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經濟體制變革對體育發展的重要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90年代后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建立過程中,競技體育中的職業體育和群眾體育中為人們提供商業性體育服務的企業開始出現,但其發展的水平和規模至今并未觸動原有體制的本質。尤其是在改革中,被人們認為有突破意義的職業體育,即我們之前定義的、在市場上向人們提供商業性競技表演服務和以謀求利益為目標的行業,在登上中國體育舞臺后其角色性質也發生了變化,它仍然以“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為國爭光”為第一目標。也就是說,其中作為企業的職業俱樂部仍然不得不把過去作為事業單位的專業隊任務當作自己的首要任務。
其產權等方面狀況表明,它們并未實現從國家的事業單位向自主經營的企業的實質性轉變,實際上仍舊在公共事業和政府體育行政體制架構中。更進一步看,相對于西方體育中公共體制架構中的體育社會團體,如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及其各級地方分會、各種運動項目的協會等重要社團組織,一直都與各級體委或體育局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并由后者其一切事務。因此事實上,雖然近年來各種其他體育社團有所發展,但總體來看其規模和水平并不足以影響原有體制總體性質,因而在今后相當一段時間內,中國體育的單一公共事業性質和政府行政體制仍然將繼續存在。
經濟體制改革推動體育體制的發展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體制的改革和發展帶來的改變是巨大的,我們曾經局限于“國家———集體———個人”的單向思維方式發生了變化,利益多元化格局的出現打破了以前固定的利益分配模式,個人的價值和利益訴求越來越獲得承認并逐漸得到鼓勵,各種企業的產生使得市場上的產品越來越多元化。而相應的,由于這些企業的產生使得市場進一步擴大,二者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政府的權力由于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也逐漸收縮,并且逐步走上依法管理的道路。這些變化只是這些年來發生的變化中的很小一部分,然而正是這些變化決定了我國體育及其體制發生改變的必然。人們由于工作的壓力和閑暇時間的增多開始有了娛樂、放松的需求,同時日復一日的工作以及日益縮小的生活空間使得人們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有意識鍛煉或者有鍛煉需求的人越來越多。
而由于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大量中小企業的出現,競爭越來越激烈,一些企業開始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尋找更為廣闊的生存空間。在這個過程中,曾經與市場無緣的體育得到了開發,不僅僅是各種各樣的體育用品被大量地生產,形式各異的體育服務也逐漸走入人們的生活,其中最為典型的便是為了滿足人們觀賞體育表演的需求,各種國外職業體育以直接建立或者引進的方式進入了中國。從最早建立的足球聯賽到最近引入的F1,中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吸收和容納著西方經過長期發展的職業體育。
體育體制改革任重道遠
由于中國在短短十幾年時間里就經歷了西方數百年才有的變化,無論是政治、經濟、法律還是人們的思想意識都很難一下調整和適應,因而產生的矛盾也數不勝數。尤其是近幾年,經過了市場經濟初期的發展以及隨后的快速增長,矛盾和問題日益凸顯,而處于這一大背景下的中國體育也不例外。除了前面提到的一些值得欣喜的變化外,也出現了大量的問題,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引入的職業體育與中國傳統體育管理體制的沖突。以足球為例:足球運動的問題以1998年為第一個集中爆發的高峰。這一年,河南建業老總戴大洪怒揭假球黑哨,年底收官時,王洪禮、陳亦明因涉嫌“消極比賽”遭中國足協吊銷執照,陳離開中央電視臺演播室時長嘆“一切盡在不言中”。緊接著的是“隋波事件”,然后是大連萬達宣稱“永遠退出中國足壇”……1998年的中國足球可以說讓人們體會到了假球、黑哨等的影響有多巨大。在平靜了幾年之后,2001年,因為甲B聯賽肆無忌憚的假球和黑哨導致足協終于下定決心嚴懲“甲B五鼠”。然而,由于作出反應的浙江綠城和廣州吉利威脅要聯合揭露假球、黑哨內幕,結果是轟轟烈烈一陣后僅僅由龔建平一人承擔全部責任。2004年,中超元年,因不滿裁判判罰,國安罷賽,緊接著便是徐明領頭的中超7家俱樂部“造反”……一直到2012年打假掃黑風暴才暫告段落,中國足球從來都處在風口浪尖之上。
但我們不能因為這種種的問題就認為在中國引入職業聯賽是錯誤的決定,反而更應該反思這里面到底存在著什么樣的問題:為什么有這么多人愿意付費觀看,這么多企業愿意在其中投資,這么多社會媒體對其關注和報道,這樣的職業聯賽卻仍然無法發展起來?單就足球問題來說,事實上經過2004年底的中超事件,社會各界已經得到了比較公認的結論:《中國足球協會章程》和《體育法》賦予了足協以組織、管理、經營足球職業化即商業化的壟斷性權力。足協之所以能夠在足球商業化運營中扮演核心角色,不是因為它具有經營能力,而是因為它是這個領域唯一的官方組織,因而它應當獲得特許權以及市場壟斷權。正是由于這種先天性的權力配置,使得通過市場途徑進入這個圈子的投資人一開始就處于不利的位置,從而在隨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即使聯賽經營不善而不斷虧損也不能向足協要求什么,只能轉而在地方上作為城市名片從而獲得補償。當這種補償機制隨著聯賽的日益衰落越來越失去效用時,投資人不得不重新回歸到聯賽向足協謀求補償。因而我們可以這樣說:2004年底被冠以“資本革命”的聯賽投資人與足協的沖突,事實上正是由我們未來得及作出調整的體育管理體制與引入的市場條件下運行的職業聯賽之間的矛盾所引起的。
結語
自從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我國社會的發展可以說是驚人的,最讓人矚目的變化就是我們在經濟領域大刀闊斧的改革,經濟體制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市場經濟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政府的功能逐漸向服務性政府過渡,這些變化帶來的結果必然也會影響到社會其他領域。體育領域能否順應這種改革趨勢,將決定未來的中國體育能否健康和諧地發展,并順應世界最先進的體育發展趨勢。
作者:李元張鳳彪單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海學院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