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低碳消費行為形成機理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自2008年1月1日,我國開始全面實施政府綠色采購。在推進政府綠色采購過程中,普通高等院校積極實踐,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有些高校為了爭排名、上項目、年終突擊用完經費等目的,盲目重復購買儀器設備屢有發生,這與全球倡導的低碳消費模式背道而馳,同時也是嚴重違背政府綠色采購的初衷。浙江省是全國經濟發達的省份之一,但全國知名高校不多。當前省內很多經濟實體面臨產業轉型升級的壓力,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將更多地依靠人力資本和技術進步。高校作為各級人才培養的搖籃,將承擔更多的責任。正因如此,政府必須加大對高校硬、軟件設施的投入,才能夠對人才的培養提供保證,當然政府的支持必須以低碳、環保為前提,有序指引高校合理進行政府采購。因此,本文對高校政府采購低碳消費行為形成機理展開理論研究,以指導高校政府采購的低碳消費,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本文的結構安排如下:首先是高校政府綠色采購的文獻回顧;然后是通過浙江高校政府采購低碳消費行為形成影響因素和實踐考慮因素的因子分析,揭示出高校政府采購低碳消費行為形成機理;最后是在因子分析基礎上提出促進浙江高校政府采購低碳消費行為形成的對策措施。
一、高校政府綠色采購的文獻回顧
綜觀國內外政府綠色采購的研究文獻,主要集中在政府綠色采購的內涵、政府綠色采購的理論基礎、政府綠色采購實踐的困境與障礙、政府綠色采購的影響因素、政府綠色采購的政策研究等方面①。但是,對于高校政府綠色采購的研究文獻可謂是寥若晨星。僅有的文獻主要集中在高校政府綠色采購的可行性分析、實踐研究、機制探討等方面。劉兵等(2007)對高等學校推行“綠色采購”進行了可行性分析,指出高等學校推行“綠色采購”面臨的主要問題有:①對“綠色采購”意識淡薄,重視不夠;②配套政策不全面,運行欠效率;③監督檢查機制不完善,運行流于形式。劉桂芳等(2012)通過對高等院校綠色采購的實踐研究,指出高校在推行綠色采購的過程中最為棘手的問題可能就是對綠色采購的認識不足和綠色采購經費的限制[3]。王曉燕等(2013)指出我國高校在推行綠色采購過程中還存在一些諸如缺乏必要的戰略規劃和機制建設的問題,并提出高校綠色采購應建立在環境至上的標準上,因此,高校綠色采購應建立在5R原則(revaluate;reduce;reuse;recycle;rescue)、全生命周期原則和自上而下原則。高校綠色采購機制由戰略與制度機制、流程管理機制和保障與監督機制構成,綠色采購監督機制則是成功實施綠色采購政策的必要保障。綜上所述,目前尚無基于低碳視角下高校政府綠色采購方面的研究,而高校作為國家重要的科研基地和人才培養的搖籃,勢必需要采購大量的設備、實驗耗材等等,因此有必要對高校政府采購低碳消費行為形成機理展開理論研究,以指導高校政府采購的低碳消費行為。
二、浙江高校政府采購低碳消費行為形成影響因素和實踐考慮因素的因子分析
(一)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由于政府綠色采購、低碳采購理論研究文獻較少,而對高校政府綠色采購、低碳采購理論研究文獻更少,再加上對高校政府綠色低碳采購統計數據不易獲得、研究工作的可行性等問題,本文采用人文社會科學中廣泛使用的專家調查法和因子分析法來對高校政府采購低碳消費行為形成影響因素和實踐因素提出的各因子進行識別。本文在借鑒有關文獻(王明,2010)[6]并結合高校政府綠色采購低碳消費行為特征的基礎上,形成專家調查問卷。調查問卷由調查研究的意義和目的、相關概念的界定、影響因素評分(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形成影響因素、實踐考慮因素)、問題與建議四個部分的內容組成。問卷采用李克特5級量表,根據影響因素作用的大小,將形成影響因素和實踐考慮因素中每個具體問題設計了5個等級。為了提高本次專家調查問卷的代表性和可靠性,專家的來源集中在供應商、高校政府采購相關工作人員(包括財務部門、審計部門、資產部門、采購中心、實驗室、二級學院辦公室、學科辦公室等)、高校其他教師(課題和項目負責人,采購物品的使用者)、政府采購政府主管部門、民間組織等多個層面,以期獲得較為全面客觀的評判。考慮到專家調查的便利性和可行性,本文較多地對浙江工業大學政府采購工作相關的管理人員、采購人員、研究人員、教師用戶等進行專家調查。筆者從2014年11-12月,開展了專家調查問卷的發送、回收與統計工作,共發送140份專家調查問卷,回收問卷124份,問卷回收率達88.6%,其中有效問卷121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6.42%。
