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美農業機械貿易態勢及影響因素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以中美農業機械貿易為對象,綜合采用對比和計量分析法,分析中美農業機械貿易態勢及影響因素。就中美農業機械貿易態勢來說,中國向美國出口農業機械的數量多于進口,但是出口貿易價值卻遠低于進口貿易價值。中國進口美國農業機械的成本高,主要是因為美國農業機械的技術和質量優于中國,美國進口中國農業機械,是因為中國農業機械具有價格優勢。此外,影響中美農業機械貿易的因素主要有:人民幣匯率、中美農業產值、農機企業數量、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和美國農場數量,其中人民幣匯率和美國農場數量的增加會引起兩國農業機械貿易額的減少,其他因素的增長會促進中美農業機械貿易額的增長。
關鍵詞:中美貿易;農業機械貿易;進出口態勢;影響因素
0引言
農業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基礎,農產品的豐饒與貧瘠與人們的溫飽問題與生活水平息息相關,中國人口眾多,土地有限,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率一直是我國在現代化過程中的戰略重點,而農業機械作為生產的輔助器具,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農業機械制作水平越高就越有利于農產品生產效率的提升,因此我國在與他國發展貿易的過程中也會適當引進其農業機械及其技術。中美兩國同為農產品貿易大國,二者地域遼闊,地理條件相似,人口分布廣泛,糧食需求量巨大,因此在農業方面的合作必不可少。2000—2012年來中美農業機械貿易迅速發展,特別是中國對美出口額增長明顯,盡管2012年以后有所放緩,但仍有很大的增長潛力。美國為發達國家,糧食產區地勢平坦開闊,農業機械化程度遠超中國,中國部分地區農業機械應用少,比較落后,尚需要依賴傳統的人力或畜力,為此中美間農業機械貿易合作有著相對獨特的地位。在當今的經濟形勢下,中國農產品貿易成為不少學者追逐的研究熱點,其中加強與美國貿易合作,如農業機械產品貿易合作也成為重要的現實話題。事實上,當前較多國內學者專門就中國或美國農業機械生產及貿易狀況開展了分析,一方面就中國農業機械貿易狀況來看,張科星[1]認為自入世以來諸多國外農機產品快速進入中國農機市場,加之中國農機產品在產品性能、產品質量以及產品使用的便捷性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從而對中國正在發展的農業機械產品生產和貿易構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于東科[2]分析發現2016年在預期積極的情況下,世界經濟卻并沒有出現明顯的改善,我國農業機械進出口壓力也在持續增加。在農機出口價值及產業分類方面,連小璐[3]較早運用進出口價格比、貿易條件指數和質量指數3個指標對我國農機產品出口價值變動進行了分析,而潘彪、田志宏[4]則致力于將所有農機產品劃分為10個大類,進而與農業機械行業分類標準保持一致,該研究有助于評價我國農機工業行業的發展水平和國際競爭力,也可為制定相關產業政策提供一定支持。具體區域的農業機械產品貿易狀況研究方面,李熙[5]的分析表明廣西對東盟農機產品出口較多元化但規模小,且對東盟各國出口不均衡,而優勢則為零關稅、需求大、地理距離近,但是產業結構的相似性,人民幣升值,技術層次低及競爭對手因素阻礙著出口,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議。另一方面,王進[6]總結了美國進出口狀況,其中加拿大是其農業機械進出口第一大國,且美國占據優勢,美國出口種類主要為收割機、噴霧機及牽引機,進口方面主要有日本小型牽引機或歐洲大型牽引機。此外劉恒新等[7]總結了美國農業機械的推廣辦法,如推行低碳農業機械,制定嚴格的排放標準,提高機械的使用率,推廣保護性耕種方式,對新購置農業機械的產業予以免稅等,這對提高中國農業機械使用率具有借鑒意義。論及中美間農機貿易情況,當前亦有部分文獻就中美農業機械貿易狀況開展了分析,如谷少鵬[8]從產業層面上選取指標,利用Stata軟件實證分析,認為農村行業的規模經濟效應、市場規模、人均收入水平和市場競爭程度越大,中美農業機械產業內貿易狀況越好,而農機產品差異和農機行業的外商資本比例阻礙中美農業機械產業內貿易的發展,胡君茹[9]則通過G-L指標、產業內貿易絕對量、Greenaway和Milner方法對1992年至2011年間中美機械及運輸設備產品產業內貿易總體水平和內部結構進行實證分析,建議我國應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產品技術水平;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施行更為合理的外資政策。總體來看,當前在經濟領域中關于中美農業機械貿易的研究還比較少見,較少引入系統數據開展對比分析,因此很難界定中美農業機械貿易的具體差距。眾所周知,中美兩國在當今經濟形勢下的合作是大勢所趨,針對中美農業機械貿易態勢及影響因素進行研究,有利于總結中美農業機械的優劣勢,明確在貿易合作下農業機械產品問題,從而促進兩國的貿易合作,帶動國民經濟的發展。
