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中美電影折射兩國養老差異范文

中美電影折射兩國養老差異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美電影折射兩國養老差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美電影折射兩國養老差異

摘要:

電影作為折射社會,表達追求的方式,也是社會的縮影。本文對中美兩國老年題材電影進行如下幾方面的對比:中美老年題材電影中子女的彰顯與缺失,場景設置以及情節設置三個維度來探討中美兩國電影所折射的養老差異。并從傳統、立法、制度和觀念方面分析了中美養老差異產生的根源。

關鍵詞:

老年電影;養老差異;差異產生根源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的許多大城市已經步入老齡社會,老人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特殊群體。2013年2月2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了《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報告指出,2013年老年人口數量突破2億大關,達到2.02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4.8%。在2015年之前,老年人口將每年增長100萬人。老年群體的心理世界和生活狀況也引起了電影人士的關注,中美兩國的電影人都拍攝了一些優秀的反映老年人生活狀態的影片。本文將對比中美兩國的老年題材電影,探討中美兩國養老問題的差異在電影中的體現及其差異背后的深層原因。

一.中美養老差異在電影中的體現

1.中美老年人題材電影中,子女的彰顯與缺失許鞍華導演的作品《桃姐》獲得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然而由于其是一部以老年題材為主題的影片,在開拍之初,《桃姐》并不被投資商所看好。在這部沒有強烈戲劇沖突,故事發展主要靠主人公之間的情感來維系的影片中,我們作為觀影人卻深深地領悟了親情的溫馨與感動。影片的主人公桃姐(葉德嫻飾)是一個在主人家工作了60年的仆人。Roger(劉德華飾)正是桃姐工作的主人家的少爺。由于家庭富足,Roger一直都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從小到大一直接受著桃姐的悉心照顧。但桃姐突如其來的疾病,卻讓她不得不住進了養老院。兩人之間的關系于是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表面上的主仆關系逐漸演變成了“母子”關系。Roger這時開始審視自己,才意識到桃姐于自己和于自己的家族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影片中的兩位主人公表面上是主仆關系,但實際上卻于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體現出了不是親情卻勝似親情的“母子”情。影片在對現實生活的忠實記錄中,平淡而自然地體現了中國家庭中,父母對于子女的默默奉獻和關心。而在父母年老時,他們又渴望得到子女的關心和照顧。影片中。桃姐在養老院坐臥不安,翹首以盼“兒子”能前往養老院看望自己,而表面上卻又對“兒子”說沒時間就不要來了。在這種看似矛盾的行為中,體現出了父母在年老時,對于子女的渴盼。雖然,桃姐這部影片反映的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子女對于年老的父母的贍養,但其實質和精神內核卻是中國傳統觀念中的孝,而Roger這個不是兒子卻勝似兒子的角色也在影片中得到了彰顯。《戀戀筆記本》嚴格意義上也許不能稱之為一部老年題材的影片。然而讓人覺得耳目一新的是,整個故事都是穿插在老年的回憶里。年老的他把往事讀給已經失去記憶的妻子聽。老先生一遍一遍的講述著年輕男孩和女孩的故事,老太太好奇地追問結果,這樣的場景每天都會在療養院里上演。我們不禁要追問,既然這對老夫妻相濡以沫,風風雨雨一起走過了一生。在年老了,生活不能自理時,他們的子女到哪里去了呢。也許,僅僅因為這個小失誤去指責一部愛情片過于狹隘,但仔細思考卻覺得這是一個很嚴重的疏忽。子女不僅沒有出現,他們甚至沒有被提及。影片給人的感覺是,子女的出席與缺失似乎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甚至不需要做任何的解釋。在老年題材的影片中,子女總是被邊緣化或者處于一種缺失的狀態,而這僅僅是一個例子。總而言之,在老年題材的影片中,國內影片有意無意地彰顯了子女的存在,表明在父母親年老體衰時,子女贍養父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美國的電影卻有意或無意的把子女置于一種邊緣化的狀態。從側面體現了子女在贍養父母時所扮演的不同于中國子女的角色。

2.中美電影不同的場景設置折射中美養老模式差異馬儷文導演的作品《我們倆》講述了一個80多歲的老太太(金雅文飾)和一個20歲出頭的女孩(宮哲飾)之間的故事。老太太一個人孤獨地住在北京的一個四合院里,而女孩是一個窮學生。因為女孩租住老太太的房子,打破了老太太平靜的生活。兩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觀念,讓彼此之間的爭吵不斷。但是在經歷了一年的相處之后,她們之間產生了難以割舍的感情,開始相互依靠。影片《我們倆》的故事場景就沒有離開過老太太居住了幾十年的破舊四合院。這不僅讓我們想到中國老年人的一些傳統觀念。數千年來,“落葉歸根”的傳統觀念已經深深植根于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而“根”卻總是與家,與房子緊密聯系的。因此,也就不難理解影片《我們倆》中的老太太盡管孤獨一人但卻仍然堅持居住在自家的四合院里。我們仍以《戀戀筆記本》為例,影片一開始就表明老太太因為患老年癡呆癥失憶,住在療養院里。從頭至尾兩人的老年生活都把場景設置在療養院中。無論是夕陽下,老先生給老太太讀年少時的故事,還是老先生為了喚醒老太太的記憶給她準備燭光晚宴,亦或是最后老太太臨終時老先生和她一起躺在療養院陪伴她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這所有的故事都被導演設置在了療養院。這于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是不能接受的。再者,老太太離開時只有老先生一個人陪伴著她,老太太的兒子或女兒是缺失的。這與中國傳統的觀念也是格格不入的。總之,中美電影人在老年題材的影片中,對于場景的設置存在巨大的差異。美國老年題材的電影中,故事場景偏好設置在養老院。而中國同類型的電影中,卻更傾向于把場景設置在自己家里。場景設置方面的差異折射出了中美不同的養老模式。中國的養老模式以居家為主,或者以家庭為主。而美國的養老模式卻主要是養老院為主。

