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就業難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我國聲勢浩大的高校擴招,中國的高等教育以一個急轉彎走上了大眾化的道路。隨之而來的產生了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在我國,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教育部直屬高校畢業生,2006年大學生畢業離校時落實不了工作崗位的人數由2005年64萬人增至75萬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大學生就業難?我們應該怎樣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和高等教育大眾化以及學習型社會的到來,應當如何看待和對待大學生就業難問題,這是當前教育經濟學發展過程中非要解決不可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一、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成因分析
1.復雜的勞動力供求背景概括起來,中國的就業難問題有兩種情況,一部分是由就業崗位總量絕對少于勞動總量引起的就業難;另一部分是由需求不足引起的某些行業生產能力過剩和人員失業。前者是因為就業崗位總量絕對小于勞動力總量,后者是因為需求不足,導致一部分就業崗位閑置,前者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后者是經濟周期波動中所出現的暫時現象。我認為我國當前復雜的勞動力供求背景,是造成當代大學生就業難的總體環境性原因。
2.教育結構與產業結構不協調從對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與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綜合分析中發現,我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在結構上存在很多問題,這種結構性問題表現為兩個方面:第一是學科結構,第二是層次結構。
3.勞動力市場的二元分割就勞動力市場特征看,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具有典型的二元結構特征。勞動力市場的分割及其所導致的高流動成本,大大縮小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空間。大學畢業生是理性的勞動者,在這種制度環境下,他們當然不會將農村和中小企業作為自己就業的首選對象,從而加長了大學生職業搜尋的時間,形成自愿失業。
4.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對稱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原因可從三個方面來分析:第
一、用人單位和大學畢業生雙方“逆向選擇”的結果;第
二、信號傳遞失真的結果;第
三、大學畢業生和用人單位不同的心理搜集信息。由此看來,因信息不對稱影響大學畢業生順利就業的情況是復雜的。為了避免信息不對稱影響問題,務必采取措施,以促進大學生就業。
5.社會資本缺乏我國本科教育正在走向大眾化,專業化水平正逐步下降,專業界限正日益模糊,就業口徑也就會擴大,就業競爭變得激烈,就業的信息也將變得復雜起來。這也就意味著在我國社會的學歷層次提高的同時,社會資本運作的空間在擴大,人力資本與社會資本在本科畢業生就業中發揮著同等重要的作用也就是必然的事情了。大量社會資本缺乏的大學生在就業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難免成為失業者。
二、緩解我國大學生難問題的對策
通過對大學生難問題的分析,結合我國大學生就業難其自身特有的原因,要從根本上提高大學生的就業水平、降低大學生失業率、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必須從如下方面入手:
1.加快經濟發展,提供充分就業機會經濟的發展是教育發展的前提,為了確保教育的良性發展,解決大學生失業的問題,要著眼于經濟的發展這個外部的大前提。由經濟的發展來促進產業結構的變化,提高就業的層次和水平,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提供充分的就業機會。各國解決大學生失業的經驗表明,第三產業為大學生就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我國應加快產業結構的戰略調整,加快發展第三產業。
2.加強高等教育改革,使教育適應并促進經濟發展高等教育領域出現的結構性矛盾難以解決:一方面適應市場的專業稀缺,供不應求;另一方面一些不適應市場的專業卻無法淘汰。出現這樣一種奇怪現象的根本原因是高等教育資源供應的計劃經濟性與人才需求的市場經濟性之間的不相容。所以,必須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改革,使高校教學體制、模式適應,促進經濟的發展。首先:高等教育的重心應下移,教育目標要改革,使畢業生合理定位;其次:從體制上看,應還學校本位,通過市場競爭使高校建立信譽機制,產生改革的動力;再次:加大高等教育改革力度,使高校教學模式能夠與快速發展的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相適應。
3.優化制度環境,拓寬大學生就業空間解決二元制勞動力市場下大學畢業生失業問題的根本辦法是要發展經濟,縮小城鄉之間和地區之間的收入差距,但這是個長期的過程。簡化畢業生報到程序和落戶手續,取消進入指標等限制,推進醫療、住房及養老保險等制度的改革,建立和完善覆蓋全國城鄉的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各級各類勞動力市場之間信息系統與人員流動的渠道。在人力資源的使用和開發方面,建立人員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良性流動機制。
4.建立充分的就業市場信息通過對職業搜尋理論分析的結果,就是政府、學校以及其他相關單位部門應加大合作力度,使得就業市場上的信息對于工作搜尋者變得更加充分,從而縮短高校畢業生尋找工作的時間。首先: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體系,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管理工作的力度;其次:學校就業指導中心還應該建立畢業生就業信息網,加強就業信息的收集和;再次:建立信息預警機制進行就業分析系統,及時反饋調節學校的教學和教育。
5.改變就業觀念、自主就業在當前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畢業生必須摒棄陳舊單一的“擇業”就業觀,樹立起嶄新的多元的“創業”就業觀,拓寬就業視野,變被動就業為主動創業。一方面,高等學校應構建有利于創業型人才培養的教育機制;另一方面,政府應積極營造有利于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環境保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