(二)描述性統計分析本文使用SPSS18.0統計軟件,分別對整理后的形成影響因素和實踐考慮因素專家調查問卷數據進行基于均值和方差的描述性統計分析①,根據分析結果,本次問卷的20個形成影響因素的總體均值為3.44,方差的平均值為0.968。因此,本文確定影響因素的篩選標準為均值大于3.44,且方差小于0.968。均值大于3.44的影響因素有9個,而方差小于0.968的影響因素有11個,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的因素只有5個。綜合考慮均值和方差的大小,本文選擇低碳產品價格、產品生命周期成本、高校政府采購預算經費的安排、《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政府強制采購節能產品制度的通知》、低碳產品的界定與評價、鼓勵企業進行低碳技術創新的需要、產品報廢后的生態處理、低碳消費的意識、領先企業積極進行低碳生產、浙江省循環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產品使用過程中的環境跟蹤、《節約能源法》12個因素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根據分析結果,本次問卷的15個實踐考慮因素的總體均值為3.21,方差的平均值為0.885。因此,本文確定影響因素的篩選標準為均值大于3.21,且方差小于0.885。均值大于3.21的影響因素有7個,而方差小于0.885的影響因素有9個,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的因素只有4個。綜合考慮均值和方差的大小,本文選擇產品的使用壽命、產品所使用的材料是否節能環保、產品使用是否節能、查閱供應商的不良環境記錄或報告、優先選擇實施低碳技術的供應商、所購產品貨源到目的地的距離、產品報廢后的處理對環境的影響7個因素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
(三)探索性因子分析根據文獻回顧,高校政府采購低碳消費行為形成的影響因素和高校政府采購低碳消費實踐考慮因素是嶄新的研究,沒有現成的、可靠的理論研究成果可以借鑒,在此情況下本文分別對兩大問題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進行主因子識別。(1)高校政府采購低碳消費行為形成的影響因素的探索性因子分析。本文利用SPSS18.0軟件得到121份專家調查問卷數據的KMO值為0.833,根據KMO值判別標準,本次調查數據適合進行因子分析。同時,Bartlett球度檢驗結果為:Χ2=677.735,P=0.000,小于顯著水平0.05,因此本次調查數據也適合做因子分析。結合KMO值和Χ2值兩個檢驗結果,本文認為121份專家調查問卷數據適合進行因子分析。根據因子分析法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即Cross-loading交叉負荷應該去掉、因子載荷一般要大于0.4(0.5更好)、特征值一般要大于1、累計方差貢獻率(總解釋度)一般要大于0.6(可放寬到0.55以上)①。采用主成份分析法提取主要因子,上述12個影響因素獲得3個主因子,分別記為F1、F2、F3,這3個主因子累計方差貢獻率達到66.778%,即它們可以反映12個原始變量66.778%的信息量。通過極大方差正交旋轉法,得到形成影響因素因子載荷矩陣。各主因子的特征值、因子貢獻率和累積貢獻率水平如表1所示。根據因子載荷矩陣和表2,環保技術要素因子(F1)包含產品報廢后的生態處理、產品使用過程中的環境跟蹤、領先企業積極進行低碳生產、鼓勵企業進行低碳技術創新的需要、低碳產品的界定與評價五個影響因素,因子貢獻率最高,達25.625%。