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美術教育的闡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個性化”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特色美術貴在創新,而創新需要個性。我們都知道,學校教育應該促進學生有個性的發展,這才是教育的真正的價值。忽視個別差異性,泯滅個性發展,其實就是美術教育的悲哀。學生在美術的學習過程中,個體的差異性源于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興趣、愛好、感情、習慣、能力、氣質、素質等多方面的不同,作為美術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表現,開發學生的思維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在當代全球一體化的信息時代,國際藝術現場與實踐活動展示的是藝術家個性化的發展,在藝術的實踐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熟知的藝術語言,去實驗、實踐、實現身體在行為中的藝術狀態。然而今天我們所面臨的尷尬教育現狀卻是教育沒個性,沒創想。有的是機械化的教與學,“標準化”的復制和繼承,這與現代教育理念注重人文精神的培養、注重獨立思考、注重創新的觀念背道而馳。美術原本就是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我們的實踐是要有獨到見解和個性張揚的。支撐“實踐”的當然是“理論”的知識。身為教育者我們除了提升自身的技能、技法,思想觀念的更新尤為重要。要從“本本”“、標準”轉向“人本”,以“人”的個性、追求以及掌握知識的量和質為“本”。拋棄我們在傳統的美術教育中只看重技法的傳授和示范,忽視對作品藝術內涵的發掘和對學生主體情感的啟發。讓我們的學生真正地走進“畫”中,體會“畫”的魅力。
(二)明確美術教育的目標促進教學美術教育是立足“美術”學科而開展的教育活動。在美術教育系統中,我們既可以理解為是關于“美術”的教育,也可以是服務于“教育”的美術教育,這兩種不同的理解直接造成了教育理念的截然不同。由此,美術教育的內涵是復雜多變的,無論哪一種取向的美術教育,只要是發生在學校之中,它都離不開“教育”這種實現手段。在高校美術教育中,我們更多的教師將其理解為一種側重于“美術”的教育,其主要目的及功能就是努力實現美術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因為關注的是美術學科本身,故其教學內容過分地注重技法傳授,使得美術教育局限在技法教學的單一層面上,教育方式也未能游離“師徒傳授”模式。美術學科的重感情、重創造與重個性化特征,因而也一直未能在高校的美術教育中得到充分體現,才導致我們多數的美術教學出現學生高能力的模仿教師技法表現,而缺乏對作品的個人情感表達。當代教育非常強調通過對話、交流、啟發,喚醒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持續的內在學習興趣和動力,學會學習,在教師的幫助與指導下成為自我學習、自我發展的學習者。美術教育也應如此。在教育中的美術實踐活動可為受教育者學習生活、掌握經驗提供一個“窗口”,使人們學習到許多真實、具體、廣闊的生活圖景和各方面的知識。同時它對人們有著美化心靈、美化生活的意義與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明確美術教育的目標指向,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選擇有所側重,在強調美術教育的過程給學生帶來情意的積極影響時,重視的是學生在訓練過程中的情感態度的參與,而不是太過于關注學生作品完成的最終效果。高校美術教育應該是以美術學科教育為中心,兼顧學生個性心理發展,使學生的能力獲得提高的同時,內在品格也得到完善。
(三)美術教師思想轉型的重要性美術教師是美術教育中重要的知識傳播者,教師的專業素養及個人的教育思想觀念決定著我們高校中美術教育質的轉變。眾所周知美術十分重視個性的表現。任何一件美術作品,從制作到最后的完成都包含著藝術家不同程度的創造,否則這件作品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美術總是與創造相伴。同樣,美術教育在訓練學生的創造性能力方面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美術學科雖然有利于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但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處理不當,不僅不能開發學生創造力,反而會扼殺這種能力。我們一貫的美術教育模式就存在這一弊病,教學中注重臨摹,重技巧技能的訓練,學生學習美術被套上了許多框框,創造力受到極大抑制。因此美術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并不是單純的把美術知識與技能直接地傳授給學生,而應該是要教會學生在接受美術知識與技能過程中學會如何“學習”,并非機械的復制模仿。
同時,美術教師還應該清楚認識到,美術教育首先應該是通過訓練人的感覺器官,讓學生具有一雙審美的眼睛。因而在美術教學的各種實訓學習中,注重學生對形式特征與形式美規律的感受,如形體、空間、質感、光色、節奏、韻律、多樣統一、對稱、均衡、對比、調和、反復、漸變等,才能提高學生的視覺審美,從而培養出學生的創造力。雖然一直在對美術“技能”教育有很多質疑,但并非完全否定“技能”在美術教育中的重要性。作為高校的美術教育,它應該顯示的價值既在“美術”,又在“教育”。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把握好度,在技能的訓練中,通過不斷的動手操作讓學生學會造型必須掌握的一定技能技巧,如用線、用色、構圖、空間處理等基礎知識。
此外,美術理論知識的教育也至關重要。美術教師除了向學生傳授與美術技能有關的理論知識外,還必須配合美術技能對學生實施美術理論教育。通過美術理論知識的教育,學生在美學基礎、美術史常識與文化以及美術作品的欣賞與鑒賞、批評等多方面知識獲得系統的教育,從理論的角度提高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使學生不僅具有一雙審美的眼睛,而且,對美術史及文化現象有著全方位的了解,并在文字的表述方面獲得提高。只有這樣我們的美術教育才真正做到了人類文化的繼承與傳播。
二、結語
美術教育是一種為實現教育目的而組織起來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它的基本任務是對人類社會所積累的文化科學知識與技能、社會道德與思想意識,有選擇地進行傳授,使人類的文化綿延不斷地傳遞與發展。對于美術人才的培養,雖然可以通過多種教學活動來實現,但明確的教學目標,注重個性化的培養,是美術教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最基本、最有效的教育途徑。作為知識傳播者的教師必須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更新自我的教育觀念,才能是我們高校的美術教育培養出有質量的學生。
作者:字艷芬單位:云南省臨滄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藝術與體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