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發改委主任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下年計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GDP完成41.65億元,同比增長14%。
——人均GDP實現14062元,同比增長9%。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6億元,同比增長52.7%。
——工業生產性投資完成21億元,同比增長25%。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13.71億元,同比增長38.5%(目標任務38%),比目標任務高0.5個百分點。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1.82億元,同比增長17.5%,比15%的目標任務高2個百分點。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45億元,同比增長28%,比16%的目標任務高12個百分點。
——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496元,增加560元,同比增長14%。
——符合政策生育率93.2%,高出92%的目標任務1.2個百分點。
三次產業結構由**年的20.9:50.7:28.4調整為**年度的20.6:52.5:26.9。
綜上所述,全年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運行情況良好,具體表現如下:
(一)農村經濟總量持續增長,新農村建設初見成效。
**年全縣克服春旱和冰雹等嚴重自然災害的影響以及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持續攀升等不利因素,全年農林牧漁總產值達到**億元,實現增加值8.59億元,增加值增速5.5%。新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戶,培育農產品品牌6個,完成39個“一村一品”和3個專業鄉鎮發展規劃,已初步建成專業村24個、專業鄉鎮1個。優質生豬、果蔬、家禽等六大優勢農產品強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展順利,全縣啟動了7個示范村和13個試點村的建設,投入資金3780萬元,重點打造正華、團結、蓮花三個亮點試范村。10個村被列入全省“新農村建設千村示范”項目行列,為強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夯實了基礎。農村基礎設施進一步加強,新建通鄉公路22公里,通村公路89.5公里,治理水土10平方公里,新解決**人飲水困難,新建、維修提灌站36座,新建沼氣池4060口。救災減災工作成效顯著,在嚴重的旱災情況下,水利工程保障了全縣18.3萬畝水稻適時保栽,為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實現災年不減產不減收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工業經濟提速增效,后勁增強。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50億元,同比增長62%,實現增加值13.71億元,同比增長38.5%;完成工業生產性固定資產投資21億元,同比增長25%;用電量同比增長24%;萬元產值綜合能耗下降4.5%;新增規模企業13戶,總數達到73戶。
運行特點:一是效益提升。企業利潤、稅金普遍增長,虧損企業虧損額普遍下降,規模企業利潤實現1.5億元,增長125%,規模企業入庫稅金達到1.45億元,同比增長33%,稅收上千萬元企業有4戶(**、電力公司、**南風、**)。二是重點突出,培育和發展重點企業成效明顯。產值過億元企業14戶,累計完成產值29.5億元,占全縣規模企業總量的59%,成為拉動全縣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的主力,其中**完成產值4.86億元,增長378%,其產值占全縣規模企業產值的9.7%。三是投資持續增長。面對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特別是資金、土地等要素制約加大的情況下,全縣工業生產性固定資產投資占到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58.3%,其中技改投入完成8.6億元,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全縣55個工業技改項目中投資千萬以上項目29個,強勁的勢頭為明年工業經濟的良好發展奠定了基礎。四是安全生產和節能降耗成效明顯。全年無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重點用能企業萬元增加值能耗下降5%。(三)三產快速發展,城鄉市場活躍。
三產增加值完成11.21億元,增速達12.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1.82億元,增速達17.5%。城鄉消費市場活躍,71家“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驗收合格,帶動了農村市場。外貿出口快速發展,出口額達932萬美元,同比增長307%。三產九大行業發展良好,旅游、教育、汽車、商住、文化等消費熱點不斷形成和擴散。城市功能不斷完善,房地產業快速發展,建設竣工面積達37.1萬平方米。彭湖灣、濱江路A段、**•金碧天下等一批房地產項目建設順利,**市四大精品旅游景區之一的彭祖山開發正積極推進,旅游總收入完成4.1億元。
(四)項目投資強力推進,對上爭取資金成效顯著。
**、**建材、**生物、**豆奶、**•金碧天下等一批大項目的相繼開工建設,為投資快速增長注入強大動力。全縣在建項目158個,縣級46個重點項目投入18.03億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第三產業、農業產業化等項目進展順利。重點加強對**循環經濟園區、**化學建材園區、**食品工業園、迪美特生物科技農藥產業園區等項目的服務,促進企業做大做強。9個市級重點項目有序推進,6個市級億元項目有5個全面開工建設,凱迪生物質能發電廠項目也即將開工建設。**年各部門共爭取項目資金1.6億元,同比增長65%,居全市前列,爭取省開發銀行貸款2000萬元,這些項目資金的到位,有力地促進了我縣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
(五)招商引資力度加大,效果明顯。
