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理國國防意識培養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通信技術的發展,新媒體成為與大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最密切的工具,對大學生愛國意識和國防意識有很大影響。分析當前新媒體相關工具平臺對大學生國防意識的影響,提出新媒體時代培養大學生理國國防意識的途徑。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理國;國防意識;培養
新媒體時代是互聯網技術進一步發展的時期,虛擬的網絡空間將世界各國連接到一起,其中存在很多不良思想,很可能會逐漸侵蝕我國大學生的思想意識,使他們逐漸喪失愛國意識和國防意識。高等院校應充分利用新媒體時代的各種教育資源,加強對大學生國防意識的培養力度,這對國防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新媒體對大學生國防意識的影響
1.削弱了中華文化的影響力新媒體網絡的普遍應用,拉近了人與人之間時間和空間的距離。全世界通過互聯網絡這個媒介逐漸形成了一個緊密相連的地球村,所有人都可以在這個虛擬世界里同其他人進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溝通。但現實情況是,在世界互聯網絡內通用的交流語言是英語,而中文在所用語言種類中只占不到半成,這種情況使資本主義國家能夠更加便捷地對我國人民開展意識形態領域的滲透。在意識形態的沖擊下,很多大學生很難經受得住資本主義不良思想的誘惑而走上不歸路,國防意識消失殆盡,為高等院校開展國防意識教育工作產生一定的負面作用。
2.淡化了大學生的憂患意識憂患意識是指人們對自身、集體、國家的前途、發展以及命運等方面潛在危險的警覺,時刻反思而形成的責任和使命感。現階段,有些大學生在不斷發展的新媒體網絡面前逐漸喪失民族危機意識。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催生了很多游戲以及娛樂功能,一些大學生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自身具有的社會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消失,民族憂患意識更是淡薄如紙。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冷戰格局成為過去,但西方發達資本主義的強權政治與霸權主義仍未遠去。西方發達國家企圖分裂中國的狼子野心始終存在,一直致力于對中國圍追堵截,在國際上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玷污中國形象,想方設法阻止中國前進的步伐。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國際局勢與國防安全方面都發生新的變化,一些大學生迷失在虛擬網絡世界中,嚴重阻礙國防意識的形成和發展。
3.阻礙了大學生國防意識的發展隨著我國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十分迅速,由于具有交互性與開放性的特征,西方發達國家不斷利用互聯網平臺對我國人民進行意識形態方面的滲透。互聯網技術對于我們來說有利也有弊,一方面為大學生獲取信息資源提供極大便利,另一方面為資本主義國家的不良文化的擴張提供便捷的條件。西方發達國家利用網絡媒體進行不良信息的傳播,如拜金主義、利己主義等腐朽思想不斷侵蝕現代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念。從大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及特點來看,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處于形成時期,有較大的思想起伏,他們對是非善惡的辨別能力比較弱,對于網絡媒體中傳播的信息常常不能做到合理認知,很容易被不良信息影響而走上錯誤的道路,致使國防安全意識淡薄,在很大程度上對我國的國防事業造成嚴重阻礙。
4.弱化了大學生的國防意識當前絕大多數大學生很看好航空航天技術和現代國防技術等領域,普遍認為這些領域對專業技術要求太高,如果專業不對口是不會進入這些領域謀求發展的。還有一些大學生認為學生的任務只是學習,如果發生戰爭,那是軍隊的事情,國防科技等相關方面事情與自身聯系不大。現階段的大學生要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找工作是他們的頭等大事。社會與家庭帶來的壓力使很多大學生只學習專業課,忽略選修課的學習,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專業課教師錯誤觀念的影響,他們僅重視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大學生很難再抽出來一部分精力或時間了解和熟悉國防相關知識,尤其是一些軍事理論課程很難提起他們的興趣。因此,盡管國家三令五申,學校沒有提高學生國防認知的良好氛圍,難以促進大學生形成較強的國防意識。
二、新媒體時代培養大學生國防意識的途徑
