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產業轉移與產業結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產業轉移內涵簡述
國內很多學者都對產業轉移有不同的理解。邱振國認為,所謂產業轉移就是指產業在不同區域間的流動,表現為產業在空間上的移動。而陳國龍則從生產力與生產要素的角度闡述產業轉移,認為從一般意義上講產業轉移就是生產力的空間轉移,生產要素的區域流動。游靄瓊從國際化的角度探討了產業轉移問題,她認為產業轉移的國際化,就是指產業在國家或地區間轉移的經濟現象,它主要是通過資本的國際流動和國際投資實現的,其根本動機是世界生產力的發展和國際分工的深化。
呂政則認為國際產業轉移應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他認為國際產業轉移是發生在國家之間的產業轉移,既包括某些產業由某些國家或地區轉移到另一些國家或地區的現象,也包括國際產業由于全球競爭在某些新興國家成長的同時而在老產業基地關閉或消失的情況。
本文所指的新一輪產業轉移也包括了兩個方面,一個是對內的,另一個是對外的。對內的產業轉移是指東莞在珠三角區域內的產業轉移,特指向珠三角兩翼和山區進行的產業轉移。而對外的產業轉移,則是從國際的角度來闡述,指東莞對外承接國際產業轉移。
新一輪產業轉移的特征及發展趨勢
從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為了贏得全球競爭優勢,加速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國際轉移。它們自身的產業向高新技術、服務業方向調整,需將傳統的制造業向外轉移,從而帶動了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在新一輪的國際產業轉移中,又呈現出了一些新的特點和趨勢。
產業轉移的重心已由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向資本密集型制造業轉移,高新技術產業轉移速度大大提前和加快。進入新的世紀,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發達國家對外轉移先進產業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國際產業轉移的層次已經發生變化,產業轉移重心開始轉向以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技術為代表的資本密集型產業。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轉移占國際產業轉移和國際投資總額的比重,也由20世紀80年代的不足46%提高到了20世紀90年代的50%以上。
服務業成為當前新一輪產業轉移的重點領域。國際服務業轉移已成為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顯著特征,發展中國家是國際服務業轉移的主要承接地。據資料統計,在今后五年時間里,發達國家金融服務業目前的1300萬個工作崗位將有200萬個轉移到市場新興國家。同時發達工業國家對國外服務業的投資已占其對外投資總額的60%以上。
跨國公司成為國際產業轉移的主體,同時拉長了對外轉移的產業鏈。據統計,目前跨國公司總數超過6.3萬家,其設在海外的子公司達70多萬家??鐕镜膰H產業轉移呈現出產業鏈分解轉移的特點。處于產業鏈末端的加工、裝配、生產、制造等環節大部分轉向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則控制并專注于產業鏈上游的研發、營銷和服務等高端環節。但近幾年,隨著大規模的加工產業的轉移,跨國公司也開始出現某些營銷管理及研發環節一同轉移的新趨勢。
東莞市新一輪產業轉移的制約因素分析
(一)主要承接低附加值的產業,與產業提升方向不吻合
上世紀70年代以來,東莞在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時基本采取了自然優化模式,進入東莞的外資雖然是以制造業部門為主的,但承接的大都是低附加值產業,尤以低加工度和加工裝配為主的加工貿易。東莞工廠產業產值800多億元,占工業總值1574億元的一半以上,但全市出口的49.36%為來料加工裝配,49.17%屬進料加工。另外,與整個國際產業轉移潮流相比,東莞第三產業對外引資卻明顯不足。2007年,東莞全市三大產業吸收外資的比例為0.15:88.43:11.42,雖然比起2006年的0.19:94.07:5.74有進一步的優化,但第三產業的比例仍然過低,比起廣東省第三產業實際利用外資比重36.4%來說,仍有一定的差距。
(二)外貿依存度過高,內源經濟發展不快
東莞的外源型工業總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80%左右,出口值占全市出口總額的90%以上,對外依存度過高。在2007年生產總值中,外資經濟就占了41.9%。在2007年中,東莞的港澳臺投資工業總產值占了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8.3%之多。這樣的外資來源結構,雖有利于整合互補資源優勢,但港、臺資金畢竟以資本規模小、科技含量低、高度勞動密集為特點。側重引進港、臺資本,由此看來存在著相當的局限,也不利于更為有效地引進外資,影響進一步提升東莞產業結構及增強競爭力。
(三)技術開發和人才培養投入不足,投資環境需完善
