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英語特殊否定句式的句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外國語文雜志》2014年第三期
1.“notthink”類否定句的句法語用闡釋
20世紀初,形式語言研究的鼻祖Chomsky為了進一步簡化句法操作,將形式句法研究從最簡單主義進一步推進到語段理論階段。語段即句法加工的階段,是一個實現語義和形式加工的基本單位。按照句法加工的左向合并順序,Chomsky設定V、v、T和C為語段。其中VP、TP為不完全語段,vP和CP為完全語段。因為在句法加工到VP和TP階段時,語義合并完成但形式加工還有賴vP和CP(Chom-sky,2001:256)。而vP和CP作為句法加工中完成了語義和形式加工的語段,按照Chomsky的論述,會直接進入句法拼出操作,完成句法實現。而一俟句法實現,vP和CP就構成了一個相對封閉的句法島,島內成分不能移出(Chomsky,2005:41-76)。按照形式句法的這一界定,成分移位的先決條件是,首先在vP和CP語段的中心語位置應該包含一個容留空位(emptyplace);同時vP和CP在形式層面應該包含一個未經核查的邊緣特征(edgefeature),該邊緣特征負責吸引段內成分到語段邊緣,以便后續句法操作得以實現(Chomsky,2005:41-76)。簡言之,容留空位提供移位的可能,邊緣特征提供移位的動力(drivingforce)。基于上述理論,從形式句法層面認定“Idon’tthinkheisagoodstudent”這樣的句式中存在否定移位有困難。這類特殊否定結構中否定詞既缺乏移位動力,又缺乏容留空位。我們以下列兩句來具體分析:(1)Whodoyouknowisagoodstudent?(2)Ithinkheisnotagoodstudent.對于第一句,從句部分占據C成分中心語位置的who由主句T成分的邊緣特征(在傳統轉換生成語法那里解釋為疑問特征)引發移位,生成現在的句法形態;對于第二句,從句內部的否定成分not不能從從句內部移位至從句主語he之前。該從句存在一個隱性的標句成分中心語,即C成分中心語that。該中心語成分不具備可以誘發從句內否定成分的相關邊緣特征,因此不能將從句內否定副詞not提升移位至C的外標識語位置。按照生成語法近期理論的連續層階移位原則(Adger,2005:161-193),如果從句內的否定詞not不能先行移位至從句的邊緣位置,其更不可能一步到位地移位至主句助動詞之后。因此,在“Idon’tthinkheisagoodstudent”一句中,主句副助詞之后的否定副詞not并非由從句移位而來。先前為了界定的方便而為該類句型設定的否定移位稱謂應該取消。這類句型不存在所謂的句法意義上的否定移位。本研究認為,“Idon’tthinkheisagoodstudent”類句型相對特殊的否定現象基于語用。從語用的言說者層面看,在主句中添加否定副詞成分,而在語義上否定從句的謂詞成分,誠如Horn所言,遵循的是禮貌原則;而從語用的聽話者層面看,該類句型的推理則基于特殊的言語行為特征。從言說者層面看,相比“Ithinkheisnotagoodstudent”,言說者通過在主句主動詞上添加否定詞not,使否定詞遠離其否定的從句內成分。否定判定的語義削弱,進而使表達的武斷性減弱,因而表達遵循了禮貌原則。對此,前期的學者已經做了很多研究,這里只再作強調。從聽話者層面看,聽話者能對“Idon’tthinkheisagoodstudent”做出“Ithinkheisnotagoodstudent”的句法推理,則基于Ithink結構自身特殊的言語行為特征。深入理解該結構特殊的言語行為意義,需借助Halliday功能語言學當中的語法隱喻。Halliday的語法隱喻體系,以其語言功能作為劃分理據,分為概念隱喻,人際隱喻和語篇隱喻(Halliday,2000:196-201)。其中Ithink類結構關涉人際隱喻,因此語法隱喻中的人際隱喻將作為相關探討的重點。Halliday認為,作為與人際功能有關的隱喻性表達包括情態隱喻和語氣隱喻。