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女大學生服裝消費行為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的:通過對浙江中醫藥大學女大學生的調研,了解目前的女大學生服裝消費現狀和影響因素,為女大學生服裝消費提供建議,并為以女大學生為目標消費群體的服裝生產商提供營銷決策及參考依據。方法:采取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等研究女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的服裝消費行為。結果:研究表明女大學生服裝消費行為受服裝款式選擇等因素影響,建議女大學生應樹立正確消費理念,服裝生產商應滿足女大學生需求,對服裝款式、服裝定價、促銷活動和網絡渠道進行優化。
關鍵詞:
女大學生;服裝;消費行為;影響因素
引言
在社會生活中,女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她們是作為一個消費載體而存在著的,受到各種消費觀的影響。在女大學生消費行為中,更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女大學生服裝消費行為。女大學生服裝消費行為是指女大學生在一定的心理或外界的影響之下,為了滿足自身在服裝相關方面的需要所采取的消費行動。女大學生處于喜歡打扮的年齡段,注重服裝消費。但在女大學生服裝消費行為的過程中,受到眾多方面因素的制約:經濟能力有限等。服裝生產商只有站在女大學生的角度,考慮到女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等特征,才能真正的滿足女大學生對于服裝消費的需求。
一、研究內容與對象
(一)研究內容
本研究于2015年8月下旬采用網上問卷的方式,對浙江中醫藥大學的女大學生進行了隨機抽樣問卷。問卷由15個問題構成,主要研究女大學生的服裝消費行為、影響因素等。本次共發放問卷250份,有效回收242份,有效率為96.8%。
(二)研究對象
調研樣本中,大四的女大學生比例最高,占43.8%,大一與大三的女大學生比例相當,都占21.07%,大二的女大學生比例相對較低,占14.05%;來自城鎮的女大學生,占47.93%,來自農村的女大學生略多于來自城市的,分別占29.34%和22.73%;經濟來源于家庭的女大學生占92.15%,這也是當代大學生最主要的經濟來源方式,經濟來源于本人勞動的女大學生較少,占3.72%,另外還有女大學生經濟來源于獎學金或貸款,各占2.07%;女大學生的月均生活費集中于800-3000元,其中月均生活費為800-1200元的占13.64%,月均生活費為1200-2000元的占45.45%,月均生活費為2000-3000元的占32.23%,月均生活費處于800元以下的較低水平和3000元以上的較高水平的女大學生都較少,僅占3.72%和4.96%。
二、研究數據分析與結果
(一)女大學生服裝消費行為分析
1.服裝消費水平。超過一半的女大學生每月在服裝上的消費為200-400元和400-600元,其比例分別為38.84%和28.1%;月均服裝費在200元以下,600-800元和800元以上的比例為18.6%,11.16%和3.31%。能接受的單件服裝價格為100-200元和200-300元的女大學生高達32.23%和36.36%,代表了大多數女大學生的意愿;其次是能接受的單件服裝價格為300元以上的女大學生,占19.01%;能接受的單件服裝價格為100以下的女大學生最少,占12.4%。通過這些數據可以說明,女大學生的服裝消費水平較高,在總消費中所占比例較大,和社會整體的消費水平呈現出一致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并且她們所能接受的服裝單價也逐步上升,基本上每個女大學生都有能力購買自己理想價位的服裝。
2.服裝購買頻率。在服裝購買頻率中,每個月購買1次或2次服裝的女大學生分別占總人數的43.39%和41.74%;每個月購買3次或3次以上服裝的女大學生所占的比例為10.74%和4.13%。大多數的女大學生的服裝購買欲望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旺盛的,也有很強的行動力。
3.服裝購買時機的選擇。女大學生偏向在商家進行促銷打折時購買服裝,比例占80.17%;有61.98%和53.31%的女大學生選擇在缺少衣服時和換季打折時購買服裝;新貨上市和其他時間購買服裝的女大學生較少。調查結果顯示:女大學生沒有自身收入來源,受到經濟條件的制約,因此女大學生對于商家的打折促銷活動反應較強烈,也最能刺激購買的欲望,造成沖動型消費;對于新貨上市,服裝處于價格較貴的時候則缺少購買興趣,較少進行服裝消費。
