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服裝行業人才需求現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山東紡織經濟雜志》2015年第六期
1.1服裝行業人才的現狀在調研過程中,我逐漸明白服裝行業并不需要非常有才氣,特別有個性的人才,而是需要有一定專業技能,具有團隊精神,虛心好學,踏實肯干能吃苦耐勞的人。這樣的人可塑性強,有發展空間,并且留得住。通過對鄭州市多家服裝企業進行調查,企業對服裝行業人才評價如表1。
1.2服裝行業人才需求問題分析通過市場調研,發現目前服裝企業所急需的服裝人才主要包括設計師、制版師、樣衣師、質檢員、跟單員及生產管理人才等。而且,企業現有服裝人才結構單一、知識面狹窄,難以適應市場經濟下企業“供、產、銷”一體化發展的需求。很多服裝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服裝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要有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熟悉服裝結構設計原理;(2)要有一定服裝生產工藝基礎,可以合理設計工藝流程;(3)要有一定的服裝縫制技巧,可以熟練進行樣衣制作;(4)要有一定的服裝生產管理知識,能夠合理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實際問題;(5)要有服裝設計能力和服裝企業管理能力;(6)要有一定創新思想,敢于創新,敢于探索。
2服裝類畢業生在企業的表現問題分析
2.1服裝類畢業生的缺陷(1)缺乏扎實的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還有創新意識。大學生在選擇專業時,對所選擇的專業了解不夠透徹,沒有根據自身的條件選擇合適的專業,而是盲目的選擇一個自我感覺還可以的專業。這就導致大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專業知識和技能都沒學到位,而且還缺乏創新意識,創新意識是指通過實踐,自己親自動手發現或發明一種全新方式用以處理某種事物的思維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不僅是教學任務的重心,而且也是為學生未來的工作實踐打下扎實基礎。(2)大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不夠?,F在我們生活條件好了,沒有進入社會之前,大部分大學生都是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很少吃過苦,而且總認為大學生是社會的佼佼者,很了不起,放不下架子,不愿意干體力活,不愿從基層干起,缺乏吃苦耐勞精神。(3)喜歡跳槽,而且不重視在企業的實習。大學最后一年大學生都要面臨著實習,也就是離開學校去企業工作和生活。很多大學生在實習時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很難融入到企業的團隊里,無法把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不能很好的完成實習的任務。而且當實習結束后,或感覺自己學到一些東西很了不起了,就想要回家鄉發展,不愿意長期留在實習單位,甚至簽過合同的,直接單方面撕毀合同,這給用人單位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不再相信畢業生,也不愿意讓他們擔任重要職位。
2.2服裝類畢業生的優點(1)做事有熱情、有干勁。大學生剛畢業進去社會的最大優勢就是年輕、身體好,做什么事情都充滿熱情,有一個好的身體狀態和健康的心里狀態,而他們的積極、努力會讓身邊的人感受到他們的激情和拼搏,同時也會激發起身邊人的激情和斗志。(2)做事一板一眼,相當認真。大學生剛畢業進入企業因為沒有工作經驗,也沒有一些長久的經驗帶來的技巧,所以就沒有偷懶的辦法。也正是因此,他們做事才非常認真。而且大學生有一定的知識文化,接受新事物、學習起來比較容易,進步就比較快。正是這些認真的態度,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一些老師傅也非常樂意指導他們,才使他們快速成長和進步。(3)知錯就改,不被挫折打倒。大學生剛進入企業,由于缺乏工作經驗,所以會經常出現錯誤。然而不會一錯再錯,認識不到自己錯在哪里,而會虛心向老員工請教,主動承認錯誤,并認真反思自己每次所犯的錯誤,想辦法改正或避免。
3服裝專業教學改革的建議
3.1更新培養模式,改進教學觀念(1)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工學結合”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就業為方向,充分利用校外的資源和環境讓學習與工作相結合,提高大學生各方面綜合素質、各類技能和專業技能的人才培養模式。這種人才培養模式符合國家大力提倡的工業化進程中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促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體系的形成。(2)“3+1”人才培養模式?!?+1”人才培養模式是以企業對于多元化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為時代背景而產生的,它是其它各種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組合,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通過實踐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動手能力。這種模式是企業與學校緊密合作共同培養人才的實踐教學培養模式,它依靠企業的有效資源,利用企業的設備和環境,具有教學訓練與生產零距離接觸的實踐教學特色。
3.2設置新的教學體系(1)改變服裝結構設計課程為重心的方案。改變以往傳統的、單一的、一味傳播知識型的教學方法,力求在結構設計理念、結構設計方式、服裝文化及流行趨勢各方面融會貫通,把結構設計理論與市場實際需求結合起來;改變以往重結構輕設計輕工藝的傾向,加大實踐技能課程時數,以求所學課程與服裝行業的現代化生產趨于同步。(2)在修訂服裝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應該更加明確的定位服裝專業培養目標,使學校、老師和學生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和教學措施。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應該以“就業崗位”為中心,以“素質能力”和“專業技能”為主線貫穿整個教學計劃,也就是堅持一個中心兩條主線。
3.3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1)在服裝專業的教學中,應以大學生為教學“主體”。讓大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喚起學生的主動意識,變被動為主動。而且還要因材施教,發揮每個大學生的個性,培養其創新能力。從教學模式、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計劃、教學方法以及各門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明確體現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的能力。(2)高校服裝專業應走向社會,校企結合,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從服裝企業的運作中學到了先進的管理和生產技術來充實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模式,使高校服裝專業培養的大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都變的更好,在畢業進入社會時經得起社會的考驗和挑選。
4結論
通過對鄭州市服裝行業的調查,讓我們更加明確服裝行業所需要的是什么樣的人才,也使服裝院校對服裝人才的培養和專業方向更加明確。通過對服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初步探討研究和嘗試,在教學過程中逐步進行實踐,從而尋求一條適合服裝專業學校的服裝專業人才培養的新途徑。
作者:閆紅星 唐志娟 單位:中原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