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西方學研討式教輔革新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實行教學民主,善于啟發學生獨立思考,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在融會貫通所學知識的同時,充分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問題情境,根據講授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善于運用問答、討論、講授等教學方法,不斷提出富有思考價值的、難易適度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此,教師必須圍繞課程教學進行精心籌劃和超前準備,需要系統、全面地掌握本課程教學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收集、開發、整合各種教學信息資源,能夠結合課程教學科學設計研討問題;需要細致了解、預設學生可能提出的各種問題及分析、解決方案,能夠合理解答問題、指導討論和總結講評,有效控制課堂秩序和教學進度。開展研討式教學,應結合教學任務將多種具體教學方法有機配合、靈活運用,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
堅持以研討為平臺共同增進觀點認同
研討式教學不是就某一問題的簡單問答,而是一個促進教師、學生高級思維活動的探究、推理、爭辯的多元對話,同時也是多個信息主體結合實際問題發表獨到見解、發揮自身特長展示能力素質的過程。通過研討,不僅能夠使問題討論研究更加深入,而且能夠使學生自我發掘、自我重建、自我表現、自我認識,從中鍛煉提高學生學習、交流、表達、協作和創新的能力。在研討式教學中,學生與教師不再是“主-客”和“上-下”關系,學生也可以成為課堂討論問題的設定者、甚至成為某些問題討論的主導者,提出相關問題供其他學生和教師共同討論。通過廣泛、深入的討論與爭辯,可以使信息源由單一的教師拓展到全體學生,學生發表各自不同觀點、傾聽多種不同聲音、交流不同認知體會,可以使學生相互學習借鑒他人的表達方式,特別是對于不同問題的不同思路、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認知、理解、處置方法,以及針對重要問題時不可置疑的情感態度和闡述藝術。
教師是學生學習西方經濟學知識的中介,但并不表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旁觀者。在西方經濟學課研討式教學模式中,應充分體現教師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使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參謀。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以及質疑、釋疑,要及時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研討過程中,能夠主動參與,自主探索,自主求知,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探索者。組織開展熱點研討、主題辯論、情景模擬、難點答疑等活動,使學生在思想交鋒中明辨是非,在情感交流中凝聚共識;通過讀書提示、重點講授、解疑釋惑、總結講評等形式,增進對西方經濟學理論體系的觀點認同。
研討式教學應聚焦熱點難點問題,注重促進學生參與,通過研究、分析、探索、討論、評析,通過教學相長、學學相長,達到深化思考、厘清問題、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提升能力的作用。對于一些分歧較大、缺乏共識,又難以通過“情景模擬”組織教學的理論難點問題,通過開展辯論賽式研討,既可化解分歧、凝聚共識,也可以在辯論賽的準備、實施過程全面地收集材料,深入地研究分析,客觀地對比方案,從而體驗一個完整的科學決策過程,還可以通過“賽”后教師的點評,達到理論聯系實際,針對性地提升能力的根本目的。對于某些難點問題,可實行“一問多答式”研討式教學。一個問題,多種答案,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感觸、不同的風格,既有高度一致,也有針鋒相對,教師與學生的智慧得到了全面地激發,理論與實踐得到很好地結合,而且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度高,收效會更大。
教師在指導時要把握時機,在不進行取舍干涉的前提下,適當糾正學生錯誤觀點,千萬不能代替學生去研究,更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對于不同觀點,教師不能過快地“一錘定音”,而要告訴學生同一個問題,應當一分為二地、辯證地去看待和評價,最后使幾乎所有參與研討的同學逐步達成共識。學生研究思考的角度多樣,雖然有些觀點不全面,但學生學會了用正確的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其思維活動已跳出舊有的知識框架,對西方經濟學問題有了更為全面更為深刻的認識。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平等對待不同層次同學的參與意識和參與水平,在研討過程中,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自由地發揮個性,積極主動地觀察思考,教師的評價要具有全面性和激勵性。在研討課中,教師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對學習研究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樹立信心,發現自我,促進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實踐能力的提高。
研討課的課堂活動形式多種多樣,教師可以打破傳統的上課形式,將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在其組員個人研究的基礎上進行討論,學生先內部協商,即在本組內部爭辯究竟哪個觀點是正確的,然后再相互協商,即針對當前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對別人的觀點做出分析和評論。此時教師應以平等的身份加入小組成員的討論之中,鼓勵每位同學都發表自己的意見,引導小組集思廣益,把本組研究成果與教材提出的觀點相聯系,形成對研究對象的基本認識。這樣通過多方面的合作,每位同學包括參與討論的教師在內,其思維和智慧可以被全體研討成員共享。通過這種合作的討論,學生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其創新能力也得到大大提高。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合理采用研討式教學方法,還能有效激發廣大學生的創新動機和創新思維,充分調動廣大學生的創造潛能。廣大學生能夠在多邊交流中進行思維發散、頭腦風暴,從而有利于促使廣大學生內在認知結構的激活與展現,實現從知識再現型向知識創造型的飛躍。
