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產業結構現狀范文

產業結構現狀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產業結構現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產業結構的概念

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引入了三次產業分類法。三次產業分類法,就是把全部的經濟活動劃分為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第一產業的屬性是其生產物取自于自然,指農、林、牧、漁業;第二產業則是加工取自于自然的生產物,包括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煤氣及水的供應業和建筑業;第三產業被解釋為繁衍于有形物質財富生產上的無形財富的生產部門,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批發零售,住宿餐飲,金融地產,公共設施,科教文衛等等。

所謂產業結構,就是“各產業在其經濟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技術經濟聯系,以及由此表現出來的一些比例關系”。其中,“技術經濟聯系”從質的角度規定了各產業之間的組合關系,是各產業經濟活動的內在規律所決定的;“比例關系”則從量的方面反映了各產業在整個產業結構系統中的地位,是各產業經濟活動的外在表象。從靜態看,三次產業間的聯系表現為某一時點三次產業各自創造的國民生產總值在整個國家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及相互的比例關系。從動態看,隨著時間推移和經濟發展,三次產業間聯系表現為三次產業上述比重和比例關系的變化及其趨勢。

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產業結構的演進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產業結構經歷了比較大的變化。從長期的變動趨勢來看,三次產業之間的比例關系有了明顯的改善,產業結構正向合理化方向變化。

1.產出結構變動

第一產業的比重呈不斷下降的趨勢。在改革開放初期,第一產業占全國GDP的比重約30%,但是到2007年第三季度,已經下降到10.97%,降幅非常明顯。

第二產業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出先降后升的趨勢,但總體上看,沒有發生大幅度的變化。在GDP結構中,第二產業的比重從1980年的48.22%下降到1990年的41.34%,到2007年,再次回升到50.27%。

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總體呈現上升趨勢。自改革開放到20世紀80年代前期,第三產業在GDP結構中所占比重一直沒有發生變化,而在1983年以后,第三產業的比重迅速上升,在1985年超過了第一產業。2002年,第三產業和第二產業的差距最為微小,僅相差3.07個百分點,但是自2002年以后,第三產業在GDP結構中的比重卻開始呈現下降的趨勢。

2.就業結構變動

三次產業吸納勞動力的數量變動,和產業結構的變動趨勢是基本一致的。第一產業的勞動力占總勞動力的比重自改革開放以后就不斷下降,從1978年超過70%下降到2005年不足50%;與之相對的,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就業人員有所增加,分別從1978年的17.3%和12.2%提升到2005年的23.8%和31.4%。

三、產業結構的現狀及問題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第一產業增長相對緩慢,第二產業增長快速,第三產業突破以商貿、餐飲為主的單一發展格局,加速了金融、保險、研發、咨詢等行業的發展。與此同時,第一產業就業比重明顯下降,第二產業就業比重增長緩慢,第三產業的就業比重增長速度高于第二產業的增長速度。總體上看來我國產業結構在保持

二、

三、一型基礎上不斷的優化。但是,無論從靜態還是動態的角度來分析我國現階段的產業結構,許多問題仍然存在。比如,到2007年底,從我國三次產業結構的產值來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8910億元,占GDP比重為11.7%;第二產業增加值121381億元,占GDP比重為49.2%;第三產業增加值96328億元,占GDP比重為39.1%。表明我國的國民經濟還比較過分地依賴農業,而服務業相當落后。在發達國家GDP構成中,第一產業所占比重一般不超過5%,第二產業一般不超過30%,而第三產業所占比重卻是最大的,一般為65%以上。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產業結構仍有優化的空間。

1.農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農業產業結構經過不斷調整形成了較好的格局。但是,目前的農業產業結構仍存在不少的問題。

(1)農業基礎設施仍然薄弱。供水、供電、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還很不完善,有些地區的矛盾還比較尖銳。例如華北、西北等地區缺水較為嚴重,影響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

