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城區經濟提升策略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城市經濟發展取得的成效
由于煙臺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特別是符合實際的政策措施的出臺與落實,有利地推動了中心城市經濟的發展。2010年,煙臺五區完成地方財政收入56.12億元,約占全市地方財政收入的33.8%。中心城市經濟總量占全市經濟的比重達到41.6%。市區國稅、地稅收入,外貿進出口總額和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分別占到全市的56.2%、73%和51.9%①。
煙臺中心城市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煙臺的城市經濟發展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就,但與省內城市經濟發達的青島相比,煙臺中心城市經濟的影響力、帶動力、輻射力還不夠強,制約了區域經濟的發展。
1煙臺中心城市經濟綜合勢力較弱
一是中心城市整體實力較弱。2010年,中心城市經濟總量占全市經濟總量的40%,而濟南、青島分別達到70%和50%以上。二是中心區作用不明顯。2010年,作為煙臺中心區的芝罘區,完成的地方財政收入14.3億元②;青島中心區的市南區,2010年地方財政收入已突破69.62億元③。三是城市人口聚集度不高。2010年,煙臺中心城市人口為180萬人,全市總人口為652萬,所占比例為27.6%;不到三分之一。2010年,煙臺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195平方公里,人口達到180萬人。目前,中心城市人口占全市人口的比重為27.6%④。青島市區人口占全市人口的比重為32%⑤。
2第三產業比重低,中心城市服務功能弱
2010年,在城市經濟總量中,煙臺中心城市五區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36.6%⑥,比青島低10多個百分點。2010年,芝罘區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為62.52%⑦;青島市南區則是86.1%⑧,芝罘區比市南區低23.6個百分點。其他服務業領域,商貿、餐飲、旅游、物流等方面,煙臺雖都有較快發展,但總體看規模不大、檔次不高、品牌不響,對城市經濟發展的服務、帶動功能相對薄弱。同時,金融、科技、信息、人才等軟件服務功能也不很強,制約了中心城市經濟的發展。
3經濟特色不突出,產業結構趨勢同化
從產業結構看,煙臺中心城市產業層次較低,產業結構方面,與縣市的存在“雷同”,難以形成功能互補、分工有序的發展格局,難以輻射帶動農村,實現區域經濟的良性互動。盡管煙臺中心城市,確立了“五區六大組團”的發展規劃,每一個區也有明確的功能分工和產業定位。但是,在實施過程中,為了GDP的增長,每一個區并沒有走出“小而全、大而全”的傳統發展模式,在五區之間,出現了一種“缺乏分工合作、產業結構趨同化”的發展狀況,每個區都建有工業園,每個工業園都上機械、電子、食品項目,甚至項目都想從別人手里搶過來;每個區都建旅游景點,上商貿設施,建批發市場,但是,規模化、專業化和特色化并不高,整個城市產業聚集度比較低。
4城市資源布局分散,難以形成聚集效應
與青島市相比,煙臺中心城市也有港口、航空、鐵路等基礎設施,但是,這些基礎設施的輻射力與拉動力,與青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港口方面:2010年煙臺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2億噸,集裝箱吞吐量154.1萬標箱,分別是青島港的1/2和1/8;機場方面:萊山機場,每周航班200個,全年客運量200多萬人次,而青島流亭機場則是1000多個和1100萬人次。由于陸海空交通運輸能力的不足,嚴重影響了煙臺人流、物流、商流的集聚,制約了服務業發展。同時,煙臺市區有旅游資源,但景點分布在各區,缺乏統一開發、包裝與營銷,沒有形成能代表煙臺形象的旅游品牌,城市旅游資源得不到很好的發揮。
5統籌發展意識差,輻射帶動能力不強
由于受財稅體制、投入機制等因素影響,煙臺中心城市五區的城市建設呈現出明顯的不平衡,在基礎設施建設、資源共享、產業布局等方面,各自為政。在重大基礎設施方面,各區都在謀求建設“小而全”的基礎設施網絡,這種發展現狀,既占用了建設資金和土地資源,又造成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分散,影響了城市集聚效應的發揮,嚴重制約了中心城市經濟的發展。
煙臺加快城市經濟發展的優勢與機遇分析
1加快中心城市經濟發展的優勢
城市布局上的優勢。“十一五”時期,煙臺中心城市初步拉開了大市區的框圖架。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先后建設了一批路網、公用事業、城市景觀等項目,特別是一批具有全局意義和影響力的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如火車站、國際博覽中心、體育公園、文化中心等,這些將對提升城市功能、促進城市經濟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在公用設施方面,對電力、通訊、公交、供水、供熱、供氣和垃圾、污水處理等方面,我們也進行了大規模的投入和建設,為城市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使得煙臺中心城區整體功能的承載力和聚合力進一步提升,中心城市經濟加快發展的基礎條件日漸完善。城市產業上的優勢。2011年,煙臺實現的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906.8億元,在全國大中城市中列第20位,在全省17城市中列第2位。三次產業形成了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特別是工業經濟,已形成機械、電子、食品、黃金四大支柱產業,汽車、電腦、手機三大產品集群,正在積極培植石化、核電、船舶、葡萄酒、特種化纖等一批潛力大、發展前景好的產業和產品集群。
