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糧食價格波動趨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糧食是保障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物資,也是維持社會穩定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保證。糧食價格一旦劇烈波動,很可能導致社會動蕩,阻礙社會經濟正常發展。因此,客觀分析影響糧食價格波動的因素,并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紹了影響糧食價格波動的幾個因素,然后從生產力、市場及交通運輸等幾個方面提出了糧食價格波動的應對策略,以期對保障社會糧食安全有所裨益。
關鍵詞:糧食價格;穩定與波動;影響因素;應對策略
糧食安全關系著社會和諧和人民健康,而與糧食安全息息相關的糧食價格會受到自然、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為了妥善應對當前社會存在的糧食價格及安全問題,我們有必要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切實掌握糧食價格波動的影響因素及應對策略。
一、糧食價格波動的影響因素
1.供求關系。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當今時代,供求關系是影響糧食價格波動的最主要因素,從整體來看,供求關系對糧食價格的影響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第一,供求關系平衡使得糧食價格保持穩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開展以來,國家對農民的優惠政策使得廣大農民參與社會勞動的積極性不斷增強,糧食產量有了穩定的增加,這使得國內糧食供應情況十分樂觀,進而為我國糧食價格的穩定提供了有力的物質保障;第二,當糧食供應量大于社會需求量時,糧食價格趨于下降。20世紀末我國曾在全國范圍內實行糧食收購政策改革,國家以保護價格收購農民的糧食,大大激發了廣大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然而過度的糧食生產造成了社會糧食供大于求的局面,進而導致糧食價格一路下跌;第三,當糧食供應量小于社會需求量時,糧食價格將會上漲。2007年由于各種因素影響,我國大豆收成下降,在社會上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這直接導致了市場中大豆及各種豆制品的價格大幅上漲。
2.生產成本。糧食的生產成本增加是造成糧食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之一,從生產到銷售糧食的各個環節都需要成本,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成本上漲都會造成糧食最終銷售價格的上升。從近幾年來看,社會通貨膨脹是造成糧食成本上升的首要關鍵因素,例如煤、電、油等能源的價格上漲在第一時間拉動了糧食生產成本的增加;農業化肥、糧食種子和各種農業生產工具價格的上漲也是尤為突出的成本上升因素。其次,勞務工資水平的上升也是導致糧食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隨著我國勞動力價格的上升,各個糧食加工廠用于支付勞動者工資的費用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這必然造成糧食加工成本的上升。最后,交通運輸成本的增加也會導致糧食價格上升,當前我國鐵路事業的發展并不能完全滿足北糧南運的要求,很多糧食加工企業不得不以高昂的運輸費用保證企業的原料供應。
3.糧食政策。糧食政策對國內糧食價格波動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糧食政策的變化會影響農民對糧食未來收益的預期判斷,如果糧食政策所表現出的預期收益不樂觀,農民會主動減少糧食種植量,導致糧食收成減少,進而有可能帶來市場中糧食供不應求的現象;反之,如果糧食政策表現出的前景樂觀,農民會增加種植量,進而有可能造成糧食供大于求的現象。
4.國際糧價變動。自中國加入WTO以來,國際糧價變動對國內糧價變動的影響越來越大,而這種影響主要是通過價格機制來實現的。當國際糧食的價格低于國內水平時,國內糧食進口量增加,使得國內市場的糧食總供給量也隨之增加,進而導致國內糧食價格下降;反之,當國際糧食的價格高于國內水平時,則糧食的出口量增加,國內市場的糧食總需求量增加,導致國內糧食價格升高。國際糧價波動是通過國際市場糧食供需關系來影響國內的,也就是通過價格機制傳導到國內糧食市場,但我國糧食價格主要還是受國內供需的影響。
