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特點比較與經驗借鑒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分別選取澳大利亞農牧業集群、荷蘭花卉產業集群兩個國外現代農業集群和山東壽光蔬菜產業集群、天津津南花卉產業集群兩個國內現代農業集群,比較分析了國內外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特征。通過比較和歸納,認為我國發展現代農業產業集群,應重視發揮市場決定作用,完善農業集群的產業鏈體系,充分用好比較優勢,并將科學技術作為重要驅動力。
黨的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強調農業是關乎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中之重。現代農業產業集群,是當前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的一個炙手可熱的關鍵詞。培育壯大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對我國現代農業的提檔進位和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由于資源稟賦差異、發展模式不一,我國不同區域、不同種類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存在較大差異。下面,選取國內和國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進行比較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得出一些經驗啟示。
一、關于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研究的回顧
通過對文獻的搜尋和整理,發現我國學者對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集群特征及發展模式、集群形成機制、集群發展環境、集群競爭力評價等方面,這些研究有基于個案分析的,也有基于全國或區域大范圍綜合分析的。在集群特征及發展模式研究方面,徐麗華、王慧(2014)選取山東壽光蔬菜產業集群的案例,分析了其集群特征;劉剛(2015)則以天津省這一區域范疇為例,探討了都市農業集群的發展模式。在集群形成機制方面,徐麗華、王慧(2014)在分析山東壽光蔬菜產業集群特征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了其形成機制;李銅山、楊紹聞(2017)從自身誘導機制、合作共贏機制、行為協調機制、政策運籌機制4個角度,分析了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動力機制。就集群發展環境方面,魏劍鋒(2017)以河南省為例,結合微觀和中觀層面探討了農業產業集群的內外部環境;陳衛莉(2017)則在“一帶一路”視角下,從宏觀層面分析了我國農業產業集群化的外部機遇和挑戰。就集群競爭力評價方面,以GEM模型應用較為普遍,如白孝忠(2012);許烜、劉純陽(2014);莫小玉、曾光(2015)等。與我國相比,國外現代農業產業集群起步較早,也更為成熟,對我國農業產業集群的培育具有重要借鑒意義。但是,目前國內對國外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研究較少(代表學者高升、洪艷(2010);王士軒、孫慧、朱俏俏(2015)等),而比較研究國內外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學者更是罕見。但這一領域的研究恰恰值得去關注。
二、國外兩大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優勢及先進做法
1、澳大利亞現代農牧業集群(1)優勢特點。澳大利亞四面臨海,土壤肥沃,生態優良,經過不斷培育發展,已形成了全球聞名的現代農牧業集群。總體而言,澳大利亞農牧業集群的發展主要有以下優勢特點:第一,畜牧產品特色優勢明顯。澳大利亞是全球主要的農牧產品生產國,其中尤以畜牧業最為突出,奶制品是澳大利亞最重要的農牧產品之一,產品特色優勢非常顯著。第二,現代農業平臺基礎扎實。目前,澳大利亞農牧業發展基本以規?;?、集約化的大農場為承載平臺,而且這種大農場化的趨勢日益明顯。據不完全統計,澳大利亞每個大農場的平均規模在3萬公頃左右,是美國大農場平均規模的10倍之多。第三,農牧業分工專業化程度較高。目前,澳大利亞農牧業生產分工專業化越來越明顯,已形成多種類的專業大農場、專業服務公司,也有針對產業鏈主要環節形成的細分分工。例如,在肉牛生產中,有專業負責育肥、飼料、品種等環節生產的主體。同時,在生產設備方面,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自動控制技術不斷普及。澳大利亞農牧業的計算機信息技術普及率幾乎是全球農牧業中最高的。