城市品牌上的優勢。在全國乃至在國際上一連串的榮譽,煙臺市先后獲得“中國最佳魅力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聯合國人居獎”、“中國旅游城市”、“中國投資環境金牌城市”等榮譽稱號、連續三次榮獲“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連續五次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實現“五連冠”,這些榮譽的獲得,充分說明了煙臺的城市對外形象已經有了大大改善,美譽度、知名度有了顯著提升,這為城市經濟的發展創造了良好外部環境。區位上的優勢。隨著藍煙鐵路電氣化改造、德龍煙鐵路、煙大輪渡、青煙威榮城際鐵路等的交通體系的建設,中心城市將形成“環繞渤海、聯通南北、對接東西”的交通格局,變成水路、公路、鐵路的交通樞紐。中心城市的這種區位優勢,將會隨著基礎設施的完善日益顯現出來,會更好地推動城市經濟的發展。
2城市經濟發展面臨良好的機遇
從所處的地理位置發展來看。從世界范圍而言,煙臺是東北亞經濟圈中的一個重要城市,伴隨著東北亞經濟圈的崛起,必將帶動煙臺更多地參與其分工與合作,促進中心城市經濟發展。從全國范圍而言,國家實施天津濱海新區開發、培植經濟增長的第三極,煙臺具有承接輻射、錯位發展的巨大潛力。從全省看,建設山東半島城市群、打造膠東半島制造業基地,煙臺都是“主戰場”,而且是一個很重要的城市,在半島城市群中,煙臺的定位是環渤海經濟圈區域中心城市。目前,山東省委、省政府正在積極推進三大戰略,建設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膠東半島高端產業聚集區和建設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三大帶動戰略的實施,迫使我們煙臺不得不加快城市經濟發展。
從全國城市經濟發展的形勢看。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經濟已成為區域經濟現代化的重要支撐點、火車頭和發動機,成為區域競爭的制高點。目前,在國內城市經濟已成為區域經濟現代化排頭兵和擴散源,如,國內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地區城市經濟發展的效益,以及對周邊地區的輻射效應十分顯著,特別是上海城市經濟對于長三角的輻射、帶動作用最為明顯。這些都充分展示了城市經濟的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可以說,煙臺中心城市經濟正處在一個承前啟后的重要發展時期,具備了加快發展的基礎和條件。
煙臺加快城市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煙臺加快發展城市經濟,其主要目的,就是要發揮中心城市的優勢,做大做強城市經濟,提升中心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
1實施“產業立市”發展戰略
經濟發展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基礎,而經濟的發展必須依賴產業的支撐。因此,在發展城市經濟中,煙臺必須堅持“產業立市”的發展戰略。做大做強制造業。煙臺已進入工業化階段的中后期,工業經濟已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而且,從目前的發展來看,制造業是中心城市的基礎產業,也是優勢產業,煙臺必須做大做強制造業。
突出發展服務業。在加快城市經濟發展中,煙臺中心城市要實現向多功能中心城市轉變,改變依靠單純制造業優勢做實業型中心城市的發展思路,把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作為中心城市產業的核心,激活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價值流,提高現代服務業的比重。一是發揮煙臺是沿海開放城市的優勢,大力發展面向日韓等國際市場需求的外向型服務業;二是發揮煙臺潛在的交通樞紐優勢,大力發展連結東北和華東、華南的現代物流業。三是圍繞機械制造、電子信息、食品加工等制造業,大力發展面向工業生產的生產性服務業;四是圍繞濱海特色和旅游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濱海觀光度假型及休閑旅游服務業;五是強化APEC博覽會和果蔬博覽會、葡萄酒博覽會等品牌效應,大力發展的會展服務業。
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煙臺具有良好的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基礎條件。目前,煙臺是全國綜合創新城市50強之一。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9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5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77家。國家級、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別達到3處和47處;省級技術研究推廣中心3處。煙臺要在已有的基礎上,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培育高新技術主導產業。主要對四個行業:先進制造、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制藥,對20家企業:氨綸集團、先聲麥得津等,對十個創新項目:如榮昌“泰愛”等,加大扶持力度,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二是要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抓好100個高新技術產業化示范項目,推進90個過億元的重點技改項目,加快傳統產業高新化步伐,進一步提升產業素質。
2實施“協作化發展、差異化競爭”戰略
