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傳統出版機構融合發展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傳統出版社在面臨數字化技術發展的當前,既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也迎來技術革新的機遇。文章就如何融合發展、轉型升級,如何積極順應時代需求、把握發展大勢,利用“互聯網+”的思維方式,數字化、全媒體化的技術手段,打破邊界,淺談傳統出版機構積極發展的建議。
當前,隨著移動互聯網、媒體技術,乃至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傳統出版需要面對讀者閱讀方式和閱讀習慣,逐步從相對單一的傳統紙介質開始,分散向新興媒體轉移,讀者閱讀內容加緊向電子書、在線閱讀、手機閱讀等數字出版的全新載體的轉變形勢。傳統出版已經在固守傳統和轉型升級、融合發展的岔路口。業界通常稱2014年為“媒體融合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近幾年,在國家的倡導和自身發展的背景下,許多傳統出版機構都在探尋新的發展之路,在數字出版、媒體融合等方面也做出許多嘗試,以適應全新時代的要求。作為出版機構,隨著文化體制和新聞出版體制改革的深入,一方面面臨著國家政策扶持、鼓勵體制機制創新、支持企業做強做大的重要發展機遇,另一方面也面臨著市場競爭加劇、讀者閱讀方式轉變、信息網絡傳媒沖擊等嚴峻挑戰。出版行業正處在加速轉型升級、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加快融合發展的時代。本文將結合傳統出版工作特點及產業技術發展趨勢,淺談傳統出版機構發展的幾點思考。
1清醒認識,主動融合
數字化時代的來臨,使傳統出版單一的業務模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數字化帶來的閱讀方式的改變,內容創作形式和市場需求的多樣化,推動并迫使傳統出版必須走融合、轉型、升級的路徑。出版機構在堅持做好傳統出版業務的同時,應該要有融合發展的理念,也就是要有互聯網思維,包括用戶思維、大數據思維、平臺思維、跨界思維等,要打破思維定式,打破行為慣性,打破路徑依賴,按照全新的理念來謀劃生產和經營。在充分發揮傳統紙質出版和數字出版等不同出版形式優勢的基礎上,促進出版業可持續發展。1)擁抱技術革新。進入數字互聯網時代以來,技術的不斷進步,各種媒介通過“互聯網+”思維方式,不斷跨界融合,前所未有地推動了出版產業的變革。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新技術,使原有的行業邊界日益模糊,產業間的融合日漸加快加深,傳統出版的生產流程、傳播渠道等,也因為技術的變革,而發生著急劇的變化,傳統出版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產業環境正被深入、徹底地改變著,新的出版產業生態體系正在逐步構建、成型。因此,傳統出版單位要有清醒的認知,需要以內容為核心,擁抱信息技術的變化和革新,跟上數字化出版轉型的大潮。2)領會政策導向。近些年,對于出版業的融合發展、轉型升級,國家相關部門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性文件,如2009年,國務院的《文化產業振興規劃》;2010年,新聞出版總署先后的《關于進一步推動新聞出版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快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發展電子書產業的意見》;2012年“兩辦”印發的《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14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聯合財政部下發的《關于推動新聞出版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等。尤其是2015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聯合財政部下發《關于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了要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把傳統出版的影響力向網絡空間延伸,滿足出版業鞏固壯大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履行文化職責、尋求自身生存發展的迫切需要。要將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新技術運用于出版內容、產品、用書數據庫的建設,加快發展、移動閱讀、在線教育、知識服務、電子商務等新業態,開展版權多級開發和多元化運營等。這些政策代表的是國家層面的戰略導向,也是行業發展的努力方向。傳統出版作為重要的生產精神產品及促進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角色,應該要打破固有的思維,加快融合發展、轉型升級的步伐。