進入新世紀,在知識經濟的推動下,國際產業轉移向結構高度化及知識化方面強化。但是,東莞在技術開發和人才培養的投入嚴重不足。2007年東莞城市居民每萬人擁有的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只有0.14所,普通高等學??偣膊?所。同時科學技術支出只占了全年地方一般財政支出的4.8%。在環境方面,東莞也面臨著資源環境、治安、社會管理等方面的巨大壓力,投資環境還有很大差強人意的地方。
東莞應對新一輪產業轉移的策略
(一)促進產業轉型,積極發展先進制造業和服務業
隨著珠江三角洲的經濟密集程度增強,東莞應將現代服務業和先進的制造業作為發展首選對象。2007年東莞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42.75%,而在廣州三大產業增加值的比例是2.29:39.95:57.76,東莞與之相比差了1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發展的滯后又制約了第二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東莞應順應產業轉移國際化的新形勢,抓住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的契機,吸引更多的外資進入服務業。同時也要不斷促進先進制造業的發展,引領東莞的產業集群價值鏈向高端擴展,提升在國際產業分工和市場分工中的地位。
(二)創新利用外資來源,兼顧所引進產業與層次問題
一方面要繼續重視港、臺地區的投資,但應注意選擇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高的產業和資本,適當降低技術層次低的資本引入比例。另一方面,要加大對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的引資力度,改善利用外資的結構和方式。2005年日本人和研究社的調查報告指出有70%的日本本土企業在近期有意到中國投資發展,美國及歐洲國家中的德、英、法、荷蘭等都是老牌工業化國家,其制造業在廣東的投資正在逐年增長。美、日、歐等國輸入的產業和技術層次高,與東莞產業的互補性強,有利于加速東莞的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
(三)增加研發力度,促進自主創新
根據國際經驗,當一個地區的人均GDP達到2000—4000美元的時候,便應該進入創新導向的階段。而在東莞,大多數制造業,如東莞的核心產業IT產業、服裝產業、家具產業,只有規模上的相對優勢,沒有技術上的優勢,自主創新能力低,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國際競爭力不強。一些被列入高新技術產業的行業,事實上主要占據的也只是產業鏈的中低端部分。新興工業化國家的成功經驗證明,一國或地區經濟發展的希望不能完全寄托在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上,應該技術引進與自主創新并重,長期依靠引進外資技術不利于提高東莞的研究與開發能力,對經濟的長遠發展極為不利。因此,東莞應增加研發力度,促進本市的自主創新,才能實現“東莞制造”向“東莞創造”轉變,形成有特色、更大國際競爭力的技術密集型產業和企業。
(四)促進對內有序有效的產業轉移,防止空心化
隨著東莞市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張,土地、電力、供水等資源瓶頸制約日益凸現。東莞必須大力推動產業有序地轉移,從而為全市發展騰出有限的土地空間,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推動產業轉移,不是簡單地動員企業向外轉移,而是有選擇性地引導轉移。對于確需轉移的項目,鼓勵其向東莞市與山區及東西兩翼共建的產業轉移工業園轉移。而對于一些有擴產需求而東莞市不能滿足用地需要的企業,引導其把總部留在東莞的前提下,將其中勞動密集、能源消耗大而附加值又低的生產制造環節向產業轉移工業園轉移。此外,在東莞招商引資中,對于不符合東莞市準入條件的企業也可以引導到產業轉移工業園中去,從這些企業的發展中共同獲益。這樣,東莞與珠三角的兩翼及山區地區就可能實現雙贏,既顧此又顧彼,促進兩者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組織編寫.城市藍皮書.中國城市發展報告NO.1.社科文獻出版社,2007
2.陳桂明.持續發展的動力:東莞工業產業升級之路[M].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
3.呂政.國際產業轉移與中國制造業發展[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
4.游靄瓊.產業轉移的國際化與廣東產業結構調整[J].南方經濟,2005(5)
5.左曉安.借勢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提升廣東產業國際競爭力[J],2006(9)
6.吳偉萍.廣東利用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效應探討[J].經濟前沿,2003(6)
7.高虹圓,李雙玫,易曉可.CEPA框架下廣東承接服務產業轉移的條件分析[J].中國市場,200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