而傳統句法表達中的Ithink結構則同情態隱喻有關。如果主客觀的情態化意義由情態副詞或頻度副詞提示,則可能性和頻度語義同情態副詞和頻度副詞的句法表征具備一致性。這時,意義隱含在主觀隱性或客觀隱性之中。如果由于語篇或表達的需要,說話人采取顯性的表達式,即將原句當中所隱含的意義明確化,這就是情態隱喻。如以下(3)(4)為例:(3)Marywillknow.(主觀隱性)(4)IthinkMaryknows.(主觀顯性)將(3)界定為主觀隱性句,主要是因為will實際體現了說話者的主觀意志,但是說話者隱身而將主觀意志通過情態助詞will加以體現。(4)之所以為主觀顯性,是因為說話者以第一人稱自指的形式出現在結構中。主觀顯性句為句法隱喻,因為按照Halliday的界定,可能性語義通過既往的句法形式情態助詞得以體現是一種慣常的“一致式”;而以顯性的表達式出現則為不同慣常的表達,可視為隱喻。本研究認為,以第一人稱具體行為(Ithink)提示主觀的對于命題的態度或意愿,具有直觀形象的特征,這符合隱喻的修辭學本意。回到對于相關句式的語用探討。Halliday對Ithink類句式的句法隱喻界定,為我們對該類句式及其否定結構的語用推理提供了重要參考。從語用角度看,Ithink類句式由于用句法隱喻的手段來提示主觀性,構成一類特殊的言語行為。按照Austin(1962:147)和Searle(1969:16)的分類標準,Ithink類句式似乎應該歸入判定行為或斷言行為。因為Searle所歸納的斷言行為就是Austin判定行為的變體(蔣嚴,2011:341)。為了論證簡便起見,只以判定行為為例來闡述。Austin在分析英語施為動詞的基礎上,以不同語力為標準將語力行為分為五類。其中第一類即為判定行為。判定行為的內涵是,根據所掌握的事實和理據對客觀情況做出判定。其外延包括描述、估計、推斷、開罪等。這類行為的有效性完全可以用所判定的命題內容的真值去衡量。如果被描述的內容是真的(符合事實的),那么該描述行為就是有效的。表面上看,Ithink類句式似乎可以歸入判定行為的推斷行為次類,但是實際并非如此,如果從行為效度衡量,Ithink不能歸入該類。因為Ithink提示的僅是主觀性,主觀性的效度不能用其所判定命題內容的真值衡量。如下列兩句:(5)Ibelieveheisagoodstudent.(6)Ithinkheisagoodstudent.對于(5),heisagoodstudent命題內容若為真,則Ibe-lieve行為有效。反之則無效。可記作:Ibelieve(validity+)→heisagoodstudent(value+)Ibelieve(validity-)→heisagoodstudent(value-)對于(6),不管”heisagoodstudent“命題內容是否為真,Ithink都提示主觀性。其主觀性的效度不受命題內容真值的影響。可記作:Ithink(validity+)→heisagoodstudent(value+)Ithink(validity+)→heisagoodstudent(value-)從認知語義角度看,believe具有主觀加判斷的雙重語義,即其既表現主觀的思考,同時又強調思考的結果。命題內容為真,則判斷行為有效,思考結果正確;命題內容為假,則判斷行為無效,思考結果錯誤。而think作為隱喻化的主觀手段,只具備主觀語義,即其只表示思考這一行為。命題內容為真,思考這一行為有效;命題內容為假,思考這一行為仍然有效。在這個意義上,表達思考的主觀性效力不受命題內容的制約。所以,Ithink類表達具備同Austin或Searle所界定的傳統言語行為不相類的施為特征。其并不具備判斷性或斷言性,而只以隱喻化的手段提示主觀思維。我們不妨將這類言語行為界定為主觀性言語行為。在語用上,正是Ithink類表達所具備的特殊言語行為特征,決定了“Idon’tthinkheisagoodstudent”在語用推理上有其特殊性。由于think只表達主觀思考之意,而不具備判斷性。在think之前添加否定成分not如果語義上指向think,按照“語言否定把一個概念變成它的矛盾概念”(葉斯柏森,1985:464)的界定,其表達的主觀思考之意相應變成其矛盾的觀念,即思考行為的矛盾面,不思考。