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景觀環境空間中的藝術作品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美術大觀雜志》2015年第一期
藝術作品塑造景觀環境空間,景觀環境空間中的諸要素和功能化需求也影響藝術作品的創作、設計和安置。視點、視距、空間尺度、植物、水體、道路、環境設施等這些空間要素制約著藝術作品的創作以及其在空間作用的發揮。二者協調得好,空間要素就能凸顯藝術作品的獨特作用和魅力,藝術作品也能很好地塑造景觀環境的空間感,相得益彰;二者協調得不好,景觀環境空間中的諸要素則會相互掣肘,相互抵牾,損害各自功能和美感的彰顯。大體來說,影響藝術作品功能的高校景觀環境空間要素有下列幾種狀況。第一,觀者所處的視點、視距影響藝術作品的造型形式及空間布局。通常,在一個有效的景觀環境空間中,設計者都會為藝術作品設置一個最佳的觀賞視點、視距和視面價值,以便受眾能更好地界定空間、利用空間和觀賞景觀,發揮藝術作品在空間中的作用。同時,這些視點、視距和視面又影響著藝術作品的位置、造型、色彩、尺度、材質以及主題的選擇。比如,藝術作品要想引起較遠視距人們的關注,就必須在藝術作品的材質和色彩上加以選擇,或者對藝術作品的尺度進行強化。對某些空間而言,處在最佳視點的觀者的雙眼形成一個會聚角度,這個會聚區域就是藝術作品塑造區。設計者在這個區域中,不僅要考慮藝術作品的造型和布局方式,把握區域內整體景觀布局形式,還要衡量來自主視點的藝術作品的景觀視面價值。因而,在這樣的空間中,其他方向的視面價值和布局方式就不是設計者重點考慮的方面。當然,對一些以圓為基本型的藝術作品而言則無須考慮視面價值問題,也較少受到視距視點的影響。而以三角形為基本型的藝術作品就必須要考慮主視點方向的視面造型,特別是那些趨向二維化的藝術作品就必須重視視點、視距的關系了。第二,空間尺度對藝術作品的影響。空間尺度主要是指景觀空間的分辨度和面積的大小。景觀空間的各相關因素會影響藝術作品的造型形式、尺度、材質等構造元素的選擇,有時甚至決定著特定的藝術作品能否擺放在特定的景觀環境空間中。因此,藝術作品的創作必須結合空間尺度加以綜合考慮。通常,在大尺度空間中,藝術作品創作的自由度較大,表現的形式也多種多樣。而在小尺度空間中,藝術作品受到的限定因素會更多。比如,在以趣味性為主、鼓勵人們參與的小空間中,藝術作品的尺度就應以與人體工程尺度相適宜、凸顯親和力為佳。這樣就可以鼓勵人們進入空間活動,提高空間利用率。因而,小空間中的藝術作品在造型和材質的選擇上就要考慮其安全性,造型太尖銳或多棱角、材質不環保等都會帶來安全性的問題。在高校這樣人流密集、行為活躍的景觀環境空間中,這就顯得尤為重要。第三,植物與水體對藝術作品的影響。在以藝術作品為主導的空間中,植物和水體通常作為藝術作品的背景出現,和藝術作品共同營造著高校的文化與精神氛圍。它們與藝術作品是鮮明的圖底關系,不僅襯托出藝術作品的主視面的景觀效果,還修飾了藝術作品弱視面。因此,植物的色彩、品種、面積大小等必須貼切藝術作品的主題,有時還應考慮植物未來生長尺度對藝術作品的影響。水體則要考慮其面積和造型對藝術作品的影響,要相得益彰。當植物、水體和藝術作品共同營造空間氛圍時,設計者既要考慮喬木、灌木、地被植物間的空間層次和搭配關系,還要考慮水體的大小、造型、位置,以及它們與主景觀藝術作品的構圖關系。植物種植不能雜亂無序,遮擋藝術作品的觀賞視線,破壞其美化的整體景觀效果;水體則不能喧賓奪主。