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居民消費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通過對居民收入增長率及收入消費比的數據分析,認為居民消費不存在成為經濟增長引擎的可能性。利用居民最終消費率和GDP數據,實證分析了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通過協整分析發現,居民最終消費率的提高與GDP增量之間不存在協整關系。基于Granger檢驗,發現二者之間的因果關系也不顯著。實證結果表明,提高居民消費率不能加速經濟增長,即居民消費不能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引擎。
〔關鍵詞〕
居民消費;經濟增長;引擎;協整;Granger檢驗
一引言
居民消費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一直以來都是學者們關注的話題。在理論分析中,部分學者認為我國的經濟增長應該由消費驅動。尹世杰認為,擴大消費需求、優化消費結構就能從根本上“提高經濟循環能力”,即提高消費促進經濟增長,經濟增長又促進消費的提高[1]。斯蒂格利茨認為,中國的高儲蓄率導致了投資比例過高,低消費、高投資使得經濟過度依賴出口,而“出口模式的增長是不可持續的,因為市場會飽和”[2]。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居民最終消費不能成為經濟增長的引擎,陳波就居民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有效性進行了分析,認為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的動力仍舊是投資,居民消費需求無法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3]。關于兩者之間關系的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居民最終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長期穩定的關系。徐永兵、文暉利用雙對數模型,對我國1978-1999年的GDP、消費和投資數據進行了回歸分析,得出消費平均每增長1%,GDP平均增長0.755%的結論[4]。徐鳳、金克琴分析了我國1978-2007年的GDP和居民消費支出數據,認為兩者之間存在協整關系,且兩者之間存在雙向的Granger因果關系[5]。劉春義分析了1978-2011年的GDP與居民消費數據,認為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消費是GDP變化的Granger原因[6]。徐曉麗、夏成孝對我國的GDP和居民消費數據進行了分析,認為兩者之間存在協整關系,且通過自回歸滯后分布模型估計了兩者之間的關系[7]。常彬斌利用我國1978-2011年的數據,對人均居民最終消費與人均GDP進行了實證分析,認為兩者之間存在協整關系,且通過Granger檢驗,得出人均消費支出的增加是促進國民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內在動因的結論[8]。徐永兵、文暉的分析所利用的是按照當年價格計算的GDP、消費和投資數據,該數據中包含價格因素,進行回歸時容易出現偽回歸,且樣本容量為23,存在樣本容量偏小的嫌疑。徐鳳、金克琴分析的也是市場價的數據,協整關系及雙向的Granger因果關系也會受到價格因素的影響。在劉春義的分析中,Granger檢驗的顯著性水平為10%,存在顯著性過高的嫌疑。常彬斌從人均角度分析了居民消費與GDP的關系,使消費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包含了人口因素。在上述的實證分析中,除常彬斌之外的其他學者都是基于消費的絕對數據分析了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由于居民消費是GDP的組成部分,所以這兩個變量之間容易存在相同的變化趨勢,即居民最終消費的增加一定會拉動GDP的增長,導致出現偽回歸。
二、居民最終消費分析
我國經濟增長長期以來依靠投資拉動,投資比例過高、消費不足一直以來都是學者們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定位。我國投資率自2003年超過40%以來,始終居高不下,2011年更達到了歷史高位,為48.31%。而歐美發達國家的投資率都在20%以下,2013年英國的投資率為14.79%,美國為19.05%,以上數據能否說明我國投資率過高,從而出現投資驅動型經濟增長的不可持續性呢?擴大居民消費是否能成為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新的驅動力?1.從居民收入增長率上看,消費不能成為經濟增長的驅動力表1顯示,2000-2013年,除個別年份之外,不管是城鎮居民還是農村居民的收入增長速度,均低于經濟增長速度。這意味著,居民分享經濟增長的福利有限。理論上來說,隨著收入的增長,居民收入不斷提高,為更多的消費打下了基礎。但由于我國居民的收入增長速度長期低于經濟增長速度,導致了居民家庭消費支出拉動經濟增長的不可持續性。2.從消費收入比上看,消費不能成為經濟增長的驅動力表2顯示,農村居民消費收入比1991年最高,為87.47%,1999年最低,為71.37%,1991-2014年,消費收入比都在70%以上;城鎮居民消費收入比在2013年最低,為66.86%,1991年最高,為85.49%,1991-2014年,消費收入比都在65%以上。表3顯示,1999-2012年,除了最高收入戶外,其他組的城鎮居民消費收入比都在65%以上。表4顯示,2002-2012年,除高收入戶之外,其他組的農村居民消費收入比也都在65%以上。表2-表4顯示,不管是農村居民還是城鎮居民,消費收入比都比較高,較高的消費收入比使得居民“無錢可花”。也就是說,依靠消費拉動經濟增長是不可持續的。
三、居民最終消費率與GDP關系的實證分析
