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經濟發展動向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全球化視角下經濟失衡對我國的沖擊
在全球化背景下,經濟失衡的根源在于國際貨幣體系的“調整”(ad-justment)功能出現問題,因此經貿議題中的金融整合與(區域)合作議題,尤其是國際貨幣體系中的“調整”問題應更受重視。東亞的區域金融合作,尤其是更高層次的匯率穩定機制的商討,基本可以從全球經貿失衡的戰略高度或責任分擔(貢獻全球公共財)來加以看待。在全球化(包括技術進步與貿易自由化)的推力下,東亞生產網絡(供應鏈)日漸稠密,其中我國的崛起,并扮演了重要的組裝工廠角色,這也與外商在我國的巨額投資并提供管理技術密切相關,因而我國經貿最終是全球經濟整合的一個環節,而這一環節更會受到全球經濟失衡與平衡這兩道力量的影響。
首先,全球經濟失衡———平衡下的我國經濟的失衡與平衡。雖然我國經濟成長向來快速,但在全球化視角下經濟失衡的沖擊下同時也面臨四大不足:一是內外失衡,巨額貿易順差,高達2600億美元,這直接引發人民幣升值,并間接導致國內貨幣供給(流動性)成長過快與通貨膨脹壓力;二是區域失衡,沿海和內陸的失衡,包括日益惡化的所得分配;三是消費占GDP比例偏低(37.1%)和投資過熱(44.2%)的失衡;四是三級產業失衡,工業占GDP比例高(48.6%),而服務業偏低(40.1%)。
其次,我國投資環境的變遷,所蘊藏與所消失的商機,相關政策的擬定與限制,其實都跟全球化視角下經濟失衡的沖擊具有密切相關。在全球經濟失衡———平衡過程中,我國向來以出口為成長動力的經濟發展模式,終將遇到瓶頸而勢必轉型。目前來看,我國就其未來經濟發展策略而言,勢必提升內部需求,包括商品與服務。此一發展趨勢也必然會影響外商在我國甚至區域的布局,而對外的貿易流量與內容也將隨之改變。
二、全球化視角下我國經濟發展的策略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近來世界各主要經濟機構都提出全球經濟失衡問題,可能會帶來未來經濟成長的風險,因經濟發展不均衡不僅帶來金融市場的波動,也將使經濟體減少應對經濟波動的能力。處理全球失衡問題的責任應由各方來承擔,應加強國際合作。首先,美國應該積極調整國內的儲蓄和投資結構,緊縮財政、鼓勵私人儲蓄,縮減國內儲蓄和國內投資間的缺口;歐洲大陸也需要改革僵化的勞動力市場、提高產品競爭力、激發經濟活力;發展中國家需要積極推進銀行和公司改革,有些國家需要采取更靈活的匯率制度安排。當然,在解決全球失衡現象,雖有上述理想性的措施,但也有執行現實面的困難,相關國家都必須犧牲短期的經濟利益或經濟成長為代價的共識,經過長期的調整,才能換得全球經濟的平衡,而這尤其需要美國需要做好相關工作。
美國在全球恢復平衡過程中的作用相當明確,那就是竭盡全力去解決儲蓄不足問題。主要途徑有二:一是鼓勵個人儲蓄;二是減少財政赤字。美國以往是以收入為基礎的儲蓄戰略,如今轉而變成以資產為基礎的儲蓄戰略,二者間的利弊,成為所謂資產經濟的主要特征。不過,這種轉變有一個重要后果就是,將以收入為基礎的國內儲蓄維持在極低的水準,同時不斷擴大經常帳戶赤字,以資產為基礎的美國消費動力不僅驅動著以出口為導向的外國經濟,而且還需要通過無窮的資本流入來獲取廉價的融資,以維系日益膨脹的美國資產市場。
就如美國現在因房價上揚,許多消費者利用低利率的優勢和再融資的方式,取得現金來進行消費的活動。表面上來看,美國的消費持續帶動著經濟成長,但一旦資產升值達到極限,泡沫破滅將迫使儲蓄短缺的美國消費者只能選擇以收入為基礎的儲蓄機制,其結果勢必抑制美國的消費,不但本國的經濟成長無法維系,也會連帶損害那些以出口為導向的其他國家的利益。因此,在恢復全球平衡的過程中,美國面臨的挑戰就是如何鼓勵人民儲蓄,建立激勵機制,扭轉個人消費習慣。
最后,實施“走出去,引進來”的戰略,這里的“走出去”是指帶資金、帶項目、帶目的到海外創辦企業,開辦分公司,也應當在國內納稅。這種“走出去”實際上是國內企業的海外延伸,既能開拓海外市場、提升企業形象、參與國際競爭,又能獲得寶貴經驗,了解國際市場的運行規則。
當然,最根本還是為了引進資金,使祖國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為國內的經濟增長再創佳績。關于“引進來”的問題,引進來是指將國外的先進科技人才和領先的管理理念引進來。不是簡單的招商引資,而是有選擇的不破壞國內經濟環境的招引科技人才和項目資金。在“走出去”、“請進來”的問題上,國人應當動番心思,要有打扮漂亮女兒出閣的走出去精神,要有“擺開八仙桌,全憑嘴一張”的阿慶嫂的請進來精神,真正請進巨商良賈來中國投資創業發展,帶動我國經濟持久良性循環增長。
作者:蘇偉單位:四川省攀枝花市攀煤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