3.美電影情節設置,體現中美老年人不同的老年觀《關于斯密特》是好萊塢為數不多的老年題材影片。在影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讓許多中國觀影人覺得難以接受。在斯密特從公司退休之后,但卻沒辦法適應突然閑下來的生活。有一個小細節讓我們印象深刻,鬧鐘仍然和往常一樣定在七點。但是,起床之后才發現自己已經退休了,于是百無聊賴地在家看電視。之后施密特精神抖擻地回到公司,試圖能幫助比自己年輕的同事處理之前自己負責的項目,卻遭到了同事的婉拒。之后在樓下的垃圾桶前,他又意外發現曾經屬于自己的一些文件資料。這讓他突然之間感覺到了一種強烈的失落感。回到家后,妻子問他在公司是否一切順利,他撒謊說幫助同事整理了一些零碎材料。斯密特之所以撒謊,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為了掩飾自己的“蒼老”。與退休后的閑適生活比較起來,他更愿意選擇忙碌而積極生活狀態。似乎這樣,才能夠把他所恐懼的老年生活最大限度地往后推延。而影片主人公斯密特的這種心態,在美國社會中已然成為了一種常態。一篇標題為《“永不退休的人”:拒絕退休的美國老年人》的文章曾于2012年3月12日發表于《新聞周刊》的網站上。文章把那些到了退休年齡,但是仍然繼續堅持工作的人稱作是永不退休的人。由此可見,美國的老年人對于年老的恐慌。他們試圖用忙碌的工作來掩飾自己年老的事實。

而與之相反的是,中國老年題材的影片,情節設置卻有意無意地描繪了另一種景象。蒙古導演哈斯朝魯于2006導演了一部老年題材的影片。該片就是偏重于紀實風格的電影《剃頭匠》。影片所展現的正是主人公——90多歲高齡的老剃頭匠敬大爺的工作和生活。影片中,敬大爺總是騎著三輪穿梭在北京的胡同里去給他的老主顧們剃頭,刮須。作為90歲高齡的敬大爺,依然精神矍鑠,身體健康。而這正契合了我們傳統觀念中對于長壽健康的推崇。當然,影片《剃頭匠》展現了老年生活的其他方面。但僅從敬大爺對于自己年老這件事的態度來看,這是與西方老年人對于年老的看法存在著巨大差異的。個人覺得,中國老年題材影片中所展現的更多是老年人對年老持有更平和的態度。這也許與中國傳統道德觀念中,對于老年人的尊重有著巨大的聯系。就如同中國的壽星一樣,總是被描繪成有著紅潤面頰,雪白胡須,笑容可掬的老者。對于富有生氣的老者,我們會贊揚他“老當益壯”。總之,在中美老年題材的影片中,一些情節的設置體現了中美老年人對于年老的不同觀點。美國老年人不愿意承認自己年老,總是試圖強調自己尚還年輕。而中國的老年人對于自己年老卻并不諱言,對年老這件事也不如美國老年人那么敏感。中國的老年人甚至認為老來健康于自己是一種莫大的幸運。

二.差異產生的原因

1.傳統原因中國數千年的文明一直視尊老愛幼為一種美德。孝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據著重要的一席之地。古代的許多典籍中都有對孝道的闡釋,比如《詩經.爾雅.釋訓》關于孝道解讀為“善事父母為孝”。孔子曰:“今之孝者,事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孟子.萬章上》指出“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禮記.祭義》中強調,“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上述典籍對孝的解讀一步步從“能養”提升到了“尊敬”的高度。除此之外,孝文化也充分體現在了我們的日常用語之中,比如一些常見的習語就充分表明了中國傳統的孝道文化:“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父母在,不遠游”,“晨昏定省”,“無孝有三,無后為大”等等。對于一個有教養的中國人,不孝順父母會被視為道德缺失而受到世人的譴責。美國崇尚個人主義,個人自由和個人責任。因此,即便是在家庭中,也強調自立。正是由于這種極端的個人主義,美國老年人會恥于依賴自己的子女。