(2)農產品品種、品質結構尚不優化,農產品優質率較低。我國的牛、羊、豬等肉類產品、蘋果、梨等水果產品、花卉產品,以及水產品等在國際市場上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但面臨著品種不優、質量不高的困擾。

(3)農產品加工業尚處在初級階段,保鮮、包裝、貯運、銷售體系發展滯后,初級產品與加工品比例不協調。發達國家的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產值之比大都在2:1以上,而我國只有0.43∶1,與國外相比差距比較大。

(4)農產品區域布局不合理,各地沒有充分發揮自身的地區比較優勢,未能形成有鮮明特色的農產品區域布局結構。

2.第二產業

第二產業總量擴張明顯,但生產結構不夠合理,結構升級較慢,經濟增長質量不高。主要表現在:。(1)處于全球價值鏈底端,產業升級面臨困難。

改革開放后的三十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批量化生產的成本優勢使我國獲得了“世界工廠”的稱號。但我國的比較優勢在相當程度上是依靠廉價勞動力獲得的,這導致行業的競爭優勢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價值的非核心部件制造和勞動密集的裝配環節中,產品的附加值難以提高。

在總出口額中,加工貿易所占比重同樣超過了50%。這表明,即使是本土企業,也嚴重依賴外國企業的訂單,而不是依靠自主研發和自有產品來開拓國際市場。這種對訂單的依賴是中國產業處于全球價值鏈底端的又一明證。而一旦國外市場出現疲軟,這種模式就難以為繼。此次金融危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2)產業研發投入不足,技術創新能力差。目前,我國制造業總量規模占全球的6%,而研發投入僅占0.3%,研發投入嚴重匱乏,產業共性技術研究隊伍出現嚴重萎縮。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差,導致對國外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高度依賴,企業無法在品質、創新等差異化競爭中取得優勢,只能靠低成本維持收益。這正是我國的企業在彩電、空調、手機等諸多領域都深陷價格戰泥潭不能自拔的重要原因。

3.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發展滯后,內部結構需進一步調整完善。我國第三產業增長非常快,在就業中已經發揮了主渠道的作用,但存在總量偏小和行業結構不合理問題,發展水平滯后。從總量來看,第三產業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明顯偏低。目前,絕大部分發達國家的第三產業比重在70%左右,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在50%左右,而我國的第三產業比重長期徘徊在30%~40%之間。從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看,發達國家主要以信息、咨詢、科技、金融等新興產業為主,而我國的商業餐飲、交通運輸等傳統服務業比重較大,占40%以上;郵電通訊、金融保險等基礎性服務業以及信息咨詢、科研開發、旅游、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新興服務業雖然發展較快,但比重仍然不高,發育仍然不足。

四、產業結構的演進方向

對三次產業結構變動趨勢的總體判斷是,中國工業化進程中期階段可能將持續到2020年之后。

一、

二、三大產業中,以第二產業為主的格局不大可能在2020年前發生變化。“十一五”到2020年,第一產業收入比重將持續下降;第二產業比重在“十一五”期間還有可能上升,在2010年前后達到頂點后,有可能開始下降;第三產業比重在“十一五”期間基本穩定,2010年之后可能出現明顯增加。

1.農業基礎地位不變

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將持續下降,但其重要性和基礎地位不會改變。傳統農業中,種植業比重將下降,漁業、畜牧業的貢獻將會增加。在種植業內部,糧食作物的比例會緩慢下降,經濟作物、瓜菜作物和其他作物的比重將會上升。

2.工業內部結構調整

(1)重工業化階段不可逾越,霍夫曼法則表明,工業化中后期產業結構出現重工業化趨勢,是許多國家工業化過程中的一個普遍規律。根據國際經驗,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1000美元向3000美元攀升的時期,居民消費結構隨之持續升級,即從吃飽穿暖、有耐用消費品可用、有屋可住,向吃好穿好、改善居住條件、提高耐用消費品質量、擴大服務消費轉變。與之對應的是,汽車、住宅、建材、通信等行業將會有長足的發展,從而帶動鋼鐵、機械、建材、化工等重化工業和電子及通訊設備制造業快速發展,重化工業發展是必然的趨勢。

