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宏觀經濟結構再平衡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造成宏觀經濟結構失衡的原因是多重的,要想有效解決宏觀經濟結構失衡問題,促進宏觀結構向平衡發展,就必須要將短期政策與長期戰略相互結合,要重視供給管理,實現創新驅動,培育新的增長點。基于此,本文對宏觀結構再平衡問題展開粗淺的探討,并提出促進宏觀經濟結構再平衡的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宏觀經濟;經濟結構;失衡;再平衡
近年來,我國的年均GDP增長速度達到9.5%且始終保持著兩位數的良好增長態勢,可以說真正實現了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目標。但是在一片經濟繁榮發展的背后,宏觀經濟結構失衡問題也日益突出。
1宏觀經濟結構失衡的具體表現
第一,需求結構失衡。投資消費結構失衡可以說是需求結構失衡最為根本的表現所在。尤其是伴隨著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投資消費結構的失衡問題已經成為了困擾我國經濟發展的最大問題。尤其是與其他金磚國家相比,雖然同為新興國家,但是我國在消費率上明顯要低于其他金磚國家,相反投資率卻是金磚國家中最高的,由此可以看出我國投資消費結構失衡。第二,供給結構失衡。供給結構失衡主要表現在技術供給結構失衡與公共服務供給結構失衡兩個方面。我國經濟的增長主要依靠廉價勞動力與扭曲要素價值以維持高速經濟增長態勢。隨著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這種增長模式的弊端也日益凸顯,創新技術迫在眉睫。雖然現如今我國無論是在人力資本存量上,還是在高科技出口占工業制成品出口比重上,都取得了十分明顯的進步,但是技術進步的步伐仍然無法與經濟的增長實現同步,也就使得我國在經濟發展常態下難以實現技術的真正突破。同時,與發達國家相比,無論是在社會保障供給結構上,還是在教育供給結構上,我國的公共服務供給力度都明顯不足,公共服務供給失衡問題十分嚴峻。
2造成宏觀經濟結構失衡的原因
第一,唯GDP論。截止到目前GDP仍然是衡量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而地方經濟水平競爭的核心正是GDP的競爭。所以,無論是地方從財政支出上,還是從地方政策傾向上,都更加偏向于投資性產品,對于民生領域的產品投入相對較少,以至于企業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例被大大提高,人們可供支配的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則被大大降低。這不僅造成經濟結構失衡,同時也造成了十分嚴重的生態問題。第二,受到城鄉二元結構制約。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城鄉二元體系問題就已經存在了,通過壓榨農村資源支撐城市重工業發展的現象屢見不鮮,即便近年來我國加強了農村建設,給予農村生產活動許多的優惠政策,但無論是在國家政策上,還是在地方扶持上的重點仍然是城市,導致了城鄉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差異化日益嚴峻,造成了經濟結構失衡問題。第三,地方經濟的非均衡發展。地方經濟的非均衡發展也是造成經濟結構失衡的重要因素。如,因為自然條件因素引發的非均衡發展問題。一個地區的人口以及文化等諸多因素都會受到這個地區的地理位置影響,而這些因素又會從間接上對區域經濟發展造成影響。這是因為經濟投資往往更愿意向沿海地區流動,而西部地區由于諸多限制往往在人才、資金、技術等方面都有所欠缺,也就造成了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尤其是我國在改革開放初期提出了優先發展沿海經濟這一政策,大大促進了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雖然近年來國家又提出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西部開發等政策,由于國家政策在不同時期所做出的不同扶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區域經濟的不均衡發展。科技水平的高低會對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起到決定性的影響,而我國東部的科研投入明顯要高于中部地區的科研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經濟水平的差異性。
3促進宏觀經濟結構再平衡的幾點個人建議