(2)先進做法。澳大利亞農牧業集群取得以上優勢,除了先天自然條件外,還得益于該國對農牧業集群發展的先進做法:第一,以標準化政策制度和法律體系做支撐。澳大利亞政府重視對農牧業的扶持,對動物防疫、防災減災、農牧產品價格保護等多方面廣泛參與。除了一般的《農業法》之外,澳大利亞專門出臺了農業領域的《出口控制法》和《營銷法》等法律,同時已建立了完善的農業標準化體系,對農產品選育、加工、運輸、進出口等方面質量標準嚴格設定。第二,以農業科技創新應用做驅動力。澳政府非常注重農牧業的科技研發創新投入,特別是有機結合了農牧業科技創新、推廣應用與當地農民的實際需求。目前,澳大利亞已擁有先進的農牧業科技服務體系,教、研結合程度較高。澳大利亞的每個州與有關大學均設置了專門的農業科研與推廣機構,其中農業科研費用由當地州政府、聯邦政府、高校、企業進行相應比例分攤。當地政府非常重視對農民的精細化教育培訓,并對飼養、灌溉和農藥使用等領域均設置了能力水平的標準。第三,以社會化服務體系做后臺支撐。澳大利亞擁有先進的與農牧業發展相配套的社會服務體系,社會服務的領域涵蓋農牧產品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等產業鏈上各個領域,同時附加金融、教育、衛生、信息等諸多配套領域。因此,農業協會等服務組織發揮了積極的支撐作用。澳大利亞除了具備各類專業合作社、農協外,還擁有強大的中介農業公司等服務組織載體。
2、荷蘭花卉產業集群(1)優勢特點。荷蘭花卉產業集群非常發達,花卉產業規模超過全球的60%,連續走在世界前列。其中,荷蘭威尼斯有“花卉群落”的美譽??傮w而言,荷蘭花卉產業集群的發展主要有兩大優勢特點:第一,花卉生產專業化程度高。目前,荷蘭共有花卉種植業單位幾千家,大部分生產單位的生產高度專業化?;ɑ苌a企業在種植方面進行專業分工,細分到種植某一類花卉,甚至是某一類花卉中的特定品種。如此專業的分工,有利于特色規模不斷提高,專業的花卉種植技術不斷積累和創新,從而促進規模和效益雙提升。第二,花卉產業鏈完備和高效。荷蘭已建立起從花卉技術研發、種植到加工、物流、批發、零售、出口的完備的產業鏈體系,形成了完整的花卉產業集群。在產業鏈條上,各個環節的功能相對明確,而且在各個環節都有相關中介服務組織予以配套,包括花卉技術研發機構、為花卉生產提供設備的機構等。(2)先進做法。荷蘭花卉產業集群取得全球聞名的成就,首先是得益于冬暖夏涼的氣候條件和肥沃的土壤條件。除此以外,該國在培育花卉產業集群的做法也較為先進:第一,依托先進的科學技術。荷蘭在花卉產業集群培育過程中高度重視科技的投入,其中威尼斯花卉產業集群的科技含量穩居全球首位。荷蘭花卉產業的科學研究尤為突出,大致可分為三個層次,即大學科研研究中心、國家辦研究中心、企業自主研究中心。其中,大學科研研究中心與國家辦研究中心重點針對基礎理論的研究。第二,依托健全的流通系統。荷蘭花卉以鐘式拍賣為代表,賣家根據樣品進行拍賣,并通過高效流通渠道將產品送達買家。拍賣、批發和銷售三位一體,構成整個花卉產業的流通體系。第三,依托中介機構的市場化管理。荷蘭花卉行業的中介機構較多,而且門類較為齊全,在花卉產業鏈上幾乎各個環節都有專業的中介機構參與管理。各中介機構的職能分工明晰,運營管理模式的市場化程度較高,能實時掌握花卉行業的生產、銷售、技術等前沿信息,能有效維護行業經營者的權益。
三、國內兩大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優勢及先進做法
1、山東壽光現代蔬菜產業集群(1)優勢特點。山東壽光是我國最著名的蔬菜生產基地之一,享有“中國蔬菜之鄉”美譽。迄今,壽光已集聚80萬畝蔬菜種植面積,年產蔬菜多達10億公斤,各類蔬菜大棚數量多達30萬個。山東壽光現代蔬菜產業集群的發展主要有三大優勢:第一,生產的規?;?、專業化、標準化程度高。壽光培育了一批大規模的蔬菜生產基地,大部分基地的規模都超萬畝。在基地生產方式上,專業化、標準化生產是其重要優勢,對蔬菜品種、生產設備、生產模式上都有較高標準要求。目前,已形成萬畝大蔥、萬畝大蒜、萬畝芹菜等多個萬畝大生產基地。第二,加工規?;?、集聚化水平高。目前,圍繞農產品生產,壽光集聚了大量的蔬菜加工企業。據統計,主業蔬菜加工的規模農副產品加工企業達到50家左右,年加工能力達到80萬噸,平均每家達到1.6萬噸。第三,農產品產業鏈配套完善。壽光蔬菜產業已形成了規模化的產業集群,構建起一條較為完整的蔬菜產業鏈(見圖1),產前、產中和產后各個環節配套部門和服務基本完善,形成了一體化的生產經營模式。其中,城西蔬菜批發市場是全國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和價格信息中心。(2)先進做法。山東壽光蔬菜產業集群取得以上優勢,得益于以下先進經驗:第一,以規?;a加工為導向。在蔬菜集群培育過程中,特別注重規模化的生產加工運營,通過規模優勢來爭取品牌優勢。對此,政府引導當地一些中小蔬菜生產中心,合并重構大規模的生產基地,并以此為基礎壯大一批加工企業和批發銷售基地。第二,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為了提升蔬菜集群的科技水平,壽光專門成立省級蔬菜研究中心,并與高校協同成立蔬菜研究院,于高科技示范園區又設立了博士后工作站。這一舉措,為壽光蔬菜的品種和工藝研發帶來了堅強支撐。同時,又建立專門的農技培訓基地、農技服務基地,作為科技創新的配套。第三,以扶持政策為驅動。該政策在壽光蔬菜產業集群發展中起到重要的驅動作用。1997年,壽光開展了以蔬菜和綠色食品生產為主題的新型農業革命,政府聘請農業部、農科院等地諸多專家共同編制《綠色食品蔬菜生產技術規程》來指導當地蔬菜生產。同時,出臺了扶持本地蔬菜生產的一系列政策,有力支持產業集群培優。
