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畢業生服務外包就業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高校畢業生去服務外包企業就業,不僅拓寬了畢業生就業渠道,提高了畢業生就業的質量,更是推動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國大學生服務外包企業就業發展態勢良好,但由于文化價值觀的沖突和服務外包就業畢業生人文素養的不足,還存在著文化的障礙,導致不少畢業生職業持續發展能力不足,需要學校、企業和個人共同努力去克服。
關鍵詞:畢業生;服務外包就業;文化障礙
服務外包是指企業將價值鏈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礎性的、共發的、非核心的IT業務和基于IT業務的流程剝離出來后外包給企業外部專業服務提供商來完成的經濟活動,“是以IT作為交付基礎的服務,服務的成果通常是通過互聯網將會與互動,廣泛應用于IT服務、人力資源管理,金融、會計、客戶服務、研發、產品設計等眾多領域”。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具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資源消耗低、吸納就業能力強等特點,服務外包正以一種勢不可擋之勢席卷各行各業,在升級社會分工、優化企業結構、提高企業競爭力甚至推動全球經濟一體化等方面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為了推動服務外包企業的發展,財政部、教育部和商務部不僅在產業政策上給予了服務外包企業諸多傾斜,在人才培養上也給服務外包企業提供了強大的政策支持。2009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問題的復函》、《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商務部關于加快服務外包產業發展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若干意見》(人社部發〔2009〕123號)等文件更是規定,對符合條件的服務外包企業,每新錄用1名大學以上學歷員工從事服務外包工作并簽訂1年期以上勞動合同的,給予企業不超過每人4500元的培訓支持。經過近10年的發展,不少在服務外包企業就業的畢業生卻面臨著一個涉外就業曾普遍遭遇的困境———文化障礙,這也成為了影響畢業生服務外包就業乃至職業發展的“玻璃天花板”。
一、我國畢業生服務外包就業現狀
(一)發展態勢良好,日新月益據
《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報告(2013~2014)》公布的數據,截止2013年,我國共有服務外包從業人員536.1萬人,2014年4月這一人數增加到559萬人(新華網),2014年7月則增加到581萬,2014年底更是達到了607.2萬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從業人員就達到了404.7萬人,占從業人數的66.%(環球網)。正如2013年Garter、IDC、麥肯錫等機構預測:未來5年,中國服務外包產業將會保持30%以上的發展速度,這一預測正逐步變成現實。作為典型的知識密集和人才密集型行業,服務外包產業的快速發展不僅可以創造大量的優質就業崗位,有效緩解我國大學生就業壓力大的現狀,“在人才素質提升和資源優化配置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隨著我國政府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態勢下,服務外包產業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一條全新卻極具成長力的選擇和出口。
(二)文化障礙———不容忽視的隱憂
相對于印度的服務外包產業,我國的服務外包產業除了海外市場既離岸外包外,還有廣闊的本土市場,這也使得我國的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更加的健康協調。但是整個產業市場來看,離岸外包特別是以歐美發達國家為主要發包方服務外包市場,市場比重大,質量要求高,不僅利潤空間巨大更是我國接包商的前途所在。“相當數量的研究認為,接包國的文化背景與世界上主要的發包國越接近,其承接離岸服務外包的國際競爭力越強。作為典型的東方國家,中國與世界上主要的服務外包發包地區(尤其是北美和西歐)有著迥異的傳統和文化。如何降低文化差異帶來的消極影響,是當前中國服務外包企業面臨的現實問題。”實際上多年來我國的離岸服務外包承接的業務主要是以與自己文化相近的亞洲地區國家為主,在歐美地區由于文化差異等原因業務開展的一直比較緩慢,而歐美地區的作為服務外包的主要發包地,占據了國際市場80%左右的市場份額。這不僅嚴重限制了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的市場規模,更是限制了整個產業的質量和層次。同樣,在業務以亞洲地區為主的服務外包企業就業畢業生所遇到的文化不適應性或者說文化障礙也要好于以歐美地區為主要業務對象的服務外包企業。但這也只是一個量的區別,文化障礙或者說文化的不適應性在任何服務外包企業都是從業人員難以回避的現實。
二、畢業生服務外包就業文化障礙的主要原因
