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職業教育學生能力的培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對高等職業教育辦學特色的認識
1.1裝備特色。高等職業教育要實現培養目標必須搞好實踐教學,實踐教學要有成效必須有好裝備。因此,高等職業院校應配備有助于培養中高等應用型人才的較先進的實訓教學設備,搞好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切實培養出高級應用型、操作型、管理型人才。
1.2師資特色。高等職業教育的師資特色是指高等職業院校應有學術和技術“雙高”的名師。一個名師能夠造就一支優秀的教學團隊,從而帶動一門學科,打造一個品牌專業,提高學校聲譽因此,高等職業院校應高度重視名師的引進和培養。一方面,可以高薪聘請知名技師和高級技工從事實訓教學等;另一方面,加強教師培訓,大力支持教師提高學歷、下企業鍛煉、考取資格證,從而提高教師的學術和技術水平。
1.3產、學、研合作特色。高等職業教育的產、學、研合作特色是指高等職業院校要加強校企合作,形成產、學、研相結合的教育機制。具體說,高職院校應聘請企業的工程師和有關的專家學者參與專業的設置和教學計劃的制定,聘用企業的一線技師任兼職教師進行實訓教學訓練,并把企業作為實訓基地和見習實習場地,加強高等職業院校的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增強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
1.4課程和教材特色。高等職業教育的課程和教材特色是指高等職業院校要有自己的特色的校本課程。因此,高等職業院校應組織專業教師和企業的技術人員共同編寫實用的教材,選擇、引進和翻譯國外的優秀的應用技術教材,加強實訓教材的編寫。
2、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途徑
2.1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激發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生能力的前提。學生對學習活動的興趣直接影響學生能力鍛煉的機會。一般來講,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活動,他們就會積極參加并作出較多的投入,這樣學生的能力就會得到更多的鍛煉,學生對學習活動不感興趣,漠不關心,抱有無所謂的態度,或者說學生是被迫進行學習的,這樣對學生能力的發展也就不會起多大作用。由此可見,學生有無學習興趣直接影響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教學中,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師應使學生認識到學習對自己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的間接興趣,然后采用生動的方法教學,使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去學習,以有利于鍛煉和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2.2注重精講多練,培養自主能力。高等職業教育教學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學習,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高等職業院校教學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自學為主,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課前,教師應根據教學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課堂上,教師應精講,讓學生多練;課后,讓學生圍繞案例和現實問題加以復習。這樣教學不僅能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而且也能夠很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2.3開展課堂討論,培養思維能力。思維能力是人的一般能力的核心,思維能力的形成對于知識的理解和綜合能力的培養都是至關重要的。因而,在教學工作中,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師更應該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和機會,采取多種方式,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比如,可以通過類比遷移的形式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通過合理想象的形式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通過多方思考的方式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通過突破常規的方式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等。在課堂上,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各抒己見,使學生較深刻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2.4加強實習實訓,培養操作能力。能力是在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高等職業院校應加強實習實訓教學,使學生有較多的動手機會,以切實培養的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為此,高等職業院校應教育教師創新教育觀念,重視實踐教學,落到實處,讓每一個學生較好地理解每一項操作技能要領,并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指導學生親自參加社會實踐;調整教學計劃,壓縮理論教學,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專業技能競賽,加強指導,展示教學成果;搞好實訓基地建設,提供良好的實訓條件,使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技能,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2.5創新思想觀念,培養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個體運用理論知識產生新思想和新產品的能力。這種能力不是少數人的天賦,而是人類普遍存在的一種潛能,在高等職業教育學生身上同樣也存在著創新的潛能。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師應創新思想觀念,打破常規,鼓勵學生參加創新實踐活動,指導學生進行創業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特別注重學生發散思維和反向思維能力的培養。為此,我們應為學生創造一個寬松、民主的學習的心理環境,以激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提高創新能力;應給學生一定的權利和機會,讓學生有時間、有機會能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從事創新性的實踐活動;應給學生提供創業成功的學生榜樣,受到成功學生良好品質的潛移默化影響,從而激發他們創業的心理需求;應通過各種專門的課程來教授學生一些創新思維的策略與方法,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
2.6采取多種形式,培養社交能力。社交能力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包括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人際協調能力、組織管理能力、領導決策能力等。社交能力是高等職業院校學生適應當今社會的一種重要能力,這要求高等職業院校在校期間重視學生社交能力的培養。為此,高等職業院校應加強對學生的交往指導,使學生掌握交往的知識和技能;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比如參與學生管理、各種競賽活動、勤工儉學、公益勞動、志愿服務、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等,使理論知識和交往實踐結合起來,從而提高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
作者:屈戰偉單位:濮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