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生發展幸福指數評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統計與咨詢雜志》2014年第四期
一、南崗區幸福指數評價結果
(一)全區民生發展幸福指數平穩提升2013年,南崗區堅持以人為本、民生為重,緊緊圍繞搞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線民生、關注熱點民生的要求,不僅在辦好學校、醫院、公園、綠化、文體場館等“硬件民生”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也在解決就業、就讀、就醫、社保為重點的“軟件民生”方面取得成效,全區民生發展幸福指數為83.52,比2012年提高2.6,處于比較幸福狀態,其中,客觀幸福指數為89.88,主觀幸福指數為73.99,分別比2012年提高1.86和3.73。1.客觀幸福指數處于比較幸福狀態(1)客觀幸福指數總體穩中有進,處于比較幸福狀態。從收入分配、公共安全、國民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社會保障和生態環境七方面指標看,一是總體水平較高,指數均超過80,其中,公共安全、國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指數超過90,分別為97、93.66、92.54和90.5,生態環境和文化體育指數分別為88.86、85.93,收入分配指數最低,指數為82.67。二是除生態環境外其他六類指數均有提升,文化體育指數提升最多為2.36,其次為收入分配,提高2.27,以后依次為醫療衛生提高1.96、社會保障提高1.84、公共安全提高1.6、國民教育提高0.4,生態環境下降0.23。(2)不同方面的指數差別很大。在全部45個二級指標中,指數在90以上的有26個,占57.78%;指數在80-90(含下限,即80,下同)之間的有13個,占28.89%,指數在70-80之間的有4個,占8.89%;指數在60-70之間的有2個,占4.44%。與各項指標設定目標值相比,已經實現的指標有:公共安全方面的每萬人刑事案件立案數、每十萬人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每十萬人火災事故死亡人數和億元生產總值生產事故死亡人數;國民教育方面的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醫療衛生方面的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和新生兒出生缺陷率;文化體育方面的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比重;社會保障方面的新增就業崗位數、小額擔保貸款額度及扶持創業人數、貧困人口救助率和棚戶區改造率;生態環境方面的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街路機械清掃保潔覆蓋率和居民生活垃圾密閉轉運率。指數低于70的指標分別是千人噪聲投訴量和創業培訓人數,分別為64.35和60.73。2.主觀評價指數處于基本幸福狀態。在南崗區加大民生投入和民生建設取得成效基礎上,百姓滿意度也在提升,2013年為73.99,比2012年提高3.73。個人發展、社會環境、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和生態環境五類指標相差不大,最高是公共服務,指數為75.4,最低是個人發展指數為70.83,相差4.57,差距比2012年減少2.43,社會環境、生態環境和社會保障指數分別為75.23、75.18和72.86。指數提高最多的是公共服務,提高5.68;其次,個人發展提高4.59,社會環境提高4.56,社會保障提高2.3,生態環境提高最少,為1.94。不同人群幸福指數情況如下:第一,從性別看,幸福感男性高于女性。男性主觀評價綜合指數為74.54,比女性的73.73高0.81,與2012年相比,男性幸福指數提高3.93,女性提高3.65,男性比女性多0.28。男性在個人發展、社會環境、社會保障和生態環境四個方面的幸福指數均高于女性,分別高1.69、0.92、1.2和0.88。公共服務幸福指數比女性低0.47。第二,從年齡看,18-25歲人群幸福感最高,中年人幸福感最低。分年齡段看,18-25歲主觀評價幸福指數最高,為78.23,其次是66歲以上,為75.23,再次為26-35歲,為75.13,最低的是46-55歲,為71.46。與2012年基本一致,青年人和老年人幸福指數高,中年人幸福指數低,特別是46-55歲的人數。第三,從受教育程度看,大專或本科人群幸福感最高。大專或本科受教育人群主觀評價指數最高,為74.35,以下依次是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專、研究生及以上,分別為73.81、73.63、72.91,差別很小。第四,從家庭總收入看,總收入15-20萬幸福感最高。家庭總收入除2萬元及以下和20萬元以上幸福感較低外,其余各分組差別不大。幸福感最高的是家庭收入15-20萬的人群,指數為75.78,幸福感最低的是家庭收入2萬元及以下的人群,指數為72.62。第五,從在業或不在業人群看,學生、事業單位人員和公務員幸福感列前三位,指數分別為77.94、76.29和74.86,失業下崗人員、家務和其他人員幸福感較低,指數分別為68.25、71.97和72.45。
(二)街道(鄉鎮)民生發展幸福指數評價結果榮市街道辦幸福指數以82.9排名第一,以下排名依次是:大成、七政、哈西、新春、保健路、曲線、先鋒、花園、文化、和興、斗、革新、蘆家、通達、松花江、燎原、躍進、王崗鎮、紅旗滿族鄉。紅旗滿族鄉最低,為70.77。
