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全球茶葉貿易格局及前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茶屬雙子葉植物,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極富經濟價值,與咖啡、可可并稱為世界3大傳統飲料。從世界范圍來看,以紅茶數量最大,其次是綠茶和白茶。盡管紅茶在世界茶葉總產量中占主導地位,但綠茶和其他茶產量增長速度更快。綠茶和其他茶所占比重已由1975年的一成增至2008年的超過三成[1]。茶的原產地在中國,主要分布于長江以南地區。21世紀起,我國茶葉產量穩居世界第一,其中,綠茶是我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其出口量占世界茶葉市場綠茶貿易量的70%左右。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19世紀初開始,茶葉的成分逐漸明晰起來。經過分離和鑒定,確定茶葉中含有機化學成分達450多種,無機礦物質元素達40多種,富含許多營養和藥效成分。茶不但對多種疾病具有治療功效,而且具有延年益壽、抗老強身的作用。茶葉作為一種飲料,從唐朝開始,流傳到我國西北各個少數民族地區,也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并成為遍布世界的一種燦爛獨特的茶文化。20世紀50年代開始,茶葉消費出現多元化,茶的保健功能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提高人類健康水平的同時,茶文化也能夠豐富各民族社會文化生活,茶葉消費持續上升,茶葉生產與貿易開始蓬勃發展[2]。1世界茶葉貿易規模不斷增長,貿易地位有待提升茶作為一種自然健康的飲品,隨著人們健康消費觀念的普及,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與喜愛。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茶葉貿易在波動中不斷增長。
1世界茶葉貿易規模不斷增長,貿易地位有待提升
茶作為一種自然健康的飲品,隨著人們健康消費觀念的普及,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與喜愛。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茶葉貿易在波動中不斷增長。從表1可以發現,茶葉出口額自1990年的27.75億美元增長到2008年的55.21億美元,尤其是自2001年以來,茶葉出口額增長迅速,2008年出口額是2001年出口額的1.96倍。而且自2001年以來,茶葉出口額處于穩定的增長狀態。盡管茶葉貿易規模不斷增長,但茶葉貿易地位則具有下降的趨勢。從表1可以發現,茶葉出口額自1990年的27.75億美元增長到2008年的55.21億美元,尤其是自2001年以來,茶葉出口額增長迅速,2008年出口額是2001年出口額的1.96倍。而且自2001年以來,茶葉出口額處于穩定的增長狀態。盡管茶葉貿易規模不斷增長,但茶葉貿易地位則具有下降的趨勢。表1表明,1990年茶葉進出品額占世界農產品進出品比例接近于1%,截至2008年則只占世界農產品貿易的約0.5%。這表明,世界茶葉貿易發展速度低于世界農產品貿易發展的平均速度,同時也表明世界茶葉貿易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這種情形對于我國茶葉貿易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國作為世界茶葉文明的發源地與傳播者,并在茶葉生產與貿易歷史中享有盛譽,因此我國茶葉生產與貿易在未來世界茶葉貿易市場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2世界茶葉貿易的市場格局
2.1世界貿易的區域格局
