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發展中國家貿易摩擦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發展中國家頻繁地與中國進行貿易摩擦的影響是巨大的,它不僅使我國企業遭受重大的經濟損失,丟失前景廣闊的發展中國家國際市場;而且還會加重我國本已十分嚴重的就業負擔,還會影響我國與發展中國家的政治關系。
一是遭受嚴重損失。發展中國家針對中國逐漸增多的反傾銷行為使中國出口企業受到了極大沖擊和巨大的損失。特別是中小企業,由于資金有限、抗風險能力相對差等因素,它們時常陷入資金運轉不周的困境。對大企業而言,貿易摩擦引致的訴訟費、貨物滯留港口費等一系列費用的發生也增加了其成本。另外,限制了中國相關出口地區的發展。印度對我國綢緞實施反傾銷,四川作為絲綢出口第一大省對印度的絲綢出口曾一度下降了25%,出口金額下降了50%。
二是丟失國際市場。由于發達國家的高門檻和歧視性政策,中國企業往往傾向于把眼光轉向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并且把它作為一種習慣性思維。在目前情況下,如果在發展中國家出現同樣的問題,那可能就意味著中國可能丟失更多的國際市場。這也就是所謂的“貿易轉移效應失靈”現象。特別是中小企業由于產品結構和種類單一、市場過于集中,在貿易摩擦發生后出口之路被封死,并且無力承擔巨額的訴訟費用等相關費用,只能退出這些市場。
三是就業壓力增加。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摩擦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的雷同。大多數出口商品是附加值不高的制造品。從業人員素質也不是很高,主要是一些城鎮下崗職工或者農村富余勞動力,而這些人員正是中國隱性失業的大軍。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摩擦,會使這批人集體失業,從而加重我國目前本已十分嚴重的就業壓力。如在中韓大蒜之戰之后,很多以種植大蒜為生的農民沒有了收入來源,一大批加工業人員也相繼失業。
四是影響雙方合作。在經濟和政治相互依賴的今天,經濟貿易摩擦問題或多或少的影響中國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政治關系。比如,在影響中國與東盟各國政治關系的因素中,幾乎都少不了經貿因素的影子。另外,還會影響雙方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上的團結與合作,影響南南合作,這樣就不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
二、中國與發展中國家貿易摩擦產生的原因及應對措施
中國與發展中國家貿易摩擦產生的原因是復雜的。它是我國成為第二大經濟體和貿易大國的伴生現象,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如何有效地應對與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摩擦,促進我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的發展,是我們必須予以關注的重大問題。
一是擴大宣傳,加強合作,促進互信。貿易雙方只有在相互了解、信任的基礎上才可能放心地進行貿易往來。所以,中國在與發展中國家進行貿易時,應該積極對自身進行宣傳,讓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對中國的貿易政策、貿易環境有一個清晰、全面、客觀、真實的認識。加大宣傳力度,做好宣傳解釋工作,消除西方國家宣揚的“中國威脅論“”新經濟殖民主義”造成的負面影響。同時,還要讓中國的發展惠及各國。比如,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的技術援助和人員培訓等,讓他們知道中國的發展不是威脅而是機遇。
二是建立預警體系,積極應訴,靈活抗辯。建立有效的預警機制是避免貿易摩擦發生并將其影響降低到最低點的重要途徑。這既需要政府部門的主導,也需要相關行業和出口企業的密切配合。比如,搜集相關國家的經濟形勢、貿易政策、國內局勢、市場行情和企業動向等等,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同時,針對一些國家對我們的歧視性做法,應當充分利用世貿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既要堅持原則,又要靈活應對。比如,尋找熟悉當地法律的律師,積極爭取當地進口商的支持等。
三是加強區域經濟合作,促進經濟一體化。加強區域經濟合作,積極參加多方貿易談判。加快與發展中國家建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步伐,這不僅有助于解決雙方的貿易摩擦問題,有助于增強中國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還有助于我國參與國際貿易規則的制定,進而有助于推動國際經濟新秩序的早日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很多專家和學者都認為,加強區域經濟合作、建立貿易區是化解貿易磨擦的最有效的途徑。
四是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企業直接投資。積極鼓勵企業走出去,到發展中國家直接進行戰略性投資,以加強與這些國家的經濟聯系,緩解貿易摩擦。這種策略不僅可以使中國企業充分利用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和資源等優勢;更重要的是因為研發或者生產基地設置在所在國,可以避免所在國以外國產品對待中國的產品。所以,在相關發展中國家境內設立生產或研發基地是中國企業有效減少貿易摩擦、走向國際化的有效途徑。五是擴大內需,開拓國內市場。國際化程度越高,對外依賴程度越強,國家的經濟和貿易體系就越脆弱。
我們在積極國際化的同時也不能忘記國內巨大的消費市場,尤其是在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不見好轉的情況下。為了減緩國際經濟波動給我國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更有必要慎重考慮適當調整我國的出口貿易政策,把發展經濟的著眼點更多地放在擴大內需上,這才是根本。開發國內市場尤其是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市場,也有助于國內相關產業的升級和優化,促進這些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
當前的世界經濟貿易格局呈現明顯的二元化格局: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兩個層次。在這個格局中,中國處于一種矛盾的位置:與發達國家的中低檔商品存在競爭的同時,又與發展中國家的中高檔商品存在競爭。這種狀態決定了中國與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存在雙重競爭的關系。貿易摩擦問題是全球化趨勢發展的結果,也是中國與發展中國家關系逐漸走向正常化的結果。面對貿易摩擦增多的趨勢,我們既要高度重視、積極應對,也要以客觀的平常心態來看待。既要維護正當利益,做到有理有利有節,也要維護好良好的雙邊政治關系。促進中國與發展中國家貿易關系的正常發展。
作者:苑全璽單位: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