2.立法方面的原因中國人有種說法“養兒防老”,因此兒女贍養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更為重要的是,對父母的贍養是中國法律規定的子女所必須履行的義務。《憲法》就規定:“父母有撫養未成年子女的義務,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除了憲法之外,中國的婚姻法,刑法中都有相應的規定,“贍養父母是子女應履行的義務”。而且,對于養老立法方面,《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也是不得不提及的一部法律。2013年7月1日施行的新版《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明確規定“老年人養老以居家為基礎”。(《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訂之前規定“老年人養老主要依靠家庭”)。不論是修訂前后,都明確規定老年人養老主要依靠家庭,而子女毫無疑問是應該贍養父母的。簡言之,在中國子女不孝敬父母是違憲、違法的行為。然而美國卻沒有要求兒女贍養老人的全國性法律。美國有些州法律要求子女在父母無法照顧自己的情況下贍養父母,但也很少實施。

3.制度方面的原因美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可以追溯到1929年10月爆發的全國性經濟危機時代。那次影響深遠的經濟危機使美國人認識到了社會保障制度的價值。1935年8月14日,在羅斯福政府的推動下,美國正式通過了《社會保障法》。1937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社會保障法》奠定了美國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基礎。從二戰結束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期,美國養老保險制度經歷了持續擴張,向全覆蓋高支出水平邁進,養老保險在整個社會生活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經過多年的發展與完善,美國的養老保險體系已經日趨完善,形成了由國家、企業和個人共同承擔退休養老責任,形成了基本社會保障體系、雇主補充養老計劃(或企業養老保險計劃)、私人儲蓄養老的“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而我國在養老的統籌規劃方面較之于美國則晚了許多。只有2011年7月1日實施的《社會保險法》和一些部分法規和規章。再則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受到身份、戶籍、地區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相對滯后。正是由于養老制度方面的差異導致了中國兩國養老形式上的巨大差異。

4.觀念方面的原因個人主義是美國國民性格的突出特征,是美國價值觀體系的中心和源泉。美國個人主義的歷史是和美國的歷史同步的。哈佛大學國際事務中心的社會雪教授西摩.M.利普賽特在他的《第一個新國家》一書中指出:“美國個人主義等獨特的價值觀念濫觴于美國革命時期,在這一時期,民眾普遍接受了個人主義者的思想和觀念。”源遠流長的個人主義也深刻影響了美國民眾對養老的看法。個人主義強調個性,獨立自主。因此,在美國人看來,養老是個人的事情,不能依賴于子女。正如一個美國評委在中央電視臺組織的國際漢語辯論賽上就老人養老問題所做出的評論一樣:“美國老人選擇自己養自己。”與之相反的是,中國民眾根深蒂固地認為,集體主義高于個人主義,集體的利益大于個人的利益。陳桐生先生在《中國集體主義的歷史與現狀》一文中把中國古代的集體主義稱之為宗法集體主義。它強調個人必須履行自己在宗法體系坐標中的特定倫理責任與義務,犧牲個人利益以維護宗法集體利益。因此,子女孝順父母,在父母年邁時贍養父母這個觀念在中國人的心中已經根深蒂固。父母也認為子女贍養自己是理所應該的事情。

三、結論:

基于中美兩國不同的國情和歷史背景,如傳統原因,立法方面的原因,制度和觀念方面的差異等導致了中美兩國在養老方面的巨大差異。電影作為作為一種折射社會現實的藝術表達形式,它從情節設置,背景設置和子女的彰顯與缺失方面深刻體現了兩國在養老問題方面的差異。

參考文獻:

[1]方菲,郭倩,余曉玲.養老文化:從傳統到現代[J].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08(03).

[2]曾曙靜.中美養老比較[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04).

[3]張夢媛.美國個人主義的清教源流[J].美國研究.2008(03).

作者:唐春梅 單位:四川傳媒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不卡| 天天爽夜夜爽夜夜爽| 亚洲小说图片区| 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思99热精品久久只有精品|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亚洲av| 男男gay做爽爽视频| 国产男女爽爽爽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 欧美换爱交换乱理伦片免费观看| 国产一级理仑片日本| 免费观看无遮挡www的视频| 国产高跟黑色丝袜在线| www.日韩三级www.日日爱| 扒开两腿猛进入爽爽视频| 亚洲日本乱码在线观看| 男人桶女人爽羞羞漫画| 国产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 80yy私人午夜a级国产| 天天综合天天添夜夜添狠狠添| 中文午夜人妻无码看片| 日本福利视频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百合多种道具坐到哭hh| 午夜精品在线视频| 婷婷六月丁香午夜爱爱| 嫩草影院免费观看| 亚州免费一级毛片| 欧美日韩国产网站| 动漫美女被吸乳羞羞网站动漫| 色老头成人免费综合视频| 国产精品莉莉欧美自在线线|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 日本视频免费高清一本18| 亚洲av丰满熟妇在线播放|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极品|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 清纯秘书被总经理吸乳小说| 国产zzjjzzjj视频全免费| 香港伦理电影三级中文字幕| 国产美女做a免费视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