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索農業經濟發展問題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三門峽市農業發展的歷史回顧
1.1土地承包前土地承包前,三門峽市種植結構比較單一,糧食作物以紅薯為主,經濟作物以棉花為主,常年耕地面積約300萬畝左右,其中小麥、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100萬畝,紅薯80萬畝,棉花60萬畝,各類果樹30萬畝,蔬菜、綠肥等30萬畝。這一階段,農村勞動力充裕,農業生產主要是手工操作,基本還是原始的生產模式,人拉、肩挑、牲口馱,麥子用碌頭碾,玉米用錐子撥,磨面用的是驢拉磨,主要的農事作業擔糞、割麥、栽紅薯、收紅薯、摘棉花等都需要人工來完成。此時的農業生產是自給自足的封閉式小農經濟,農民基本上沒有經濟收入來源。
1.2土地承包后至2000年土地承包后的幾年內,農村生產力得到極大解放,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小麥產量比土地承包前差不多翻了一翻,由20世紀70年代的15萬t增加到28萬t,紅薯、棉花栽培面積大幅下降,但同時,煙葉、蔬菜、蘋果面積大幅度上升,食用菌栽培量不繼續增加。2000年,全市水果面積達120萬畝、煙葉28萬畝、蔬菜17萬畝、中藥材10萬畝,食用菌生產仍然以段木生產為主,袋料栽培處于起步階段,農業生產雖然有較大的發展,但仍然以手工操作為主,農業機械化程度很低,商品經濟雖有較大的發展,但是在農業生產中所占的份額仍不高。
1.32000年以后2000年,特別是2005年后,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穩定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交通條件的改善,以及國家對農業各種補貼政策的落實,糧食綜合增產技術的推廣,富士蘋果品種的引進、矮化密植技術的推廣,設施蔬菜栽培,食用菌袋料技術的普及,各類龍頭企業與專業合作組織的建立,耕作機、收獲機、排灌機械、植保機械等各種機械在農業上廣泛的應用,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能力。2012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240萬畝,糧食總產量66.01萬t;蘋果面積220萬畝,水果總產量201.34萬t;食用菌1.4億袋,蔬菜42萬畝,總產量106.16萬t;煙葉28萬畝,總產量3.91萬t;中藥材25萬畝,產量5.24萬t。農業產業結構得到優化,農業收入水平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2未來產業發展前景預測
目前,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農業生產正在向規模化、機械化、商品化、標準化、信息化方向發展,現代農業正在逐步取代傳統農業,規模經營的家庭農場將成為我國農業生產的主體形式,在這種新的形式下,三門峽市農業的產業格局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2.1糧食面積大幅縮減,單產水平顯著提高三門峽市糧食面積240萬畝,基本為小麥-玉米1年2熟輪作模式,耕種面積120萬畝,其中條件較好的水澆地30萬畝,地勢平緩的塬地、溝平地30萬畝,耕種困難的坡耕地60萬畝。由于小麥、玉米、大豆等糧食生產從耕地、播種、除草、病蟲害防治、收獲、加工都可實行機械化作業,適于家庭農場規模經營。因此,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農業生產方式的改變,糧食生產將逐步向交通便利,適于機械化作業的平原地區集中,除30萬畝水澆地外,宜于機械化作業的30萬畝旱肥地將被改造成豐產糧田,糧食生產面積將縮減到60萬畝左右,機械化作業困難的60萬畝坡耕地將退出糧食生產領域,轉向其他產業,或退耕還林還草,回歸自然。隨著生產的集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糧食生產水平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平均單產有可能達到800kg以上(小麥、玉米兩季作物),糧食總產將維持在目前的水平上,即使減少,幅度也不大。
2.2蘋果、食用菌規模擴大,經濟效益明顯提高三門峽市靈寶、陜縣、盧氏海拔800~1200m的黃土高原地區,土壤富含各種礦物質,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降水適宜,所產蘋果個大、色澤艷、含糖高、味道美、耐貯運,是優質蘋果的最佳適生區之一,發展蘋果產業具有很強的地理優勢。靈寶、陜縣及周邊地區每年果園淘汰的樹樁、果樹修剪的枝條,以及盧氏西南林區每年間伐的青岡、樺櫟林木為香菇等食用菌生產提供了豐富的原料,發展食用菌生產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今后,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交通條件的改善,以及開放程度的進一步提高,蘋果、香菇產業的市場需求量將大幅增加,發展前景非常廣闊,生產規模將進一步擴大,種植效益將大幅度提高。
2.3藥材仿野生種植將成為發展方向,藥材質量明顯提高藥材不同于糧食、蔬菜、水果等農產品,其市場容量比較小,生產規模受一定限制。幾十年來,隨著世界人口的增加,醫療水平的提高,對藥材需求有所增加,加上多年來對野生資源的掠奪性采挖,野生藥材產量大幅下降,人工種植藥材在部分區域有一定程度的發展。當前,隨著農村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勞動力的轉移,相當一部分耕種條件差的坡耕地處于閑置狀態,為中藥材發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間,在這些地區仿野生栽種抗旱耐瘠、管理方便的中藥材,既可以保護生態環境,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藥材品質。目前,在荒山荒坡及退耕還林地栽種藥材已成為三門峽市山區農民發展農村經濟的一種重要組成部分。
2.4蔬菜產業穩步發展,經濟效益增加幅度不大隨著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對蔬菜的需求量將隨之增加,但由于普通蔬菜適生范圍比較寬泛,除個別特種蔬菜外到處都可種植,發展蔬菜的優勢不明顯。因此,蔬菜產業只能隨著有效需求的增加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種植蔬菜也只能獲得一般的經濟收入,不會獲得像蘋果、食用菌那樣高的效益。
2.5煙葉產業保持穩定,經濟效益有所增加煙葉是國家計劃產品,受國家政策調控的影響較大,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勞動力成本的上升,煙葉種植效益將提高,但是種植面積不會有很大的變動。
3結論及建議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三門峽市農業產業格局將會發生較大變化,糧食種植面積將大幅度減少,蘋果、食用菌產業規模將擴大,蔬菜、煙葉將呈穩定態勢,中藥材仿野生栽培將成為發展方向。為此建議:一是加快城鎮化進程,采取各種措施擴大就業渠道,促進農村勞動力的有序轉移;二是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農村留居失地農民的基本生活,并不斷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使他們也能分享到社會進步的成果;三是建立科學的土地流轉機制,解決土地流轉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在維護社會穩定,保護農民利益的同時,促進糧食生產向規模經營的農庭農場方向發展;四是優化調整農業產業布局,本著“宜果則果,果業優先”的方針,積極發展果品業、食用菌、蔬菜、煙葉、中藥材等優勢產業,做大做強優勢特色農業,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作者:馮莉單位:河南省三門峽市農業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