所以,設計者應多角度考察植物水體和藝術作品的空間均衡關系,突出藝術作品的景觀視覺效果。第四,座椅和道路對藝術作品的影響。校園戶外座椅和道路在空間中的位置、朝向,與藝術作品的距離等影響著藝術作品正視面的創作及空間布局。如果一個空間中座椅和道路已經固定,那么藝術作品的正視面、尺度和觀賞的距離也就固定了。同樣,如果一個空間中藝術作品已經固定了,那么座椅和道路朝向、距離也要與之匹配。設計者尤其應重視那些固定的、在主視點視線上的座椅與道路對藝術作品的正視面景觀效果的影響。座椅讓人們輕松安靜地觀景,道路引導人們悠閑流動地觀景。戶外座椅、道路與藝術作品的合理布局才能改善人們戶外逗留的條件,增強高校景觀環境空間的吸引力。
二、高校主要環境景觀空間中的藝術作品
高校中主要的景觀環境空間包括校前區、道路、校園廣場、主要建筑前以及邊緣空間等。空間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對藝術作品的要求也不一樣。
1.校前區空間的藝術作品校前區空間緊鄰主校門,銜接校內外,是城市與校園的空間紐帶,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它不僅是校內外人員流動的集散空間,也是展示高校自我特色、風采風貌、校園歷史文化和進行校園禮儀活動的場所。因此,校前空間的藝術作品不僅要強化其特質,起到地標和交通導向作用,還要展現高校的文化魅力、價值觀念和歷史文化精神。通常在校前區空間中會有一個核心甚至唯一的藝術作品與主校門形成對景。該藝術作品與校前區空間的其他要素形成互動,引發進出校門的人流的共鳴與聯想,既引導校前空間人們的行為,又使校前空間充滿生機與活力。而且,由于校前區空間的藝術作品是高校文化主旨的呈現,對其在造型、材質、尺度、色彩和主題上也就有更高的要求。它要具備高度的公共性,造型富有創意,體量尺度較大,材質考究,具有較高文化藝術價值,彰顯高校個性特色和人文精神,體現地域文化特色等多方面的綜合功能。因此,校前區空間中的藝術作品的題材選擇既要為校園人群熟知和喜愛,又要做工精細,細節刻畫唯美細膩有力度,有明確的圖底關系,唯有這樣才能提升校前空間的價值和魅力。
2.道路空間的藝術作品校園道路是高校景觀環境空間中的骨架,起到聯系校園各景觀環境空間的作用,具有導向性、交通流動性和線性等特點。校園道路以有序而流動的方式展現校園的精神風貌,而且道路空間中豎向的藝術作品常常是校園空間轉換的標志物,是校園空間中的轉動軸。它不僅能強化道路空間的景觀效果,還能增強校園道路的可識別性。由于校園道路空間中的人流量大,其間的藝術作品能更有效地展現校園歷史文化精神和藝術風采,也易成為道路空間的視覺焦點。道路空間中藝術作品的題材和造型受道路影響較小,但其尺度、數量受道路空間的限制。另外,由于道路的線性特點,道路空間中的藝術作品的正視面通常只能面向道路,二維性特征較強。這種二維性對藝術作品的背景要求較高。藝術作品的背景處理是否妥當直接影響著藝術作品呈現的效果,乃至整個校園道路空間的景觀效果。碑石、剪紙雕塑、獨立性浮雕、線性裝置等藝術作品形式常成為該空間的選擇。