1中美農業機械貿易狀況
截選2000—2016年,中美在部分農業機械的貿易數據,根據進出口數量和進出口價值上對比中美農業機械的交易情況,分析兩國在這些農業機械上的差異,總結中國農業機械對美進出口的變化情況及對美出口的優勢,預測今后中美農業機械貿易的發展趨勢。
1.1松土機、除草機及耕耘機貿易狀況由表1可得,中國松土機、除草機及耕耘機對美國的出口遠大于進口,2000—2016年的出口一直在持續增加,所以出口貿易額也在上漲,但是進口數量到2007年增長到1005臺之后就開始下降,到2016年只有44臺,甚至低于2000年的進口水平,這說明盡管農業機械的技術水平高,但中國松土機、除草機及耕耘機進口不依賴美國,中國自身的生產數量和技術能夠滿足國內的生產需要,反而出口十分具有優勢。
1.2播種機、種植機及移植機貿易狀況由表2來看,2000—2016年中國從美國進口播種機、種植機及移植機數量波動明顯,2014年是進口數量高峰期,達到1617臺,近幾年又開始迅速下降,而出口數量基數較大,總體上為增長,除了2012年有較大回落。進出口數量差距較大,同樣是進口少于出口。足以說明中國加大對美國播種機、種植機及移植機的出口,但是進口數量有所減少。但進口貿易價值與數量變化趨勢有所不同,前期不斷攀升,到2011年進口貿易價值最大,之后下跌。出口貿易價值則2000—2008年呈現指數線性增長,2008年以后波動中呈下降趨勢。
1.3施肥機貿易狀況表3中施肥機的對美貿易數值,其中出口數量及出口貿易價值部分數據不詳,所列為2007年及以后的數值情況。進口數量上顯示,2000—2011年施肥機進口保持增加的狀態,2011年最高達到2421臺之后下降速度較快,到2016年僅為29臺。而出口數量較多,但數值變化和進口數量大致相同,2011年之后數值降低較快,這種變化可能與中美國際經濟狀況有關。而進出口貿易價值的變化伴隨著數量的變化而變化,但是顯然進口貿易值較大,而且進口施肥機的成本也在提高,2000年的進口數量為250臺,是2016年的8.6倍,但是2016年的進口貿易價值為819332美元,約是2000年進口貿易價值的4.8倍。可見美國施肥機的價值在不斷增加。反觀施肥機的出口貿易價值,2008年后逐步減少。2009年時的出口數量為270臺,是2016年的1.4倍,出口貿易價值只為1.9倍,可見中國施肥機的價值含量不高,同樣施肥機的貿易利潤不多。
1.4干草切割、翻曬機器貿易情況中美干草切割、翻曬機器的進口數量最高在2009年,在這之前數量較少,之后起伏不定,總體趨勢在降低。而出口數量增長速度很快,2013年最多,然后突然降低。對比其他農業機械數值,中美干草切割、翻曬機器的出口數量是最少的,出口數量也是近幾年才增多,可見中國對于干草切割、翻曬機器的進口需求量不大,相反美國進口需求量卻在增長。美國農場居多,大多為地勢平坦平原,南北相連,東西貫通,因此干草切割作業量巨大,對相應的農業機械需求量較大,而中國農業機械價格較低,因此美國進口量有所增加。見表4。與此同時,中國從美國進口干草切割、翻曬機器的貿易價值遠大于出口美國的貿易價值,出口貿易價值緩慢上升,但總體價值較低。而進口貿易價值自2000年到2009年總體增長,其增減變化和進口數量一致,盡管自2009之后出口價值不穩定,但是由2016年數量可見干草切割、翻曬機器的出口仍然具有很大潛力。另外,中國干草切割、翻曬機器出口數量雖少,但是其貿易價值卻并不低,由此可見此類農業機械的價值相對較高,增加其對美國的出口,有利于國際貿易收入。
1.5聯合收割機及未列明收割機貿易狀況如表5所示,中國聯合收割機產品從美國的進口數量先增后降,2013年為最高,與其他農業機械相比聯合收割機進口較少,而出口數量更少,2016年只出口了6臺,這與其他貿易農業機械產品有所不同,顯然中國向美國出口聯合收割機的需求遠小于進口。而未列明收割機的進口數量整體上也顯然大于出口數量,雖然在2016年未列明收割機的進口數量下降到49臺,但從數據趨勢來看,將會有所回升。另外,未列明收割機出口數量一直很少,近兩年有所增加,按照發展趨勢,應該會持續增加。總體來看,這兩種農業機械的進口數量都明顯大于出口數量,可見中國對收割機的需求較多,但對美國出口能力不足。圖1與圖2為中美聯合收割機及未列明收割機進口貿易價值對比,其中未列明收割機2004年的數據缺失,可以看出未列明收割機的進口貿易價值在聯合收割機的進口貿易價值之上,但起伏較大,且在2016年減少的幅度大。聯合收割機的進口貿易價值緩慢上升,2013年之后有所降低。和進口貿易價值相比,聯合收割機及未列明收割機的出口貿易價值較少,但是未列明收割機的出口價值整體要大于聯合收割機出口價值,兩者在2011年之后波動較大,時增時減。無論是需求量還是出口量都少于其他的農業機械,可見中國對于聯合收割機及未列明收割機的需求不多,而且出口水平也很低。因此中國可加大對收割機類的農業機械生產與研發,借此加大農業機械貿易空間。