(2)信息產業將成為我國未來的主導產業。據統計,1985-2003年,世界高技術產業出口年增長14.3%,比中低技術和低技術產業出口年增長速度高5~6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正在逐步替代傳統產業變為主導制造業的部門。

我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IT產品消費國家之一,同時也是當今世界參與信息產業制造業國際分工最多的國家。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已經集中了大量發展信息產業所必需的人力資本,同時,較低的勞動力成本是我國的IT產業制造業具有強大的國際競爭力。我國通過參與IT產業制造業的國際分工,既能實現充分就業,也能獲得較高的比較利益,通過不間斷的“干中學”和“用中學”,將逐漸積累起強大的IT產業技術開發能力。信息產業應該而且也能夠成為我國未來的主導產業。(岳全化,2009)

3.服務業快速發展

隨著工業化的推進,我國將進入城市化快速發展時期。城市的發展會帶動第三產業部門投資的增長,尤其是會帶來房地產、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增長;社會對服務業的需求將日益增大;生產社會化對生產性服務業的需求也將不斷擴大;同時,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住房、醫療、教育等方面的改革繼續影響國民的預期和消費支出,服務消費支出比重將不斷增加。這些因素都將推動服務業快速發展。其中,滿足人們生活層次提高的文化、教育、旅游、電信,為生產提供高效能服務的金融、保險、專業化的咨詢和服務將繼續得到較快發展,電子商務、新型物流將得到飛速發展,我國的經濟格局將逐步從以工業經濟為主向以服務經濟為主轉變。

基于以上的分析,提出幾點個人對產業結構優化的政策建議:

第一,產業政策的制定應與市場機制相協調;

第二,去除不合理的市場準入限制,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

第三,控制高耗能、強污染產業的發展;

第四,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培養積極創新的機制。

產業結構是決定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因素,是衡量經濟發展水平和體現國民經濟整體素質的重要標志。因此,了解產業結構的現狀,理清產業結構的演進方向對于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國際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原毅軍董琨:產業結構的變動與優化:理論解釋和定量分析[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30,35

[2]龔仰軍應勤儉:產業結構與產業政策[M].北京:立信會計出版社,1999:15

[3]毛根林:產業經濟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41

[4]發展和改革藍皮書,2008

[5]中國統計年鑒,2006

[6]房朝君:現階段我國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特點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8,4

[7]王業濤王清:我國產業結構的現狀及調整對策[J].商場現代化,2006,1

[8]曾貝:當前我國產業結構存在問題及調整思路[J].內江科技,2009,5

[9]譚順福:中國產業結構的現狀及其調整[J].管理世界,2007,6

[摘要]本文從產業結構的概念入手,簡單回顧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產業結構的發展歷史,重點闡述了目前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未來可能的變動趨勢,最后就政府在產業結構演進過程中的政策措施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產業結構發展歷史現狀問題趨勢政策建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川人| 强行交换配乱婬bd|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综合| 美女扒开小内裤|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97视频免费观看2区| 婷婷久久五月天| 中文字幕第315页| 日韩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国产freesexvideos性中国|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免费高清视频| 日本大片在线看黄a∨免费|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久久 | 老子影院午夜理伦手机|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老狼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色综合 | 3d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а√在线中文在线| 丁香花高清在线观看完整版| 日日噜噜噜夜夜爽爽狠狠| 久久精品国产色蜜蜜麻豆| 欧洲肉欲K8播放毛片| 亚洲日本天堂在线| 波多野结衣中文一区二区免费| 免费国产在线观看不卡|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αv片免费观看| 麻豆va在线精品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亲子乱子伦xxxx裸 | 2022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夜夜嗨AV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视频日韩欧美| 一级特黄a视频| 手机看片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喷水|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亚洲av成人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欧美一级久久久久久久大|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福利专区| 正在播放国产美人|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