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貨幣政策在市場中意義范文

貨幣政策在市場中意義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貨幣政策在市場中意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貨幣政策在市場中意義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貨幣供給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來研究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問題。通過貨幣供給對名義GDP和實際GDP作用的實證分析,本文得出GDP和貨幣供給之間存在著長期穩定的關系。貨幣供給對GDP有正向作用,是經濟增長的助推器。通過因果關系檢驗得出GDP和貨幣供給之間是存在因果關系的。同時通過貨幣供給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分階段檢驗,得出實際GDP對貨幣供給的彈性系數在貨幣政策相對緊縮時期要高于貨幣政策相對寬松時期的結論,表明在貨幣政策相對緊縮時期,貨幣供給對實際GDP具有更大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貨幣供給;經濟增長;因果檢驗

0引言

貨幣供給是極其重要的宏觀經濟變量,與國家宏觀經濟運行和經濟發展目標緊密相連。改革開放以后,隨著我國經濟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金融市場發生了巨大變化,貨幣供給也發生了一系列變化,貨幣供給與實體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就注定了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過度的貨幣供給會導致通貨膨脹和國際收支的惡化,使一國經濟內外失衡;而貨幣供給不足也會壓抑經濟的健康增長。因此穩定并且適度的貨幣供給對國民經濟的運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針對我國現階段的新情況,研究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及貨幣供給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是很有必要的。無疑對貨幣政策的制定和中介目標的選擇都具有較強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1貨幣供給對經濟增長作用的相關文獻綜述

貨幣供給是指某一國或貨幣區的銀行系統向經濟體中投入、創造、擴張(或收縮)貨幣的金融過程,是一個國家在某一特定時點上由家庭和廠商持有的政府和銀行系統以外的貨幣總和。貨幣供給是現代經濟體系的中心內容之一,是一國經濟穩西方經濟學中,關于經濟增長的定義通常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經濟增長就是指國民生產總值的增加,即一國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商品和勞務總量的增加,或者是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增加;另一種觀點認為,經濟增長就是指一國生產商品和勞務能力的增長,或者說,經濟增長代表一國生產可能性邊界的擴展。

關于貨幣政策有沒有效果的問題,其實就是貨幣能否影響產出,或者說貨幣是否中性的問題。如果貨幣供給變化只是影響一般價格水平,一定量的貨幣供應增加(減少)只引起一般價格水平的上升(下降),那么貨幣就是中性的;如果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引起實際利率和產出水平等實際經濟變量的調整和改變,那么貨幣是非中性的。

總體來看,古典學派和新古典學派的經濟學家都認為貨幣供給量的變化只影響一般價格水平,不影響實際產出水平,因而貨幣是中性的。

隨著西方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貨幣在其中調節作用的顯現,貨幣中性論對現實經濟的解釋作用也不斷下降。人們從歷史與現實的發展來看,覺得貨幣非中性論可能更貼近現實。

通過比較物物交換經濟與貨幣經濟發展史我們可以看出,后者前進的步伐要比前者快得多。

這兩者發展速度的差別原因雖然有多種解釋,如技術進步、知識積累、制度完善等等,但兩者根本的區別仍在于貨幣的存在與否。貨幣產生后,不僅大大便利了交易、降低了交易成本,將有限資源更多地節約,用于實際部門的生產,而且更重要的是由此逐漸形成的一套商品貨幣關系。所以,從更廣闊的角度來分析問題,貨幣非中性應更具說服力。凱恩斯是真正指出貨幣對經濟具有巨大作用的人。凱恩斯認為,只要存在未被利用的資源,那么總需求的擴大就會使產出增加,影響總需求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有效的,因此,凱恩斯主張實行擴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擴大總需求,以此消除失業和經濟危機,促進經濟增長。

總體上看,關于貨幣供給與經濟增長的相關理論主要有三種代表性的觀點。

(1)推動論。認為從積極的方面看,貨幣是經濟增長的第一推動力和持續推動力,因此應盡量多增加貨幣供應,企求經濟發展得快一些和再快一些。并指出貨幣供給增長率高于經濟增長率在國際經濟發展中具有普遍意義。持這一觀點的同樣也承認,貨幣供應過量會導致物價上漲過快過猛,從而使經濟增長率被迫下降。