但是,這樣的語義指向卻會產生邏輯悖論。因為“Idon’tthinkheisagoodstudent”句中的從句成分恰恰提示了思考的內容。在同一個句中,主句提示思考行為的對立面不思考,但從句卻呈現了思考的內容。這本身構成了邏輯悖論。這樣,在語用推理層面,言語聽者只能作出not否定從句內容的推理。因此,就“Idon’tthinkheisagoodstudent”類特殊否定結構而言,言語的說者將not直接加在主句的副助詞之后,使其遠離真正否定的從句內容遵循了禮貌原則,以降低否定的武斷性。而該類句型獨特的言語行為特征使言語的聽者在對該類句型進行語用推理時,將not否定的語義指向從句內容,而非think本身。
2.“notbecause”類特殊否定的句法—語用闡釋
從形式句法角度分析,“Idon’tlovehimbecauseheisrich”與“Idon’tthinkheisagoodstudent”有很重要的差別。對于后者,否定副詞not不可能由從句內部提升移位至從句C成分的外標識語位置,因為C成分缺乏相應的邊緣特征,進而not不能后續移位至主句。對于“Idon’tlovehimbe-causeheisrich”,否定副詞著落的可能位置是because之前,或者是主句助動詞之后。這使得該句具備語義上的歧義。在句法推導中,如果not直接在主句助動詞之后進入推導,則這一否定在形式和意義上匹配,并不構成特殊否定。因此,本研究只探討在語義上not位于because之前的情況。本研究認為,從形式句法層面看,“Idon’tlovehimbe-causeheisrich”類特殊否定存在not移位提升的情況。這一移位提升之所以可能,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認定。首先,如果將because引導的原因狀語從句界定為一個C成分,則because作為標示句子從屬語義的標句成分,即可被認為是C中心語。由于在句法推導過程中,否定副詞在該C成分之后進入句法推導。其著落在C中心語的外標示語位置。按照語段理論的界定,位于語段邊緣外標示語位置的語法成分可以被語段外的語法探針探查并加以吸引,形成移位提升。這表明,not現在所處的句法位置是一個可移位的位置,但是其移位的動因卻很難在句法層面找到。下文將結合語用動因加以闡述。其次,黃國文等學者結合功能語法的語義分析,一改傳統語法對because從句中心語because的連詞屬性認定,將其界定為介詞(黃國文,2012:815-823)。作為一個介詞中心語,位于其邊緣的否定副詞成分仍然可以被主句內助動詞探針感知并引發移位。而相關介詞結構的結構變化也印證了這一點。如“Hestoodnotatthegate”可以相應改寫成“Hedidnotstandatthegate”。這表明,將該類特殊否定界定為移位有據可循。從言說者的語用動機來考察該類特殊否定結構not移位的原因,禮貌原則不適用。禮貌原則體現在否定結構中,主要是使否定副詞遠離被否定的對象以減弱否定判斷的武斷性。而該結構中because從句從語用動機來說恰恰是要著重否定的。該結構之所以產生否定副詞的提升移位,從言說者的角度看,主要是出于說話人經濟原則。葉斯柏森在研究了多種語言連系否定結構演進時,提出了連系否定結構的演變傾向。他認為:“當連系式被否定的時候,否定副詞通常被動詞吸引,在許多語言中采用弱化的ne或類似的置于動詞前的小品詞,有時和動詞合為一體(如比較早期英語中的nis,nill);在現代英語中我們用do結構(doesnotcome,doesn’tcome)。”將他的這一思路用來分析“Idon’tlovehimbecauseheisrich”類存在提升移位的特殊否定很妥帖。該句深層結構中原來位于because之前的否定副詞not,被主句中助動詞吸引,便可以一種弱化的否定形式n’t出現。眾所周知,說話人經濟原則是一股以簡化為目的的力量,說話人希望自己說得盡可能少,最理想的情況是用一個聲音來表達一切意義,以減少自己編碼的困難(Horn,2004:231)。