2中美農業機械貿易影響因素分析
2.1中美農業機械貿易影響因素假設分析中美農業機械的貿易影響因素,可以建立模型,對其進行回歸分析。建立模型之前需要假設分析對中美農業機械貿易有影響的因素,本節通過理論和實踐知識,總結了部分重要的因素。1)人民幣匯率。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上升,即貨幣升值,則用本幣表示的進口商品價格就會下跌,需求量隨之發生變化,從而影響進出口貿易額。一般而言,匯率變化直接影響一個國家產品出口的成本價格,而且不同國家其匯率變化的影響有所不同,例如人民幣的匯率變化會導致中國產品進出口價格發生變化,那么競爭力就相應變化,影響中國的進出口額。本文選用人民幣的匯率來研究對中美農業機械貿易的影響。2)兩國的農業經濟規模。一個國家的貿易水平和貿易能力多半是由經濟規模決定的。如美國、日本和歐盟的國家人口少,但是在世界進出口總額中占據1/2。發展中國家經濟比較落后,對外貿易額也相對少得多。在本文當中,經濟規模用農業生產總值表示,因為農業生產總值可較大程度衡量國家農業規模,反映其農業經濟和狀況。本文搜集了中美兩國1992—2016年的農業產值數據,用于分析。3)美國對農業機械需求量。需求拉動經濟,美國農場主對農業機械的需求量增加,中國農業機械對外出口才有市場空間,出口額也相應上升,相反,美國的需求量下降,出口額就會降低。在本文中,美國對農業機械的需求量用美國農場的數量表示。美國的農業以家庭農場為主,每個農場面積廣大,但僅需要三四個人手便可以經營好,這與美國發達的農業技術分不開,美國農作物不僅可以滿足國內需求,還向世界各國出口農產品,可見美國農業機械做出的貢獻。4)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根據消費者需求理論來說,價格對消費的影響表現在,一個商品的價格升高,則需求量降低,價格下降,則需求量增加,消費者總是希望以較少的價格獲取更多的商品。價格指數反映了某一生產領域的價格變動情況,中國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代表農村零售物價指數的內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征農業機械的價格變動。5)農業機械供給能力。一般而言一國的供給能力是影響該國向貿易伙伴國出口的重要因素,反之,貿易伙伴國的供給能力同樣是影響該國進口的重要因素。據此中國與美國的農業機械貿易受到供給能力影響,美國農業發達,供給能力較強,因此本文以中國供給能力為變量,研究其對貿易的影響,具體論證時選取中國農機企業數量來體現農業機械供給能力。
2.2基于回歸分析的影響因素分析隨著中美農業機械貿易的深入,貿易競爭越來越激烈,為了追求更多的市場份額,必須要了解影響中美農業機械貿易的因素,更好地促進兩國在此領域的合作。因此本節建立多元回歸分析,探討中美農業機械貿易額變化的原因。
3結論及啟示
本文研究中美農業機械貿易及其影響因素,重點在于找出中國農業機械的不足之處,在分析影響因素的基礎之上,提出相關建議來提高兩國農業機械的貿易額。通過對中美農業機械貿易現狀對比,發現:(1)美國農業機械化程度高,對農業機械需求量大。總體來說,中國出口美國農業機械的數量多于進口數量,但是出口貿易價值卻遠遠低于進口貿易價值。中國進口美國農業機械的成本高,主要是因為美國農業機械的技術和質量優于中國,而美國傾向于進口中國農業機械,是考慮到中國農業機械具有價格優勢。(2)影響兩國農業機械貿易的主要因素有人民幣匯率、中美農業產值、中國農機企業數量、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和美國農場數量,其中人民幣匯率和美國農場數量的增加會引起兩國農業機械貿易額的減少,其他因素的增長會促進中美農業機械貿易額的增長。根據以上結論,為推動中美農業機械貿易質量穩步提升,需要做好:一是,普及農機知識,提高國內農機的銷售和使用,促進農業機械化;二是,降低農機企業制造成本,擴大加工和裝配出口,提升貿易附加值;三是,加強農機制造科技投入,培養技術人才,提高農業機械生產水平;四是,保持國內農機價格穩定,適度調控人民幣匯率升值帶來的農機貿易逆差,維持農機市場的安全;五是,加大現代農業投入,促進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六是,扶持中小農機企業發展,通過不斷提高生產技術能力和品質,拓展國際市場。
作者:李平1;毛海旭1;王維薇2 單位:1.湖北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2.湖北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技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