世界茶葉貿易在不同的大洲之間差異明顯。世界茶葉出口的最主要地區是亞洲,1990年亞洲茶葉出口額近20億美元,占世界茶葉出口額的比例接近于70%;亞洲與非洲茶葉出口額大約23億美元,占世界茶葉出口額的大約83%。然而到2008年,盡管亞洲和其他大洲出口額均有所增長,但亞洲所占份額已下降至約57%,而非洲的份額則大幅度提高,歐洲的份額也有較大增長。這表明世界茶葉貿易的格局經過近20年的發展已有較大變化,并且這種調整仍在持續之中。世界茶葉進口地區主要由亞洲和歐洲構成,進口格局變化較大。表2表明,1990年歐洲茶葉進口額超過15億美元,接近世界茶葉進口額的一半,亞洲則進口茶葉近9億美元,進口額占世界茶葉進口額的比例不到30%。而到2008年,亞洲茶葉的進口額則接近于歐洲地區,從進口額占世界茶葉進口額比例來看,亞洲與歐洲兩地區茶葉進口額所占比例略有上升。作為茶葉出口較多的非洲,其進口額則從1990年的4.07億美元下降至2008年的3.76億美元。而北美則從1990年的2億美元增長至2008年的4.67億美元,增長了一倍多,超過了世界茶葉貿易發展速度。此外,拉丁美洲與大洋洲茶葉進口增長速度也較快,超過了世界茶葉貿易發展速度。
從茶葉貿易平衡來看(表3),各大洲情形差異明顯。亞洲和非洲是主要茶葉凈出口地區,而歐洲是最主要的茶葉凈進口地區,北美洲茶葉的凈進口增長較快,但目前仍不大。從變化幅度來看,亞洲茶葉的凈出口額增長不大,1990年亞洲茶葉凈出口額約為1億美元,而到2008年僅增長至11.73億美元;而同期非洲茶葉凈出口額則由1990年的0.04億美元增長至8.67億美元。在凈進口方面,盡管歐洲的茶葉凈進口額移居高位,但凈進口額截至2008年卻略有下降,而同期北美洲凈進口額則增長了一倍之多。這表明北美洲茶葉消費市場增長較快,對于擴展茶葉貿易發展空間具有重要意義。
2.2世界茶葉貿易主要出口國
1990~2008年,世界茶葉貿易主要出口國有較大變化。表4主要是以2008年各國茶葉出口額排名前10位的國家構成,它表明主要出口國家由亞洲和非洲國家組成。與1990年相比,已經發生較大變化。一方面是各國出口額排名發生較大變化,另一方面茶葉出口額入選前10名的國家也發生變化。如1990年印度的茶葉出口額遙居世界之首,而2008年則下降為第四名,且從絕對額來看略有下降。斯里蘭卡和肯尼亞排名則分別上升至第一和第二名,且絕對額增長幅度較大。中國茶葉出口額增長較快,但排名卻有所下降。越南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則進入了主要出口國前10名,而土耳其和巴基斯坦則跌出前10名,此外,馬拉維和荷蘭也跌出前10名。其中德國、越南、盧旺達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茶葉出口額增長速度較快,在未來茶葉貿易發展中將占據重要地位。
由此可見,中國在國際茶葉產業中的生產地位與貿易地位是不一的,中國茶葉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有待進一步增強。綠茶與其他茶的生產與貿易近年來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作為世界綠茶最大的生產國與貿易國,中國茶葉面臨著擴大國際市場的重要機遇。此外,烏龍茶需求近年來增長迅速,而烏龍茶約占中國其他茶的一半,且近年來產量增加較快[3]。然而,在未來國際茶葉市場,中國也不可避免地將面對強勁的競爭對手,尤其是新發展的茶葉出口大國,如肯尼亞和斯里蘭卡等,這些競爭對手在國際茶葉市場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4]。由于越南近年來茶葉生產增長迅速,且著力于擴大綠茶生產,因此在未來國際茶葉市場也將是中國的重要競爭對手。2.3世界茶葉貿易主要進口國1990~2008年,世界茶葉主要進口國變化也較大。
