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經濟危機下經濟法制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美國房地產市場次貸問題自2006年開始初步顯現,2007年春開始引起世界的關注,隨后不久次貸危機爆發并引發金融風暴以狂瀾之勢席卷全球,世界各國家和地區金融領域受挫,而且各國的實體經濟開始不同程度受到影響,時至今日,由此造成的世界經濟走勢的低迷被認為不亞于爆發于1929年的第一次世界性經濟危機。
一、美國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又稱次級抵押房屋貸款危機。美國在網絡經濟泡沫破滅和“9·11”之后,為刺激經濟,在之后的兩年多時間里接連降息。這期間,房屋市場的買賣上客戶購房首付和被允許的購房貸款條件被一再降低,甚至允許消費者以零首付購房,或用房屋進行抵押來作為貸款條件。結果,本不具備還款能力的借款人在還款開始一段時間之后,最終無法按期償還貸款,并導致房屋交易市場風險凸顯。市場流動資金鏈由此發生斷裂,次貸危機產生。據相關資料顯示,過去十多年來,美國商業銀行面向600萬信用不佳的居民推出了次級房屋抵押貸款產品,所以由次級市場推高的美國房屋交易市場的繁榮以及經濟增長無疑都是存在泡沫的。
二、次貸危機與經濟全球化
自上世紀70年代冷戰結束之后,世界經濟開始向多極化發展。跨國集團公司開始形成,并帶來商品生產、貿易的全球化,在其推動下,金融市場的全球化開始形成。而且各種不同種類的金融交易市場也逐漸打破壁壘,相互融合,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又促使全球化金融市場能夠以24小時不間斷的全球信息交流平臺作為有力依托,由此形成經濟全球化。但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在帶來豐厚利潤的同時,也潛藏了一定的隱患。例如,美國次貸危機簡單來講就是由購買房屋貸款標準降低造成次級貸款規模的不合理加大,經由美國金融市場的傳導,最終演繹為全球的金融風暴,并進一步波及實體經濟,從而引發全球性的經濟危機。
三、對中國的影響和引起的思考
(一)對中國的影響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實施“引進來,走出去”戰略,經濟開放程度逐步加大,讓中國開始越來越多地受到國際經濟起伏變化的影響,但由于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程度較低,金融體系相對獨立,因此,此次危機對中國金融市場產生的負面影響有限。但是作為以低端出口制造業賺取貿易順差的中國,其實在這次金融經濟危機中還是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比如:深圳等沿海地區出口貿易制造業受挫,大批企業倒閉,失業率上升,就業形勢嚴峻,經濟增長速度放緩,股市低迷,國內經濟出現不景氣。
(二)引起的思考
在經濟全球化這個大的國際環境下,中國在世界經濟波動中難免受影響。筆者認為,雖然不能避免,但是可以采取一些相關措施進行調整以盡可能減少世界經濟波動帶來的影響。
首先,中國的產業結構的調整十分必要。中國的產業結構中以科技含量較低的產品制造加工業見長,比如服裝、玩具等的制造業。但是,中國只能從中所賺得低廉的制造加工費用。因此,中國企業應更多地進行技術的自我研發以保有獨立的自主知識產權,更多地擁有自己的世界品牌。
其次,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將生產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在生產中節約能源與資源,提高生產效率,同時盡可能減少產業生產對中國生態環境的破壞。
第三,完善中國法制體系建設,加大保護知識產權力度,鼓勵科技自主創新,打擊假冒偽劣商品生產,從而為中國企業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一方面,增強民族企業的競爭軟實力;另一方面,也有有利于更好地保護民族企業在國際合作和貿易中的合法利益。
第四,完善中國金融體制改革,規范金融市場的管理和風險投資管理,建立健全市場信息溝通機制,完善金融體系的風險預警機制。
四、結論
當今世界,想要脫離開經濟全球化浪潮而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可能的,中國此時唯有選擇融入其中,順應這個時代的潮流,而中國所要承擔的風險也隨之增大,因此,中國對產業結構不斷地進行調整和完善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增強中國國民經濟的綜合實力,也只有這樣,當世界經濟出現波動時才會盡可能地減小甚至消解對中國經濟的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