(2)中性論。主要理論依據是,貨幣是商品價值符號,在經濟體系中起流通手段、交換手段和價值標準的作用,對經濟增長并無直接影響,而且從國際經驗看,既有通貨膨脹(多發貨幣的必然結果)下的經濟增長,也有通貨穩定下的經濟增長,因而也難于從實證角度找到貨幣供給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

(3)抑制論。其理論依據與“中性”論相似并認為通脹使生產失去多少本可增產的機會。

而且進一步指出,貨幣政策的目標應該是穩定貨幣,為經濟增長提供穩定的金融環境。因為多發貨幣就是貨幣貶值。在宏觀方面,它破壞了價格的信息功能,使資源的利用效益降低,以至破壞生產和積累;在微觀方面,則使社會上對物價變動有不同預期和調整能力的集團或個人,有意外的、不公正的得失,從而挫傷了有固定收入的勞動生產者的積極性并導致社會、政治動蕩。

在實證研究方面,外國學者Sims(1972)在其論文《Money,OutputandCausality》中引入了Granger因果檢驗來檢驗貨幣供給和經濟增長之間的因果關系,Sims在該論文中用名義GDP和貨幣供給建立雙變量模型,以美國數據作為樣本,發現貨幣供給的變化是名義產出GDP變化的顯著原因。

近年來,國內逐漸開始了對此問題的實證分析。在具體的研究過程中,由于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模型和數據處理不同,使得結論也存在分歧。易綱(1996)考察了改革前和改革后不同時期貨幣與收入之間因果關系,發現1953-1978年間廣義貨幣M2對國民收入不存在Granger意義上的因果關系,而在改革期間(1978-1991)貨幣供給對經濟活動有影響。曾令華(2006)通過對1996-2005年間貨幣供應量與物價、產出的相互關系的分析,表明M2對產出有很強的促進作用。劉斌(2000)采用單方程分析和多方程分析,對二者關系的實證研究表明,短期內貨幣供給的變化對產出的有影響,但從長期看,貨幣供應量對產出不產生影響。丁佳(2005)通過Granger檢驗,M0與GDP之間沒有表現出相關關系,M1、M2是影響產出變化的重要原因,而且M2對GDP的影響更大于M1。郭明星、劉金全(2005)利用具有馬爾科夫區制轉制的向量誤差修正模型(MS-VECM)表明我國產出與貨幣供應水平之間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貨幣供給增長率與產出增長率之間的影響關系,依賴經濟周期的階段性。夏斌、廖強(2001),許云霄、秦海英(2003)認為貨幣供給可能對產出具有影響的同時,產出也可能對貨幣供給具有反饋作用。

2貨幣供給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實證分析

衡量經濟增長的測算指標主要是國內生產總值(GDP),GD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所有常住單位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部最終成果。從1985年起,經國務院批準,我國建立了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正式采用GDP對國民經濟運行結果進行核算。所以本文采用GDP作為衡量經濟增長的測算指標。同時本文選用M2作為貨幣供應量的指標。

在這里,我們把GDP分為名義GDP和實際GDP兩種分別進行實證研究。名義GDP也稱貨幣GDP,是用生產物品和勞務的當年價格計算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也就是按現期價格評價的物品與勞務的生產,是不考慮通貨膨脹這些因素的。而實際GDP是按不變價格評價的物品與勞務的生產,實際GDP的各種變動被廣泛地用來衡量產出的水平和波動。

本文選取1999年第一季度至2009年第二季度的GDP和M2數據作為研究對象。數據來源于CCER及中國人民銀行網站。由于實際GDP是按不變價格評價的物品與勞務的生產,是剔除了物價因素的,因此我們用名義GDP除以CPI,以消除物價對GDP的影響。

由于名義GDP、實際GDP和M2均是非平穩序列,且名義GDP和實際GDP還表現出很強的季節性。傳統的時間序列分析把時間序列的波動歸結為四大因素:趨時變動、季節變動、循環變動和不規則變動。季節調整是對時間序列中隱含的由于季節性因素造成的季節變化的影響加以糾正的過程。一般認為,季節性因素是指在正常年度情況下,季度或月度序列(統稱為子年度序列)中表現出來的有規律的流動變化。由于不同的季節對經濟活動的影響程度不同,相同活動在不同季節里的經濟效果不同,導致不同子年度指標之間往往具有不可比因素,掩蓋了真實的經濟周期,因此季節調整很有必要。本文使用Eviews5.0分析軟件中SeasonalAdjustment(X12方法)來消除季節波動。同時為了消除數據中存在的異方差,分別對各變量消除季節趨勢后的數據取對數,得到新的各變量lnGDP、lnRGDP和lnM2。在接下來的實證分析中,我們就用lnGDP、lnRGDP和lnM2這三個變量進行研究。