二、糧食價格波動的應對策略
1.提高糧食生產力,保障糧食供給。提高糧食生產力、保障糧食供給是促進國內糧食價格穩定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措施,國內人口結構的改變、食品質量水平的提高和國內經濟社會的發展使得國內對糧食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是一個必然趨勢,國內糧食市場供過于求的情況是基本不存在的。因此,我們應該積極提高國內糧食生產力,具體有以下幾種方式:首先,適當擴大糧食種植面積;其次,增加糧食種植的科技投入,積極改善耕地質量,建設高產穩產的耕地;再次,農民可以通過防災減災提高糧食生產力,盡量把自然災害對耕地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最后,可以改善農業種植結構,根據耕地的實際情況調整農作物的種植結構。
2.珍惜糧食,減少浪費。一方面,我們應看清國內現實,我國是人口大國,國際和國內一旦出現糧食供不應求的情況,最先出現糧食危機的一定是我們這種人口大國,在經濟欠發達的同時,糧食危機很快就會轉變為社會危機,這將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巨大的損失。另一方面,我國的人均占有耕地面積與發達國家相比相差甚遠,這要求每個國民都能珍惜糧食,尊重農民的勞動成果,把減少糧食浪費作為一種國民自覺行為。
3.強化糧食市場供需管理。對糧食市場進行合理管理需要正確預測糧食市場的發展趨勢,并在此基礎上靈活地進行糧食市場宏觀調控。首先,對糧食市場的預測需要同時把握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的糧食供求關系,且既要關注糧食總量又要關注糧食種類。其次,要對市場的糧食供求進行靈活調節,糧食的進出口政策和國內外糧食生產加工政策對糧食供求關系的影響是很重要的,要盡量保證糧食供求平衡,就需要盡可能減少糧食生產總規模的調整。一般來講,當國內糧食的供應量大于需求量時,應積極進行糧食出口活動,并適當增加糧食儲備;當國內糧食供應量小于需求量時,應采取限制糧食出口的政策,并盡量減少糧食儲備。
4.適量儲備糧食,減少儲糧損失。適量儲備糧食是指對于某些長期保持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的糧食品種,糧食的儲備量應該以滿足戰備用糧和救災用糧為限,把用于增加糧食儲備的資源用在糧食生產能力的提高上,從而有效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糧食儲備過量不僅會增加損耗,使其使用價值持續下降,還可能引起糧食市場供過于求的現象,最終導致糧食價格大幅下降,從而挫傷農民生產糧食的積極性。
5.完善交通網絡,改善運輸條件。當前,我國糧食資源分布和人口分布嚴重不平衡,南方的糧食供給主要依靠北方,這給南北方交通運輸帶來了很大壓力,且該問題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都無法改變。東北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每年有大量商品糧需要通過長途運輸銷售到長江以南的省市和地區,而這些糧食的運輸主要依靠鐵路。因此,加快南北之間鐵路建設步伐,盡快解決北糧南運的運輸矛盾有利于穩定國內市場的糧食價格,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國內糧食生產者的經濟效益。
三、結語
當前我國糧食價格波動的影響因素是多種多樣的,糧食政策、農業自然災害、農業科技的進步和各種供求關系等都會對國內糧食價格產生影響。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保證我國糧食安全是十分重要的,這就需要我們客觀分析國內外的各種影響因素,積極采取措施保證糧食有效供給,在滿足人民生活生產需要的同時,積極維護社會穩定,并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文,王錚.全球變化對中國糧食價格和糧食安全的影響分析[J].中國地理研究,2015(06).
[2]朱文.影響我國糧食價格波動的因素分析和相關解決辦法[J].中國農業建設,2015(08).
[3]林毅豐,張蘭.基于社會穩定的糧食價格研究與糧食安全討論[J].農村經濟,2016(01).
[4]王建中,楊美.糧食加工企業的迅速發展對中國糧食安全的影響[J].中國農業經濟,2016(06).
[5]蔣長云,王維.糧食市場開放與中國糧食安全[J].農業經濟問題,2016(09).
作者:張萍 單位:天津市薊州區糧食倉儲技術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