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服務網格下的架構服務治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探討了微服務架構中的服務發現,如何在應用程序之間構建依賴模型,如何將微服務架構系統的可靠性使用模型來進行分析。將方案通過一種依賴圖來自主完成,并進行改進服務故障樹模型,系統的可靠性也可以應用它來進行分析。通過多次實驗結果表明證明,微服務架構的可靠性可以被服務故障樹模型進行準確的分析。
1前言
基于微服務的系統由許多小型服務組成,基于網絡小型服務器之間可以相互傳播通信。每個小型服務器之間都是相互依存的,而且都具有單獨的開發周期。盡管有許多關于微服務架構的研究,但仍然存在諸如服務發現中的過度延遲和不準確性之類的問題。并沒有將單項服務的質量描述完全。因此無法實時調整動態環境里的操作。在研究微服務架構的同時。不準確的依賴圖構成方案。目前的服務故障模型沒有充分考慮系統的實際功能。因此在服務風險研究的時候,就沒有考慮系統執行路徑的差異,因此沒有過大影響最終的計算結果。基于服務風險的錯誤,本文改進了服務風險的錯誤恢復方案,同時頁改進了服務風險和錯誤的解決方案,在消除風險服務之前極大的避免了大量的故障和錯誤的發生。
2服務網格為框架服務的治理意義
現代軟件系統的架構變得越來越復雜,極其復雜的系統,必須提高在使用過程中的可用性。將問題的解決角度定在體系結構方面,微服務架構逐步成為了編程的最新示范案例。首先,通過近幾年的發展,在軟件開發的過程中,微服務架構也是變得非常流行。微服務架構完全是一種嶄新的軟件方面的架構設計,軟件系統的設計和開發擁有極高的可維護性、擴展性。開發人員能夠非常友好的微服務架構的設計相融合。程序完全遵循微服務架構的設計原則,同時指導完成實現的程序設計。甚至詳細具體到每個子服務的功能。因為較低的單個服務的復雜性,所以實現和測試服務的功能要被開發人員重視。在傳統的大眾服務中,因為許多軟件工程師的代碼庫都是相同的,所以也使得部分工程師覺得出現的問題與自己無關,不會認為是自己出現了問題。另外,因為一個單一的業務模塊都代表對應的微服務,從而交付和更新全都可以獨立地根據自身計劃進行,而很多自治權都掌握在服務開發人員手里。通常由單個服務組成了微服務架構設計系統。不同的功能擁有不同的服務,因此執行功能是需要通過信息交互來實現。因為這個功能的存在,不需要重新啟動整個系統也可以將系統中的模塊進行修改,只需將相應的服務進行正確的部署就可以了。應用程序開發人員可以自由的開發,部署和調試。將選擇最合適的開發語言,開發框架,配置方法來提供給自己使用。對于大型單應用程序應用程序,一些新技術是有限的。如果要使用新框架,則需要替換它們。這通常會帶來巨大的風險。使用微服務架構可以幫助降低這種風險。基于微服務架構的系統通常是靈活的系統。每次出現失敗的服務時,系統依舊會繼續運行。一些功能為此可能會出現丟失情況,但客戶仍然可以使用剩余的功能,可以將部署的風險大大減少,減少部署中斷的影響。
3服務治理措施
3.1維護成本
維護項目通常需要付出很多努力,這可能占百分之四十到八十,這會導致開發成本低于維護成本。在高度動態的環境中將會運行未來的軟件系統,這是有益的環境條件。意外更改,用戶需求首選項等。面對這些變化,系統仍需要正常工作。由于微服務架構,獨立部署的每項服務,生命周期和都擁有自己獨立的運營環境。每項服務都需要能夠應對這些外部條件。及如何實現自主自治。服務正在成為越來越受歡迎的研究方向。服務質量已成為服務選擇越來越重要的標準。有完全可靠系統。系統在使用微服務架構設計的時候,多種獨立服務組成系統,都有單獨的失效。當失敗單獨出現在這些服務的時候,必須研究檢查這些故障對體系結構中的其他服務影響,明確它們在系統中的傳播方式,以及影響到最終用戶的體驗情況
3.2依賴圖
在目前的研究中,依賴圖的自動建立仍存在一些問題,如精度低,便利性低。在系統可靠性方面,最終目標是防止系統故障。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將系統各個應用程序之間的依賴關系搞清楚。執行此操作的時候要結構化,將故障樹建模方法使用在其中。一個邏輯圖可以被定義為故障樹,將系統中關鍵事件及其原因及時顯示出來。故障樹構建的過程可以使用故障樹來進行分析。可以將故障樹定性、定量。然而,就目前情況而言,沒有考慮故障樹就建立故障樹的過程了并且系統中存在多個執行路徑,并且在系統的實際預測過程中,多個執行路徑是不同的。
3.3風險管理分析
風險管理分析是項目管理領域的常用方法,已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風險概念也適用于面向服務的設計流程,用于將業務合作伙伴更好的選擇。種種跡象表明,要想有效避免損害風險可以使用風險管理研究了基于微服務架構設計的系統服務風險,在服務風險計算模型中不考慮系統的實際實現,與此同時配套的服務恢復計劃只是服務替代。
4結束語
在自動生成服務依賴關系圖的場景中獲取系統中服務之間的依賴關系可以用服務的配置文件進行。要求相關聯的配置文件要被服務作者編寫。另一種解決方案是監視系統中的網絡請求,捕獲服務之間的數據包,以及捕獲服務之間的依賴關系。在依賴關系圖生成期間完成每個服務依賴關系的檢索的關系。服務依賴圖生成的自動化將進一步增強,并將在未來進一步研究。本文評估了微服務架構設計對系統的可靠性的影響,并討論了如何提高系統中服務的可靠性。需要進一步研究微服務架構的可靠性。
參考文獻
[1]佚名.基于Dubbo微服務技術的應用與實現[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8,413(19):72-73+76.
[2]佚名.政府治理現代化視域下體育公共服務治理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9,33(01):34-38.
[3]佚名.微服務框架下的交通信息化架構[J].信息技術,2019(01):157-162.
[4]佚名.用友云服務治理平臺助力企業微服務架構落地[J].計算機與網絡,2018,44(18):79-80.
[5]喻德祿,郭世龍,丁樹晶.中小銀行基于微服務架構的應用服務體系研究與實踐[J].中國金融電腦,2018(03).
[6]向彬彬,馬明星,童茂林等.基于微服務架構的分布式測距系統的研究與設計[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18,35(05):95-100.
作者:曾楚之 單位:中電科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