2.1貨幣供給與名義GDP關系的實證分析

(1)變量的平穩性檢驗對lnGDP和lnM2進行單位根(ADF)檢驗,我們建立有截距項有趨勢項的ADF模型,檢驗結果如下:由檢驗結果可以看到,lnGDP和lnM2均經過一次差分后變為平穩序列,lnGDPt和lnM2t都是一階單整,即lnGDPt~I(1),lnM2t~I(1)。因此lnGDPt和lnM2t之間可能存在著協整關系。

(2)變量的協整檢驗由單位根檢驗得知,lnGDPt和lnM2t都是一階單整,所以可按EG兩步法做如下協整回歸并檢驗兩個變量是否存在協整關系。

兩個變量存在協整關系,則由上式計算的∧tμ應具有平穩性。對∧tμ進行平穩性檢驗。檢驗得出:檢驗結果表明,∧tμ在所有置信水平下均是平穩的,因此lnGDPt和lnM2t之間存在協整關系。

(3)因果檢驗計量經濟學建立的本質就是利用回歸分析工具處理一個經濟變量對其他經濟經濟變量的依存關系。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能對變量間的因果關系作出解釋。

通過建立VAR模型,根據施瓦茨準則,當SC最小時,即為模型的最佳滯后期數。在這里我們通過檢驗得到,在滯后2期的情況下,SC最小,SC=-7.4778,因此最佳滯后期數為2。

變量之間的Granger因果關系的檢驗結果如下:從檢驗結果可以看出,名義GDP與M2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在滯后2期的情況下,M2是引起名義GDP變動的原因,名義GDP是M2變動的結果。而名義GDP對M2沒有反饋作用,不是引起M2變動的原因。

2.2貨幣供給與實際GDP關系的實證分析

(1)變量的平穩性檢驗對lnRGDP進行單位根(ADF)檢驗,我們建立有截距項有趨勢項的ADF模型,平穩由檢驗結果得出,lnRGDP在經過一次差分之后變為平穩序列,所以lnRGDPt為一階單整,即lnRGDPt~I(1)。又因為lnM2t也是一階單整序列,因此,兩個序列可能存在著協整關系。

(2)變量的協整檢驗我們依然用EG兩步法進行協整檢驗。

首先,對lnRGDPt和lnM2t進行協整回歸兩個變量存在協整關系,則由上式計算的∧te應具有平穩性。對∧te進行平穩性檢驗。檢驗結果表明,∧te在5%和10%的置信水平下均是平穩的,因此lnRGDPt和lnM2t之間存在協整關系。

(3)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通過建立VAR模型,我們得到,在滯后2期的情況下,SC最小,SC=-7.2854,因此根據施瓦茨準則,最佳滯后期數為2。

下面對lnRGDPt和lnM2t進行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結果如下:由檢驗結果知,實際GDP與M2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在滯后2期的情況下,M2是引起實際GDP變動的原因,實際GDP是M2變動的結果。而實際GDP對M2沒有反饋作用。

2.3貨幣供給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分階

段檢驗在前面的檢驗中我們知道,無論是實際GDP還是名義GDP,他們都與M2存在著協整關系,即存在著長期穩定的關系,并證明了M2是引起GDP變動的原因。在1999年至2009年的這11年中,中國的貨幣政策經歷了由穩健到適度從緊的過程。那么貨幣政策的松與緊對GDP有何影響,寬松的貨幣政策與緊縮的貨幣政策哪一個更能促進經濟的發展呢?下面我們選取1999年至2009年中處在不同貨幣政策階段的實際GDP和M2進行分析研究。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大事記,自2003年起,我國實行穩中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直至2005年,我國開始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由2008年開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因此我們選取2003年至2005年的季度數據作為貨幣政策相對緊縮時期的測算數據,選取2005年至2007年的季度數據作為貨幣政策相對寬松時期的測算數據,對兩組數據分別進行研究分析。

