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在校大學生消費行為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廣西財經學院防城港學院位于廣西防城港市江山半島科教園區內,占地面積600多畝,是廣西財經學院與防城港市政府合作、舉辦全日制高職高專教育的一個學院,是廣西財經學院的防城港校區,以下將其簡稱為“該校區”。該校區設置23個高職專科專業,至今招收了2012級、2013級、2014級共三個年級學生,共5000多人。該校區的成立打破了廣西防城港市沒有大學的記錄,這為防城港市的人才培養、城市文明建設、商業發展等帶來重要意義。因此,為校市合作發展提供人才培養戰略提供研究基礎,使該校區在校大學生更好地服務社會,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本文將從該校區在校大學生的消費行為進行分析研究,以分析其消費行為結果,進一步提出有關影響的思考。
一、該校區在校大學生消費行為分析
為有針對性地研究在校大學生進行有關消費者行為,掌握準確的數據,筆者對該校區在校大學生進行了消費行為調查。此調查從2014年3月10日至2014年12月31日;采用隨機抽樣調查方法,利用問卷調查工具;調查在校年級包括2012級、2013級、2014級,共880人,發放問卷880份,收回有效問卷853份。調查內容包括:該校區在校大學生的基本情況、消費選擇、消費結構、消費心理等。最后,利用EXCEL表格進行調查數據統計。總體調查合理有據,調查結果具有一定代表性。下面就此調查結果進行如下分析。
(一)該校區在校大學生基本情況,包括個人生源地、家庭收入來源、每月生活費等情況本次調查中,有效調查該校區在校大學生有853名,其中男生有258名,女生有595名。被調查的該校區在校大學生中有66.82%來自農村,有10.32%、13.01%分別來自縣城、城市,有9.85%來自鄉鎮。該校區在校大學生的家庭收入來源情況為:853名在校大學生中有9.73%的個人家庭收入來自固定工作,有29.66%的個人家庭收入來自臨時工作,有43.38%的個人家庭收入來自務農,有17.23%的個人家庭收入來自其他收入。
(二)該校區在校大學生消費選擇的情況,即消費行為表現該校區在校大學生日常選擇的購物地點有幾種類型,主要有校內實體店、市區實體店、市外實體店、網絡商城等,具體情況如下:調查853人中,有28.6%的人選擇在校園內實體店消費,有38.34%的人選擇在市區實體店消費,有1.06%的人選擇到市外消費,有23.45%的人喜歡選擇網上購物,有8.55%的人選擇不固定地點消費。從這調查了解,該校區在校大學生更喜歡實體場所消費,網絡消費較少。
(三)隨著日常生活、學習、娛樂的需要,該校區大學生的消費結構相對從簡單趨向復雜化筆者調查他們的消費項目包括有伙食、零食、衣服、化妝品、交友、電話、網絡、公車、日用品、學習用品、旅游、土特產等。經調查和統計,了解到該校區在校大學生在各項的月均消費有一定的特征,現歸納如下:關于伙食的消費情況,被調查的在校生的伙食支出集中在500元以下,其次是500-1000元之間,超過1000元的伙食支出的人數最少;而對于服飾、日用品、零食、電話方面的消費情況來看,每月消費在1元-300元之間的人數都比較多,尤其是每月消費在51元-100元之間的人數最多,這也反映出了這些消費項目是大多數在校大學生日常生活需要的,總體上花費也不高,51元-100元之間的支出是能承受的;關于學習用品、公交車的消費則集中在1元-50元之間,此消費幅度的人數最多,符合日常學習、出行的正常情況,也反映了在校生這樣的消費較少,占總體支出的比例不大;關于上網、交友的消費情況,這兩項消費的共同點是消費的人數不多,消費金額較少,集中在1元-100元之間,沒有此項消費的情況的人數較多;最后是關于化妝品、旅游、土特產品的消費情況,它們的共同點是這些消費的人數都比較少,且消費低,消費金額在1元-100元之間居多,而沒有消費這些項目的人數是最多的,反映出這些消費的對象不是在校大學生日常所必需的,即使有消費也消費不高,也體現出在這些消費上相對理性。因此,從這消費結構來看,各項消費支出比重層次分明,可清楚了解其需求的層次及價格接受能力,有助于商家很好制定合理的價格、服務策略。
(四)消費心理調查分析通過此次調查了解到該校區在校大學生選購商品的偏好、消費評價關于選購商品的偏好,調查了幾個方面,包括價格、質量、品牌、款式、功能等,偏好價格的有287人,偏好商品質量的有372人,偏好商品品牌的有10人,偏好商品款式的有44人,偏好商品功能的有59人,有81不確定偏好,從這看出該校區在校生購物時相對理性,不盲目偏向品牌,注重商品的品質和在乎商品的價格。在對當地物價而言,通過比較其他市區商品水平,他們當中有429人認為物價非常貴,有339人認為物價比較貴,有34人認為一般,有6人認為較便宜,有45人看法不確定。對于校內和校外購物環境而言,從價格、品類、服務及其他方面調查,該校區在校大學生是體會比較深的。首先,對于校內環境的而言,有265人認為校內商品價格較貴,有207人認為商品品類較少,有62人認為服務不好,有83人認為各方面都一般,僅有3人認為非常好,有233人評價為其他方面。