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產業集群成效對地區經濟的重要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以集群效應來影響地方產業創新并逐步吸納其進集群產業鏈條。
隨著產業集群的發展,集群產業間的競爭協作效應和知識創新效應日益提升,集群產業的技術創新、專業分工、人才引入輻射到了地方,促使整個區域與集群相關相類似的產業采用新的技術,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加以創新;受集群產業巨大的市場和利潤吸引,地方產業逐步參與到集群產業生產鏈條的分工和協作,在分工和協作中得到提升;由產業集群發展而吸引過來的人才,由于生產和生活的需要,會進入地方產業工作,由此地方產業在發展中也會得到一定的人才支持。
1.以集群效應促使區域技術不斷創新,專業分工深化。
隨著集群產業的發展,根據生產和市場的需要,集群內部企業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由技術創新所帶來的一系列效益也會影響到地方產業,而地方產業在受到集群產業創新所得高效益的成果刺激后,也會采用集群產業的創新,相對于地方產業過去陳舊的生產和技術模式,已經是創新。地方產業在一系列被動、逐利式地創新后,會根據企業自身的發展和地方市場的需要進行主動式創新,產業意識和觀念都得到改變。由于產業集群生產的規模化,相對于地方產業,在同領域,它們具有不可比擬的壟斷性和引導性。與該產業集群相類似相關的地方企業受市場影響,會不自覺地采用集群產業所采用的生產和技術、產品標準,自覺不自覺地進入集群產業的生產鏈條,成為綴在鏈條上的一小環,起著對產業集群生產支撐和輔助加工的作用。正因為如此,地方產業也會隨著產業集群的發展,逐步實現產業分工和合作,而這種分工和合作,是以產業集群的發展為核心的。
2.以集群效應聚集與區域技術發展、專業分工相適應的人才。
一個規模化的產業集群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才,而這些人才是由集群產業的發展趨勢、市場需要、技術和項目需要所吸引的。隨著人才的慢慢聚集,也隨著集群產業的高速發展和對人才引入的大量投入,產業集聚會在一定區域形成人才聚集的馬太效應。產業人才的不斷聚集,首先是滿足集群產業的發展。當人才滿足集群產業到一定程度,他們會慢慢流向與集群產業相類似的地方產業,或直接從集群產業內部接手地方產業的技術項目,或直接進入地方產業進行與集群產業發展相類似的技術創新。這樣,地方產業就隨著產業集群的發展得到了產業人才。集群產業人才與地方產業加強合作,或直接流向地方產業,這些都無形之中加強了地方產業人才的儲備。使地方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專業人才的到來,專業最新技術的采用,而逐步跟上本地區產業集群的發展,以類似的技術、類似的分工,讓本地區產業進行了較大程度地創新。同時,也與產業集群的聯系更加緊密,并趨向于加入產業集群成為產業集群的一分子。
以集群產業發展標準促使地方形成良好的產業發展的創新環境。
當集群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產品占據一定的市場,隨著資本的雄厚和對外影響的擴大。產業集群的生產、管理、技術標準都會成為地方產業發展學習的榜樣,地方產業會逐步將產業集群的標準做為自己的產業發展標準,在無形中與產業集群發展的趨勢相同,也無形中與市場的走向相同,在產業集群的發展合乎宏觀經濟和市場走向時,地方產業也將得到極大的發展。
1.以集群成功經驗促使地方產業建立生產、管理、技術的標準。
隨著產業集群的發展,日益成熟的生產方法、步驟、流程,技術的研發、交流、應用、創新,管理的階段、流程、方法,都會逐步形成自己統一的標準,而這個標準也將逐漸形成為整個集群統一的生產標準,管理標準,技術標準。而正是因為有這種標準,集群最后生產出的產品及科研成果才為市場所承認,它所帶來的大量經濟效益讓地方產業產生逐利和效防心態,它的標準也將日益成為地方產業發展的標準,而這種標準的采用和實施,將使地方產業的生產與市場的需要契合,產品的質量更合乎市場要求,生產和技術的發展更具有長遠性。
2.以集群成功經驗促使地方形成有利于產業發展的創新環境。
產業集群之所以能從較簡單的產品生產到形成科研、生產、管理、市場一體化的運營模式,最終要得益于集群內部有個好的創新環境,采取了適合于產業發展的制度、管理、生產方法、資本投入渠道。也正因為這種有別于以往固定和陳舊的制度、組織管理、生產創新,使得集群高速發展。在集群高速發展的同時,地方產業受其成功的影響,會對集群成功經驗加以探索和學習,相應地建立一系列有利于地方產業和經濟發展的制度、生產標準、管理方法,以集群發展的方式去吸納資本投入和引進人才,從而在集群產業發展的輻射下,地方也將形成一個好的創新環境。
