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戰國時期商業貿易文化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韓國巨商—呂不韋
呂不韋在韓國做生意,是韓國巨商,歷史上關于他的和商業有關的記載如下:《史記•呂不韋列傳》載:“呂不韋者,陽翟大賈人也。往來販賤賣貴,家累千金。”《戰國策•蹼陽人呂不韋賈于邯鄲》記載:“蹼陽人呂不韋賈于邯鄲,見秦質子異人,歸而謂父曰:‘耕田之利幾倍?’曰:‘十倍。’‘珠玉之贏幾倍?’曰:‘百倍。’‘立國家之主贏幾倍?’曰:‘無數。’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國立君,澤可以遺世。愿往事之。”,職網歷史事實證明,呂不韋成功地實踐了自己“販賤賣貴”的商業理論,并把它運用到政治領域,最終獲得了超額的回報。呂不韋作為陽翟商人的代表,給我們后人展示了韓國商業的發展繁榮狀況。
(二)韓非子思想中反映出來的韓國商人狀況
韓非子,戰國末期韓國人。韓非子重視農業生產,主張以“耕戰”為主要的治國策略,在他的治國方略中對商人和商業是持否定態度的。他說:“其商工之民,修治苦窿之器,聚弗靡之財,蓄積待時,而伴農夫之利。此五者,邦之蠢也。”14P722他認為“商工之民”危害性極強,是國家的五蠢之一。但是,戰國時期韓國當時的商人卻是很多的,并且地位并不卑微,商人可以買官爵,他說:“夫明王治國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卑。以寡趣本務而趨末作。今世近習之請行,則官爵可買;官爵可買,則商工不卑也矣。奸財貨賈得用于市,則商人不少矣。聚斂倍農而致尊過耕戰之士,則耿介之士寡而商賈之民多矣。”以上部分,我們通過宜陽、陽翟和新鄭這些繁榮的都市、商業巨賈呂不韋的情況以及韓非子思想中反映出來的韓國商人狀況了解到戰國時期韓國的商業貿易已經非常繁榮了。
二、戰國時期韓國商業貿易文化特點
戰國時期韓國商業貿易文化有以下特點:
(一)商人參政意識強烈
戰國時期韓國商人參政意識強是個明顯特點,在韓國經商的呂不韋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呂不韋在趙國邯鄲經商時,偶然結識秦王孫異人(后改名楚),認為“奇貨可居”,遂予重金資助,最終子楚繼位,以呂不韋為承相,封文信侯,食河南洛陽十萬戶。
(二)商人有成熟的商業理論
春秋時期中原地區商人經營商業已經有了漸趨成熟的商業理論,子貢和范蠢是其中的代表。至戰國時期,呂不韋理論的出現代表了商業理論進一步成熟。呂不韋的理論思想主要是“販賤賣貴”和“奇貨可居”,呂不韋也因成功實踐了他的商業理論而富貴至極。
(三)商人重禮法
戰國時期,商人重禮法,呂不韋是典型的例子。如“子溪有承國之業,又有母在中;今子無母于中,外托于不可知之國,一日倍約,身為糞土”,“異人至,不韋使楚服而見”。呂不韋懂得諸侯繼承的禮法、尊重王后的禮法,并成功地遵循它們,最終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四)韓國與周邊各諸侯國保持良好的貿易關系戰國時期,韓國與各國保持了良好的周邊貿易關系,這促進了當時中原地區商業貿易的發展。呂不韋經商的足跡廣泛,說明韓國當時與周邊諸侯國保持了良好的貿易關系。
三、戰國時期韓國商業貿易文化形成原因探析
戰國時期韓國商業貿易文化之所以具有以上四個特點,我們認為和當時當地農業手工業發達、生產力發展、貨幣流通廣泛、交通便利等原因密不可分:
(一)農業手工業發達,生產力發展
戰國時期,農業手工業發達,生產力進一步發展。農業和手工業工具方面,鐵工具廣泛使用,“由于冶鐵技術的創造和發明、鐵礦的開發和冶鐵手工業的逐漸發展,到戰國中期以后各種農業和手工業的工具已普遍用鐵制”。韓國的鄭(今河南新鄭)就是當時著名的冶鑄手工業中心之一,農業手工業工具進步,冶鐵業發展,促使社會生產力提高,從而帶來了商業的繁榮發展。
(二)貨幣流通廣泛
為了適應商業發展的需要,戰國時期中原諸國的貨幣種類多樣,流通數量大。近些年來在新鄭、鄭州等地的考古發現,為我們進一步了解戰國時期流通于韓國地區的貨幣提供了很好的參考依據。故城內戰國地下冷藏室發現方足布29枚,主要是平陽布,形制為平頂,平肩,兩平足。新鄭縣出土橋足布985枚,方足布31枚,另有銳角公字布13枚。橋足布中安邑二新985枚,梁正尚百當孚1枚.方足布面文宅陽、長子、中都、平陽等。鄭州市西北郊溝趙鄉出土戰國平首方肩方足布幣,總計2065枚,1665枚存省博物館,按不同文字或同字別體的63種,小方足布居多。安陽布大型26枚,中型924枚,小型只有1枚。以上這些情況說明韓國貨幣流通廣泛,這是其商業發達的一個表現。
(三)交通便利
韓國國內交通便利,與諸侯國之間也有陸路、水路交通之便,這為當時商業的發展繁榮準備了很好的條件。關于韓國的交通條件,我們依然可以通過宜陽與新鄭的交通位置來獲知。關于宜陽,《戰國策•秦策二》高誘注日:‘’宜陽,韓邑,韓武子所都也。”由此看來,宜陽是韓武子由封地東遷求發展時所建的一個都城。宜陽地處三川流域的中心(所謂三川,古指靈寶以東、黃河以南的伊、洛河流域和北汝河上游地區),韓武子東遷后,逐漸控制了這一地區。當時韓國有一條南北交通要道叫武遂(在今山西垣曲),靠黃河北岸。武遂是穿鑿山嶺地帶而成,用以貫通韓國黃河南北兩區,并具有關塞的性質。由此北上可以直達韓的故都平陽(今山西臨汾),南下渡黃河可以直達韓的都城宜陽。)宜陽由于地處三川流域的中心,地勢開闊,交通便利,這為商業的發展準備了條件。關于新鄭,它位于雙泊河(古消水)與黃水河(古漆水)交匯處。是當時的交通樞紐。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戰國時期韓國的商業貿易已經非常繁榮。韓國形成了商業名都,出現了呂不韋這樣的巨商。韓國商業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商人參政意識強烈、商人有成熟的商業理論、商人重禮法、韓國與周邊各諸侯國保持良好的貿易關系等特點。而韓國商業文化繁榮的原因在于有農業手工業發達,生產力發展、貨幣流通廣泛、交通便利這些有利條件。
作者:王偉琴單位: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