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港口經濟發展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九江發展港口經濟的優勢
九江港早在1861年即開辟為對外通商口岸。1980年4月經我國國務院批準為一類對外貿易口岸,1991年10月對外國籍船舶開放。與周邊港口城市相比,九江發展港口經濟具有以下六個方面的優勢。
1.1港口的區位優勢
九江港位于長江中下游長江黃金水道與“京九”鐵路的十字交匯處,東距上海856公里,西距武漢269公里,是長江五個國家主樞紐港、全國十三個煤炭中轉港口之一,也是江西省唯一通江達海的水路口岸。陸域有京九、合(肥)九、武(漢)九、銅(陵)九、景(德鎮)九5條鐵路線及昌九、九景、九瑞等公路在此交匯,背依馳名中外的旅游勝地廬山和享譽海外的都陽湖候鳥區,是一個水陸聯運的國家級主樞紐港口和長江中上游重要旅游港口,也是京九大動脈和長江黃金水道唯一交匯的港口。
1.2港口轄區的岸線優勢
九江港轄區上至瑞昌市碼頭鎮,下至彭澤縣馬當鎮,沿長江岸線全長151.9公里,市區岸線28公里,地跨兩市六縣,本段區內航運水深在枯水位時能保持4米以上,31洲X卜5以沁噸級海輪可常年通航。九江港下游24公里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都陽湖人口處,它匯聚了省境內贛、信、昌三江及撫、修兩河水系,流域覆蓋本省92%的面積。
1.3港口甚礎設施齊全
九江港轄區內現有各類碼頭48座,各類裝卸機械209臺,最大起重能力50噸,港區擁有倉庫、堆場面積59000平方米,各類船舶300余艘,總噸位50000余噸,港口水域設有錨地4處,港口鐵路專用線4864余米,碼頭可終年停靠3000至5000噸的海輪。港口吞吐量已達700萬噸。
1.4經濟腹地廣闊
九江港歷史上就是有名的“通都大邑”,有“七省通衙”之稱,是上海經濟區與華中、西南等地區聯絡的必經之路。特別是京九鐵路的通車,九江港的經濟腹地更加廣闊。九江港憑借天然優勢處于以上海為中心的華東經濟圈和以武漢為中心的華中經濟圈的結合部,港口作為生產要素的“粘合劑”在東部沿海地區向中部地區實施“東移西靠”的推移中可率先充當“二傳手”。
1.5港口口岸功能齊備
港口設有海關、進出口檢驗、海事、船檢、邊檢等口岸聯檢部門,外貿貨物可在九江港一次性辦理進出口通關手續。九江港現已開通至日本、朝鮮、韓國、東南亞及歐美等國和地區的多條國際集裝箱定期班輪直達、中轉航線,并具有費用低、結匯快、啟運方便、運輸效率高等優點,港口的口岸功能一應俱全。
1.6流域經濟、地方經濟的發展為港口注入了新的活力
基于世界經濟溫和復蘇和以浦東為龍頭長江經濟帶的迅猛發展,長江貨運將平穩增長,隨著江西省鋼鐵工業的高速發展,進口鐵礦石將會持續大幅度的增加。2002年九江市外貿進出口貨物總值達1.7億多元,比上年增長89.6%,外貿進出口總量為9.93萬噸,其中水運量為9.犯萬噸,占外貿總運量的93.86%。九江港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2目前制約港口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
2.1總體經濟實力偏弱,經濟結構不合理的現象仍然突出
2002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63.3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提高3.8個百分點,增長13.1%,但與沿江經濟帶周邊省市相比,總體經濟實力偏弱,全省國內生產總值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均落后于蘇、浙,皖、鄂、湘、川等省。目前江西省經濟結構不合理的現象仍然突出,2002年江西省第一產業與GDP的比重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農業大省特征顯著,工業弱省現象仍很明顯。經濟的滯后嚴重制約港口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近年來,九江港年吞吐量均在600萬噸左右徘徊。
2.2港口從業人員過多,資金嚴重鷹乏,生產設備技術狀況差
由于人員過多,企業包袱過重,盡管近年來生產增幅較大,但離港口經營盈虧點還有距離。負債過重,資金緊缺已制約了港口生產的發展,超期服役的裝卸設備遠不能滿足當前貨源市場的需求,企業發展缺乏后勁,使港口無法抓住當前有利時機擴大生產規模。
2.3鐵路運輸不能滿足港口生產發展的需要
鐵路成為制約港口生產經濟發展的“瓶頸”。在九江港的數百萬噸吞吐量中,中轉貨物占了80%以上,其中絕大部分需經鐵路疏運,然而鐵路安排的裝車計劃遠遠滿足不了港口生產發展的需要。
2.4港口管理體制不順
改革開放以來,港口管理體制雖屢有變更,但動作不大,力度不強,條塊分割依然如故,干支矛盾依舊。就條條而言,長江干線有港務、海事、船檢、航道等管理機構。在塊塊方面,除市(縣)均建有交通局外,下設港航管理處(所),港務監督與船舶監理所(站)、航道段(站)等機構。這些塊塊機構不僅市有、各縣有,而且鄉鎮也有設置。如此繁雜的組織機構,不僅加重了水路運輸部門的負擔,又阻礙了水運和港口經濟的發展。
2.5港口功能結構趨同
港口區域功能結構趨同,優勢不明顯。由于沿江152公里既有國家的公用碼頭,又有分別隸屬省、市、縣交通部門的碼頭,還有貨主碼頭,許多縣(市)在長江上都有自己的煤炭、糧食、石油等碼頭,造成地區港口大致雷同、優勢難以充分發揮。
2.6征收港口建設費帶來的問題
在水運開放口岸征收港口建設費,增加貨主負擔,使部分水運貨源棄水走陸,不利于水運同其他運輸方式的競爭,影響了水運生產的發展。交通部委托九江港務管理局負責征收港區內所有碼頭的港口建設費,但由于港口本身屬企業,沒有執法權,對本單位以外的碼頭沒有制約手段,不能采取強制征收和處罰措施,只能對本港內貿出口和外貿進出口貨物征收,造成港口企業之間的不平等競爭。