第一,對供給側結構進行改革。在改革開放40年中我國經濟管理以需求側管理為主導,雖然在短時期內大力推動了經濟的發展,但也存在著十分明顯的局限性。因此,要想切實解決經濟結構失衡這一嚴峻問題,還應該從供給入手,對供給側結構進行深層次的改革。如,要對過剩的產能進行清理。也就是說對于一些利潤低下、甚至是連年出現虧損的企業要施行重組,加快對產業結構的調整工作,從而使供給結構得到合理的優化。對庫存進行清除,地產庫存可以說是應該清除的重點庫存之一,尤其是近年來國家將推動城鎮化發展放在經濟發展的首位,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要解決城鎮房產所面臨的庫存壓力。去除杠桿,要想達到去除杠桿的目的政府必須要給予企業政策上的優惠,使企業的生存活力得以提升。同時,還應該充分利用市場的調節功能,對“僵尸企業”進行清理。彌補各個領域之中的短板,要想推動經濟的均衡發展就必須要多管齊下,從不同角度入手,對當前我國各個領域中存在的不足加以彌補。第二,讓創新成為經濟驅動力。過去為了縮短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我們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進行學習,但現如今發達國家紛紛對先進技術進行了封鎖,我們已經無法學習到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且自身的創新能力又有所欠缺,也就導致了經濟結構失衡日益嚴峻。為此,從要素投入向創新驅動轉變就成為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措施。應全面提高企業的創新意識,從而使企業在生產領域中能夠獲得重大發明。企業還應該提高對創新型人才的待遇,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推動企業的發展。國家則應該加大對科研的投入,從而促進產品的創新、技術的創新,并且還要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更好地保證個人的知識產權,促進創新成果的出現。第三,加快新經濟增長點的培育。只有尋求到新的經濟增長點,才能夠為經濟結構的再平衡奠定堅實且穩固的基礎。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宏觀經濟結構的失衡和市場體系不完善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所以,要想釋放市場活力,創造市場紅利,就必須要理清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促進市場體系的完善。同時,還應該推行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以期通過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人們的消費熱情,使人們的消費需求得以增強。為此,提高個稅起征點,使人們擁有更多的可供支配的收入,就成為滿足人們消費需求的有效手段。并且,還應該由政府牽頭,對收入進行保障,對非法收入予以取締,通過稅收調整控制收入差距,降低兩級分化,實現收入的公平分配。需要注意的是,新經濟增長點的培育需要對一系列政策體制加以改革,從而保證新經濟增長動力。為此,需要打破傳統體制給經濟結構帶來的制約,充分挖掘生產要素供給力,通過改革重點領域的經濟體制,創造出全新的制度紅利,使新經濟得到順利成長。
4結語
解決經濟結構性矛盾儼然已經成為促進我國宏觀經濟結構再平衡的根本途徑,因此,從這一思路出發,重視供給管理,實現創新驅動,培育新的增長點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也將成為解決當前經濟結構失衡的主要方法。
參考文獻:
[1]魏婕.中國宏觀經濟結構失衡:理論與實證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14.
[2]柳慶剛.經濟增長、地方政府競爭、國家能力和結構失衡[D].北京:北京大學,2013.
[3]胡尹燕,杜希卓,任德華.轉型視域下我國宏觀經濟結構再平衡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14):77-78.
[4]王曉策.中國經濟發展的內需結構失衡問題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2.
[5]魏杰,段鋼.縱論當前經濟轉軌中的三大問題[J].云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18(01):5-9.
[6]李克欽.比較視域中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經濟結構為視角[J].綏化學院學報,2018,(12):20-22.
[7]韓卓.供給側結構改革下優化經濟結構的消費需求釋放路徑探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8,(11):175-177.
[8]文毅榮,姜飛.南京經濟結構競爭力現狀及對策[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17(18):117-118.
[9]梁慧歆.新常態視野下經濟結構的優化與調整初探———以西安為例[J].現代經濟信息,2018,(01):6.
[10]徐瑞蘭.全面實施營改增促進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調整[J].現代商貿工業,2018,(20):102-103.
作者:楊思瑤 單位:蘿北縣發展和改革局項目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