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旅游產品優化策略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引言
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為旅游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需求。伴隨我國旅游業的發展,旅游產品結構優化問題日益成為旅游產業規劃和調整、市場開發與創新的重要課題。旅游產品結構優化是當前國內外旅游需求多樣化和個性化的必然要求,是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要求[1]。
河南以擁有豐富的古文化旅游資源而著稱。正因為如此,河南旅游業靠文化觀光起步,并在旅游業發展初期,迎合了國內外旅游者對古文化觀光旅游產品的需求。1978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1.09萬人次。1982年,電影《少林寺》的公映,掀起國內旅游熱潮。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河南又陸續推出“大黃河”游、“功夫”游等旅游產品,逐漸形成了鄭、汴、洛沿黃河旅游產品群,并成為河南省拳頭旅游產品。2009年,接待海外游客126萬人次,創匯4.30億美元,是1978年的115.7倍;接待國內游客23312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1984.64億人民幣。
二、河南省旅游產品結構分析
(一)旅游產品類型結構單一
河南光輝燦爛的文化景觀與絢麗多彩的自然景觀交相輝映,相得益彰。目前,全省已開發的旅游產品有:世界文化遺產3處,世界地質公園4個,國家地質公園5個,國家森林公園30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1個,工農業旅游示范點48個,溫泉度假區13個,滑雪場6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89個,紅色旅游點50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8個、名鎮3個、名村1個,文博院館42個,科技館5個,主題公園15個,游樂園15個,動植物園23個。從數量看,河南旅游產品在全國居領先地位,然而至今無一具有全國性影響力和世界級影響力。從類型看,大多為觀光旅游產品,度假、健身、娛樂等現代時尚旅游產品少,開發層次低,功能單一,內容單調,缺乏特色,不能滿足現代旅游者需要。
(二)新興旅游產品種類少,開發速度慢
伴隨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門更加青睞于有特色的產品及專業化服務。休閑度假、特種旅游、康體旅游、商務旅游等新型旅游產品需求旺盛,發展潛力巨大,會展、旅游房車、露營地等旅游新業態不斷涌現。資料顯示,國內73.12%的旅游者熱衷于自助游,散客旅游已經成為人們出游方式的主體。截止2009年底,河南高速公路通車里程4860公里,交通條件的改善和私家車擁有量的激增,自駕游正在成為更多人選擇的出行方式,游客對參與性、娛樂性、體驗性、享受型旅游產品的需求猛增。然而,這些產品在我省種類少,開發速度慢,難以滿足多樣化的旅游需求;參與性、娛樂性和體驗性項目枯燥乏味,缺乏文化內涵,不能滿足體驗經濟時代旅游需求;自助游、自駕游的配套設施和服務體系很不完善,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旅游新業態、新產品開發明顯滯后,致使旅游供求出現脫節與錯位[2]。
(三)旅游產品檔次低,外向吸引力小
河南省國內旅游發展勢頭強勁,2009年國內旅游人次位居全國第6,國內旅游收入位居全國第7。入境旅游雖然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但是,與國內旅游相比增長速度緩慢(見圖1)。“古都游”、“黃河游”、“尋根游”、“功夫游”等旅游產品,一直是河南省推向國際旅游市場的拳頭產品,“大黃河游”曾被日本游客贊嘆“充滿野趣與史詩般的輝煌”。由于長期以來未對旅游產品進行更新換代,加之市場競爭激烈,致使產品逐漸失去應有的吸引力和競爭力。長期以來,河南入境旅游在全國處于落后地位,外匯收入排名長期徘徊在全國第19、20位(見表1)。這與我省旅游資源的數量與質量相比極不相稱。入境游客消費水平低、停留時間短等問題,影響了河南省旅游經濟效益。
(四)旅游要素結構及其配比不盡合理
河南旅游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旅游產品硬件建設及其休閑度假項目建設速度較快,但是與之相配套和銜接的“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要素還比較滯后,發展不均衡。餐飲業、旅游商品零售業、娛樂演藝業等規模小,缺乏特色。長期以來,我省入境旅游者的基本消費支出占總花費的70%,而娛樂、購物等非基本消費支出僅占30%。旅游要素結構不合理導致非基本旅游消費低,不能滿足旅游消費多樣化的要求。2010年,第三季度全國50個旅游城市游客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我省鄭州市多項指標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見表2),最終以63.90分的總分位列倒數第二。旅游要素結構及其配比不盡合理,要素之間銜接不協調而引發的服務質量問題已嚴重影響了游客對我省旅游產品的滿意度。另外,由于旅游需求持續增長和市場機制發育不成熟,一些旅游產品價格異常波動,旅游企業提供的服務難以達到游客的預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省的旅游形象[3]。