在招商引資工作中,不斷拓寬招商渠道,創新招商方式,突出招商重點,落實招商責任,提高招商實效,強力實施“內外聯動,全民招商;突出產業,全面開花;注重質量,整體推進”的招商引資工作思路,招商引資工作再創輝煌。全縣履約在建招商引資項目115個,到位資金22.87億元,完成市下達目標任務19.2億元的119%,其中億元以上在建項目25個,到位資金9.9億元。工業項目87個,實際到位資金16.9億元,完成市下達工業項目任務13.44億元的126%。新簽約工業項目41個,協議引資116.8億元,投資**萬元到1億元的項目5個;億元及以上項目13個;20億元項目3個。
(六)財政金融運行平穩,居民收入大幅增加。
全縣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45億元,同比增長28%,一般預算支出完成4.4億元,同比增長34%,確保了全縣各項重點支出。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36.99億元,同比增長16.6%,各項貸款余額14.98億元,同比增長8.6%。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943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496元。
(七)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各項工作全面推進。
文化、教育、衛生等事業長足發展。完成了城區教育醫療機構布局調整優化的規劃和前期工作,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不斷普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進展順利,血吸蟲病、狂犬病等防治工作有序推進。就業、社會保障和民政等工作不斷加強。全縣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830人,完成目標任務101%;全縣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29萬人,征地拆遷居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工作全面鋪開,已有6464人參加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率高達95.8%;建立農村低保制度,全縣享受城鄉低保1.3萬人,累計發放城鄉低保金776萬元;新開通有線電視村10個,在全市率先實現廣播電視“村村通”。
在全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過程中,仍然面臨一些突出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制約工業持續快速增長的因素較多。資金、土地、能源等要素趨緊,電力、成品油、天然氣供應出現階段性短缺。二是質量高、規模大、效益好的項目較少,開工率和履約率不理想。三是物價持續上漲,以食品類為主的物價水平持續攀升,影響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四是節能減排形勢嚴峻,環境容量制約因素日益突出。五是發展遺留問題仍未完全消除。
二、**年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安排
(一)發展思路。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引,貫徹執行縣委十二屆九次全會“點、線、面”發展方略,“靠南向北”,融入**,建設**“衛星城”。堅持以快促好,快中求好不動搖;堅持工業主導,三產互動不動搖;堅持統籌城鄉,協調發展不動搖;堅持規劃引領,科學發展不動搖。著力建設“開放**,富裕**,宜居**,和諧**”,力爭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明顯提高。
(二)發展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GDP)增長13%以上,人均GDP增長10%以上;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70億元,增長4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3%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2億元,增長16.6%以上,其中工業性固定資產投入22億元;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4.5%,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COD)減少800噸,氨氮排放減少30噸,二氧化硫減少1600噸;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5%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7.5%以上;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7%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以內。這樣安排的主要考慮是:
第
一、從需要看,GDP增長13%以上,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也與我縣“十一五”規劃相銜接,有利于進一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保持一個較快的發展速度,也有利于協調各方面矛盾,促進社會和諧。從可能看,根據07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08年實現這一發展速度是完全可能的。
第
二、安排全社會投資42億元,其中工業生產性投入22億元,符合**現階段加快發展的實際和要求。只要我們繼續強化招商引資,推動項目落地,實現這一目標是完全可能的。
上述安排體現科學合理,適當留有余地的原則,有利于引導各方面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落實“點、線、面”發展戰略,真正把工作重心放在夯基礎、調結構、重投入、求發展上來。
(三)發展舉措。
