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手機支付業務的制約因素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農村地區推廣手機支付的實踐
近年來,各地人民銀行致力于服務民生領域,踐行發展普惠金融的工作理念,鼓勵和扶持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軍農村支付市場,依托發展手機支付業務,將支付服務延伸至缺少銀行網點的偏僻鄉村,降低農民辦理支付業務的時間成本和交通成本,推進支付結算城鄉一體化進程,在農村地區推廣手機支付業務取得一定進展。
(一)手機支付業務主要模式目前,各金融機構主要通過商業銀行手機客戶端模式、商業銀行與支付機構合作的遠程短信模式等兩種模式開展手機支付業務。1.商業銀行手機客戶端模式。通過在手機終端中加載商業銀行客戶端軟件,在客戶端軟件上直接輸入賬號(銀行卡賬號或其他支付賬號),無需與手機號綁定,并借助通信網絡與遠端金融系統相連,來完成交易的一種遠程支付方式,也就是通常所稱的“手機銀行”。2.商業銀行與支付機構合作遠程短信模式。即商業銀行與支付機構合作,以手機作為個人受理終端,將手機號與銀行卡綁定,通過短信交互的方式,利用中國銀聯公共支付平臺和銀行卡跨行交換系統,從而實現資金歸集業務的支付模式。
(二)開通手機支付業務機構有關調查顯示,目前,包括工、農、中、建四家國有商業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的分支機構,以及部分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均開通了手機銀行業務。而鑒于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支付體系和網絡建設滯后于其他商業銀行,部分農村商業銀行還依托遠程短信模式開展手機支付業務。如某農村商業銀行與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依托“智能手機+手機刷卡器”支付模式(手機用戶通過在手機安裝應用軟件以及外接刷卡器實現支付),在農村商戶經營場所布設手機支付服務點,服務點開立以手機號為標識的支付賬戶,綁定銀行賬戶后即可通過手機短信方式實現商戶間賬戶轉賬。
(三)支付應用功能和范圍有關調查顯示,目前大型商業銀行手機支付業務可實現的功能已相對廣泛,服務內容除跨行轉賬、小額取現、余額查詢等基礎性支付功能外,還可實現農資購銷、涉農保險、農事查詢以及公共事業繳費、手機充值、交通票務、信用卡管理、理財服務等支付應用,基本可以滿足當前居民日常非現金支付的金融需求。
二、農村地區推廣手機支付業務的制約因素
在農村地區推廣手機支付業務是一項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發展普惠金融工作的一項重要措施,但就目前業務發展現狀而言,向農村地區推廣手機支付業務依然存在一些制約因素。(一)客戶對手機支付認知缺乏目前,各金融機構對電子銀行的宣傳重點仍是網上銀行、銀行卡和助農取款等業務,缺乏針對農民的手機支付業務專門宣傳,加之受教育程度不高,農村居民對手機銀行的接受程度與使用操作水平還相對較低。有關調查顯示,在農村地區使用手機支付功能的群體基本上是涉農企業中高級主管、專業技術人員、鄉鎮行政人員和農村個體經營者,農民占比不足5%。同時,除部分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銀行柜臺人員為某種目的私自開通該項業務外,農村地區手機支付使用率相對較低。以某市為例,截至2014年10月末,該市農村地區手機銀行客戶數量為34萬戶,僅占城區手機銀行客戶數的28.8%;其中,睡眠戶30.6萬戶,占比達90%。
(二)現有農村地區手機銀行功能簡單目前,手機支付在農村地區業務起步較晚,如郵儲銀行、農村信用社自2013年起才涉足該項業務,且仍處于試運行階段。這兩家金融機構的手機銀行功能簡單,其手機銀行業務目前僅有轉賬、匯款兩項功能,與農民急需的小額支付訴求不相匹配。同時,從某市目前轄區內農商行和支付機構在該市農村地區試點手機支付業務來看,只有一項資金歸集業務。
(三)手機支付業務風險較難把控手機支付業務涉及手機用戶、移動通信運營商、銀行三方,使得各支付環節的流程更為復雜,資金清算環節增多,將增加安全方面的風險隱患。以某市為例,該市農村手機支付的推廣主要依賴于農商行和支付機構在農村地區的服務點,但這些服務點主要為小型商戶,社會公信度較低,風險防范意識薄弱,加上盜版軟件、釣魚網站等不利因素影響,對手機支付的安全造成了一定威脅。
(四)業務管理缺乏統一監管框架盡管人民銀行和工信部門分別移動支付金融和通信行業標準,但有關移動支付的管理法規尚未出臺,造成人民銀行、工信部門對移動支付的監管權限、監管內容、監管責任無法清晰劃分,影響了手機支付的長期、健康發展。同時,人民銀行要求在農村地區試點開展手機支付業務的支付機構必須獲得移動支付業務許可證,但部分支付機構在未獲得相關資質情況下布局農村市場,影響對其的后續監督和管理。
三、政策建議
(一)加強社會宣傳,轉變農村用戶的傳統支付觀念加快發展手機支付等電子支付方式,有利于加快農村資金流動,對促進農村消費、降低現金流通成本具有重要意義。應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媒介,以掛歷或宣傳畫等農村居民通俗易懂、喜聞樂見方式,通過多形式、多層面、多角度的宣傳活動,積極向農民介紹手機支付的業務特點、優勢和使用流程等,提高農村居民使用意愿、移動網絡操作技能和使用手機辦理支付的興趣,營造良好的推廣氛圍,確保手機支付業務持續發展,進一步改善農村地區支付服務環境。
(二)加強業務創新,豐富手機支付業務功能推動商業銀行、支付機構、電信運營商等,積極發揮各自網絡和渠道優勢,開展深入合作,探索互利共贏的多方合作模式。商業銀行可和當地農資供銷網點進行合作,利用農民在網點購買農資用品和出售農產品時機,直接在手機銀行上進行支付結算;或將農產品產銷信息等加入到手機銀行業務的增值服務,來豐富手機支付功能。郵政儲蓄銀行和農商行等涉農金融機構應加大科技投入,借鑒網上銀行應用平臺,將水電費、交通罰款、學費等與農村居民密切相關的公用事業繳費業務加載到手機支付應用平臺上,創新、豐富手機支付產品。
(三)加強風險管控,防范手機支付業務風險各金融機構、支付機構等有關各方應建立緊密、深度的合作機制,密切關注各類支付風險,探索建立手機支付業務的風險“防火墻”。加強對特約商戶、服務點的管理與培訓,切實防范手機支付中存在網絡風險、信息安全等風險。要加大手機支付業務軟件的開發和完善力度,從技術上完善防范措施,為廣大農村地區手機支付用戶提供一個安全、放心、快捷的資金支付手段。要充分考慮農村居民的金融知識知曉率和經濟承受力,合理確定一個手機支付業務準入費用,制定相應的手機支付業務推廣普及手冊和相關的操作規程,從制度層面防范手機支付風險。
(四)完善手機支付法律規范,加大客戶營銷力度盡快建立健全移動支付統一監管框架,出臺手機支付業務管理制度,從業務準入、系統認證、密碼控制措施等方面對手機支付業務進行管理,加強對移動支付領域的監管協調,落實國家相關要求,營造安全可靠的移動支付環境。要細分農村客戶,針對手機銀行用戶特點,建議要以農村為手機銀行發展新的增長點,積極吸引農牧地區的年輕新客戶,從而帶動中老年客戶,逐步擴大使用人群,開拓農村市場。要在農村市場重點推廣手機銀行業務,大力發展符合農村農民特點的多層次、多種類的手機銀行服務,迅速占領農村市場。
作者:何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