3加快發展九江港口經濟的對策與建議
3.1堅持依法治港,努力營造發展九江港口經濟的良好環境
一是要加強港口法制建設,為港口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保證。九江市要盡快地制定具體實施辦法,使港口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更好地規范港口管理行為和經營行為。二是要盡快理順港口管理體制,進一步深化港口管理體制政革,樹立“以港興市”的戰略,按照“一城一港一政”的要求,正確處理城市發展與港口的關系。明確市人民政府港口管理部門是港口唯一行政管理部門,理順港口管理部門與水利、國土、建設、規劃等部門的關系,實現港口岸線、陸域、水域的統一管理;三是要盡快修定全市港口總體布局規劃,加強對港口建設的宏觀管理,使岸線資源得到充分、合理,有效的利用,防止盲目建設和重復建設現象的發生。
3.2加快港口結構戰略性調整步伐,促進港口經濟發展的合理布局
要充分發揮國家、地方、企業改造建設港口基礎設施的積極性。據預測,到2010年九江港貨物吞吐量將達到1500萬噸左右,除傳統的煤炭、石油、金屬礦石等大宗貨物外,非金屬礦石(石膏、螢石粉等)、糧食和集裝箱將成為九江港貨源新的增長因素,除石油、電煤二部分在貨主專用碼頭裝卸外,大部分貨物需要港口公用碼頭承擔,而目前公用碼頭綜合通過能力難以適應港口適量增長的需要。據此,一是要改建、擴建老港區。對三角線散貨港區進行改造和擴建,其中改建三個進口泊位,新建一座出口泊位,并預留一個泊位,20巧年之前完成該泊位的建設。二是積極做好新港區的規劃工作,擬從“十五”期開始,根據需要分期分批逐步完成官湖新港區的建設,使該港區形成擁有fl個泊位,通過能力485萬噸,以煤炭、礦石、礦建材料、鋼鐵、糧食及件雜貨為主的綜合性公用碼頭區。三是計劃建設湖口中轉碼頭(散貨和件雜貨泊位各1座,年通過能力80萬噸)。湖口中轉碼頭的建設可與九景高速公路及籌建中的銅九鐵路(2003年動工建設,江西段95公里)配套形成新的水陸聯運體系。由于溝通江西全省的五大水系均匯人都陽湖,所以湖口港區的建設對鞏固、提高九江港在江西內河航運的地位和競爭能力十分必要。屆時,九江港自西向東將形成官湖新港區、三角線散貨港區、琵琶亭外貿港區、市區客運港區、貨主用港區(17個泊位,年通過能力1071萬噸),湖口中轉碼頭,總計44個生產泊位,年綜合通過能力2186萬噸。這樣既可滿足吞吐量增長需求,也為未來港口運量增長儲備了一定的能力。
3.3規劃市場經營行為,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港口市場
一是加強市場準人管理,對現已存在、經限期整改后仍不能達到資質條件的碼頭經營單位,強制其退出水運市場,逐步形成和建立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二是加大監督管理執法力度,嚴格規范港口市場競爭行為,保護合法經營,保證市場競爭機制的有效運行;三是適當調低港口建設費征收標準或取消港口建設費的征收,以增強水運同公路、鐵路的競爭能力;四是加快扶持集裝箱運輸的發展,建議參照沿海、沿江其它省市的有關做法,對集裝箱運輸的高速公路收費給予優惠。
3.4加快完善港口總體交通網絡,建立港口綜合性物流體系
我國加人WTO后,港口腹地對外經濟貿易更加活躍,九江港孕育著新的發展環境。加快完善港通網絡,一是加快九江港物流中心的建設,充分發揮港口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港口資源,在用地、稅收和港口費收方面給予優惠的配套政策,吸引國內外眾多公司來九江投資物流企業,建設大型貨物中轉儲備和發展臨港物流園區。二是集中布局全市石油、建材、化工、紡織等支柱產業在長江岸邊,以港口為依托,利用本地行業優勢,發展電力、船舶修造、化工、建材等企業和能源基地,大力發展臨港工業,力爭經過5一10年的建設,使港口產業經濟占全市GDP比重的50%。三是使港口結構調整朝著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和現代化方向發展,特別要大力發展集裝箱運輸,要從九江市集裝箱量少的實際出發,在鞏固已有航線的基礎上,大力培植和發展集裝箱中轉業務。要把九江港外貿碼頭二期工程即九江港集裝箱專用碼頭建設成為以集裝箱運輸為龍頭,以貿易和加工、倉儲、換裝、保稅服務區為主的自由貿易區,開展貨物包裝、堆存、分撥、貼標簽、混合、再包裝、展覽和再出口,以及貨物的加工,將外貿碼頭作為九江市招商引資的重用載體,為九江外向型經濟發展提供一個合作平臺,從而促進九江對外貿易的發展。
3.5加強組織領導.實施人才戰略,促進港口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的發展
一是健全和落實領導機制。要成立加快發展港口經濟領導小組,切實加強對發展港口經濟工作的領導和指導,制定具體措施增強責任意識,切實做好依托港口發展經濟這篇大文章。二要強化人才市場功能建設,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才公平競爭、充滿活力的管理機制,推動人才合理流動和合理使用,使各類人才資源得到最佳組合。三要健全和完善協調機制。要建立健全口岸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充分調動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各職能部門的優勢,做到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加強和促進港口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