1、堅持以工業為主導,突出抓好青龍新型工業城建設?!敖ㄔO工業強縣,實現跨越發展”,是多年來我縣孜孜以求、鍥而不舍的發展目標。我們要以更加求真務實的態度,堅持科學發展觀,不斷創新發展工業的理念,創新工作方法和舉措,緊緊圍繞目標,強力、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形成全黨抓經濟,重點抓工業的濃烈氛圍。一是要突出抓好青龍新型工業城建設,人力、財力、政策適度向新型工業城集中和傾斜,大力推進工業新城建設,科學完善工業新城發展規劃,合理確定功能定位、主導產業,全面提升園區功能,增強園區吸附力,積極尋求園區拓展空間,以“融入**,合作新津”為重心,與新津共同打造以承接大化工等高科技項目為主的“新彭工業園”,逐步形成以“新彭工業園”為前沿對接點,以新型工業城為核心區的新的工業格局;二是要轉變工業發展方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不斷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重點突出化工、輕紡、機電、材料四大支柱產業,打造三大產業集群,逐步形成以廢舊金屬再生利用循環經濟園為龍頭的循環經濟產業集群,以精細化工、機電、現代紡織為主的新技術產業集群,以食品為主的農副產品深加工集群;三是要創新招商方式,既著重招商引資,更著重招商選資,增強招商引資實效。圍繞**產業轉移,結合**產業發展趨勢,千方百計引進世界500強和國內100強、行業前10強企業,把招商引資工作推向一個新水平。
2、推進旅游發展,突出抓好黃龍生態宜居城建設。抓住**市市政中心南移和發展**平原城市群的良好機遇,抓住市委、市政府整體開發三蘇祠、黑龍灘、彭祖山黃金三角旅游帶的契機,結合我縣旅游發展現狀,科學制定旅游產業發展規劃,在“對接**”上做文章,在增添措施上動腦筋,在落實行動上求突破。依托**•金碧天下項目,充分利用牧馬山、黃龍溪良好的生態優勢和交通、區位優勢,建設黃龍生態宜居城,帶動黃龍片區旅游三產快速發展。加快彭祖山綜合開發,抓好彭祖山長壽養生主題度假區等旅游項目招商工作,把彭祖山打造成為**旅游文化的重要版塊。大力發展高檔農家樂,生態觀光農業和現代服務業,加快青龍柏楊湖生態開發步伐,全方位、高品質推進我縣旅游產業發展。
3、推進城市發展,突出抓好縣城中心商貿區建設。縣中心城區包括南、北新區以及兩江匯合處,根據城市性質定位為“**市圈內的衛星城市,以長壽文化為特色的濱江園林城市”,可聯片開發,一體打造縣城中心商業區,在開發中突出“濱江”、“園林”、“山水”和“長壽文化”特色。在推進城市建設的過程中,一是抓好規劃修編,科學定位。二是完善基礎設施,完善以聯接**為主的交通路網規劃,抓好岷江二橋建設,打通融入**的快速通道。啟動縣醫院、中醫院、一中和看守所、消防站等的建設,抓好污水處理廠的投運工作。三是抓好城市重點區域建設,縣中心城區及靈石片區,重點抓好舊城改造和房地產開發,優化人居環境,北部新區重點打造科教中心、信息咨詢、后勤培訓基地,支持**大學錦江學院二期建設。
4、積極開展統籌城鄉試點工作,加快統籌步伐,加速農村發展。借鑒**市統籌城鄉工作先進經驗,努力探索符合我縣統籌城鄉試點工作的新路子,吃透、用夠、用活國家統籌城鄉試點縣的政策,要緊緊圍繞土地整理、土地流轉方式、農業產業化、“一村一品”、新農村建設等做文章、做好文章。一是要做好統籌城鄉發展規劃,完成縣城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縣域城鎮體系規劃、村鎮體系規劃、產業布局規劃、城鎮居民安置小區和農村新型社區、聚居點規劃編制等工作;二是抓好城鄉產業發展工作,堅持以工業化帶動農業產業化,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扶持發展農業專合組織,探索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開展土地向工業、農業、三產流轉試點工作;三是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形成“四縱連一橫、一環繞**”的公路交通主骨架網絡,全年完成通鄉公路16公里,通村公路40公里,逐步形成便捷的城鄉交通網絡。
5、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建立健全節能減排的體制和機制,按照全國開展污染源普查工作要求及市政府《關于切實抓好節能減排工作的實施意見》精神,嚴格執行對高耗能行業的差別電價政策,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加強節能減排的源頭控制,把能耗和環境評價作為新開工項目審核的前置條件,強化工業、城市、農村污染源整治,優先發展高技術、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環保型產業,促進可持續發展,努力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
6、繁榮社會事業,推進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在全力抓經濟工作的同時,我們要把社會事業的發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努力推動**經濟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一是鞏固提高教育“兩基”實施水平,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積極發展現代遠程教育、成人教育、繼續教育,努力建設學習型社會;二是廣泛開展科普活動,倡導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科學態度;三是繁榮和管理并舉,促進文化事業健康發展,以迎奧運為契機,大力開展群眾文化體育活動;四是建立健全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和公共衛生體系,創建**省中醫先進縣;五是加強計生工作,確保符合生育率達91%,認真落實計生獎勵政策。
7、著力解決民生民本問題。全面推進“八大民生工程”,著力解決好群眾普遍關心的醫療、就業、教育、社會保障等問題,認真處理好涉及群眾利益的事件,妥善處置被征地農民拆遷安置、社會保障和后續就業扶持工作、企事業單位改制遺留等問題,維護社會的穩定和諧。
各位代表,**年各項目標任務是根據市上下達,結合**實際,體現加快融入**,加速“三城”建設,加強城鄉統籌的原則制定的,要實現這一目標任務,需要付出更加艱辛的努力,但我們深信,在縣委、縣政府堅強的領導下,在縣人大、政協的監督和大力支持下,全縣人民眾志成誠,振奮精神,迎難而上,不斷破解發展難題,各項目標任務完全也一定能夠實現!
附件:1、**縣**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表(草案)
2、**縣**年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主要指標(建議)
**縣**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指標
制表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制表時間:**年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