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家庭農場推廣對農村經濟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家庭農場建立的基礎
隨著外出打工農民的不斷增加,農業生產面臨諸多困境。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普遍外出打工,留守多為老弱病殘,農忙時難以應付繁殖的農業生產。由于分散作業,生產效率不高,農具使用也出現一些不合理現象。特別是一些小型農機具,使用率較低,造成人為原因的浪費。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也導致農業生產效益的低下。有些家庭面臨兩難選擇,出去打工,農業生產就耽誤了;不出去打工,單純靠土地經營又難以維持生計。這諸多現實問題,已經成為農村農業生產的通病,如何解決這些難題,農業生產的出路究竟在何方?家庭農場讓這些難題迎刃而解。在農業生產問題堆積的今天,農業改革當然就是必然要求,在政府還沒有行動之前,家庭農場橫空出世,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跡。從市場經濟發展角度來說,這是必然結果,但對中國某些行業體制改革還帶有計劃經濟色彩的情況下,家庭農場的出現可以看成是一個突破。
2家庭農場的發展優勢
家庭農場是農業經營管理的新型模式,農場集體將分散農戶的土地進行集約式生產管理,不僅克服小農經濟和大集體管理的缺陷,還兼備了兩者的發展優勢。
2.1整合農機具資源有優勢
家庭農場土地集約化生產,機械化程度相對要高一些,淘汰一些小型農機具,減少了相關保管、修理費用,也給統一生產造成便利。農機具資源整合之后,農業生產效率得以提升,這對做大做強家庭農場有重要意義。
2.2家族式內部管理有優勢
家庭農場當然主要有家庭成員擔當內部組織管理,比較企業管理,家庭農場管理明顯帶有宗族色彩,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協調能力更強,責任心也更強,向心力凝聚力是企業不能相比的。這對開展農業生產組織經營活動當然具有先天優勢。
2.3優化種植結構和經營有優勢
由于是家庭成員組織的生產經營實體,面對的是市場化商品經濟,而且家庭農場的生產目標就是要面對市場,這就加速了產業結構的調整步伐。因為家庭農場有極強的經營自由度,可以隨時根據市場變化調整經營方針和經營內容,追求利潤最大化就成為可能。
3家庭農場對農村經濟的推動作用
家庭農場的出現直接推動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同時對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對農業商品化也都產生不小的助力。家庭農場有效整合農業資源,快速與市場對接,形成農業生產、流通、銷售一條龍產業結構,帶動其他農戶生產積極性,為農村就業提供優良條件,充分激活農業生產的各種要素。家庭農場已經成為“三農問題”中最活躍的因子。
3.1提高生產管理水平,促進農業企業化
家庭農場的出現,給農業生產帶來許多新氣象新變化。農業生產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過去,小家小戶幾畝地種植,管理也是很松散,加上一些壯勞力都外出打工,很多地塊都荒蕪了,根本就談不上什么生產管理。而家庭農場,不管是生產過程還是經營環節,都有較為詳細的管理程序,基本是按照企業的產供銷體系在生產經營。農業生產經營企業化,這是農村生產結構的巨大變化。種地經營的目的不再是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而是一種發展致富的產業。這對其他農戶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農業生產企業化管理蔚然成風,農業產業結構當然就會發生一系列調整,新的農業產業鏈逐步形成。
3.2增加農村就業機會,改善農業經濟面貌
家庭農場也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無論是大片種植,還是養殖與水產,都需要很多人員的參與,這就給農村勞動力市場提供更多就業機會。一些外出打工的民工,一旦在自家門口就有就業機會,絕對不會跑到外地去的。農村勞動力的回歸,一定會給農村經濟的發展增添活力,農業面貌就會獲得有效改變。越來越多的家庭農場就會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這對搞活農村經濟,實現小康目標肯定會生產巨大正能量。
3.3科學整合生產資源,實現農業集約化
家庭農場能夠有效整合農村生產資源,實現集約化生產,這對提高生產經營水平有重要意義。土地資源的整合,家庭農場要形成規模生產,就要擴大土地租賃范圍,特別是對那些缺失勞動力的家庭,把土地承包給家庭農場,應該是雙贏的結果。農機具的整合,小農經營,農機具使用率很低,這也是一種資源浪費,家庭農場實現大片連種,就可以大大提升農機具的使用效率。再經營渠道的整合。小農經營有太多的局限性,而家庭農場能夠形成規模生產,經營的方式和渠道就會更寬廣,經營效果也會更好。
3.4優化農村產業結構,提升經營市場化
傳統農業生產大多是隨大流,人家種什么就跟著種什么,根本就不考慮市場需求的問題。家庭農場是企業化經營模式,當然要和市場緊密相連,市場需要就是生產方向。也就是說,什么最賺錢就選擇種什么,這樣就加速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經濟效益也成為農業生產中最重要的管理目標,圍繞經濟效益做文章,也已經成為家庭農場的經營策略。農業經營市場化,不僅體現在土地產品,養殖、水產等經營戶對市場的敏感度更高,這對開發農村農業新的經濟增長點至關重要。
4發展家庭農場的制約因素
家庭農場雖然已經進入“中央一號”文件之中,但由于是新型農業經營實體,其法律地位還需要進一步確認,相應的制度管理和優惠措施還需要加緊實施,特別是資金和土地整合等方面的一些實際問題還是困擾家庭農場良性發展的瓶頸。
4.1家庭農場需要更多扶持政策
家庭農場的法律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農業生產中的一些優惠政策和扶持計劃,還遠遠不能滿足家庭農場發展的需要,有些地方根本就沒有針對家庭農場的優惠政策。這對家庭農場的發展是不利的。家庭農場是農業經營實體,和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是一樣的,當然應該享受農業優惠政策。如果能夠獲得政府相關政策的照顧,相信家庭農場發展會充滿活力。
4.2家庭農場需要更多資金投入
家庭農場經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土地租金、生產資料、生產工具和管理費用,還有一些雇工等產生的費用,這對一般收入農戶來說是難以承受的。家庭農場也是經營實體,融資方式需要多樣化,相關的信貸扶持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4.3家庭農場需要更多土地資源
家庭農場要發展當然離不開土地資源的合理整合,但現實中,由于一些農戶不愿意家庭農場兼并土地資源,勢必要造成土地的匱乏,或是造成土地難以連片生產,這也給家庭農場帶來不少難題。特別是個別農戶的不配合,土地構成較分散,無形中加劇種植管理難度。這也需要村鎮政府介入協調。(本文來自于《農業與技術》雜志。《農業與技術》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黃花秀單位: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安樂鄉人民政府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