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外合作辦學選優評估體系構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全球教育展望雜志》2014年第八期
中外合作辦學取得了迅速的發展,但存在的問題也較為嚴重。直接影響了我國合作辦學的質量及未來發展。具體分析有以下幾點:[2]1.合作層次水平總體上偏低目前,與我方合作的院校大多是一些規模小、名氣不大的院校。盡管,近些年來,我國一些高校也努力與國外名校合作。如上海交大與美國密歇根大學、復旦大學與哈佛大學合作辦學,而且收效甚好。但從總體上來說,中外合作辦學層次不等、辦學質量參差不齊:既有全球排名為第39亞洲排名第1的高層經理培訓課程,也有打著中外合作辦學幌子、名不符實的合作辦學項目。2.學生教育和管理體制存在問題隨著中外合作辦學規模的擴大,中外合作辦學學生隊伍也迅速壯大,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中外合作辦學的學生管理經驗缺乏,特別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經驗缺乏;學生學習壓力大,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難度;中外合作辦學專業的高要求,給學生帶來了極大的挑戰;中外合作辦學學生個性問題日益顯現,成為學生管理的中心工作。然而由于中外合作辦學學生工作現行的組織結構不合理,學生工作成效減弱而產生的種種弊端突顯,比如:黨政分離,組織內部缺乏應有的交流等。3.教學管理和服務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需要在課程、教學管理水平和教師隊伍幾個方面:課程引進方面有兩種傾向:一是全盤引進包括教材的引進,沒有經過本土化的過程,致使培養方案和教學內容不太適宜以我國教育消費者為主的合作辦學教育。二是根本沒有實質性的引進,而是基本上從國內同類同層次院校培養計劃改造而來,違背了合作辦學的初衷,成了典型的“貼牌教育”;教學管理水平方面,主要是隊伍和規范問題,教學管理隊伍較松散、素質不高,規范化的、體現合作辦學特征的教學管理體系還遠遠沒有建立起來;師資隊伍方面的問題則體現得更為突出,多數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沒有穩定的專職教師隊伍,外方教師比例更少,這些管理和服務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4.合作辦學中教育主權問題在中外合作辦學中,教育主權一直是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隨著全球化的進程以及我國入世的成功,給中外合作辦學帶來了新的發展環境,但同時也使教育主權還要面臨著對外保持教育獨立自主的最高權力。盡管是在我國境內辦學,但是發達國家可以借此機會輸出資源,同時攫取我國的教育資金、人才,甚至滲透他們的文化意識、價值。5.對中外合作辦學的監管力度不夠除了個別城市之外,全國范圍內的質量監督和評估機制尚未建立,缺乏一套完整的合作辦學監管體系。在管理尚未跟上的情況下,合作辦學中出現了種種非法辦學、謀求暴利、坑害消費者權益的現象,迫切需要我國快速建立起市場監督機制,把政府行政部門從瑣事中解放出來,著力宏觀調控和協調各種關系。如何對合作辦學的過程進行定期檢查和評估,保證辦學質量的提高,則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監控與評估體系。這是發達國家合作辦學成功的經驗,卻正是中外合作辦學所缺少的。
二、選優評估的意義
通過中外合作辦學,擴大了我國教育對外合作交流渠道,對教育改革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社會關注度、信譽度、品牌度明顯提升,社會影響不斷擴大。而中外合作辦學選優評估是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辦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學校和一批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發展目標的一項具體措施。開展這項工作,具有以下幾方面的重要意義:[3](1)能為政府有關部門宏觀調控中外合作辦學,相對準確地規劃和引導中外合作辦學的布局與結構,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辦學效益。(2)能更好地將競爭機制引入中外合作辦學,樹立標桿,激發中外合作辦學的辦學活力,促進中外合作辦學對自身的辦學狀況進行橫向比較,從中看到自己的優勢,找到差距和不足,從而揚長避短,改進工作,激勵自身的進步和發展。(3)能客觀地反映中外合作辦學的質量水平,有助于社會各界對中外合作辦學的了解和認識,在更大范圍內引起社會各界對中外合作辦學的關注,形成社會對中外合作辦學情況及教育質量的監督氛圍,產生影響公眾的廣告效應,有利于爭取各方面的支持,改善辦學環境和條件,同時也為社會用人單位選擇畢業生以及為學生、家長擇校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4)能切實促進境外優質教育資源(含課程、師資、理念、方法等)引進、借鑒、利用和輻射力度,加強過程管理,提升辦學水平,進一步推進中外合作辦學內涵建設,通過選優評估引導并激勵中方教育機構進一步明確合作辦學的定位與目標,真正實現中方教育質量和辦學能力的提升。增強我國教育的國際競爭力,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輸送各類優秀人才。(5)能進一步督促中外合作辦學者遵守引進優質教育資源的法律規定,促進我國教育機構規范吸收、利用境外優質教育資源。并逐步建立具有較廣泛社會公信力的中外合作辦學質量標準和保障體系,推動形成辦學者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相結合的中外合作辦學管理機制。
三、選優評估的原則
(一)引領性原則充分發揮評估的導向功能,對辦學理念先進、依法規范辦學、社會效益顯著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要給予大力宣傳與表彰,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
(二)發展性原則通過評估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推進中外合作辦學工作的健康發展,以評促管理,以評促建設,以評促發展。提高中外合作辦學水平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實效性原則評估合作力求立足實際,注重實效,堅決摒棄走過場、搞形式、應付工作的做法。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單位不僅是辦學主體,而且是自評主體,通過自我評價、自我改進、主動參與,爭先創優,達到自評、自改、創優、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四)分類指導原則由于目前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涵蓋除義務教育階段以外的學歷、非學歷教育,實際狀況差別很大,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辦學機構(項目)之間的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差距很大,缺少可比性,因此在實際評估過程中擬采用分類指導的原則。
四、選優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
(一)設計原則(1)制定評估指標時采用基礎性指標和特色指標,明確基礎性指標為必須達到的基本要求,而特色指標則關注于機構、項目的優勢和特長。(2)制定的指標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并要突出引領性,充分鼓勵那些真正帶有創意、體現特色的指標。[4](3)制定指標時可以借鑒中外合作辦學認證的一些指標和作法。(4)指標要充分突出國際化的特點,制定評估指標時要定量與定性指標相結合,過程評估性指標和條件評估性指標相結合。
(二)設計思路優秀的中外合作辦學是指能夠依法規范辦學,有效地利用實質性引進的境外優質教育資源,具有顯著的辦學特色和較高的辦學效益,能夠起到示范帶動作用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或項目。因此,在設計選優評估指標時,主要圍繞優質教育資源的引進與利用來展開:(1)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或項目能夠依法、規范辦學;(2)引進的境外資源為優質資源,滿足中方需求;(3)進行了實質性的引進,包括保障條件與引進表現;(4)進行了有效利用,提高了辦學效益;(5)形成辦學特色,能夠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三)指標框架本評估指標[5]的基本框架包括5個一級指標:(1)規范性(辦學活動依法規范)(2)優質性(引進優質教育資源)(3)實質性(切實引進優質教育資源)(4)有效性(有效消化和利用優質教育資源)(5)創新性(形成特色,發揮示范引領作用);15個二級指標,60個三級指標;其中一級指標“(1)規范性”為是否問題,實行一票否決。
(四)使用說明本套指標體系為普適性指標,可以涵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具體使用時,專家可以適當進行調整;本指標體系當中規范性指標為是否問題,實行一票否決;其他四方面指標,即優質性、實質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依據滿足程度進行計分。
作者:汪建華單位:上海市教育評估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