建團隊,力爭早日完成新教材的編寫,體現(xiàn)教材建設的國際性、實務性、動態(tài)性。
3.補充輔助資料一是搜集、編寫針對航運金融領域的真實案例。如中遠航運經營中面臨怎樣的外匯風險,又如何規(guī)避?船舶出口的買方信貸業(yè)務是如何操作?國際航運結算的流程如何?等等。真實案例能讓學生直接感受現(xiàn)實業(yè)務的操作情況,將來如果工作中碰到類似事件可迅速上手,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效果遠比使用教材中空泛的假設案例好得多;二是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及時更新數(shù)據(jù)與信息,體現(xiàn)教學內容的動態(tài)性、時效性。例如介紹國際收支政策調節(jié)時,可長期跟蹤我國國際收支現(xiàn)狀,及時補充最新數(shù)據(jù),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我國是否存在內外均衡的矛盾,并思考應該采取怎樣的政策搭配;三是編寫國際金融英語閱讀材料。較高的英語水平是國際金融學科人才的內在要求,也是航運金融人才所需具備各項能力中很重要的一項。因此,要注意加強外語能力的培養(yǎng),使同學將來能成為具備過硬專業(yè)知識和較高外語水平的復合型人才。
二、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啟發(fā)式、互動式教學
課堂教學中,要注意改變以往單純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通過運用現(xiàn)代教育理念與技術,利用多媒體資源、網(wǎng)絡,通過“案例教學”、“專題研討”、“實踐教學”、“建立課程網(wǎng)站”等啟發(fā)式、互動式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的效率與效果。
1.案例教學案例教學能使學生身臨其位、身臨其境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針對本課程的教學特點,從以下三方面進行了案例教學的改革:①拓寬案例的來源渠道。授課案例除了來源于教師的精心選擇外,還可由學生自己提供。這樣不僅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培養(yǎng)其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因此,可根據(jù)各個班級學生的情況,安排學生搜集、提交感興趣的案例,與教師溝通,若該案例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專業(yè)性,教師可將其定為正式的案例分析題目。②把握案例的選擇原則。選擇案例:一是要新;二是針對本課程的教學目標盡可能選擇與航運相關的案例。比如,在進行金融危機的專題討論時可選擇2009年發(fā)端于迪拜蔓延于歐洲的債務危機,進而探討這些危機給航運企業(yè)帶來怎樣的沖擊和影響,航運企業(yè)又可采取哪些措施來應對?再如,當講到利用衍生品防范外匯風險時,可以選取中遠集團FFA投資導致巨額虧損的事件,分析衍生金融工具的風險。這樣做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由于事情正在發(fā)生,會有許多新聞報道,學生處于事件環(huán)境中,感覺更真實;二是便于學生驗證自己結果或推論的正確性,從而更好的關心國際國內的新聞事件。③采取多樣化的案例討論方式。比較傳統(tǒng)的方式是,將學生分組,每組選擇一個案例,要求其事前搜集案例資料,制作PPT,然后在課堂上配合PPT資料進行報告,最后進行提問、回答、教師點評。這種方式不但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也加深了學生對案例、知識的理解,鍛煉了他們的組織表達能力。此外,還可嘗試“訪談法”,即:每兩個小組組成一對“訪談組”,一組負責收集整理資料、解決問題;另一組提問,在課堂上采用類似電視專題訪談的形式。“訪談法”可以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fā)問,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此外,同學間的問答也易使學生放松,克服回答老師提問時或多或少的緊張情緒。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使學生明白上案例課的目的不在于尋找正確的答案,而在于改變簡單的思維方式、學會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其他實務中必備的技能。比如,如何查找契合案例的相關資料,如何在小組成員之間進行分工并對各成員所做的工作進行綜合,如何表述自己的觀點并說服別人等等。只有學生認同了這種觀點,案例教學才會發(fā)揮它的作用。