2、天津津南花卉產業集群(1)優勢特點。花卉種植業是天津津南地區的重點產業,目前該地區已形成北方最大的花卉產業集群。主要優勢如下:第一,花卉種植的高端化。津南花卉的品種有很大比重是國外先進品種,已形成現代化的溫室面積40萬平米,日光溫室面積60萬平米,大棚50萬平米。除了規模化以外,高端化是津南花卉種植的最大特征,已形成全國最大的用于生產優質高端花種培育的全光溫室,培育花卉品種廣銷海外。第二,花卉產業鏈完備。津南花卉產業集群以花卉種植和加工兩個環節為核心,已形成了與上下游配套相互協調的產業鏈。上游主要為種苗、生產資料供應、研發領域的企業,下游主要為花卉展示、交易和旅游企業。(2)先進做法。天津津南花卉產業集群已成為我國花卉種植業發展的領軍者,是我國花卉業的“明珠”。津南花卉產業集群取得以上優勢,主要得益于三大先進經驗:第一,利用得天獨厚的區位。雖然在20世紀90年代,津南只是花卉中轉集散基地,花卉產業規模并不大。但津南找準了優越的氣候和土壤條件,不斷培育發展花卉種植業,補齊并拉長花卉產業鏈,與物流、銷售等功能相融合,形成大型產業集群。第二,注重高端與科技引領。津南花卉產業摒棄了傳統、低端的花卉種植路線,選用優質花卉品種,采用專業用于生產優質高端花種培育的全光溫室,并引入國外先進的育苗和種植設備,在花卉培育上貫徹了科技領先的原則。第三,強化政府的科學指導。天津市政府利用津南的資源比較優勢,專門制定了花卉產業集群的發展規劃,設立了科研系統,并提供高效公共服務,有利于花卉產業集群向高端化、品牌化發展。濱海國際花卉科技園區,是我國最大的花卉研發生產基地,僅一個園區就有授權專利166項。
四、國內外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特點的比較分析
比較國外和國內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優勢及先進做法,可以得到國內外在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培育方面的異同點。
1、相同點一是都以規?;?、專業化生產經營為標準。規?;?、專業化有利于發揮規模經濟優勢和專業協同優勢,是一個優勢產業集群所必備的條件。從澳大利亞、荷蘭,以及我國山東壽光、天津津南的農業集群優勢可以明顯地看出,它們都具備了這一條件。二是都依托先進的科學技術做支撐。傳統的農業集群不是未來農業培育的方向,而現代農業集群需要有大量的科技作支撐。以上四個農業集群都有強力的科技作為支撐,無論研發技術和裝備技術都是領先的,引導產品新型、高端化,助推產業升級。三是都形成了較完善的產業鏈?,F代農業集群的發展,孤島模式顯然行不通,必須以打造完善的產業鏈為導向。四個農業集群都建立起一套上及研發,中有生產加工,下至物流銷售的全過程產業鏈。四是都有良好的區位優勢。澳大利亞氣候與土壤條件適合農牧業發展,荷蘭的溫帶海洋性氣候非常適合溫室種養嬌貴的花卉,山東壽光蔬菜產業集群和天津津南花卉產業集群的發展也都得益于當地良好的自然環境。
2、相異點相比國內,國外農業集群非常重視社會化服務方面。澳大利亞的農牧業集群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支撐較為完善,能帶動社會力量參與農牧業集群發展。而山東壽光、天津津南的農業集群在社會化服務培育方面仍比較滯后,較難整合形成龐大的社會服務支撐體系。國外農業集群的法律支撐體系完備,而國內農業集群更多地以政府指導和政策扶持。澳大利亞農牧業集群以標準化政策制度和法律體系做支撐,嚴格設定農產品選育、加工、運輸、進出口等方面質量標準。國內兩個農業集群更多地依靠政府支持,特別在頂層設計、生產補貼和獎勵等方面尤為突出。國外中介機構力量明顯強于國內。澳大利亞農牧業集群和荷蘭花卉集群都依賴于強大的中介機構體系進行市場化管理,能實時掌握產業發展有關信息,而國內由于現代農業產業集群起步較晚,中介機構對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仍較為薄弱。
五、國內外典型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培育對我國的啟示
1、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新時代背景下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我國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應面向市場,減少干預,轉變政府職能,全面為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服務,不斷推進我國農村地區農業產業管理體系改革,發揮市場機制在農產品定價、生產引導、物料配置等方面的決定性作用,處理好小產品與大市場之間的關系。在社會主義新時代背景下,以市場機制倒逼農業企業轉型升級,以市場為導向,提高農業產業的技術水平,不斷提升農業經營管理水平,逐步形成成熟的現代農業產業市場體系。