(三)評價綜述1.幸福指數穩中有升。全區民生發展幸福指數2013年為83.52,比2012年提高2.6,其中客觀評價幸福指數89.88,提高1.86,處于比較幸福狀態,主觀評價幸福指數73.99,提高3.73,處于基本幸福狀態。2.幸福指數的“八高”和“八低”。從客觀評價看,公共安全最高,為97,收入分配最低,為82.67。從主觀主價看,公共服務最高,為75.4,個人發展最低,為70.83。從城鄉看,街道幸福指數高,最高的榮市街道為82.9,王崗鎮和紅旗滿族鄉列最后兩位,分別為73.91和70.77。從性別看,幸福感男性高于女性。男性主觀評價綜合指數為74.54,比女性的73.73高0.81,從年齡看,青年人高,中年人低。18-25歲人群幸福感最高,為78.23,46-55歲的中年人幸福感最低,為71.46。從受教育程度看,大專或本科人群幸福感最高,為74.35,研究生及以上最低,為72.91。從家庭總收入看,總收入15-20萬幸福感最高,為75.78,2萬元及以下最低,為72.62。從在業或不在業人口看,學生幸福指數最高,為77.94,失業下崗人員最低,為72.45。3.幸福指數在一些方面還偏低。一是生態環境指數下降,在全區客觀評價中,生態環境指數由2012年的89.09下降到2013年的88.86,下降0.23,其中,空氣質量下降,空氣質量二級以上達標天數,由2012年的310天下降到2013年的274天,減少36天,噪聲污染還未得到有效控制,千人噪聲投訴量為3.12件,比2012年的2.48件提高0.64件。二是居民飲用水安全合格率很低,最高的大成街道為86%,紅旗滿族鄉為0,王崗鎮為6%,革新、燎原、曲線、通達、七政等街道均低于60%。三是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還較少,各街道(鄉鎮)差異很大,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多于10張的只有7個街道,其中新春街道最高,為98張,大成、曲線、王崗鎮和紅旗滿族鄉為0。四是社區道路、庭院完好率還需提高,王崗鎮為78%,先鋒街道和紅旗滿族鄉為80%,還達不到方便居民外出活動的要求。五是一些方面群眾滿意度還不高。對社區煙塵污染、噪聲防治滿意度為62.64%,對家庭收入能否滿足正常開支的滿意度為64.24%,對食品藥品安全是否滿意為65.05%,對自己未來發展前景滿意度為66.78%,對社區養老服務滿意度為68.02%,對政府部門辦事效率滿意度為69%,對社區文化娛樂服務滿意度為69.68%,對社區志愿者服務滿意度69.94%。
二、思考和建議
(一)堅持推進改革。提升民生發展幸福指數,關鍵在于加大政府改革力度,重點在于搞好社會管理,主要在于改進改善民生。結合南崗區實際,應著力從以下四個方面推進政府改革,即樹立公共服務理念、建立多元供給機制、明確公共服務責任、完善評價體系。
(二)堅持公眾參與。民生發展幸福指數評價的主體是公眾,因此,公眾參與是民生發展幸福指數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第一,突出評價主體。將公眾參與度視為政府績效
和公共服務質量評價的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第二,明確價值取向。各級政府必須切實把公眾本位的價值取向貫徹到各項工作中去,特別是貫徹到滿意度測評中去,把握公眾的需求結構,追求公眾的價值期望,提高公眾的滿意程度。第三,強化推進措施。一是積極推進公共服務承諾制,二是積極推進科學決策制度,三是促進政府與公眾的溝通,建立信息公開的平臺,四是積極推行績效評估。
(三)堅持理論支撐。支撐評價體系建設科學化、系統化。主要應加強三個方面的理論研究。第一,加強政府職能內涵的研究。著重處理好三個方面的關系:一是處理好政府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二是處理好政府與社會管理的關系,三是處理好政府與社會公眾的關系。第二,加強調查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應把握好四個環節:一是著眼于這次調查評價結果的質疑及存在的問題進行適度修改,二是著眼于南崗區政府建設實際進行適度修改,三是著眼于政府職能轉變進行適度修改,四是著眼于指標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行適度修改。第三,加強調查評價方法的研究。調查評價方法的理論研究,主要應該側重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要強調多樣性,只要有利于考核評價的方法都可以研究和嘗試;另一方面要強調統一性,特別是真正用于實踐開展調查評價的方法應該是基本一致的,不然由于方法的多樣性導致結果的差異性,失去發展的可比性。
(四)堅持實踐探索。要想把開展民生發展幸福指數評價在南崗區持之以恒地開展下去,關鍵環節是使這項工作成為全區政府績效考核的有機組成部分,不然得不到黨政領導重視,得不到有關部門支持,得不到評價主體參與,得不到評價對象響應。為此,要把握好三個環節,一是堅持繼承,二是堅持整合,三是堅持創新。
(五)堅持機制建設。機制建設是理論問題,是實踐問題,也是創新問題。通過理念創新、制度建設和規范管理,建立健全有利于開展民生發展幸福指數評價的長效機制,完善科學的政府績效評價標準、考核制度和獎懲制度,形成正確的政績導向和發展導向,形成管用的成果運用機制、多元參與機制、法制保障機制、組織領導機制。第一,形成成果運用機制。民生發展幸福指數評價結果,應及時納入全區政府考核評價體系,重點在盡快形成評價成果運用機制上做文章。第二,形成多元參與機制。多元參與調查評價,使多個評價主體對政府公共服務質量進行評價,有利于體現客觀、公正、公開原則,對政府施政行為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督。第三,形成法制保障機制。盡快形成地方政府文件或地方規章制度,把民生發展幸福指數評價內容形式、結果運用等作出詳細規定,起碼以政府文件形式規定下來,使調查評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把政府公共服務質量和公眾滿意度調查納入法制化、規范化軌道。第四,形成組織領導機制。要充分發揮南崗區民生發展幸福指數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的作用,設立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專門負責民生發展幸福指數的評價工作。協調第三方機構共同推進各項工作落實。
作者:魏書慧高淑琴蔡雪松單位:黑龍江省統計局農村處哈爾濱市統計局農村處哈爾濱市南崗區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