以集群發展的需要刺激地方相應的服務和支撐業的發達來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產業集群隨著自身規模化的發展,大量企業的集聚和加入生產鏈條,對原材料、產品市場、人才、技術、資本投入的需求會越來越高,也越來越多。這種需求的滿足并不能依靠集群自身的力量完成,如果僅靠自身的力量去索求這些需要,那么整個集群產業的發展將會陷于遲滯狀態,同時生產和發展的進度將會大大降低。因而,整個產業集群的外圍就會出現大量地方性的為滿足整個集群發展需要而建立的原材料供應企業、人才中介服務、技術成果推介、產品推介、資本投入等一系列中介和服務機構。而地方在建立這些服務企業和中介機構時,也會從中得到高額的經濟效益,一個服務和支撐產業集群的群體在地方產生,從而極大地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產業集群效應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過分注重產業集群的整體化運作,導致集群的封閉和保守化傾向。
1.以集群的生產和質量標準代替外部市場和宏觀經濟的需求。
產業集群由于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采用了合乎自身發展和市場需要的生產技術,將資源在集群內部進行了較為合理的配置,因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集群以其過硬的產品質量在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也由此贏得了自身的發展空間。但隨著集群的發展,集群內部在產業運營過程中,易將標準化生產和質量評估模式固定化,不隨時更新和把握市場信息,以集群產業的內部生產標準和質量標準去代替整個市場和宏觀經濟對產品的要求,以集群產業內部的市場去代替整個宏觀市場,這樣做的結果是,整個產業集群的產品逐步脫離市場,甚至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致使整個產業集群面臨被市場淘汰的危險。
2.以封閉式產業系統的建立獨立于現代產業經濟圈之外。
隨著產業集群的發展,集群內部的原材料供應、產品生產和銷售,逐步成系統化,同時有一定的產品銷售立足于集群內部。這時產業集群在發展時易傾向于建立產、供、銷一體化,讓原材料的供應、產品的生產、市場的銷售供應這一流程全部發生在集群內部,讓整個產業集群形成為一種自產自銷的獨立王國式的經濟,不依賴于外部經濟的介入,也不傾向于外部經濟的競爭,在抵御市場風險的同時也避開了參與市場競爭而贏得的高額利潤,并由此而形成了一個封閉的產業發展和生產系統,而封閉式的系統是不可能有進一步發展的。
(二)注重從集群內部市場出發進行創新,而忽視整個宏觀市場的把握。
產業集群在建立的最初,瞄準的是外部產業市場,最終要得到的是高額利潤。當產業集群成規模化發展和整體化發展時,它首先要解決的是內部市場和生產的共融性,也就是說首先要占據內部市場,內部能有一定程度的自產自銷,因而其生產和技術研發創新,首先要立足于內部各生產鏈的市場需要,在占據和適應了內部市場需要后,產業集群才有可能更大的發展。但正是由于產業集群的規模化,集群內部企業相互之間存在一定的供需關系,企業間在發生供需關系時能獲得一定的利潤,正因有這樣的供需關系的存在,致使集群內部企業在逐利的同時,易以這種供需關系和對產品的要求去代替外部整個宏觀市場對產品的需求。而宏觀市場隨著技術的創新和設備的更新,也隨著技術發展前沿理論的進一步延伸,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加快,隱性新產品會帶來潛在的新市場,新市場會帶來更為高額的利潤。而現代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誰擁有超前技術和適應市場需要及市場走向的新產品,誰將會擁有提供給自身產業發展的雄厚的資本。
(三)注重集群產業的迅猛發展,卻忽視與地方經濟發展的契合。
產業集群在發展過程中,立足于地方經濟,所要把握的不僅僅是地方和集群內部市場的產品占有,更要著眼于整個宏觀市場的把握,只有把握好宏觀市場的走向,整個集群產業的發展才會持久。因而大多產業集群在發展的最初著眼的并不是地方和內部市場,而是整個宏觀市場,正由于對宏觀市場的追求,而忽視了與地方產業發展的契合,沒有吸納地方產業為整個集群服務。最后的結果是,沒有有力地占據本地的地方產業市場,產品與地方的經濟需求不相適應,不能有力地促進和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當宏觀經濟發生變化,宏觀市場的穩定性被新技術開發的新產品帶來的隱性市場推翻時,產業集群的生產既不能適應和跟上宏觀經濟的步伐,也不能以地方經濟和產業的市場來增強自己抵御市場風險。整個集群的生產面臨著崩潰的危險。