相比直接使用not,弱化的n’t表達在語用上更為經濟。同時比較“Idon’tlovehimbecauseheisrich”和“Ilovehimnotbecauseheisrich”,對于后句,love雖無表層的時、體、數特征,但在句法編碼的過程中時、體的編碼及數的匹配是必須進行的。另外,在because之前添加not的語義合并,又是一個編碼過程。而在移位提升句中,這兩個編碼過程被合并為一個過程在don’t的合并操作上一次完成。這體現了說話人經濟原則中用一個聲音來表達多個意義以減少編碼困難的語用要求。這個例子也體現了句法經濟原則和語用經濟原則的不對稱性,即句法經濟原則在某些情況下讓步于語用經濟原則。Chomsky(2005:41-76)在生物語言研究層面和語段層面提出了轉換生成語法新的經濟原則,即句法推導應該減少語言機能的負擔。具體到合并和移位兩個基本的句法操作而言,合并只涉及語義和句法匹配,而移位則在先行合并而仍有未核查的句法特征的情況下再行合并。因此,就語法推導而言,移位較合并為不經濟。但是,在這個特殊否定例子中,not的提升移位雖然在句法推導上不經濟,因此在句法意義上找不到其合理的動因(drivingforce)。而其滿足了以一個聲音表達多個意義,減少編碼困難的說話人經濟原則。這樣,否定副詞的移位提升就在語用層面找到了動因。此處,句法經濟原則讓步于語用經濟原則。就聽話者而言,理解“Idon’tlovehimbecauseheisrich”類特殊移位可以結合語用預設來進行。預設本是邏輯語義學的研究命題,但被納入語用研究范疇后也成為語用研究的熱點話題。邏輯語義的預設,又被稱為前提,先設和前設,指的是說話者在說出某個話語或句子時所做的假設,即說話者為保證句子或語段的合適性而必須滿足的前提。例如“小王是講師”這句話的語義預設是“存在小王這樣一個人”,其句子真值才有了前提。預設具有語用性,“言者S,通過所講的話語X,預設Y”。這就意味著,言者S通過預設Y設定了話語的背景信息。語用預設能夠隨著語境的改變而改變,其可取消性則是這種改變的明證。按照Kempson的觀點,“傳統的邏輯語義預設觀有一個公認的問題,即存在預設可能臨時被取消的問題。”(Ruth,1978:56)如在“TheFrenchKingisbald,butinfactthereisnoFrenchKing”一句中,預設被取消。本研究認為,預設作為命題的前提,在很多情況下具備主觀性(是一種假設),當這種主觀性同客觀情形相抵牾時,就必須在語用層面加以取消。從語用預設的可取消性出發,很多學者做出了否定結構具備歧義的界定(袁毓林,2002:110)。以“TheFrenchKingisnotbaldbecausethereisnoFrenchKing”為例,“TheFrenchKingisnotbald”實際上否定的是預設。這樣,對于一個否定結構就存在或否定預設,或否定命題的歧義。但是,除非語用明示預設不成立,在一般的語義層面,否定結構并不具備歧義。因為單單就“TheFrenchKingisnotbald”而言,聽話者不會認為不存在theFrenchKing。對于否定語用預設所帶來的命題推理,也應該有不同于常的設定。仍以“TheFrenchKingisbald”為例,沒有法國國王,法國國王是禿頂自然是錯誤的命題,因為預設為假,命題必為假。而它的反面,法國國王不是禿頂卻為真。語用預設分析對聽話者的邏輯推理意義更為重要,因為說話者很少主動預設某一語義信息。我們可以結合上述分析探討“Idon’tlovehimbecauseheisrich”一句的語用推理。不妨將“Idon’tlovehim”視作一個預設,其含義為存在一種“我不愛他”的情形。而將becauseheisrich視作一個命題,其含義為是“因為他富有”。按照肯定預設做語用推理,“我不愛他是因為他富有”當然可以,但是這種語用推理同常理相悖。而按照否定預設做語用推理,則為“我不愛他是因為他富有,但事實是我愛他。”聽話者做了這樣的否定預設后,“是因為他富有”這一命題為假,而命題的反面“不是因為他富有”則為真。這樣,一種不違背常情,基于否定語用預設的語用推理就生成了。聽話者所做的語用推理吻合了說話者的本意。這類特殊否定也再一次證明,對于說話者經濟的語用原則往往會造成聽話者領會意圖的費勁,聽話者不得不按照特殊的途徑做更多的語用推理以順應說話者的本來意圖。