在研討式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采取學生講、大家評、教師作總結或師生對話等方式開展靈活多樣的研討式教學,教師在其中發揮組織、點撥、激勵和督促作用。研討式教學法采用教與學雙向交流方式,教學雙方就共同關注的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學生可以自由提問,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張,教師可以旁敲側擊,同樣也可以以非權勢的方式發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議。這種雙向互動式的教學交流,有利于規避西方經濟學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斷裂和教學惰性,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富有主動性和能動性,客觀上營造一種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的雙向互動,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認識到寬厚知識基礎的必要性,有利于幫助廣大學生充分理解和吸收知識。教師要充分發揮聚焦作用,努力把學生的研討焦點集中于研討主題的難點問題上,引導學生在探討問題的深度上狠下功夫。每當學生由于對于個別概念,基本理論出現曲解或不理解而“卡殼”,直接影響到研討的順利進行時,教師應及時釋疑解惑,澄清認識。
堅持以社會為課堂共同提高實踐能力
研討式教學模式使教學活動從靜態的封閉型轉向了動態的開放型,課堂的涵義得以延伸,由只是教室、黑板加粉筆延伸到了資料室、圖書館、電子網絡和社會的各個領域,從而擴大了教學活動的場景,縮小了學校與日新月異變化的社會之間的距離。在教學目標上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變單一平面的教學形式為立體多元的教學形式。研討式教學方法,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不再是簡單地聽課記筆記,而是帶著問題,去查閱、比較、甄別、取舍資料并啟動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教室、圖書館、寢室、成了學生鉆研和解決問題的陣地。同學之間、師生之間圍繞問題展開討論,評學議教,關系更為融洽。
研討式教學過程以問題啟動思維,而問題的解決要求獨立思考,開動腦筋,善學、會學、活學。這樣就為真正將學生培養成為一個現代社會所要求的合格人才創造了條件。由于課堂討論的次數有限,加上課堂上的時間限制,因此在每次課堂討論之后,還將討論中爭論較多的問題,放到本課程的網絡論壇上,讓同學們接著進行討論,為那些在課堂上來不及發言的學生提供機會,也使課堂討論能夠得以延續。與課堂討論發言相比較,論壇的文字留言時間比較充分,學生可以對一些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在課堂討論中曾經發過言,但因為時間問題,加上緊張,表述得比較簡單,在論壇中進行了回復,使得問題能得到深入討論。通過網絡打破課堂與課后的學習界限,讓學生的學習探索處在一種連續的狀態。此外,網絡的引入也突破了以往教師的單純灌輸教育,學生能夠在閱讀與討論中自己尋找自己感興趣的相關問題。西方經濟學課程的網絡論壇立足于挖掘學生中蘊含的“教學資源”,通過為學生搭建溝通交流平臺,實現學生之間充分地交流與互動。由此,要充分重視這個載體和平臺作用的發揮,把其作為研討式教學的重要形式之一,利用其主題廣、形式活、內容深、實踐貼合緊、參與度高的特點,結合社會熱點難點和學生特點,適時組織開展,作為學習實踐、了解實踐重要途徑,進而實現學學相長、教學相長。
堅持以社會為課堂繼續研討式教學,變封閉式教學為開放式教學,讓學生在水中學會“游泳”。這種開放式的教學,的確能使學生在實踐中增長才干。它有助于解放學生的大腦,讓其獨立思考鉆研;有助于解放學生的眼睛,讓其親自查閱原始資料,收集證據。有助于解放學生的口,讓其去問、去說、去講、去辯。可謂是,手腦眼口齊發動,看說寫思同時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提高還表現在學生的研究成果轉化方面。理論成果轉化的形式有:為當地黨委政府乃至中央的重大決策提供參考;指導學生所在地區和單位的實際工作;為深化研討式教學積累經驗;為學生學習考核提供重要依據。學生可在離開商科院校后,繼續對在商科院校研究的問題,結合自己的工作進行深入的研究,或者把在校的研究成果運用于實踐。研究的成果或實踐中取得的新成果也可發送到校園網上供大家繼續交流。
素質教育必須注重人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而人的素質、能力不是憑空形成的,也不是通過單純的說、教所能提高的。沒有學生實實在在的“做”,沒有他們親身的實踐,沒有與他人的交往、對話,以及由此而獲得的感悟,對世界、對事物、對他人、對自我的認識與理解,學生能力的形成和素質的提高就只能是一句空話。研討式教學過程中學生踏踏實實的“做”、師生平等的交談與討論,給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素養的養成提供了極好的鍛煉機會,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認識真理、領悟人生,并在此基礎上改造與構建自我。因此這一過程本身就是學生能力提高和素養養成的過程。可見,研討式教學更加契合商科院校教育的特點規律,更加適應學生的心智發展水平和學習目的需求。
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第二課堂、網絡課堂、社會課堂等實踐活動,真切感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深刻領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蘊含的立場觀點方法,不斷提高調查分析、理性思維、研究創新等實踐能力。通過實踐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研討式教學模式從本科生的知識結構,認知水平出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參與教學,變“講堂”為“學堂”,變被迫性“要我學”為主動性的“我要學”,通過提出問題,布置任務,限定時間以及個人鉆研,公開討論等實踐訓練步驟,壓力與動力雙向趨動,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著力培養以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為主的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研討式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問題為牽引,學生主動開展研究,教師主要起引導、推動和啟發作用。實行研討式、互動式、討論式學習,形式靈活多樣,生動活潑。堅持用西方經濟學基本原理來分析、思考市場經濟發展中的現實問題,提高學生的專業理論素養和思維能力;堅持用開放的思維、發展的眼光觀察、思考問題,引導學生掌握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科學方法;從生動具體的市場經濟實踐中發現、凝煉問題,激發學生探究答案、攻堅克難的強烈愿望。堅持雙向互動研討,把單一的課堂教學轉變為多維的開放式教學,把單純的知識傳授轉變為復合的能力素質培養,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造精神,使他們在共同探討的良好氛圍中自主思維、自我教育、自覺提高。
作者:金賽美單位:湖南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