(五)缺乏統一規劃、整體開發
旅游產品的開發缺乏統一規劃和整體開發,各地方各部門各自為戰,市場導向模糊,加之開發者不了解本地區旅游資源的特色所在,更缺乏對旅游產品的本質和特點的認識,導致盲目開發和低水平重復開發。近年來,河南各地開發旅游產品的熱情高漲,但旅游精品卻寥寥無幾。河南旅游產品普遍缺乏深層次的開發,沒有深入挖掘旅游資源的文化底蘊和特色。一些旅游產品老化、落后,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高質量、高品位的旅游需求。
三、河南省旅游產品結構優化措施
(一)合理構建旅游產品要素比例關系
旅游產品要素及要素內部結構的比例關系,直接關系到旅游產品供給效果,反映一個地區旅游業發展的程度。旅游產品的開發者要根據各旅游產品要素的功能和特點、旅游需求趨勢及消費水平等確定合理的要素比例,達到旅游產品要素結構比例協調[4]。
1.旅游餐飲
河南省餐飲文化資源豐富,地方特色濃厚。應在重點培育豫菜菜系的同時,積極挖掘地方特色菜肴、風味小吃,形成我省特色旅游餐飲品牌,開發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街和滿足國內外游客需求的美食產品體系。
2.旅游住宿
一是建設一些與當地自然和人文環境相協調的特色旅游酒店,彰顯地方旅游產品特色;二是在注重建設高檔星級旅游酒店的同時,建設一些滿足不同層次消費水平和旅游需求的度假公寓、青年旅館及家庭旅館等住宿設施,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完善的旅游住宿設施體系。
3.旅游交通
首先,進一步完善旅游交通網絡體系,增強我省與國內外交通的可進入性,提高河南省與周邊地區特別是國際交通聯系上的便利性和通達性。其次,加快通往主要旅游景區和旅游集散地的道路建設,改善道路環境,提高旅游交通工具的質量和檔次,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
4.旅游購物
積極鼓勵和促進旅游商品的研制和開發力度,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品位。旅游商品應與旅游產品進行一體化的廣告宣傳和CI策劃,力求最大限度地占領國際國內市場,增加旅游商品的知名度。根據旅游商品的類別,設計精美的包裝款式,提高旅游商品的價值含量。合理布局旅游商品銷售網點,在車站、航空港、景區、飯店等場所設置河南旅游商品銷售點,使旅游商品銷售點多樣化、層次化,增加游客購買旅游商品的機會和方便性,滿足國內外游客的購物需求。
5.旅游娛樂
積極發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民俗、民間藝術和民間工藝等文化資源,發展多元化的旅游娛樂形式。利用河南獨特的文化資源優勢,創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氛圍。加快建設旅游演藝場所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夜生活聚集場所,豐富游客晚間生活,滿足游客多樣化的旅游娛樂需求。
(二)加強區域旅游合作,整合區域旅游資源
打破行政區域界限,將分散的旅游資源整合,改變我省旅游資源分布散、規模小的狀況。聯手開發區域旅游產品,塑造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區域旅游主題和形象,不僅能更好地彰顯我省旅游產品的特色,而且還能避免因重復開發而引發的惡性競爭,從而形成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旅游目的地。通過旅游資源整合,借區域知名旅游產品之勢帶動本區的溫冷旅游產品,促進溫冷地區旅游業快速發展,縮短新產品的市場導入期[5]。區域旅游線路整合,可以根據區域協作開發旅游線路的需要,建立一些不完全獨立、不完全固定的地域旅游協作系統,推出一系列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旅游產品,以適應不同消費層次的需求。
(三)構建多元化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產品體系
旅游產品體系建設應以河南旅游資源的類型與特色為基礎,以市場旅游需求為導向,開發多層次、多功能、多樣花的旅游產品[6]。河南省旅游產品體系的基本架構已經成型,發展潛力巨大。從我省旅游資源類型看,可向市場提供三大系列的旅游產品,即觀光旅游產品、休閑度假旅游產品和專項旅游產品。從旅游資源特色看,開發文化觀光旅游產品更具特色和優勢。因此,要大力開發文化觀光旅游產品,以多種形式向市場推出。休閑度假旅游產品開發潛力大,市場前景廣闊,近中期我省應加大投入,重點培育,以滿足各類消費層次的休閑度假需求。我省可供開發的專項旅游產品資源豐富,融知識性、娛樂性為一體的健康時尚的專項旅游產品是國際市場潮流,也是河南省發展旅游產業的方向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