(一)文化價值觀的沖突文化價值觀的沖突
在服務外包就業中是最普遍也是最深層次的沖突。服務外包從接包完成的那一刻起,接包方在產品、服務上就必須以發包方的需求為最高目標。這就接包方的所有工作人員從服務理念、思維方式式乃至心理需求都能夠從發包方的角度去考慮。而東西方在文化價值觀念的差異是巨大的,在溝通習慣、生活經驗、語言文化等方面都存在明顯的差異。即使同是亞洲國家的主要發包國家日韓兩國,雖然在文化上與中華文明一脈相承,但是在文化價值觀特別是企業文化上同我國仍有不小的差異。特別是我國的社會主義體制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跟美歐日韓的主流價值觀是有不小的沖突的,這也使得不少服務外包就業的畢業生特別是進入管理層的畢業生在工作中常常會產生諸多的不適應。除了就業學生,我國大學生在通過國內國外接包進行創業時,同樣會感受到不同國家文化價值觀的沖突,甚至國內不同地區的文化差異也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困撓。
(二)畢業生人文素養的不足
服務外包企業,無論是提供的信息技術外包服務(ITO)還是業務流程外包服務(BPO),在企業制度和服務理念上受發包方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而服務外包就業的畢業生,以IT類專業為主,大多是理科背景。而無論是提供信息技術外包服務(ITO)還是業務流程外包服務(BPO)的外包企業,即便是錄用的文科生也大都以商科類的應用型人才為主。這一個群體的專業技能一般比較突出,但就其知識結構來說,人文素養普遍相對薄弱。在就業的初期,作為最基層的存在,但隨著資歷的提升,這一缺陷嚴嚴的后果日益彰顯。在對外或者對上的時候,他們更容易在語言或者行為上遇到跨文化音障礙,這影響的不僅僅是他們的社交禮儀,更制約著他們走向更高的崗位,使得他們的就業歷程常常出現職業發展沖勁不足的情況。
三、服務外包就業畢業生跨過文化障礙的解決思路
(一)各高校要加強人文素質教育
加強人文素養,不僅僅能幫助畢業生解決服務外包就業的文化障礙,更是幫助畢業生提高自身素質,增強就業能力特別是增加職業持續發展能力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國高校的高校教育普遍重專業教育輕人文素質,在以應用型人才為人培目標的高校中尤為明顯。各高校應優化和改善各專業的課程結構和人才培養方案,適當加強人文課程的教育,改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和人文素養,特別是理工類專業的學生,一定要加強人文課程的學習和人文素養的積累。我國的傳統文化是屬于全人類的優秀文明成果,里面包含著五千年累積下來的人生智慧和歷史經驗,對于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不僅是有益的更是必要的。在加強母語文化知識的學習的同時,更要理解國際社會主流的英語國家文化知識的學習。
(二)服務外包企業應加強文化、禮儀培訓
畢業生入職服務外包企業初期都會接受企業三個月至一年的在職培訓,服務外包企業應根據自身的業務特點,在員工培訓中完善文化教育部分,增加主要發包方所在國家的文化教育、禮儀教育,發包企業及自身的企業文化教育,幫助新員工能盡快熟悉發包方的文化禮儀及自身的特有企業文化,幫助新就業員工盡快走出文化不適應期。西方國家在人際交往和禮儀跟東方國家的差異是非常大的。在中國,人情是一種生存哲學,體現著東方文化的包容性,而在西方,個人隱私卻是社交中不能觸及的雷區,如果不能對這方面的一些常識有著充分的了解,那么你在溝通、服務乃至產品設計理念中都容易造成許多的隔膜和障礙。
(三)服務外包就業的畢業生應調整心態,善于學習
對于進入服務外包企業就業的畢業生來說,要盡快適應從學校到職場的轉變,積極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以一種踏實謙遜、好學上進的態度去開始自己的職場之路。對于服務外包就業的大學生乃至所有初入職場的大學生來說,用包容的心態去面對新的人生階段,用足夠的熱情和耐心去學習新的知識和經驗是讓他們迅速適應和持續發展的最佳選擇。服務外包產業在我國雖然已經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但它還有著更為長遠廣闊的發展空間。提高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的水平,提高服務外包企業的實力都離不開大量的高質素大學畢業生,幫助服務外包就業的大學生跨過文化障礙,是讓他們提高自身的職業能力素養,提升我國服務外包企業和整個服務外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需要政府、學校和大學生三位一體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遲云平.服務外包概論[M].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5.
[2]張皞.論中國承接離岸服務外包的文化適應性問題[J].中國流通經濟,2011(05).
[3]魯強,廖華英.大學生外企就業的跨文化障礙分析[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2)
作者:徐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