2.專題研討在教學過程中,要組織學生就國際金融的重要理論、社會現(xiàn)實中的相關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專門研討。比如舉辦“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改革問題”、“美國次貸危機對航運市場的影響及對策”等專題研討會。在研討的方式上也可以采用類似案例教學中的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例如讓某學生扮演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就人民幣匯率制度相關問題作專題匯報;部分學生作為智囊團成員參與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另外的學生作為中外媒體記者就專題內容進行采訪,并撰寫報道。教學情景的積極創(chuàng)設,能有效激發(fā)學生主動性,維護學習氣氛。專題研討教學法使封閉的課堂教學法變?yōu)殚_放型的課堂教學。師生在交流研討中相互啟發(fā),共同提高,激發(fā)了學生參與教學的興趣,教師也能及時從中得到反饋信息,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
3.實踐教學學生實踐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已成為用人單位和教育部門的共識,專業(yè)技術能力的培養(yǎng)是高等教育中最為基本的實踐要求,因此加強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的專業(yè)技術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是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國際金融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其課程設置必須突出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校內、校外實踐。①校內實踐。利用實驗室進行模擬教學。國際金融課程可建立外匯交易和國際結算等模擬教學系統(tǒng)。外匯交易模擬教學系統(tǒng),采用寬帶接收實時傳輸、全球同步的24小時外匯交易行情系統(tǒng),讓學生模擬外匯交易,使學生熟悉外匯交易流程,提高操盤能力。通過國際結算模擬教學系統(tǒng)的訓練,使學生掌握匯付、托收和信用證等國際貿易結算業(yè)務的業(yè)務流程,熟練處理各類業(yè)務面函和賬務憑證,加深學生對國際結算理論知識的理解。在現(xiàn)有課時的約束下,實驗課的安排時間很有限,下一步準備專門開設輔助實驗課。現(xiàn)主要利用財經網(wǎng)站所設立的模擬外匯交易平臺開展實驗。此外,我們也緊密跟蹤上海研發(fā)集裝箱運價指數(shù)衍生品的進程,為下一步開展航運運價指數(shù)期貨的模擬教學做準備。通過模擬教學,提高學生對金融市場和金融業(yè)務的感性認識,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②校外實踐。一是聘請航運金融領域的高層管理人員來校講座,現(xiàn)已通過經管學院與遠東租賃有限公司的合作聯(lián)合舉辦了多次船舶融資講座;二是鼓勵和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省市和全國各類相關業(yè)務大賽,學以致用,提高學生對于國際金融業(yè)務的實際操作技能;三是將聯(lián)系航運企業(yè)、銀行、證券公司等單位合作建立實訓基地,利用學生大三、大四的假期或教學課時少的時候,進行課外實踐,真正身臨其境地參與航運金融事務,積累實踐經驗。
4.建立課程網(wǎng)站通過建立公共郵箱及利用校課程中心共享教學課件、視頻等資源,并實現(xiàn)課程相關新聞、信息資源的及時傳輸,克服了時間、空間的局限,成為師生間進一步開展課下交流、討論的平臺,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理論+論文+實踐
考試是檢驗學生所學知識的一種手段,也是檢驗教師教學效果的一種方式。當前國際金融課程的考核方式存在兩個突出問題:一是考試形式單一,主要是采用閉卷考試;二是考試內容不夠靈活,局限于書本上的內容,更多的表現(xiàn)為死記硬背的知識。這種僵化的考核方式與上述具有航運特色的國際金融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是相互矛盾的,要保證該課程教學改革的成功,就必須改革其考核方式及內容。具體建議,可把該課程考核分為三部分:理論部分考核、論文部分考核和實踐部分考核。理論部分考核采用閉卷考試,試卷應注重考查考生運用基本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非死記硬背概念。論文部分考核,即通過教師命題或同學自選題的方式,要求學生做一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課程論文。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有效地掌握和鞏固所學的知識,而且學生的概括和歸納能力、寫作能力、自學能力及鉆研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實踐部分考核,可以通過上機模擬操作、實習和社會調查,考核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作者:劉士寧呂惠娟單位:上海海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