1.打造校園網絡文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促使國內高等院校不斷加大校園基礎設施建設。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互聯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使高校相繼建立了自己的校園網絡教育平臺,在軟件和硬件方面都投入很多資金,這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還是高等院校培養大學生國防意識的有效平臺。高校應不斷加大校園網絡管理力度,實時監控校園網絡信息數據,采取有效方式引導學生文明上網。同時,大力提高高校國防教育教師的網絡技術水平,合理利用校園網絡培養學生的國防意識。此外,高校要從正面引導和宣傳,讓學生及時從校園網獲取有效信息并保證信息是正面、積極向上的。高校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校園網絡教育的核心,不斷增強大學生的國防意識和愛國熱情。高校國防教育教師應充分利用校園廣播、社團等學校資源將大學生的業余生活豐富起來,將國防意識融入各種娛樂活動中。只有充分利用校園網絡平臺,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國防意識。高校應加強對國防教育教師隊伍的計算機技術的培訓,提高教師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另外,高校國防教育教師應利用互聯網技術主動獲取國防相關新聞等信息,以促進與大學生的進一步溝通和交流,從多個方面將國防意識傳遞給大學生。
2.利用新媒體手段增強大學生參與國防的積極性大學生群體是我國未來幾十年國防事業發展的人才資源基礎,高校對大學生國防意識的培養,要從對國防活動的認可與參與程度以及大學生履行國防義務的自覺性方面著手。高校應通過教育活動讓大學生意識到自身在國防安全方面所要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不僅要將國防教育相關約束與規范機制的作用充分發揮,還應從各個方面進行滲透和影響,為大學生打造積極的國防教育氛圍,促進大學生互動思維的良性發展。隨著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節奏也不斷加速,他們的空閑時間逐漸零碎化和壓縮化。手機移動網絡為代表的新媒體在很大程度上對過去教育手段的不足進行有效彌補,學生可以通過手機網絡隨意交流信息,如微信、微博、頭條等新媒體網絡產品深受廣大學生青睞。以國防軍事題材為主的一些軍事網站和論壇吸引很多大學生交流和發表自己的國防觀點,展示自身個性的同時,相應增強了參與國防的意識。高校應跟上時代步伐,利用新媒體工具建設自己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平臺,把國防教育滲透到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各個方面,以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國防教育活動。國防教育教師應利用多媒體工具建立國防教育相關論壇、帖吧等,開發國防教育相關小軟件,不斷引導大學生增強國防意識,主動參與國防活動。
3.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大學生國防意識從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可以看到,在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有仁人志士進行救國救亡活動,這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高等院校應利用我國的優秀文化傳統對大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以中華文明中的各種優良精神激發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是逐漸促進他們愛國情感的形成,不斷提高中華民族的凝聚力,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大學生國防意識的增強表現在他們更加關心國家安全與前途,更加關心國防事業的強大與發展,維護國家和民族尊嚴,這體現了大學生的道德素質與民族意識。很多大學生國防意識淡薄,缺失民族和國家危機感,對國家政治與軍事方面表現得相對淡漠。對于大學生普遍存在的情況,高校應從國家的實際情況出發,合理開展國防教育,以增強大學生的憂患意識和危機感。例如,請相關學者或專家就國防問題開展報告會,拓展學生國際視野的同時使他們從內心深入理解祖國統一是所有華人的共同意志,加強大學生在國家主權統一方面的國防意識,增強他們居安思危的心理狀態。強烈的愛國熱情、文化歸屬感和民族認同感以及國防責任感是高校國防教育活動的主要目標。大學生國防意識和愛國熱情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過長期不斷的國防教育活動才能實現。利用新媒體平臺將國防教育活動生活化和日常化,可以為大學生提供主動參與國防知識交流互動的機會和平臺,增強大學生自身與集體之間、師生之間以及軍民之間的互動交流,將國防意識在無形中融入大學生的生活與學習之中,促進大學生愛國熱情與國防責任感的統一,使大學生時刻關注國家安全,不斷提高國防素質,以民族大義為先,以備國之所需。
三、結束語
總之,新媒體網絡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高等院校應充分認識新媒體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建立校園網絡,利用新媒體相關資源不斷加強大學生愛國熱情和國防意識的培養,為我國國家安全貢獻一分力量。
參考文獻:
[1]俞雅蓮.增強大學生國防教育意識的實效性對策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
[2]李妍.高職院校大學生對國防知識認知及入伍意愿——以某高職院校為例[J].山海經,2015
[3]陳俊.淺談大學生國防意識的現狀分析[J].民營科技,2016
[4]蔡安成,徐進,郝丹.試論高校國防教育任務和提升國防教育成效的對策[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
作者:王敏 單位:宿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