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財務會計監督與審計的關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會計監督是企業財務會計職責中的重心,同時企業又必須對經過會計報告進行審計,即企業在針對財務工作進行會計監督的同時還要進行審計的再監督,進而通過會計監督與審計完成對企業經濟運營的監督。隨著市場經濟、信息技術、企業制度、審計工作的環境和內容的變化,政府部門、投資者、債權人、社會公眾等信息使用者對審計信息的披露的時效、范圍、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會計監督和審計已然成為管理和監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工具。
【關鍵詞】
會計監督;審計;區別;聯系
一、前言
會計監督是會計法賦予計人員的重要責任,會計人員必須嚴格執行。而我國審計法規定,各級政府要建立完善審計機構,實施審計監督制度,這顯示審計的地位越來越受到重視。正確看待兩者之間的關系,對于研究兩者之間的活動規律,充分發揮其作用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基于此背景進行會計監督與審計關系的研究,闡述了會計監督與審計的關系、區別,并分析了會計監督與審計之間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二、會計監督與審計之間的聯系
會計監督與審計密切相關,無論是客觀的經濟基礎、工作目標及會計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著非常重要的關聯,協調和改善雙方間的關系對于發揮二者的相互作用和規范市場經濟顯得至尤為重要。
(一)會計監督與審計依據相同的客觀基礎。會計監督與審計之間的最主要的聯系在于客觀基礎,二者都是依據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的客觀基礎來反映單位財務收支及經濟活動,監督相同的會計主體經濟活動。
(二)會計監督與審計在目標上存在一致性。會計監督與審計在工作目的上存在著某種程度上的一致性。兩者都是按照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所規定的權利和內容實施的,均針對企業財務數據進行審核工作,旨在披露企業中存在的各種不正當的經濟行為,向企業的投資者提供真實、可靠的財務會計信息,維護利益各方的合法權益。當然,二者最終目的是為達到工作的平衡性和一致性,是通過取得和評價有關財務報表的證據、確定財務報表是否按照會計準則進行公允列報并編制審計報告,從而對會計提供的會計信息進行再次驗證,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三)會計監督與審計依據會計方法。會計監督與審計相互依存,還體現在會計方法上的一致性,二者之間的工作依據都是會計資料,其業務的順利開展也都是依據會計資料。然而對會計監督工作而言,需要對存貨管理采取估價舉措,對固定資產進行一定的折舊,對壞賬計提準備,借由這些手段對企業財務完成會計監督工作;而內部審計的審核手段也是如此,借對會計監督所得到的會計報告作復查、再監督,從而完成審計的相關工作。由此看出,會計監督和審計在會計方法的運用上存在著明顯的相通之處,通過運用會計方法,達到各自工作的平衡性和完整性。
(四)會計監督與審計在發揮作用上存在共同點。從宏觀的角度來看,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都需要會計監督與審計的監督。會計監督不僅要反映經濟活動,而且要監督這些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審計工作應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內部管理制度,檢查企業的會計資料及其反映的經濟活動的合法性。
三、會計監督與審計之間的區別
會計監督與審計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但仍存在許多差異,理解會計監督和審計的區別對于研究相關工作有著積極的意義。
(一)會計監督與審計產生的依據不同。會計監督是社會經濟發展達到了一種程度后產生的,為了適應對勞動耗費和勞動成果進行記、計算和分析來反映出生產成本,其目的是為了加強經濟管理。而審計是生產資料所有權的分離、管理層的公正評價權發生后產生的,目的是明確經營者或其他受托經濟責任管理者的履職情況。
(二)會計監督與審計的性質不同。會計監督為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核心內容,集中表現在發現企業經濟運營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一定的規范約束,從而使其企業經濟運營走上合法、有效的道路上班來。可見會計監督的具體性質是反映和監督僅限于生產和經營的微觀環境,而審計工作則是經濟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審查財政和財務收入支出及其他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和合法性。