(四)注重地方對集群階段性的支撐,卻忽視對地方支撐性產業長遠發展的引導。
產業集群在發展過程中,是從地方起步,雖然著眼點是整個宏觀大市場的產品需求。因而它離不開地方產業對它的支撐。地方產業在集群起步時,給其補充提供原材料、生產設備、管理和技術研發人員、一線生產的工人及一定的硬件設施、生活服務、資本投入、中介服務。正因為如此,地方支撐性和服務性產業的發達從某個程度上決定了集群產業能否得到更大發展,它是整個產業集群在發展過程中有益且必要的補充。而一些產業集群由于關注的是整個大的宏觀經濟和市場的發展,只是注重階段性的地方支撐性產業對整個集群的幫助,任其自由發展,不加引導和吸納,不從集群產業發展的長遠目標來規劃和引導與其發展相適應的地方支撐性產業和服務性產業的發展,因而致使這些產業集群在發展的過程中由于沒有得到地方產業及時的支撐,發展只是階段性的發展,無法跟上市場變換的步伐。
提升產業集群效應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模式的對策
(一)政府扶持和引導,找準產業集群與地方經濟的契合點促進發展。
對于產業集群的發展,政府要制定相應的政策加以扶持和引導,既要給其提供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確保其能在一個和諧穩定的環境下發展,又要加大優惠和支持力度,從資本投入、人才輸入、市場信息、生產管理上給以大力支持。極力促成整個產業集群整體化運作,在產業集群形成集生產、銷售、管理、技術研發于一體的整體后。政府要找準產業集群與地方經濟發展相契合的點,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產業集群在發展過程中所積累的雄厚的資本、人才、技術資源。并采取措施讓地方經濟與整個產業集群系統不斷地進行信息、產品、人員、技術和管理的交流,在社會上形成一種創新的氣氛,讓產業集群引領和帶動地方產業經濟的發展,并由此衍生出新的產業與之相配套,形成地域上更大層次的產業集群。
(二)產業集群內部生產形成鏈條式關系,在加強抵御市場風險的同時吸納地方產業的加入。
產業集群要想發揮對地方的集群效應,首先就要整體化運作,而整體化運作最關鍵的就是產業集群內部企業要聯系緊密,相互間缺一不可,既相互競爭,又相互促進,更是相互補充,形成鏈條式的產業,產品的技術設計、研發、人才團隊的組建、生產技術改進、生產設備改造、質量品牌的打造、標準化生產、市場拓展,都串聯在這個鏈條上,有著較強的信息交流和技術交往。在產業集群整體化運作并形成鏈條式關系后,隨著產業的發展和壯大,需要擴大生產規模和銷售市場,而由于地理上的接近,產業集群所處的地方產業就會自覺和不自覺地由于經濟效益和市場的吸引而靠近產業集群,為集群的某一生產或銷售環節服務,時間一長,與集群的聯系更加緊密,逐步成為產業集群的一份子,與產業集群融為一體。整個產業集群的效應對地方經濟的促進作用就充分顯現了出來。
(三)加速將集群的標準化生產推向地方,促使地方建立與集群發展相應的標準化生產。
產業集群在長期的發展中,隨著與市場的融合,逐步產生了與產品質量相匹配的生產標準,這個標準延伸到生產、管理、技術研發等方面,正因為有這個標準化的生產及長期堅持不斷地改進,產業集群才能不斷推出能占據市場的新產品。而地方產業由于其規模小,缺乏標準化生產,只是為逐一時之利而進行生產,這種生產由于技術不過關,產品質量不過硬,隨時有與市場相脫節的危險。當集群把自己的標準化生產方式推向地方后,有助于地方產業在建立相應的標準化生產后,跟上市場需要和技術發展的步伐,隨著整個集群一起發展生產,創新技術,推出新產品。加大地方產業產品的競爭力和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四)以給產業集群發展提供支撐為契機,加大地方創新環境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產業集群的發展是圍繞向社會提供某一類產品為核心的,生產、管理、研發、投入,這些必須緊密銜接,缺一不可。但是集群的主要任務還是生產、管理、技術創新,市場拓展、人才培養與引進、資本引進與投入、生活配套服務、機械設備維護、科技成果推介等還是需要地方建立與之相應的一系列產業,這些產業是圍繞集群的發展而創建的,隨著集群的發展而獲得高額利潤。加大力度創造好地方的創新環境,建立和健全好這些為集群服務的公共服務平臺,就能在給產業集群提供必要支撐時,帶動地方產業的發展。
作者:肖立新單位:中共廣西梧州市委黨校科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