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市政辦年度環保工作要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市經濟社會從又好又快發展實現更好更快發展的關鍵一年。為全面做好年的環境保護工作,充分發揮環境保護在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年環境保護工作要點:
一、指導思想
全市環境保護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科學發展的主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線和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的新要求,堅持環保優先發展戰略,把加強環境保護與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促和諧有機結合起來,扎實推進污染減排,加大重點流域區域污染防治力度,嚴格環境執法監督,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大力解決危害人民群眾健康、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推動城鄉環境質量持續穩定改善。
二、主要目標
(一)確保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安全。
(二)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總量分別比年減少3%,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比年減少4%。
(三)北河橋斷面水質COD濃度穩定控制在45mg/L以內,氨氮濃度穩定控制在4.5mg/L以內。
(四)城區空氣質量良好率達到65%以上。
三、工作重點
圍繞年環境保護工作總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重點抓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嚴格環境準入。嚴把建設項目審批關,堅決拒批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優化投資結構。突出重點項目、重點流域區域的把關,不得以任何名義降低環境準入門檻。完善重大建設項目環境管理提前介入和跟蹤服務制度,實行分類指導、動態管理。
(二)扎實推進污染減排。深入推進結構減排、工程減排和管理減排,加強重點行業污染治理,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加快熱電企業脫硫設施升級改造及脫硝工程建設,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提高到一級A標準(COD≤50mg/L、氨氮≤5mg/L),在重點耗水企業逐步實施中水回用,提高企業排放標準,確保完成減排任務。
(三)加快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建立完善空氣質量綜合整治聯動機制,以生產工藝廢氣治理、煤煙型污染防治、揚塵控制、機動車尾氣監管為重點,加大大氣污染治理力度。一是加強工藝廢氣異味綜合治理。加大化工、化纖等重點行業工藝廢氣治理監管,嚴禁生產過程中的跑、冒、滴、漏,努力實現廠區周邊空氣無異味。實施污水處理廠(站)異味處理工程,加快銀鷹化纖粘膠二硫化碳廢氣治理,確保6月底前完成治理任務。二是大力開展燃煤污染綜合整治。加快淘汰取締中小型燃煤鍋爐,或限期改用清潔燃料。凡是熱力管網能達到的區域,生活用燃煤鍋爐全部拆除,工業用燃煤鍋爐逐步拆除,建成區范圍內不得新上鍋爐,符合使用條件的燃煤鍋爐全部安裝除塵脫硫裝置,實現達標排放。三是加大揚塵污染控制力度。采取圍擋、覆蓋、灑水等有效措施,堅決控制建筑工地、垃圾清運、道路保潔、交通運輸等揚塵污染,嚴肅查處露天燒烤及焚燒秸稈、垃圾、落葉等行為。四是加強機動車尾氣監管。大力開展機動車尾氣檢測與管理,嚴格實行機動車環保標志制度,積極推進老舊車輛的更新與淘汰,對排放不達標車輛進行專項整治。五是開展油煙污染集中整治。中心城區中型以上或有油煙污染投訴的飲食服務單位,限期全部安裝油煙凈化設備并達到國家規定要求。六是加大清潔能源推廣力度。加快發展農村清潔能源,鼓勵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提倡生物質成型燃料技術,加快周家屯生物質能垃圾發電項目建設,大力發展農村沼氣。
(四)深化水環境治理。強化水源地環境監察監測,堅決取締水源保護區內的直接排污口,嚴防養殖業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質進入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集中治理沿岸、渠沿線、河沿岸、水庫、城北水庫、城南水庫周邊污染源,確保飲用水源安全。加快推進排污主管網、里圈鎮街支管網、外圈鎮小型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確保實現區域內污水穩定達標排放。加快實施北河河道清淤及水體凈化工程,出境水質在實現穩定恢復魚類生長目標的基礎上持續改善,恢復流域生態環境。扎實推進、河、河等流域綜合治理,分別制定整治規劃,有效開展綜合整治,實現河流水質根本性改變。
(五)強化環境執法監管。健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和環境安全管理制度,加快環境應急能力建設,加大對危險化學品生產使用、醫療廢物、重金屬、輻射源、飲用水源地的監測監管,嚴防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發生。深入開展環保專項行動,始終保持對重點污染源的高壓態勢,對首次超標排污企業,實施頂格經濟處罰,對二次超標排污的,堅決停產整頓;嚴肅查處未執行“三同時”制度的案件;取締“土小”企業。加快建設市級污染源自動監控平臺,在市控重點污染源全部安裝自動在線監測設備,實施24小時在線監控和全方位監管。進一步加大環境信訪案件查處力度,強化辦案質量,及時妥善處理各類環境信訪投訴,維護群眾環境權益。
(六)加強農村環境保護。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以行政村為單位、以農村“五化”建設為抓手,以生活污染、畜禽養殖污染、面源污染、工業污染治理為重點,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加快建設鎮級垃圾中轉站,推行“戶分類、村收集、鎮中轉、市處置”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實現日產日清。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環保工作考核機制。不斷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環保部門統一監管、有關部門分工協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環境管理體系,對環境保護工作實行年度目標管理,納入全市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綜合考核指標體系,提高所占比重。制定實施環境保護考核細則,對環保工作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二)加強環保能力建設。設立鎮級環保工作機構;加大環境監察監測設備投入,使環境監測、監察機構達到國家標準化建設要求;配齊配足配強監察監測專業技術人員,滿
足工作開展需要。堅持服務與監管并舉,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大力加強作風建設,造就開拓創新、廉潔勤政、干事創業的新時期環保隊伍。
(三)健全環保多方投入機制。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制定實施污染防治和環境改善“以獎代補”辦法。用足用好環保經濟政策,積極向上爭取環保資金。鼓勵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投入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參與環境投資和經營。加快開展排污權交易,拓寬融資渠道,逐步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運營主體社會化,運行管理市場化”的新格局。以加大投入為支撐,加快實施空氣污染治理工程、水環境質量改善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企業治污達標工程、農村環境整治工程,實現城鄉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四)建立農村環保工作推進機制。建立健全“政府主導、部門聯動、鎮街區負責、村居實施、社會參與、多方投入、齊抓共管”的農村環保工作機制。探索以城帶鄉、城鄉共建、村企共建、各級機關扶持共建的一對一幫扶機制,推動農村人居環境和生態狀況明顯改善。
(五)加強環境宣傳教育。圍繞治污減排、生態創建、執法監管等工作,利用各種宣傳陣地,抓好環保宣傳教育。新聞媒體要充分發揮宣傳主陣地職能優勢,大力宣傳環保工作的新進展、新經驗、好典型,曝光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教育部門要把環保教育納入素質教育課程,普及環保知識。充分利用黨校、職業學校等培訓機構加強對領導干部、企業負責人的環保知識培訓。抓好“6.5”世界環境日、“4.22”世界地球日、“12.4”法制宣傳日等集中宣傳活動,深入開展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等創建活動,努力營造全民關注、支持、參與環保的環境建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