消費是發展的目標,居民消費能否成為發展的手段,對此可以進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對于經濟增長是由投資拉動還是由需求拉動的討論,大多數研究文獻是從資本形成率和最終消費率方面進行的分析。居民最終消費率用居民最終消費與GDP對比得到,居民最終消費率的提高,意味著消費在經濟中的比重增大,如果隨著比重的增大,經濟出現持續穩定的增長,則經濟可以從投資拉動型轉變為消費拉動型;如果兩者之間不存在長期穩定的關系,則居民消費不能作為經濟增長的引擎。本文進行分析時,用居民最終消費率作為居民消費的指標,而經濟增長用GDP表示。
1.數據的選取與處理本文選取1978-2013年的GDP數據(y)與居民最終消費率(x)數據進行分析,數據來源于2014年的《中國統計年鑒》。由于2014年《中國統計年鑒》中不變價GDP的基期有5個,為了去除價格因素的影響,將GDP折算為1978年的不變價格的數據。折算時,將價格換算為年份市場價的GDP除以該年份不變價的GDP,得到一個折算系數,然后以該年份為基期的不變價GDP折算成上一個不變價的GDP。根據現價和不變價的GDP,計算出GDP的縮減指數。利用縮減指數,將現價的居民最終消費數據進行縮減,換算為1978年不變價格的居民最終消費數據。用不變價的居民最終消費數據與不變價的GDP進行對比,得到不變價格的居民最終消費率。
2.平穩性檢驗與協整分析(1)平穩性檢驗對于不平穩的序列,容易出現偽回歸。為了分析GDP和居民最終消費率之間的關系,需要檢驗兩個變量的平穩性。本文運用ADF檢驗法確定各時間序列的單整性。得到不變價GDP(y)和不變價居民最終消費率(x)的時間序列數據后,繪制出折線圖(見圖1、圖2)。圖1和圖2顯示,兩個變量均存在趨勢,經過ADF檢驗,兩序列均非平穩。因此對GDP和居民最終消費率的差分序列進行檢驗,GDP的差分序列用Dy表示,最終消費率的差分序列用Dx表示,ADF檢驗結果見表5。根據AIC、SC準則,選擇最優滯后期,在最優滯后期下得到表5的分析結果,y的差分序列Dy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平穩。(2)協整性分析GDP(y)的差分序列與居民最終消費率(x)的差分序列均平穩,都是一階單整,即I(1),兩變量間存在協整的可能性,但是二者之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需要利用協整理論進行檢驗。本文利用E-G檢驗法檢驗兩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將序列y(GDP)對序列x(居民最終消費率)進行回歸,得到殘差序列e,對殘差序列e的平穩性進行檢驗。根據AIC、SC準則,在最優滯后期下,得到殘差序列的單位根檢驗結果(表7)。據表7所示,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殘差序列e不平穩,即GDP(y)與居民最終消費率(x)之間不存在協整關系。
3.Granger檢驗對GDP(y)與居民最終消費率(x)進行Granger檢驗,以確定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由于GDP與居民最終消費率都是I(1),所以檢驗它們的差分序列。根據AIC、SC準則,確定最優滯后期為3,在最優滯后期時,Granger檢驗結果見表8。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Dx不是導致Dy變化的Granger原因,而Dy也不是導致Dx變化的Granger原因,即居民最終消費率的變化對于預測GDP的變化沒有幫助,而GDP的變化也不能預測居民最終消費率的變化。
四、結論
根據以上實證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提高最終消費率,對GDP的增長沒有顯著影響據實證分析結果,居民最終消費率的增量與GDP增量之間不存在協整關系,居民最終消費率的變化與GDP的增量之間不存在Granger因果關系。這說明,提高居民最終消費率不是GDP變化的原因,兩者之間也不存在長期的穩定關系,也就是說,提高居民消費在經濟中的比重,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沒有明顯效果。在經濟增長理論中,也不存在消費驅動型經濟增長的概念,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只能通過增加生產要素和提高勞動生產率來實現。因此,實證分析結果與理論相符。
2.拉動消費不能成為經濟增長的引擎拉動消費,提高消費在經濟中的比重,短期內能夠提高GDP。但從長期來看,提高消費比例,無疑會降低投資在經濟中的比重,從而使得經濟增長失去源泉。因此,從長期來看,加大居民消費在經濟中的比重不能成為經濟增長的引擎。
參考文獻
[1]斯蒂格利茨.中國經濟增長需要全新策略[J].中國企業家,2007(6):38-39
[2]尹世杰.略論優化消費結構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J].消費經濟,2011(2):3-9
[3]陳波.居民消費需求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有效性分析[J].社會科學,2014(7):53-64
[4]許永兵,文暉.我國居民消費與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J].中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3):12-17
[5]徐鳳,金克勤.中國居民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109-113
[6]劉春義.中國居民消費與經濟增長的協整關系檢驗[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3(3):12-17
[7]徐曉麗,夏成孝.中國居民消費水平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價格月報,2012(4):54-57
[8]常彬斌.我國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和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基于中國1978-2011年數據[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65-68
作者:程春霞 單位:山東師范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