2、完善我國現代農業集群的產業鏈體系立足我國國情,構建適合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是未來我國農業發展的基礎,決定了我國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水平,良好的經營體系有利于加快我國農業產業集聚,為我國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提供良好的經營環境。首先,政府要加快培育家庭農場、農產品有限公司與農產品合作組織等農業主體,提高農業產業生產與銷售的組織化水平與規?;剑涌燹r村剩余勞動力與土地的流轉,提高農業的規模效益。其次,政府加大對農業生產的財政補貼、信貸優惠與稅收減免等扶持政策,鼓勵我國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最后,政府建立健全我國農業產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構建以政府搭建的公共服務平臺為依托,以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以龍頭企業為骨干,其他社會力量參與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涵蓋農業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推動我國現代農業產業向高級化、專業化與規?;l展。
3、立足我國農村區域比較優勢,發展現代農業產業集群隨著科學技術的改善,農產品受自然條件的束縛不斷被弱化,但是農產品自然地理的比較優勢仍不容忽視,自然條件良好的地區最適宜農產品生長,生產農產品的質量也相對較好。我國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應考慮自然區域的比較優勢,區分農產品的最適宜區域、適宜區域、較適宜區域以及不適宜區域,只有注重自然規律才能減少現代農業產業集聚成本,只有通過發展相對優勢的區域,才能提高我國農產品的集中水平與標準化水平,延伸產業鏈,提升我國農產品的競爭力與附加值,進而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4、以農業技術進步領跑現代農業發展我國應借鑒國外農業發達國家的經營,重視技術進步的重要性,建立高水平、多層次的農業科研機構。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農業科研投入,提高我國精準農業、機械設備、農產品運輸與保存等方面的技術水平,提高我國農業產業的附加值。另一方面,增強研究成果的轉化率與推廣度,實現農產品技術研發與生產應用的無縫對接。同時,加大農民的職業培訓,提高農業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培育一批高素質的職業農民。
參考文獻
[1]徐麗華、王慧:區域農業產業集群特征與形成機制研究———以山東省壽光市蔬菜產業集群為例[J].農業經濟問題,2014(11).
[2]劉剛:都市農業產業集群發展模式研究———以天津市為例[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5(6).
[3]李銅山、楊紹聞:論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動力機制及對策取向[J].中州學刊,2017(4).
[4]魏劍鋒:我國農業產業集群發展中的主要問題———以河南省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17(1).
[5]陳衛莉:“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農業產業集群化發展探析[J].改革與戰略,2017(8).
[6]白孝忠:基于GEM模型的湖北省農業產業集群競爭力分析[J].湖北工業大學學報,2012(6).
[7]許烜、劉純陽:湖南糧油加工農業產業集群競爭力研究———基于GEM模型的實證分析[J].經濟地理,2014(2).
[8]莫小玉、曾光:基于SEM模型的農業產業集群競爭力評價———以潛江小龍蝦產業集群為例[J].廣東農業科學,2015(14).
[9]高升、洪艷:國外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特點與啟示———以荷蘭、法國和美國為例[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
[10]王士軒、孫慧、朱俏俏:典型農業產業集群發展模式、特點及啟示[J].世界農業,2015(11).
作者:李夢 單位: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