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畢業生就業評價指標體系的優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以河北省50所高校2016年就業質量報告的統計分析為基礎,從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評價指標作為基礎指標;結合新時代對就業工作的新要求,通過調查問卷形式,選取能夠表現“高質量就業”內涵的新增指標;基礎指標和新增指標共同構成新時代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的評價指標。
關鍵詞:就業質量;高校畢業生;評價指標;新時代
一、前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當前社會的基本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疤岣呔蜆I質量,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是人民最關心的現實問題之一,也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2018年我國高校畢業生將達到創紀錄的820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既要保證就業數量,促進畢業生的充分就業;又要努力提升就業質量,促進畢業生的高質量就業。這是新時代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提出的新目標。
二、就業質量研究綜述
就業質量是一個開放性,多元性的概念,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才出現,目前關于就業質量的內涵都沒有達成一致的結論。例如,國外學者FredicK.(2007)認為高質量就業是個人通過在其認為具有挑戰性和感到滿意的環境中工作獲得謀生所需報酬的過程;我國學者劉素華(2005)認為就業質量是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結合并取得報酬過程中具體狀況的優劣程度。在就業質量研究中,評價指標選擇被認為是就業質量評價中最為核心的內容,在研究成果中占有較大比例。如Gal-lie(2007)選擇自主性、安全和福利、團隊合作、技能培訓、參與和義務擔當等指標對工作質量進行評價;Cummins(1996)對173種可以表述“生活滿意度”的用語進行統計分析后發現,與物質福利、身體健康、生產效率、隱私性、安全性、社會團體、情感幸福等七類指標相關的用語占據83%;國際勞工組織(ILO)2003年將體面勞動的概念分解為工作機會、工作條件自由、工作意義、工作平等、工作安全性和受到尊重六個維度;劉素華(2005)從聘用條件、工作環境、勞動關系和社會保障四方面構建了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并賦權;彭世武(2008)從工作性質、工作條件、健康和福利、勞資關系、社會保障、培訓和職業發展、安全、尊嚴、機會平等九個方面評價就業質量;柯羽(2010)認為工作收入、工作地點、工作性質、職業發展空間、工作滿意度等是反映畢業生就業質量優劣程度的主要內容。綜上所述,因研究者的研究背景、目的和角度不同,就業質量評價指標的選擇也存在差異,目前還沒有一套學者普遍認同的指標體系。而且,新時代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就業質量的評價指標也需要進行補充和完善,以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鑒于此,本文以河北省50所高校2016年就業質量報告的統計分析為基礎,從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評價指標作為基礎指標;結合新時代對就業工作的新要求,通過調查問卷形式,選取能夠表現“高質量就業”內涵的新增指標;基礎指標和新增指標共同構成新時代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的評價指標。經過調整、豐富和完善的高校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能夠為河北省高校和政府部門進行就業質量評價,制定就業政策,促進畢業生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提供一定的決策參考。
三、基于河北省50所高校就業質量報告的基礎指標選擇
自2013年教育部辦公廳發出了《關于編制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的通知》后,各高校都先后開展了就業質量報告的編制工作。就業質量報告比較客觀、全面、系統地反映了高校就業工作實際,對于評價不同地區、不同年份、不同高校的畢業生就業質量提供了一定的參考。雖然不同高校就業質量報告中選取的評價指標差異較大,但是那些出現頻次較高的指標還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說明這些指標是大多數高校進行就業質量評價時所關注的,可以作為基礎指標。通過對河北省50所高校就業質量報告的研究還可以發現,大多數高校都是從畢業生、高校、用人單位三個評價主體進行就業質量的評價。因此,我們從畢業生、高校、用人單位三個層面,分別選擇出現頻次高于15次的指標作為基礎指標。