表5主要由2008年茶葉出口額前10名的國家構成。與世界茶葉貿易中主要出口國家相比,世界排名前10位的國家有較大變動,而進口額排名前10位的國家排名則變化不大。與1990年相比,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法國和加拿大為進入排名前10位的茶葉進口國家,而埃及、沙特阿拉伯和摩洛哥則跌出前10名(1990年,前蘇聯位于茶葉進口額首位,其中當時作為加盟共和國的俄羅斯茶葉進口額占主要份額)。沙特阿拉伯茶葉進口額增長非常迅速,1990年僅進口0.5億美元,到2008年則高達4.5億美元,增長將近50倍。居于茶葉進口額首位的俄羅斯進口增長也較為迅速,2008年茶葉進口額已增至5億美元以上。此外,美國、伊朗、法國和加拿大也有較快增長。而傳統的茶葉進口大國———英國,進口額在波動中則略有下降,但從近幾年的發展變化來看,英國的進口額呈持續增長態勢。值得注意的是,北美洲的進口增長迅速,對促進未來世界茶葉貿易具有重要意義。
由以上分析可以發現,在世界茶葉貿易格局中,主要的出口國和進口國一般不一致,這說明世界茶葉貿易格局主要體現了產業間貿易的特征,從貿易額和發展速度來看,這種貿易格局的發展空間還有待拓展。亞洲和非洲作為茶葉的主要輸出地區將會持續取得進展,而作為茶葉的傳統輸入地區———歐洲的需求會進一步增強,更為重要的是新興的北美洲需求市場對未來世界茶葉貿易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作為茶葉進口大國的英國、德國以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茶葉貿易體現出較強的產業內貿易的特征,這一跡象表明未來茶葉產業發展在國際范圍內的布局值得關注,同時也是值得茶葉生產及貿易大國重視的現象,以便適時拓展茶葉產業鏈條,提高產業效益。
3世界茶葉貿易前景
進入新世紀,基于多邊機制的多哈回合國際貿易談判啟動,農業議題仍是各國談判的焦點。盡管近年來多邊貿易機制談判遭遇挫折,但建立一個公平的、以市場為導向的農業多邊貿易體制仍是世界公認的終極目標[5]。在多哈回合談判無法取得更大進展的同時,各國紛紛把目光投向了自由貿易區建設。本質上來講,自由貿易區是國際貿易自由化進程中的一個階段。無論是多邊貿易機制談判,還是區域或雙邊貿易談判,無一例外地均以推動國際貿易自由化為準繩,這必定會為包括茶葉貿易在內的國際貿易創造更好的貿易機制,促進其快速發展。盡管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發生,使得國際貿易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干擾,但各國仍重申推動國際貿易自由化的基本態度,并為此做出不懈努力。2009年我國茶葉出口逆勢上揚,出口量與出口額均創歷史新高[6]。隨著全球經濟逐步走出危機,有理由相信國際貿易自由化將會取得進一步的發展。因此本文以國際貿易趨向自由化為背景,以19年來世界及各主要茶葉出口國貿易發展為基礎,對未來一段時期茶葉出口進行預測,從而對未來世界茶葉出口格局形成初步的認識。預測表明(表6),2015年世界茶葉出口總額將超過70億美元,2020年將接近90億美元。斯里蘭卡和肯尼亞兩國出口額將獲得大幅度增長,遠遠超過其他國家。而中國的出口額將于2020年接近10億美元,印度的出口額將與當前水平接近。德國、越南、盧旺達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出口額也將有較大幅度增長。盡管亞洲和非洲將繼續維持茶葉出口主要區域的地位,但國家之間的出口相對差距變化較大。這種情形表明國際茶葉貿易的格局在未來一段時期仍將進行較大調整。如何抓住機遇,制定適當的茶葉產業政策,推動茶葉產業發展是各主要茶葉生產國家面臨的緊迫任務。對于中國來講,作為傳統的茶葉生產與貿易大國,面對新發展的茶葉生產與出口大國的強勁競爭,更應增強危機意識,從本國實際出發,整合茶葉產業發展,實施“走出去”戰略,推動我國茶葉出口的更快增長。在產品方面,以綠茶等具有競爭優勢的傳統產品為基礎形成系列強勢品牌[7]。為此,一方面,要整合行業資源,塑造區域性的茶葉品牌,形成拳頭產品;另一方面,要整合產業資源,提高生產、加工和營銷的專業化水平,改善產品質量,提升產業效益[8,9]。在市場發展方面,一要鞏固既有的歐洲市場,二要大力開拓美洲市場,特別是極富潛力的北美洲市場,進一步增強我國在國際茶葉市場的競爭力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