(三)會計監督與審計操作對象不同。會計監督的對象主要是企業資金運動的過程,確保使用的資金被用在正確的地方,金額也是正確的,不但核查企業資本使用情況,來龍去脈,還能很好地說明資本流動中所折射出的的企業間經濟關系,研究的對象是資金運動的關系。審計的對象則比會計監督的對象多,不但包括了企業財務會計報表及其他所涉的說明經濟指標的材料,還涉及到企業的會計從業人員在會計審核中是否做法合適,有無知法犯法行為,評判企業經濟運營中的經濟行為是否行之有效及會計監督工作是否達到了預先設定的結果。
(四)會計監督與審計的人員來源不同。會計監督涉及到企業內部經濟指標的管理方面,會計審核機構為企業的財務部;而會計從業人員就是企業自身的員工,在企業中直接歸本企業的領導直接統轄工作。當前國內已建立了政府審計、注冊會計師審計、內部審計三者交融的審計組織機構,這里的內部審計部門就是我們說的企業自身設定的對經濟指標進行核查的機構;而注冊會計師審計及政府審計同企業經濟運營不存在的很大的相關性,其本身有著很大的相對獨立性,方便這樣人員對企業開展審計監督工作。
(五)會計監督與審計的職責范圍不同。會計監督應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所規定的內容,杜絕企業財務運行中的一切違法亂紀行為的出現,堅決打擊企業會計審核人員的違法亂紀行,一經發現其存在這些違法亂紀行為如,財務人員應不予付款、責令更正處理,并向上級主管部門及審計機關報告;而審計是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行使再監督權,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再審核之后給出報告,同企業部門不存在任何關系,是一種不參與企業經濟運營、不涉及企業日常運營管理的獨立的經濟監督。
四、關于會計監督與審計之間關系的思考
(一)會計監督與審計在機構、人員組成方面存在獨立性。會計監督機構為企業自身審核經濟狀況的一個管理機構。通常會計部門的建立都是考慮到約束企業內部經濟行為的一種需要,通過建立會計部門,不僅能給企業領導層在進行決策時提供行之可靠的財務報表。而國內的審計部門為由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建立,在社會分工合作的要求下,在政府審計部門的組織領導下,構建起的中央、地方及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在審計當中有著較強的獨立性和法律效力。
(二)會計監督與審計的關系相互演變。會計監督與審計之間是不同的,雖然會計監督與審計所面對的對象不同,但是,在經濟體系發展的初級階段,審計僅僅是會計監督的一部分,兩者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演變與發展的關系。在經濟體系發展的中期階段,審計與會計監督所面對的對象漸漸出現了重合的部分,但是還有很多不同之處。在我國,審計對象中的一部分是部分單位的所有經濟活動,而會計監督的整體對象是單位的所有經濟活動。不難看出,在中期階段,會計監督的對象僅僅是審計對象的一部分,兩者存在著兼容并蓄的關系。審計同會計監督的工作方式都經歷了很長時間的發展。
(三)會計監督與審計不可分割。審計由于其體系構成在整個國家的經濟監督體系地位較高,其地位超然,而會計監督由于其本身業務具體性,并且只是單位內部的一個職能部門。會計監督是核稽中的監督,它是控制經濟活動過程的一種信息系統,是微觀管理的一種重要手段,是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會計本身的發展來看,會計本身存在著無法克服的局限性。《會計法》也明確規定,各企業的內部會計機構必須無條件、積極配合審計部門依據國家規定的法律法規進行的監督工作,審計的監督權為我國憲法所授權的,其為防范、杜絕企業經濟行為違法亂紀的一種再監督行為,亦為提高企業經濟管理,增加企業經濟效益的可行監督舉措,所以其不但對企業的微觀經濟行為進行監督,還對涉及到國家經濟行為作調控,是對經濟行為的再監督。
綜上所述,在我國會計與審計制度進行重大改革的情況下,必須統一好會計監督和審計監督二者之間的關系,才能協調好會計監督與審計的工作,從而有效監督、規范單位的經濟行為,維持經濟秩序,提升會計信息質量,進而增加整個經濟社會運作的透明程度。
【參考文獻】
[1]高霞.會計監督與內部審計關系之探討[J].呂梁學院學報,2013(01)
[2]于淑玲.探析提高會計審計質量和會計監督的對策的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4(02)
[3]胡金沙.會計監督現狀及強化淺析[J].現代企業文化,2010(09)
[4]劉伏玲.會計監督與審計關系問題探析[J].商場現代化,2013(33)
作者:丁海青 單位:安徽省廬江縣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財務審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