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網絡資源在語文學習中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語文教學與研究雜志》2014年第二十一期
一.明確學生的上網任務
新課標人教版初中語文每冊課本都有六次綜合性學習活動,每次活動的主題隨各單元課文主題的不同而不同,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活動題目和主題布置給學生不同的搜集資料任務。《說不盡的橋》(八年級上)可布置學生下載各種形式的橋的圖片,打印出來帶到班上展示,并在網上查找相關資料,給有特色的橋建立小檔案,內容包括:修建時間、地理位置、主要數據、作用與意義、建造者等,還可以附上關于“橋”的小故事。既鍛煉了學生上網搜集資料的能力,也鍛煉了學生整理資料的能力。有些方面資料的查閱,對中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搞不好還會勞而無獲,教師可盡可能地提供相關網站的網址。如《到民間采風去》(八年級下),推薦相關網址可查到“五五回陽九,沿著沙岸插楊柳;九九盡了九,冬去春來花草稠”、“一九二九莫伸手,三九四九水上走……”等科學準確的農諺。《背起行囊走四方》(八年級下)西部旅游網,中國旅游網,華夏旅游網。
二.借助網站,活動實踐
除了廣泛利用互聯網這個無所不包的資源,筆者認為要使綜合性學習課更加有質量,還可以在學校的專題網站里開設欄目進行探究活動實踐。如: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探索月球的奧秘》,活動前,我們在校園專題學習網站下開設了一個欄目:“月球之旅”,成立了我們班自己的“旅行社”,各學習小組又確立了本組的“旅游”主題。有的是開發利用月球資源,有的是揭開月球的面紗等。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開始借助網絡獲得了大量關于月球的信息,他們把這些信息加以篩選,存放在小組文件夾中。“旅客們”需要什么樣的“旅游產品”呢?我們又利用校園網進行了問卷調查:你知道關于月球的來源有哪些嗎?你想了解月球上有哪些可利用資源嗎?你認為在月球上能夠看到地球上的哪些景觀?你像知道“嫦娥奔月”的傳說故事嗎?你想體驗在月球上的生活嗎?在進行深入的調查后,各“旅行社”已經獲得大量資料,大家開始編輯處理,有的成員分析統計結果:32%的“旅客”對月球上有哪些可利用資源感興趣,21%的“旅客”想弄清在月球上究竟能看到地球上哪些景觀,27%的“旅客”希望將來能在月球上定居,13%的“旅客”或夢想與嫦娥共舞,或想品嘗吳剛的桂花酒,還有7%的旅客希望長大后能做楊利偉、費俊龍式的航天英雄。經過編輯分析,學生們又各顯神通創作了精美的“月球之旅紀念冊”,并上傳到學校的專題網站上,有的是網頁型的,有的是小報式的,有的就是幻燈片。
三.交流,小結評價
信息獲取了,還要給學生們提供交流的平臺。在老師的指導下,“月球驛站”的成員們通過校園網的專題學習網絡上的“在線交流”和即時問卷統計的技能,實現了校園網上的,同時在網上散發“月球之旅紀念冊”。通過交流活動,學生對撰寫活動小結和體會更得心應手,懂得了“探究創新”“相互交流”“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在綜合性活動實踐中是多么的可貴,這也正是新課標對學生素質培養所要達到的目標要求之一。總之,在綜合性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中要“積極利用網絡技術等信息技術手段”,以拓展綜合實踐活動時空范圍、提升實踐活動的實施水平。實踐證明,利用網絡資源開展的綜合性學習實踐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同時學生們在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中,拓寬了語文學習的領域,開闊了視野,學會了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培養了探究、創新、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
作者:馮敏單位:江蘇蘇州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