2科學定位,規劃融合
傳統出版機構其業務板塊一般有多個,如何融合發展?如何轉型升級?筆者認為,首先是要做好科學定位和頂層設計。1)業務板塊定位。傳統出版機構板塊間首先還是要科學定位,在自身的業務板塊中深耕,走內涵發展、特色發展路徑,積累自身板塊的專業優勢、資源優勢、品牌優勢。各業務部門,板塊定位不能模糊,無目標無定位地盲目發展,而應該科學定位,謀求持續發展。板塊間應分工清晰,既有競爭,又有合作,既有分工,又有合力。2)發展程度定位。各板塊之間由于各種原因,其發展程度、發展階段,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各板塊應準確認知自身的發展程度,根據自身發展的階段性特點,制定好相應的融合發展、轉型升級規劃與措施。比如發展得較好的部門,在可控范圍內,充分發掘自身的優勢資源,推動產品、渠道、服務等內部與外部的升級、擴張、裂變,通過IP運營、技術升級等方式,打破業務邊界,延伸服務鏈,產生新的附加值,圍繞本業務板塊構建更新、更廣闊的業務生態體系;而暫時發展得慢一些的、體量小一些的部門,應該在做好業務板塊頂層設計的基礎上,通過技術合作、項目合作、渠道合作等方式,快速推動業務的發展升級??傊?,需要根據各自的發展階段,合理地采用相應的融合發展方式、方法,推動本業務板塊的轉型升級。3)產品線定位。各業務板塊都有一塊業務主陣地。在主陣地上,準備生產什么產品?形成什么樣的產品線?打造什么樣的核心品牌?如何以產品和品牌優勢,做好業務陣地的融合發展、轉型升級?這些是出版機構在做產品、建渠道、做服務等過程中,必須要深入思考的問題。尤其是具有自身特色的板塊要融合發展,要創新裂變,更需要規劃好自己的產品線,建立自己的產品優勢、內容優勢、渠道優勢、服務優勢、平臺優勢,著力打造品牌,走內涵發展、特色發展之路。
3勇于實踐,推動融合
認識和定位最終是為了具體的實踐和探索。融合發展,是出版機構必須要走的轉型升級之路。近10多年來,許多出版機構都在積極謀求出版轉型,一些大社、名社,在資源平臺建設、渠道融合與建設、版權多元運營、出版跨界融合發展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嘗試,有許多好的經驗和模式。比如,中文傳媒收購北京智明星通:2015年中文傳媒花費26.6億收購北京智明星通公司。光是2016年上半年,中文傳媒新媒體新業態收入就達到了25.02億元,占公司總收入比重為41.03%。該公司開發的游戲產品,還獲得了第六屆中華優秀出版物音像電子游戲出版物正獎,雙效顯著。這是較大的融合案例,我們也可以得到類似的啟發,從內部、外部和資本等方面著手去積極尋找融合發展的路徑。1)內部裂變、延伸。在原有產品市場的基礎上,不斷延伸產品鏈,利用渠道優勢、資源優勢,升級產品形態、服務方式;通過與相關方合作開發App、游戲、多媒體內容、慕課資源,打造立體化產品線,謀劃內容的多平臺放送和產品服務的立體覆蓋;打破邊界,延伸服務,整合更多資源,打造品牌,擴大影響力;采用合作裂變的方式,突破原有的業務邊界,向內容生產的上下游、周邊等方向拓展、延伸;等等。這些探索,都是融合發展的有益嘗試。它們一方面考慮在產品內容和形式上融入新技術、新思維、新方法,像打造立體化產品等;另一方面積極搭建技術平臺、內容平臺、營銷平臺、服務平臺,勇于嘗試,積極探索產品、業務的拓展和裂變的模式和方法,聚合資源,快速做大做強。2)外部合作、擴張。融合發展,與外部的合作非常重要。出版社需要鞏固自身優勢和品牌的基礎上,在可控情況下積極開展對外合作,拓展現有業務版圖。傳統出版機構在當前要順應時代的潮流,積極走出去,延伸產業服務,對外合作、擴張,繼續做強主業,做大體量。3)嘗試資本融合。大力推進對外資本融合,優勢互補,快速發展。本著互惠共贏、合作共生的原則,努力探索并購、項目合作、投資等多形式的資本活動,積極發揮資本、內容、平臺的優勢作用。結合出版社業務發展需要,選擇適宜的關聯領域(如數字技術公司、內容創作平臺、營銷渠道等),開展跨產業并購,增強數字業務的綜合能力。適當選擇優質項目,發揮各自優勢,開展圍繞項目的合作,試探新型運作模式,圍繞內容,在形式、運作、營銷、體驗、服務等開展更多的探索。同時發展新的業務增長領域,提高運營的效率,降低業務發展的綜合成本。
參考文獻
[1]馮宏聲.融合是出版業走向未來的關鍵詞——從轉型升級到融合發展[J].出版參考,2015(3):7-9.
[2]郭向暉.傳統出版單位如何推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以人衛社數字出版轉型升級實踐為例[J].科技與出版,2015(5):22-24.
作者:吳子明 單位:江西高校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