在城市經濟發展中,煙臺要堅持“協作化發展、差異化競爭”發展戰略,準確把握區域功能定位,突出特色產業的發展。芝罘區:應繼續實施“服務業強區”,積極發展科技產業、文化產業和創意產業,建設區域性金融、科技、貿易、服務、文化中心。萊山區:突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提升城市發展水平。福山區:提高機械制造和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和檔次,同時做大現代物流業。牟平區:重點發展旅游休閑度假、高新技術產業和高效農業。開發區:重點發展先進制造業、軟件產業和服務外包,充分發揮區域“龍頭”作用。高新區: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
3實施海洋經濟發展戰略
煙臺中心城市,擁有良好的港口和海洋資源優勢,這是煙臺發展、壯大城市經濟的巨大潛力所在。煙臺要抓住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的發展戰略,充分發揮港口和海洋資源優勢,積極實施以港興市戰略,促進港口與城市經濟互動發展;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打造城市經濟的新亮點。突出發展港口經濟。建設臨港物流園區,扶持發展海洋運輸業、臨港物流業、臨港加工業,形成城市港口經濟圈。突出發展濱海旅游業。發揮市區海洋自然風光、海洋歷史文化和旅游服務設施的優勢,打造沿海和海上精品旅游線路,把中心城市建設成為濱海觀光、休閑、運動、度假勝地。突出特色海洋產業。大力發展海洋化工、海洋生物、海洋環保等潛力大、發展前景好的產業。
4實施“經營城市”的發展戰略
經營城市,就是政府運用市場經濟手段,對城市的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資源、人文資源等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進行優化整合及市場化經營,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使用,促進城市功能完善,提高城市素質,推動城市經濟的發展。做好土地經營的文章。土地經營就是要盤活城市土地資產實現,實現以地生財。要在嚴格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基礎上,保證城市經濟發展的大項目和大工程用地;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和完善的環境配套,把生地做成熟地,保持土地升值和增值;根據城市經濟長遠發展規劃,以戰略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識,搞好土地儲備和出讓工作,實現城市的長遠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做好資產經營文章。調整優化國有企業,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公共設施建設,有償使用公用資源等。重點是調整優化國有資本結構和布局,推動重點企業膨脹規模,提高核心競爭力,形成一批支撐城市經濟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做好城市品牌經營文章。把煙臺已獲得的“國際葡萄•葡萄酒”城、“中國人居環境獎”、“聯合國人居獎”等城市品牌開發、利用好,把品牌效應轉化成經濟效應。
5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重大基礎設施和市政公用設施,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先行因素。各區要進一步結合各自的功能定位和產業布局,打破行政界限,統籌謀劃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為城市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利力的支撐。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把路網建設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重中之重,重點完善城市主次干道建設,形成市內微循環、市郊中循環,區域大循環的交通格局。完善公共設施配套。堅持優化布局、完善功能,統籌建設的原則,建設公共設施,如,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等,要實現資源共享;同時,要科學規劃建設,與人民群眾生活、工作密切相關的各項公共服務設施,如,商業、金融、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進一步提升城市承載能力。
6理順完善城市管理體制
要實現城市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煙臺必須按照“市區一體、共興共榮”的思路,充分調動市、區兩級積極性的原則,深化城市管理體制的改革。通過理順完善城市管理體制,激發市區兩級發展城市經濟的積極性,從體制、機制上,保證煙臺城市經濟的又好又快的發展。完善城市建設體制。按照“統一規劃、統籌建設”的思路,將市、區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納入統一規劃,確保各項設施布局、等級、規模科學合理,避免重復建設。健全城市管理體制。按照“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服務”的目標,合理劃分市、區兩級政府的事權,進一步理順市、區、街道、社區四級之間的關系,明確各自在城市管理中的職責和作用,形成“條塊結合、以塊為主,職責明確、協調配合,統分結合、高效運行”的城市管理體制。
優化投資管理體制。優化投資產業結構和區域結構,建立起市場引導投資、企業自主決策、銀行獨立審貸、融資方式多樣、中介服務規范、宏觀調控有效的新型投融資體制。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在各區財源基礎穩固、財力顯著增強的前提下,進一步理順財政分配關系,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明確支出責任,調控投入重點,切實提高市區財政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
作者:王啟東單位:煙臺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