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統計角度分析城市產業經濟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統計雜志》2014年第二期
一、城市不同產業經濟與城市用地規模關系
不僅城市產業經濟總量與城市土地利用規模有關,城市產業結構調整也影響城市用地。不同產業的發展對城市土地利用規模擴張作用是不同的。通過研究我國70個大中城市在2006-2010年間建成區與三大類產業發展關系,對城市產業經濟數據進行回歸模擬研究,發現了如下線形規律其中S2代表城市建成區規模,單位為平方公里,X1、X2、X3分別代表第一產業值、第二產業值、第三產業值,單位為億元。利用SPSS系統進行線形模擬,結果如圖2所示:依據上述模型,可以發現產業與城市建成區規模有如下規律:第三產業對城市規模影響較大,且與建成區規模高度相關。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對城市規模的影響弱于第三產業。即城市的服務業產值越高,則城市建成區規模越大,從而城市規模越大。
二、城市產業變動與城市土地擴張速度關系
城市化的發展,主要是城市產業經濟的發展,前工業化城市主要是農業經濟為主,工業化城市的城市主導產業則是工業,而后工業化城市則是服務業為主的城市,城市化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主導產業,則城市土地擴張規模速度是不一樣的。通過研究我國70個大中城市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出,在城市轉型期間,城市由農業城市轉變為工業城市時,土地規模擴張速度最大。當工業城市轉變為服務業城市時,城市土地擴張速度減緩。在2006-2010年間,上述城市轉型的過程中,約60%的城市表現出上述規律。從我國大中城市發展規律來看,工業城市、服務業城市的土地規模擴張確實存在上述規律,此點可通過統計進行分析得出相應結論。假定城市建成區用地增幅為S,工業城市建成區用地增幅為S2,服務業城市建成區用地增幅為S3,工業城市GDP增幅為G2,服務業城市GDP增幅為G3。平均單位面積增幅產值=GDP增幅/用地增幅利用Excel計算70多個城市在2006—2010年的有關數據,計算結果如表所示。該數據表明,工業城市每年的土地擴張規模高于服務業城市,其建城區平均每年土地增幅大于服務業城市約2.26%;但是,服務業城市的平均單位面積產值增幅高于工業化城市約23.2%。所以,當工業化城市發展到服務業城市時,產業的調整導致城市土地擴張速度的減緩。而服務業城市的單位面積產值增加幅度高于工業化城市的單位面積產值增加幅度。產生上述原因,主要是在以工業為主的城市經濟中,工業廠房以土地平面使用為主,且工廠的區位因素直接影響著生產規模效益的發揮。而作為服務業為主的城市,土地利用表現為豎向綜合利用,且土地效能大大提高,導致土地規模擴張速度減慢,所以,服務業城市的土地集約化程度大于工業城市,土地規模擴張速度減緩。
三、總結
在城市化中,土地作為城市經濟的載體,其土地利用形態必然隨著城市主導產業的變動而變動,這種變動也是有規律的。城市化實際上是城市產業的發展歷程,城市產業對土地利用產生重大影響。城市產業總量影響城市土地利用總規模,二者呈正比關系。城市中各個產業對城市土地利用規模也有重大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第三產業,其次是第二產業。從我國城市發展數據統計分析可以看出,城市主導產業的不同,其土地擴張速度也不同。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前工業時期,城市土地擴張速度較慢﹔工業化時期,土地擴張速度很快;服務業城市時期,土地擴張速度減緩,但土地利用效益大于工業城市,土地功能得到高效利用。
作者:蘇強單位: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