(一)與畢業生相關的評價指標畢業生是就業主體,他們對于就業現狀的綜合評價是就業質量評價的核心與基礎。與畢業生自身相關的評價指標很多,也很繁瑣,共出現了29個評價指標,其中頻次超過15次的分別是薪資、工作總體滿意度、工作與專業相關度、離職率、社會保障、工作地點。薪資體現了畢業生工作的勞動價值,是畢業生最為關注的指標,48所高校的就業質量報告中都將薪資作為一項反映就業質量的評價指標;工作總體滿意度比較直觀地反映了畢業生的就業質量,有47所高校在這個指標上進行了統計;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反映了畢業生是否能夠“學以致用”,體現了高校人才培養的價值,有45所高校對此進行了統計;離職率反映了就業的穩定程度,較低的離職率和較高的社會保障都是高質量就業的體現,離職率和社會保障這兩個指標出現頻數都是20次;還有15所高校把工作地點納入就業質量的評價體系。
(二)與高校相關的評價指標就業率是反映高校就業質量最簡單有效的指標,有48所高校都采用了這一指標;各高校舉辦的招聘會、宣講會的數量,以及的就業信息數量等,反映了高校能夠為畢業生提供的就業機會,這個數量越多,說明畢業生充分就業的機會越大,有48所高校都把“就業機會”作為評價就業質量的指標;社會需求度反映了畢業生對用人單位的吸引程度,社會需求度高,畢業生就有更多的就業崗位,就業壓力就相對較小,就業需求度指標出現的頻次為45次。
(三)與用人單位相關的評價指標用人單位是吸納畢業生就業的主體,對于畢業生綜合素質和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最有發言權,也是就業質量評價的關鍵。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這一指標在48所高校就業質量報告中都有所體現;用人單位對于畢業生“科研能力”、“創新能力”、“專業能力”這些職業能力滿意度和“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責任感”這些職業素養滿意度,出現頻次分別為48次、45次。用人單位對高校的認可度分為對高校人才培養的認可度和高校就業工作的認可度,這兩個指標出現頻次分別為30次、25次。
四、基于調查問卷的新增評價指標選取
“提高就業質量,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視閾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新目標。與單純追求高就業率相比,高質量就業更加關注畢業生的職業發展通道、和諧的勞動關系、安全健康的勞動條件、可靠的社會保障、自我價值實現等。這些評價指標有的在就業質量報告中有所體現,有的并沒有涉及。因此,我們走訪了相關部門的專家和學者,設計了20個能夠反映高質量就業內涵的評價指標進行問卷調查,根據調查結果,選擇出現頻數大于50%的指標,作為評價新時代高質量就業的新增指標。這些指標分別為就業公平(65%)、工作生活平衡(57%)、勞資關系和諧性(54%)、自我價值實現(54%)、區域經濟發展水平(52%)。
五、結論
本文對新時代視閾下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解構、豐富和完善。首先介紹了就業質量的相關理論,指出評價指標選擇是就業質量評價的核心和關鍵,并進一步指出新時代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就業質量的評價指標也需要進行補充和完善,以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接下來,對河北省50所高校就業質量報告進行統計分析,選取出現頻次超過15的指標作為反映就業質量的基本指標,其中與畢業生相關的指標有:薪資、工作總體滿意度、工作與專業相關度、離職率、社會保障、工作地點;與高校相關的指標有:就業率、就有機會、社會需求度;與用人單位相關的指標有:對畢業生總體滿意度、對畢業生職業能力滿意度、對畢業生職業素養滿意度、對學校人才培養認可度、對學校就業工作認可度。最后,根據新時代高質量就業的內涵要求,設計了包括20個指標在內的新增評價指標調查表,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選取出現頻次超過50%的指標作為評價就業質量的新增指標,包括就業公平、工作生活平衡、勞資關系和諧性、自我價值實現、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最終得到一套相對全面、完整的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可以對新時代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進行評價。
【參考文獻】
[1]彭建章,曾凡鋒,王訊.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基于教育部直屬高校2014年就業質量報告的統計分析[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2):121-127.
[2]吳新中,董仕奇.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要素及體系構建[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7(2):140-145.
[3]張小建.進一步認識新時代就業工作的方向和目標[J].中國就業,2018(1):4-6.
[4]柯羽.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中國高教研究,2007(7):82-84.
[5]李巧巧.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作者:李婧 劉百恒 李繼娜 楊紅瑞 單位:河北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