4.服裝的購買渠道。女大學生對于選擇購買服裝的渠道中,幾乎所有的女大學生都會在網絡店鋪進行購買,比例高達92.15%;另外選擇在品牌專賣店、百貨商場和個性小店購買服裝的女大學生比例相近,都超過了50%;而選擇在夜市小攤購買服裝的女大學生最少。在進行調查的女大學生中,非常或比較贊同網絡上購買服裝的女大學生占總人數的46.28%和45.04%;對此持無所謂、比較和非常不贊同態度的比例為8.68%。由此可見,網絡店鋪已經成為女大學生購買服裝的首選場所,而品牌專賣店和百貨商場較高的購物品質和消費環境、個性小店的個性服裝也各自吸引了不同的女大學生進行服裝購買。
5.服裝信息的獲取。通過調查發現,大部分的女大學生都是根據個人愛好來挑選服裝,占84.71%;其次,也會從商品本身出發,或通過身邊的朋友介紹、電視網絡的傳播來獲取服裝的信息,分別占56.2%、53.31%和51.24%;由于雜志宣傳和偶像形象的影響購買服裝的女大學生較少,分別占27.27%和24.38%。女大學生在獲取服裝信息來源的過程中,以主觀的感受為主,同時也受各種客觀方面的影響,購買最適合自己的服裝。
(二)女大學生服裝消費行為影響因素分析
1.服裝消費影響因素。在對女大學生服裝消費影響因素中,其中,較多女大學生會首先考慮款式美觀、價格合理或質量好;關注產品品牌或服務優良的女大學生相對較少。由此說明,女大學生已經不會盲目的注重服裝產品品牌,具有款式美觀、價格合理和質量好的優點的服裝更能吸引她們的注意。
2.服裝款式選擇。女大學生可選擇購買的服裝款式,有休閑服飾、半休閑服飾、追求流行服飾、時尚前衛服飾和其他服飾。喜歡追求流行服飾和半休閑服飾的女大學生最多,占總人數的73.55%;選擇時尚前衛服飾的女大學生多于選擇休閑服飾和其他服飾的,分別占18.6%、7.02%和0.83%。
3.服裝購買動機。購買服裝的動機是非常多樣化的,在此所進行的調查主要針對展現個性和追求舒適這兩個動機。女大學生的主要動機是展現個性,比例為62.81%;還有37.19%的女大學生為了追求舒適而購買服裝。
(三)研究結論
本文通過對浙江中醫藥大學的女大學生服裝消費行為和影響因素進行問卷調查.對研究結果進行整理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服裝價格是影響女大學生服裝消費行為的重要因素。雖然大多數女大學生的月均生活費較充裕,服裝消費水平較高。但她們在選擇服裝購買時機時,選擇在促銷打折時購買服裝的女大學生最多,此時服裝價格較合理,女大學生容易購買到物美價廉的服裝;選擇在新貨上市和其他時間購買服裝的女大學生最少,此時服裝價格較昂貴,女大學生容易買到米珠薪桂的服裝。
(2)女大學生服裝消費行為是符合自身身份的主觀與客觀、理性和感性相結合的結果。女大學生購買服裝以個人愛好為主,同時接受商品本身、朋友介紹等各方面的資訊,適當的展現個性,又兼具服裝所帶來的休閑與舒適。
(3)網上購物是當代女大學生服裝消費行為所呈現的新態勢。在互聯網普及的今天,網絡店鋪的便捷、物美價廉等優點,牢牢地吸引著女大學生,使女大學生在課業繁忙的時候可以足不出戶,享受到購買的樂趣。
三、對服裝消費以及生產的建議
(一)對女大學生服裝消費的建議
作為當代的一名女大學生,應該樹立一個正確的消費理念,避免鋪張浪費等消極主義的影響。女大學生進入大學的主要目的是學習,一切消費行為都是為了更好地學習,應該調整自我消費習慣,以提高自我修養的學習消費為主,制定合理有益的消費計劃。另外,女大學生還應適當地參加社會實踐或培養自身的經濟自立,在勞動中感悟錢財的來之不易,在消費時謹慎思考。
(二)對服裝生產商的建議
1.服裝款式美觀。女大學生喜愛休閑與流行兼具的服裝款式,服裝生產商應投其所好,把握最新流行趨勢,設計展現女大學生自我個性的多樣化款式,并盡量選擇舒適親膚的面料,做到款式美觀、質量好,打開女大學生服裝消費市場。
2.服裝定價適中。女大學生的消費能力有限,服裝生廠商應根據女大學生能接受的單件服裝價格,在保證服裝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地降低服裝的定價,使所有的女大學生都有能力進行服裝消費。
3.促銷活動豐富。女大學生易受促銷打折、換季打折等促銷活動的刺激進行服裝消費,服裝生產商可以多利用這些營銷手段,引起女大學生的關注,促進服裝消費活動的產生,擴大女大學生服裝消費市場份額。
4.網絡渠道優化。網上購物已經是女大學生最常購物的場所,服裝生廠商應重視網絡渠道,建造并完善網上銷售渠道,在出貨速度、客戶服務、售后服務等方面進行有效管理,營造舒適、自由的消費環境,滿足女大學生服裝消費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戴燁.當代女大學生消費心理探析[J].消費導刊,2011,(7):3-4.
[2]孫洋.當前女大學生消費行為的現狀調查[J].西江月?中旬,2013,(6).
[3]胡冰倩.大學生服飾消費行為及需求的探究[D].西安:陜西科技大學,2013.
作者:金穎珠 荊春燕 單位:浙江中醫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