這說明,環保技術是形成高校政府采購低碳消費行為的重要技術保障。若離開相應的環保技術,則在高校政府采購實踐中可能沒有足夠的能力充分考慮環境因素,因而沒有足夠的能力實施低碳消費。法律法規要素(F2)包含《節約能源法》、浙江省循環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政府強制采購節能產品制度的通知》、高校政府采購預算經費的安排、低碳消費的意識五個影響因素,因子貢獻率次之,達24.596%。法律法規是形成高校政府采購低碳消費行為的強制性約束條件。采購成本要素(F3)包含低碳產品價格、產品生命周期成本兩個影響因素。低碳產品價格和成本是采購人員、教師用戶關心的焦點,因此政府采購成本的計算可以左右政府采購低碳消費行為的實施,采用產品生命周期成本進行核算就顯得尤為關鍵。(2)高校政府采購低碳消費實踐考慮因素的探索性因子分析。本文利用SPSS18.0軟件得到121份專家調查問卷數據的KMO值為0.665,根據KMO值判別標準,本次調查數據勉強可進行因子分析。同時,Bartlett球度檢驗結果為:Χ2=67.028,P=0.000,小于顯著水平0.05,因此本次調查數據可以做因子分析。結合KMO值和Χ2值兩個檢驗結果,本文認為121份專家調查問卷數據可以進行因子分析。按照上文所述,上述7個實踐考慮因素剔除兩項Cross-loading,即“產品所使用的材料是否節能環保”和“優先選擇實施低碳技術的供應商”,將剩余5個因素采用主成份分析法提取兩個主因子,分別記為F1、F2,這2個主因子累計方差貢獻率達到60.435%,即它們可以反映5個原始變量60.435%的信息量。通過極大方差正交旋轉法,得到形成影響因素因子載荷矩陣。各主因子的特征值、因子貢獻率和累積貢獻率水平如表2所示。根據因子載荷矩陣和表3,環境及運輸要求因子(F1)包含產品報廢后的處理對環境的影響、所購產品貨源到目的地的距離、查閱供應商的不良環境記錄或報告三個影響因素,因子貢獻率最高,達32.573%。這說明,高校政府采購實踐中已經考慮到了環境因素,且對產品的運輸距離、供應商的環境行為有較高的要求。產品要求因子(F2)包含產品的使用壽命、產品使用是否節能兩個影響因素。產品使用壽命和節能特性是采購人員、教師用戶關心的另一些焦點,因此產品的節能耐用特征可以左右政府采購低碳消費行為的實施。
三、信度和效度檢驗
(一)信度檢驗對于高校政府采購低碳消費行為形成的影響因素,本文通過SPSS18.0軟件得出上述環保技術要素、法律法規要素、采購成本要素三大主因子的Cronbach'sa系數分別為0.839、0.827、0.705,全部滿足內在一致性信度檢驗判別依據,說明本次專家調查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對于高校政府采購低碳消費實踐考慮因素,本文通過SPSS18.0軟件得出上述環境及運輸要求因子、產品要求因子兩大主因子的Cronbach'sa系數分別為0569、0.537,剛好全部滿足內在一致性信度檢驗最小可以接受的范圍,說明本次專家調查問卷具有可以接受的信度。
(二)效度檢驗本文設計的專家調查問卷,是在基于政府綠色采購影響因素相關文獻并結合高校政府綠色采購低碳消費行為特征的基礎上而形成的,因此具有可靠的理論和現實依據,并且在專家調查問卷設計后,經過了兩輪修改,使專家調查問卷的內容得到了完善,從而有效保證了專家調查問卷的內容效度。此外,根據86.42%的有效問卷回收率,也可以認為本文專家調查問卷有較高的內容效度。對于高校政府采購低碳消費行為形成的影響因素和高校政府采購低碳消費實踐考慮因素,本文均通過KMO和Bartlett球度檢驗,通過主成份分析和極大方差正交旋轉法得到了各自的主因子,所以本文認為121份專家調查問卷均滿足收斂效度要求。同時,由于高校政府采購低碳消費行為形成的影響因素三大主因子間的相關系數均小于任何一個維度的Cronbach'sa系數,高校政府采購低碳消費實踐考慮因素兩主因子間的相關系數均小于任何一個維度的Cronbach'sa系數,所以本文認為121份專家調查問卷均滿足區別效度要求。綜上所述,通過信度和效度的檢驗,本文認為可以接受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相關結論,此次121份專家調查問卷得到的分析結論是可靠和有效的。
四、促進浙江高校政府采購低碳消費行為形成的對策研究