3.“notuntil”一類特殊否定的句法—語用闡釋
既往的句法研究都認為,如“Ididn’tleaveuntilhecame”類表示延續的時間主從復合句,主句之所以用否定型,在于主句的謂語動詞是非延續性動詞,應該用否定型以和表示延續的時間狀語相匹配(夸克,1985:1494)。本研究認為,“Ididn’tleaveuntilhecame”也是否定移位類特殊否定句式,可以給予同“Idon’tlovehimbecauseheisrich”類特殊否定類似的句法—語用闡釋,即“Ididn’tleaveuntilhecame”是“Ileftnotuntilhecame”經過移位提升后演變而來。其主要依據如下:從句法上看,“Ididn’tleaveuntilhecame”類句式的兩種強調式變體分別為“Notuntilhecamedidheleave”和“Itwasnotuntilhecamethatheleft”。強調式往往強調作為一個整體語義的句法成分。notuntilhecame之所以可以被強調,恰恰證明notuntilhecame是整體表時間信息的狀語成分。因此,就“Ididn’tleaveuntilhecame”結構的深層而言,真正的時間狀語應該是notuntilhecame。可以結合“Idon’tlovehimbecauseheisrich”加以分析,其強調式也正是“ItisnotbecauseheisrichthatIlovehim”。在這一強調句式中,原句中作為一個整體語義的原因狀語成分notbecauseheisrich得到強調。由此也可以反證,同為狀語從句的until句型,其深層結構也應是notuntilhecame。經過移位提升后,表層結構為“Ididn’tleaveuntilhecame”。從語義上看,“Ididn’tleaveuntilhecame”所表達的語義重點是“他來了我才離開”,而并非沒有離開的狀態持續到他到來,因為表達這樣的語義可以直接使用類似“Istayeduntilhecame”的表達。如果以時間軸來表示,“他來”作為一個坐標,則在該坐標左側可以用“Istayeduntilhecame”來表達。而在該坐標右側,行為應該指示left,時間應該指示until的反面notuntil,有類似beyond的語義。綜上,“Ididn’tleaveuntilhecame”應該指稱時間坐標右向的行為,即在該時間點后離開。表達這一語義的深層結構應該為“Ileftnotuntilhecame”。由于該類否定在句法語義上都類似“Idon’tlovehimbecauseheisrich”類特殊否定,存在否定移位。其語用闡釋也類似。從言說者角度,該類句式的形成主要是遵循了語用經濟原則。not可以移位提升,其提升后以縮略的形式后綴在主句助動詞之后,didn’t既表達了時態意義,又表達了否定意義。使一個句法結構具備雙重意義。從聽話者角度,該類句式也按照否定預設做語用推理,“我沒有離開直到他回來,但事實是我離開了”,則“直到他回來”這一命題為假,而其反面“在他回來以后”為真。這樣,該句的意義就被推理為“在他回來以后我離開”。我們可以用一個表格將上述三類特殊否定現象的句法—語用闡釋加以歸納。
4.結語
本研究對英語中的特殊否定結構,即在句法形式上否定主句謂語動詞,而在語義上否定從句謂語動詞類結構進行了結合形式句法的語用研究。從形式句法看,特殊否定包含存在移位和不存在移位兩種類型。對于不存在移位的notthink類特殊否定結構,從言說者角度看,主要是遵循禮貌原則;就聽話者而言,在語用推理上則基于think類動詞只指示主觀而不做判斷的特殊言語行為特征。對于存在移位的notbecause和notuntil類特殊否定結構,從言說者角度,主要是遵循語用的經濟原則;就聽話者而言,在語用推理上則基于否定預設對相反命題所做的真值判斷。
作者:張智義單位: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