3.校園廣場上的藝術作品校園廣場是校園人群進行大型集體活動的場所,是高校景觀環境空間最重要的部分。它的藝術作品形式豐富、主題多樣、個性突出,表達了一個高校的精神旨趣和審美品位。廣場內人群活動自由,藝術作品受到空間的視向視面價值制約較小,在造型形式、空間尺度、色彩要求以及布局安排等方面也就自由得多。校園廣場空間中的藝術作品多以天空為背景,形成明朗、開闊的圖底關系。在以綠化為主的軟質廣場上,設計者較少設置大型主題藝術作品,而是多把藝術作品分散于軟質廣場中局部小空間中,或是布局于綠化植物之中。藝術作品多是趣味雕塑和生活人物雕塑,與周邊植物、水體等空間造景元素形成明確的圖底關系,增加廣場各小空間的趣味性、親切度和可參與性。在以鋪地為主的硬質廣場上,設計者多設置一些大型主題藝術作品,數量少,氣勢宏大,統攝整個空間。這類藝術作品主要呈現的是高校人文歷史精神,廣場名稱也多以該主題藝術作品命名。
4.主體建筑物前空間中的藝術作品校園主要建筑物是指校園內那些空間尺度大、功能較多的綜合性建筑物,如綜合教學樓、圖書館、綜合實驗樓等。這些建筑物的體量大、尺度大、功能多樣,其所覆蓋的空間通常會設置一些專題性的藝術作品。這類藝術作品的尺度、題材應與建筑物的用途相關聯。在圖書館前可設置與圖書館內容密切相關的藝術作品,通常是與學校相關的偉人、文人或捐建者雕像,或一些與校園歷史文化精神相關的浮雕等。在主體教學樓前則多設置文化氣息濃厚的碑石銘文,或者與該建筑物作用相關的雕塑,以啟發和激勵人們求知欲。在綜合實驗樓前應設置一些科學家的雕像,或具有科技意義的藝術作品;在藝術系樓前就會設置藝術家雕像或一些純藝術作品;在計算機樓前則設置與計算機相關的藝術作品;在經濟管理學院樓前設置與經濟相關的藝術作品;等等。這些建筑物前空間的藝術作品主題鮮明,統領整個空間,與建筑物功能相互協調,相互強化,相得益彰。
5.邊緣空間中的藝術作品校園中的邊緣空間主要是指那些易被設計者、大眾忽視和人流較少進入的空間。它們通常位于校園邊緣、死角,或是校內建筑物與建筑物的夾角處,或在大型主體建筑的背后,或是校園內部空間與校園外部空間交接的邊緣地帶,校園人群很少光顧。這些空間雖不占據校園空間的主要位置,但它們對校園整體安全以及整個校園景觀環境品位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藝術作品是改善這類空間景觀效應和安全性的理想選擇。它能活躍邊緣空間的氣氛,豐富空間中的景觀層次,使其充滿活力。一件根據邊緣空間條件而專門創作的藝術作品還會成為該空間的經典景觀,消滅校園景觀環境空間的死角。可見,在邊緣空間中,藝術作品的參與是多么重要。這類空間中的藝術作品選題自由,要有親和力,尺度不能太大,材質經久耐用,不昂貴,色彩須強烈,如此才能使校園人群感知邊緣空間的存在,徜徉其間,從而增強校園邊緣的美感與安全性。
三、結語
校園藝術作品只有與高校景觀環境空間協調設計才能促進高校景觀環境的良性發展,改變我國高校景觀環境空間風格雜亂、缺乏個性、沒有文化韻味的現狀。設計者應根據高校的歷史文化傳統和自我定位,因地制宜,使藝術作品的風格相互協調,凸顯藝術作品地方特色或校園特色。這樣才能體現高校主體精神,營造學術和求知氛圍,發揮藝術作品的審美教育作用,統一而不失多樣化。世界各國名校無不重視自我景觀環境空間的建設與營造,在硬件設施中充分表達其歷史人文精神,做到軟文化與硬設施完美結合。我國的高校要進入世界名校的行列,校園景觀環境的建設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只有富有魅力、具備文化精神的高校環境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營造出強大的文化認同感。
作者:陳永馨單位:西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