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的協整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數據與變量
論文分析所使用的樣本取自1978~2002年的年度數據,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2003)。用出口總額(EX)、進口總額(IM)來反映對外貿易狀況;通過宏觀經濟總量指標國內生產總值(GDP)反映經濟增長。用消費價格指數(1978=100)對GDP、進口和出口數據進行平減,以消除物價變動對GDP和進口、出口總額的影響。我國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從1985年開始編制的,因而對1978~2002年的原始數據用城鎮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平減。由于數據的自然對數變換不改變原來的協整關系,并能使其趨勢線性化,消除時間序列中存在的異方差現象,所以對實際GDP、實際出口和實際進口進行自然對數變換,分別用LGDP、LEX、LIM表示自然對數的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出口總額、實際進口總額。
二、實證結果
1·時間序列的平穩性檢驗
在檢驗GDP、出口和進口的協整性之前,首先用ADF單位根檢驗方法來檢驗時間序列的單整階數,再進行協整關系的存在性檢驗。
2·協整檢驗
雖然時間序列LGDP,LIM,LEX是非平穩的一階單整序列,但其可能存在某種平穩的線性組合。這個線性組合反映了變量之間長期穩定的比例關系,即協整(Coin-tegration)關系。本文使用Johansen(1995)多變量系統極大似然估計法對多變量時間序列進行協整檢驗。Johansen協整檢驗是一種基于向量自回歸模型的檢驗方法,在進行協整檢驗之前,必須首先確定VAR模型的結構。為了保持合理的自由度使模型參數具有較強的解釋力,同時又要消除誤差項的自相關,因此選擇最大滯后階數為3,從三階依次降至一階來選擇VAR模型的最優滯后階數。使用AIC、SC信息準則和LR統計量做為選擇最優滯后階數的檢驗標準,并用Q統計量檢驗殘差序列有無自相關,懷特(White)檢驗和ARCH統計量檢驗異方差性,JB檢驗(Jarque-Bera)檢驗殘差的正態性。結果表明,滯后階數為3的VAR模型(以下用VAR(3)表示)各方程擬合優度很好,殘差序列具有平穩性。對VAR(3)模型的回歸殘差序列進行的隨機性檢驗表明,在5%的顯著水平上,各方程回歸殘差序列均滿足正態性,不存在自相關和異方差,進一步驗證了VAR(3)模型為最優模型。協整檢驗模型實際上是對無約束VAR模型進行協整約束以后得到的VAR模型,該VAR模型的滯后期是無約束VAR模型一階差分變量的滯后期。由于無約束VAR模型的最優滯后期為3,因此協整檢驗的VAR模型滯后期確定為2。通過模型選擇的聯合檢驗,確定常數項約束在協整空間內且協整方程有截距的模型為最合適的協整檢驗模型。
3·誤差修正模型(VECM)的確定
協整檢驗結果證明我國進口、出口增長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但是這種均衡關系是否構成因果關系,還需要進一步驗證。本文利用Engle和Granger(1987)提出的均衡誤差修正模型對進口、出口增長和經濟增長進行長期和短期的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
三、方差分解
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結果僅能說明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但不能說明變量之間因果關系的強度。論文應用方差分解法對GDP(LGDP)、出口(LEX)和進口(LIM)各變量的不同預測期限的預測誤差的方差進行分解。方差分解的主要思想是把系統中每個內生變量(共m個)的波動(k步預測均方誤差)按其成因分解為與各方程信息(隨機誤差項)相關聯的m個組成部分,從而了解各信息對模型內生變量的相對重要性。方差分解不僅是樣本期間以外的因果關系檢驗,而且將每個變量的單位增量分解為一定比例自身原因和其他變量的貢獻。從第四步預測起,出口的信息對GDP的影響顯著增大,到第7步以后占GDP預測誤差的70%以上,表明出口在長期對GDP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而進口的信息對GDP的影響從第7步以后下降到百分之十幾,說明從短期來看進口對GDP有重要影響,但在長期影響不顯著。出口的預測誤差主要來自其自身和進口的影響,其中在前5步預測中進口對出口的影響一直占出口預測誤差的50%左右,說明進口對出口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而GDP在前5步預測中對出口只有很微弱的影響,不超過出口預測誤差的10%,從第5步預測以后影響才稍有增強,從而表明GDP對出口的影響不大。出口對進口的影響不大,隨著時間的推移,出口的影響逐漸增強,從第8步預測起其信息占進口預測誤差的20%以上。GDP對進口的影響不大,只是隨預測步長的延長影響逐漸增大,但其信息的影響沒有超過進口預測誤差的14%。
四、結論
(1)中國出口增長、進口增長和經濟增長之間存在惟一長期穩定的動態均衡關系。無論在長期還是在短期,中國進出口增長都是GDP增長的Granger原因。
(2)短期內,①雖然進出口增長是GDP增長的Granger原因,但中國GDP增長不是出口增長的Granger原因。表明短期內對外貿易增長確實拉動了中國經濟增長,而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還沒有實現對出口增長的規模經濟效應;②進口增長是出口增長的Granger原因。這可能是因為進口適用的技術、成套設備和關鍵的短缺資源推動了本國的技術進步,促進了出口產業的升級換代,從而提高出口產品的競爭力,有利于出口的增長;③進口增長和GDP增長互為Granger原因;④聯合檢驗表明,GDP增長和進口增長共同作用可以引起出口增長。
(3)方差分解的結果進一步表明,在長期,出口對GDP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而進口對GDP的影響在長期并不顯著;同時,GDP對出口和進口的影響不顯著。
總之,本文對中國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的數據進行的協整分析表明,無論在長期還是在短期,對外貿易在中國的經濟增長中都充分發揮了“發動機”效應,這也是古典經濟學和現代經濟學對于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問題基本上達成的共識。與此同時,雖然短期內不存在GDP增長對出口增長的Granger原因,但在長期,GDP增長和進口增長卻推動了出口的長期增長。對于這種經濟增長和進口增長促進出口貿易的具體作用渠道和機制,則是需要進一步研究探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