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體育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經濟是人們實施一切社會活動的基礎,也是人們生產和生活的物質保障。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對體育事業的投資力度也逐漸加大,我國正逐漸由競技體育向著全民體育的方向轉變。在此轉型的關鍵時期,我們要從實際出發,根據當前的經濟條件,選擇符合我國國情的發展模式。本文將論述體育與經濟的關系,并對未來我國體育的發展方向提出幾點建議,以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的快速轉型,實現體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體育事業;經濟;發展方向
體育是人們主要的休閑娛樂方式之一,也是對人體健康最為有益的社會活動。體育能夠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刺激人體內各個器官組織的活性,對于改善人們的體質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體育受到了人們的認可和喜愛,這為發展體育經濟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為了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應根據人們的需求調整體育發展方向,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使人們主動參與到體育活動中,這對于促進國家經濟建設,保持社會的安定團結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體育與經濟的關系
(一)新時期體育具有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的雙重特征體育與衣食住行等人們生活中的必須品有所不同,而是生活中的調劑品,是減輕人們生活壓力,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重要方式。這賦予了體育新的含義,將體育放到了上層建筑的高度上,發展體育也必須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作為前提。由于體育的特殊用途是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使人們獲得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悅,而現代體育已經發展成為了一種特殊的產業,擁有完善的產業結構和各式各樣的服務項目,人們在體育中會得到更多的驚喜和收獲,因此現代體育獲得了大量人的支持和推崇。人們每年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在體育項目上,這極大的促進了體育事業的發展,同時也推動了經濟的快速增長。
(二)不同階段體育發展具有不同的戰略目標近年來我國的體育發展戰略一直與我國的經濟發展保持著密切的聯系,總體來說,體育歷經了三個重要的發展時期,即體育的誕生時期,發展時期以及黃金時期。第一時期是我國體育的誕生時期,該時期首次提出了體育的概念,目的是增強全民體質,讓人們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此時我國的經濟和科技水平比較落后,與其他國家鮮有交流,人們的生活所需全靠自產自銷,生活重心全部放到生產和勞作上。為了激勵人民,豐富人們的生活,國家大力倡導發展體育建設,以增強人們的身體素質,提高其生產和工作效率,從而增加我國的物資儲備。由于我國的經濟發展十分緩慢,在體育設施方面投入有限,所以體育發展受到了嚴重的阻礙。第二時期是我國體育的發展時期。該時期我國的經濟有了飛速的發展,與其他國家之間也有了貿易往來與合作,同時我國人民經過了長時間的鍛煉,個人體質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為了彰顯我國的經濟實力,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傳統體育逐漸向著競技體育的方向發展。通過舉辦各類體育盛會,從中選拔優秀的體育特長者進行培養訓練,使其在國際賽事中取得優異的成績,為國家爭奪榮譽。這一時期體育的發展得益于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國家投入了大量的資源來培養各類體育人才,各個地區也紛紛成立了體育院校,為國家隊輸送人才,體育事業因而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第三時期是我國體育的黃金時期,我國經濟在世界上已經達到了領先水平,綜合實力十分強勁,這決定了我國在世界上的地位無可撼動。在體育方面,我國選手在國際賽事上奪得了耀眼的成績,不斷刷新著世界記錄,獲得了全世界人民的關注和認可。在此情況下,我國體育也由競技體育轉變向全民體育。這不同于體育誕生之初的增強國民體質,而是加大體育設施和器材的投入,讓每個省、每個城市、每個居民區都遍布體育設施,要讓所有人都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人們在閑暇時能夠將體育運動當作主要的休閑方式,使全民健身的概念深入人心。
(三)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是中國體育的進步物質基礎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長期保持著迅猛的經濟發展態勢,這種發展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了許多發達國家,這也奠定了我國經濟強國的重要地位。國家大力支持各地的經濟建設,推出了各種政策優惠,為各行各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體育事業因而擁有了發展的契機。國家為體育事業投入了大量的物質和資金支持,尤其是開辦體育學校,建設體育設施,招聘國內外優秀的體育教練等等,使我國的體育事業得以飛速的發展,逐漸趕超世界領先水準,同時也帶動了如服務業、飲食業、建筑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所以說,我國經濟的發展是體育事業進步發展的物質基礎,體育事業發展是經濟發展的必要保證。
二、經濟轉型期我國體育事業的轉型發展方向
(一)體育事業轉型發展的內涵每個個體都有不同的運動需求,如果運動強度超過了該個體的最大承受能力,就會給其身體帶來嚴重的傷害,所以體育運動要適度,應根據人們的需求設置體育運動的類型和強度。為了更好的實現全民體育這一內涵,體育應該向著功能型的方向轉變,將服務對象從專業的體育運動員轉變為普通的人民群眾,以為廣大人民服務為宗旨,根據人們的需求設置體育項目,使體育滿足不同年齡層次,不同身體素質的人們的基本需要,讓體育發揮出其最大的效用。
(二)以需求為導向,從政治體育向生活體育轉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也越來越重視,而體育運動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途徑。人們對體育的強烈渴求使其已經不能滿足于從各類媒體上觀看體育賽事和體育新聞,而是要親自參與到體育實踐中,以親身經歷感受體育的樂趣。在此背景下,體育設施的種類愈加豐富,功能也更加強大,能夠很好的滿足不同層次的訓練需求,人們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調節體育設施的強度,循序漸進的提高身體水平,體育也因而向著生活化、智能化的方向轉變。
(三)轉變投入方式,從數量投入向質量投入轉變我國體育事業的投入以國家財政投入為主,地方投入較少,從投入的結果來看,質量不高。以我國競技體育為例,體育資源配置不合理,對奧運會和全運會項目投入較多,而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投入較少。在群眾體育的投入上,體育場館等硬件設施的投入是其重點。我國體育場地一方面出現人均場地面積不足和設施缺乏的問題,一方面又存在減少和被占的局面,這反映出在體育投入上只重視數量,沒有重視質量,只重視基本建設,輕規劃管理的粗放型增長道路。必須改變這種增長方式,實現體育資源的有效利用。
(四)轉變價值導向,從效率導向向公平導向轉型我國傳統的體育投入偏向競技體育和城市體育,是有著明顯的效率導向的。公共體育需求的全面增長與公共體育產品供給的短缺以及公共體育服務的不到位,已經成為一個相當突出的問題。政府應當積極回應人們日益增長的公共需求,實現公共服務理念的創新,從經濟增長型政府和服務型政府轉型,加快實現以公共服務為中心的政府職能轉變。同時,要有效地解決不斷擴大的收入分配差距,把關注的重點從單一的效率轉移到效率與公平并重上,當前應該積極探討基本體育服務的均等化。
三、總結
我們應提高對體育運動的重視程度,加大全面健身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使人們在體育活動中收獲快樂和滿足。同時,要提高體育設施的質量和科技含量,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研發更多的適合于普通人使用的健身器材,并增加器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減少意外事故的發生,保障人們的人身安全,從而吸引人們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體育運動中,以促進我國經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姜岑.淺談體育與經濟的關系[J].吉林農業,2011,0.
[2]布和,黃忻淵.體育賽事與城市經濟發展[J].內蒙古統計,2011,04.
作者:崔為秀 單位: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