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老齡工作機構建設發展行動計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截至2011年,縣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85396人,占戶籍人口的22.16%,是全省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縣(市)之一。2012年是實施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之年,也是促進老齡事業發展的關鍵一年,為適應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的形勢,進一步推進老齡事業的全面發展,根據縣委、縣政府的要求和上級老齡工委確定的工作目標,結合老齡工作的特點,特提出縣2012年老齡工作行動計劃。
2012年全縣老齡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圍繞“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老齡工作方針,認真實施老齡事業“十二五”規劃,全面推進老齡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為實現老齡事業發展的總體目標,2012年應努力完成以下工作任務:
一、基本建立覆蓋城鄉老年人相對完善的養老保障體系和醫療保障體系
加大養老保險政策宣傳力度,穩步推進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擴面工作,積極引導適齡參保群體參加養老保險,完善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養老保障待遇水平動態調整機制。完善被征地居民生活保障制度,實行即征即保原則,確保勞動年齡段以上的被征地農民納入保障范圍,加快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向職工養老保障轉移,切實保障被征地農民老有所養。全面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共同搭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縣、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服務平臺,完善養老保障服務體系。
完善企業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加大力度擴大參保覆蓋面。完善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8%以上。積極探索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與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的有效銜接。不斷完善并鞏固重大疾病醫療救助保險制度,切實提高老年人重大疾病風險的抵御能力。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其他種類醫療保險制度進入,建立多層次的覆蓋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障體系,滿足老年人不同層次的醫療保障需求。
二、努力推進適度普惠型老年福利體系建設
鞏固農村“五保”和城鎮“三無”老人集中供養工作,并確保集中供養標準不低于上年度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完善分層分類救助制度,健全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切實保障低保家庭、低保邊緣家庭老人的基本生活。完善城鄉困難人員醫療救助制度,不斷擴大醫療救助范圍,完善救助服務內容,全面推行醫療救助即時結報服務。落實老年人優待措施,保證各項優待規定落到實處,并不斷創新和拓展優待內容。
三、進一步完善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不斷改善縣社會化養老服務指導中心軟硬件條件,充分發揮縣社會化養老服務指導中心的組織、指導、服務、培訓等功能。
加快推進敬老院轉型升級工作,完成惠民街道、西塘鎮、大云鎮的敬老院轉型升級任務,完成陶莊鎮養老服務中心三期擴建項目;尚未有敬老院的羅星街道要將啟動建設一所以護理型床位為主的養老機構(公辦或民辦均可)列入政府議事日程;推進西塘安平老年健康生活社區項目建設,努力實現民辦養老床位50%的目標;力爭全縣每百名老人擁有養老服務床位數達到3張、護理型床位在原有基礎上增加10%以上。加強養老機構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建立健全相配套的硬件設施、人員配備、醫療設備及物資要求等標準體系,完成公辦養老機構的事業法人登記工作。
進一步完善各鎮(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及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建設,著力提升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功能。城鄉社區已建的居家養老服務站、“星光老年之家”要通過設施改造、功能提升,轉型升級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或小型養老服務機構。開展居家養老服務機構“五星”級評定,強化基層為老服務硬件設施建設,新增城鄉居家養老服務示范站5家(其中農村不少于3家)。加強對已建居家養老服務示范站的指導,使其真正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完善養老服務需求評估體系,實現居家、社區與機構養老服務的有效銜接。建立健全養老服務補貼制度,探索建立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機制,對于低收入的失能、失智等養老困難老年人,經過評估,采取政府補貼的形式,為他們入住養老機構或者接受居家養老服務提供支持,全年縣、鎮(街道)兩級財政投入養老服務補貼不少于50萬元。
大力倡導義工服務,積極推廣“銀齡互助”等行動,70%以上的社區(村)開展“銀齡互助”活動。積極鼓勵引導社會中介組織、家政服務企業參與經營社區為老服務項目,以生活照料、醫療康復、精神慰藉等服務為重點,不斷豐富居家養老服務項目和內容。所有城市社區、80%以上的農村社區開展實質性居家養老服務。
四、大力發展老年教育、文化、體育事業,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按省“四星級老年活動中心”標準,做好縣老年活動中心建設項目前期調研工作。基層老年活動中心(室)覆蓋面達100%,其中80%以上的老年活動室(中心)達到規范化(“二星級”以上)要求。各公共體育館、體育場、公園、文化宮等,免費為老年人提供文體活動場所,機關、事業單位、群團組織的內部體育設施要向老年人體育健身開放。
繼續抓好老年教育,辦好老年大學、老年電大,規范老年大學、老年電大教學管理;鎮(街道)全部建立老年大學教學點,村(社區)建有老年電大教學班;全縣各類老年大學(學校)、老年電大在讀學員達到老年人總數的12%以上。
加強老年文體隊伍建設,以老年文體活動和“老人節”慶祝活動為載體,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努力營造有利于老齡事業發展的社會環境,形成“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和代際和諧的良好社會氛圍
加強老齡工作宣傳,利用各種宣傳途徑,在全社會廣泛深入地開展“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傳統美德教育,同時引導全社會樹立正確的老齡觀,努力營造有利于老齡事業發展的社會環境,“老人節”期間繼續開展各類“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先進典型評選表彰活動,通過典型引路和示范,動員全社會力量,形成更加濃厚的“尊老、敬老、愛老、助老”氛圍。
六、推進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實施,加大為老年人辦實事力度
逐步落實《縣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目標,分解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任務,協調職能部門落實年度目標任務,推進老齡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加強研究協調,制定新一輪《為老年人辦實事意見》,推進落實為老人辦實事項目。
七、建立健全與人口老齡化相適應的高效規范的老齡工作體系
切實加強老齡工作機構和隊伍建設,提高老齡干部隊伍素質。創新工作載體,提升服務質量,提高老齡工作的創新能力。加強檢查考核,健全老齡工作目標管理機制,進一步提高老齡工作的法治化、規范化、制度化水平,推動全縣老齡事業的健康發展。
進一步加強基層老年人協會規范化建設,繼續加強基層老年人協會骨干培訓工作,發揮農村老年人協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作用,夯實農村老齡工作基礎。
八、進一步加強老年維權工作
繼續深入貫徹《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和《省實施〈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辦法》,加大宣傳教育力度,開展一次《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執法檢查活動,提高全社會保護老年人的法律意識。進一步落實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措施,切實查處涉老案件,依法保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切實做好老年人的來信來訪和法律咨詢服務工作。
九、認真做好“老齡工作示范縣”等各項創建工作
按照上級老齡工委的統一布置,抓好全省老齡工作示范縣的創建工作,加強對創建工作的領導,適時對創建工作檢查指導,確保老齡工作示范縣創建工作的落實,整體提升老齡工作水平,促進老齡事業加快發展;積極開展“敬老文明號”創建工作,建立創建機制,創新服務方式,推動全社會參與敬老助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