我們選取消除季節因素的實際GDP與M2作為測算指標,并同樣對它們取對數來消除異方差。

(1)貨幣政策相對緊縮時期的關系檢驗我們首先對2003年至2005年間的lnRGDP和lnM2進行單位根檢驗,檢驗結果如下:由檢驗結果知,lnRGDP和lnM2均是二階單整序列,接著檢驗它們是否存在協整關系。

對回歸得到的殘差∧te進行平穩性檢驗:由此得出,lnRGDP和lnM2在2003年-2005年之間存在著協整關系。

由OLS的回歸結果也可以看出,在2003年-2005年間,我國實際GDP對貨幣供給的彈性系數為1.4291,即貨幣供給每增加一個單位,就會引起實際GDP增加1.4291個單位。(2)貨幣政策相對寬松時期的關系檢驗首先對2005年-2007年的實際GDP和貨幣供給M2進行單位根檢驗,檢驗結果如下:由檢驗結果知,lnRGDP和lnM2在10%的置信水平下在2005-2007年間都是平穩的,因此可以直接進行OLS回歸。即貨幣供給每增加一個單位,就會引起實際GDP增加0.8819個單位。新晨

3結論

基通過以上的實證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實際GDP還是名義GDP,他們都與M2存在著協整關系,即存在著長期穩定的關系。從協整回歸式來看,M2對GDP有正向的促進作用,這與推動論相近,也與曾令華等的結論相似,表明貨幣供給對產出有影響,是經濟增長的助推器。只是貨幣供給的增長對名義GDP與實際GDP有不同程度的推動作用。當M2增加一個單位時,有助于名義GDP增長1.0045個單位,而有助于實際GDP增長0.9754個單位。貨幣供給對名義GDP的增長貢獻大于對實際GDP的增長貢獻,這符合現實的情況。

因為在名義GDP中包含了一部分物價因素,貨幣供給量的變化會引起物價的變化,因此貨幣供給對名義GDP的增長貢獻會大于對實際GDP的增長貢獻。

通過因果關系檢驗,可以看出,在滯后2期的情況下,M2是引起GDP變動的原因,GDP是M2變動的結果,M2對GDP的影響具有滯后效應,與Sims、丁佳的檢驗結果一致。

而GDP對M2沒有反饋作用,不是引起M2變動的原因,與夏斌等的研究結果相反。

在貨幣供給與經濟增長的分階段檢驗中,我們看出實際GDP對貨幣供給的彈性系數在貨幣政策相對緊縮時期要高于貨幣政策相對寬松時期,表明在貨幣政策相對緊縮時期,貨幣供給對實際GDP具有更大的推動作用。究其原因,是因為在貨幣政策相對寬松時期,國家放松銀根,大量資金流入社會,這時就擁有了更多的投資選擇,導致資金的分散,一部分資金可能流入股市等虛擬經濟中,而對實體經濟的投資熱度減退。而股市等虛擬經濟產生的價值是不記入GDP的。在貨幣政策相對緊縮時期,人們的投資顯得更為謹慎和集中,因此會出現貨幣供給在貨幣政策相對緊縮時期比在貨幣政策相對寬松時期對實際GDP影響更大的現象。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蕭松華.當代貨幣理論與政策[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2]孫伯銀.貨幣供給內生的邏輯[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

[3]駱玉鼎.信用經濟中的金融控制[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亚洲WWW湿好大| 国外AV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久在线精品视频| 波多野结衣一区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高清中国一级毛片免费| 国产精品理论片在线观看| japanese日本护士xxxx18一19| 日本三级高清电影全部|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波多野结衣bd| 免费无码成人AV在线播放不卡| 色婷婷激情综合| 国产成人免费午夜在线观看| 67194av| 大胸姐妹在线观看| 三个黑人强欧洲金发女人| 日本最新免费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片区 | 两腿之间的私密图片| 最新国产三级久久| 亚洲区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不卡视频| 亚洲网站免费观看| 看看屋在线看看电影| 午夜影院小视频| 老子午夜精品无码| 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高能预警韩国双ts超美| 国产欧美va欧美va香蕉在线| 窝窝午夜看片国产精品人体宴| 国产麻豆精品免费密入口| av片在线播放| 天天躁夜夜躁狂狂躁综合| 一级毛片视频免费| 成人午夜性a一级毛片美女| 中文精品北条麻妃中文| 日本妈妈xxxxx|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 极端deepthroatvideo肠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