其次,對于校外購物環境而言,有190人認為物價非常貴,有32人認為商品品類少,有40人認為商家服務比較差,有142人認為一般,有27人認為商家服務好,有422人評價其他看法。從總體調查數據可看出,該校區在校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特征如下:第一,在校生月均生活費較為穩定,有一定消費能力。第二,月均消費比較集中,各項消費金額集中在300元以下,大于300元的消費較少,且總體消費檔次較低。第三,學生日常購物地點以校外市區為主,其次為校園內消費,部分選擇網絡,極少數選擇市外。第四,在校生消費態度相對理性,消費選擇時注重商品價格和質量,較少看重品牌和款式。第五,在校生對校內外購物環境的商品價格、品類、服務、環境評價較多,多數人認為價格較貴、品類較少、不便利等。這些消費特征既反映了在校生的消費水平、消費態度,也反映了現有服務環境的不足,這對于在校生個人、所在校區、當地服務機構等改進服務設施具有重要研究意義。
二、該校區在校大學生消費行為影響研究
從以上消費特征看,在校生人數龐大,是當地市場的重要消費力量。該校區在校生的消費需求呈現復雜化,需要更多的商品、服務、便利,因此這對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商家營銷計劃、學校校園建設具有一定影響。此外,該校區在校生個人生活費來源相對有限,這對于在校大學生個人的消費計劃也存在一定影響。所以,基于以上消費行為的影響思考,提出以下幾方面應對建議。
(一)在校大學生需要進一步樹立科學消費觀從調查數據了解,該校區在校大學生月生活費總體較少,除了伙食開支,每月可支配的生活費用更少,如果沒有科學合理的計劃消費,那將會造成生活困難,從而也會影響個人的學習心情,對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不利。除了要合理安排生活費用的開支,在消費項目上也應合理安排。據調查了解,該校區在校大學生消費的項目比較多,大多數大學生會選擇到校外市區的超市購物,在超市購物中所占花費的比例也比較多,尤其受到折扣、新產品、同學推薦等影響容易非計劃購買商品。因此,應立足實際消費需求,結合自身經濟條件,量入為出,避免消費浪費,樹立合理消費觀。
(二)當地商家應結合此消費行為調查結果,分析該校區大學生消費需求,制定合理的營銷策略從調查數據來分析,該校區在校大學生具有穩定的消費能力,但由于現有購物環境存在著價貴、不便、物品少的問題,許多大學生消費欲望不夠強烈,大多數消費集中在吃、穿、用的方面,且消費較少。對此,各商家應該引起重視,持續關注這些大學生的消費需求,關注他們的消費行為動態,及時調整營銷策略,具體從產品品質、價格、服務、便利、購買渠道等方面制定合適的策略,從而提高在校大學生的消費滿意度。
(三)新創業的商家或個人立足在校大學生的潛在需求,創造滿意的產品和服務,實現互利共贏市場營銷的機會在于人們尚未得到滿足的需要。由于現有商業條件較不完善,相關配套設施不齊全,從吃、穿、用、娛樂、學習、兼職等方面的供應存在不足,單靠現有商家提供的商品和服務還不足以滿足這些需求,因此,新的創業者可以通過分析該校區在校大學生的需求提供適宜的產品、服務、便利,尤其需要創新商業的模式,改變傳統的創業方式,采用現代便捷的銷售模式,具體利用Q群、微信、電話、電子郵件、手機應用軟件等方式銷售商品,或者通過建立網上商城等方式銷售商品,并且在線下提供門對門的配送服務。這樣將會滿足了該校區在校生的需求,又可以使創業者實現利潤,實現雙贏。
(四)社會相關服務機構應完善相關服務配套設施,尤其合理規劃交通路線,建立配套商業圈該校區距離市區較遠,公交班次少,且等待時間長,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在校生隨時購物的欲望,減少了在校生出行的頻率。而附近又沒有配套的購物場所,使得總體在校生消費需求受到限制。這對于整個城市經濟發展大大不利。該校區的設立意味著給整個城市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也帶來了無限的發展商機,是城市全面發展的良好機遇。由于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校區與鬧市區連接的交通路線需要進行調整,合理規劃班次和路線;通過對稅收、租金等優惠方式對附近區域鼓勵商家進駐,尤其是校內要合理引入多家消費品商家,鼓勵學生校園創業,促進公平競爭,確保科學定價,保護學生消費權益。
綜上所述,該校區在校大學生消費行為與社會各相關主體之間聯系密切,它影響著消費者個體、學校、商品供應者、相關的服務機構等之間的關系發展。所以,我們應該將其科學看待,就大學生個人而言,研究它有助于讓在校大學生正確認識自身消費行為,樹立科學的消費觀,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就社會發展而言,研究它有助于社會各界正確認識這種消費行為特征,把握其變化規律,適時提供讓人滿意的社會服務。
作者:梁海英 蔣吉德 單位:廣西財經學院防城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