根據前文對浙江高校政府采購低碳消費行為形成影響因素和實踐因素的因子分析,可以得出環保技術、法律法規、采購成本、綠色產品是促進浙江高校政府采購低碳消費行為形成的關鍵影響因素。因此,本文從以下四個方面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措施,以促進浙江高校政府采購低碳消費行為的形成。
(一)大力發展環保技術這里的環保技術主要包括產品報廢后的生態處理、產品使用過程中的環境跟蹤、低碳產品的界定與評價、領先企業進行低碳技術創新等方面,即可以分為生產綠色產品的綠色低碳技術和政府綠色采購的新技術和新方法。因此,大力發展環保技術主要從以下兩方面著眼:一方面,企業和高校結成產學研技術聯盟大力發展綠色低碳技術,將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內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加大對高校政府采購工作相關人員的培訓力度,通過舉辦專題會議與專題研討、建立政府采購工作QQ群和微信群等多種方式,普及政府采購知識,加強政府采購工作相關人員、教師用戶對綠色低碳采購流程、綠色低碳產品的學習和了解,增強政府采購人員相關工作人員和教師用戶的低碳消費意識,運用政府采購新技術和新方法,確保采購大量的綠色低碳產品。
(二)健全法律法規法律法規的強制性約束有利于促進高校政府采購低碳消費行為的形成和發展。現階段,關于政府綠色采購的法律法規有《政府采購法》、《節能產品政府采購實施意見》、《關于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實施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政府強制采購節能產品制度的通知》對高校綠色采購低碳消費的影響、《節約能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等,但根據前文的因子分析法,只有《節約能源法》、浙江省循環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政府強制采購節能產品制度的通知》、高校政府采購預算經費的安排等影響因素是形成浙江高校政府采購低碳消費行為的重要因素。這說明,現階段的政府綠色采購法律制度還存在完備性、結構性和功能上的缺陷[8]。因此,健全法律法規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①對現行政府綠色采購法律制度的缺陷進行修訂和完善,并及時制訂《政府綠色采購法》。②健全高校政府綠色采購戰略與制度機制、流程管理機制和監督保障機制,完善高校政府綠色采購規章制度,整合政府采購領導小組、實驗室與資產管理處、計劃財務處、采購中心、審計處等部門資源,形成合力,同時將綠色采購業績納入各級領導考核指標體系中。③將綠色低碳采購經費預算標準納入相關規章制度中,確保綠色采購資金充足到位。
(三)運用生命周期成本采購成本是政府采購人員、教師用戶首先考慮的問題。綠色低碳產品由于受生產技術水平、環境標準、生產投入等因素影響,初始價格往往比傳統產品要高,但綠色低碳產品的使用在某種程度上會產生一些正外部性,從而帶來環境收益;而傳統高能耗產品的使用在某種程度上會產生一些負外部性,從而帶來環境成本。因此,考慮環境成本,綠色低碳產品的生命周期成本可能更低,而傳統高能耗產品的生命周期成本可能更高。因此,要加大政府采購工作相關人員和教師用戶的低碳消費意識,積極推廣生命周期成本核算。
(四)加大綠色低碳產品的供給綠色低碳產品供給的增加,可以直接降低綠色低碳產品的初始采購價格,從而促進綠色低碳產品的消費。加大綠色低碳產品的供給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①供給方面。通過稅收減免、財政補貼等經濟手段鼓勵企業加大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投入和設備投入,加大綠色低碳產品的生產。②通過需求刺激供給的增加。通過庇古稅等經濟手段鼓勵消費者對綠色低碳產品的消費,而對高能耗的產品消費實行環境稅,以加大其消費成本,從而激發企業生產綠色低碳產品的生產積極性。
作者:饒寶紅 陳金友 單位:浙江工業大學計劃財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