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強化高職農機專業建設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當今,我國高職院校設有農機專業的很少,且各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也存在著許多差別,可供借鑒的經驗不多,所以要辦好農機專業還需要解決很多問題,其重點在于農機教師、學生與職業農民三方面,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從農機培訓、專業強化和學生教學三個方面來強化農機專業建設的建議。
關鍵詞:農機培訓;強化專業;學生教學
根據最近一次人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的農村人口占了全世界農村人口的一半左右。而現在能掌握并運用農業機械化技能的農民不多,大多數農民依然采用傳統的務農方法,花費的人力物力很大,所取得的成果卻不那么理想,所以高職院校建設好農機專業便顯得更為重要。
1農機培訓的要點
1.1保證高質量的農機培訓農機培訓一般在高職院校進行,為了有效保證學生學習到真正有用、實用的農機知識,學校應該儲備一批良好的師資力量,以傳授實用的專業農機知識[1]。這樣,學校就優先培養出了一批掌握新技能并能熟練運用的農機人才,再由這些人繼續向周圍的農民傳播新知識、新技能。學校應致力于培養實用型的農機人才,因為其培訓結果質量的高低,對中國農業的發展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所以高職院校在農機教學階段,一定要先對教師進行系統專業的培訓,這樣才能保證農機知識與理念傳承的質量。
1.2明確培訓對象農機培訓主要面對三個對象,包括農機教師、學生以及職業農民,所以農機培訓流程主要有三個重要環節,如圖1所示。要保證農機知識的有效傳承,并真正實現其實用性,首先要分析的便是這三個對象之間的學習關系。弄清了它們之間的關系,才能進一步明確教育目標與方向,實現農機培訓的有效性。
2學生教學與專業強化
2.1農民與學生共同學習目前,對職業農民的農機培訓,一般也是在一些高職院校進行的,而學校同時也在進行著對學生的農機教學,可以抓住這個機會,換一種更為有效的培訓方式,那就是讓農民與學生一同進行培訓學習。以這種方式進行教學與培訓,農民可以與學生交流更多的實踐經驗,而學生也可以教給農民更多的專業理論知識,兩者相輔相成,既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學生缺乏實戰經驗的問題,也更好的彌補了農民專業知識和一些新理念匱乏的遺憾。在“一問一答”或是“一問多答”的模式下,讓學生與農民更加自由與高效的了解到更多他們想要知道的問題答案,也將引發他們更多的思考,有助于他們共同提高。
2.2教師進行更加專業的集中培訓農機教學不像很多其它專業課程,其實踐性比較強,所以它不僅對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有一定要求,還對教師實踐知識的掌握有著嚴格要求。試問,如果教師都不了解在農機實踐過程所能遇到的真實情況,那么如何教學生去真正使用這些新技術、新技能。所以,農機專業知識的強化有賴于學校對教師進行集中的專業培訓,要求教師一改以往只負責在旁“搖旗吶喊”與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強行灌輸的教學方式,而是與學生一起加入到實踐隊伍中,與學生一起感受農機實踐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并結合專業知識,聯合實際,為學生做出更完善、更實用的解釋。對此就要求學校對教師進行更加嚴格的考核,但同時也應獎懲分明,對表現好的老師給予表彰,對表現不好的教師則應再一次進行專業培訓,保證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實踐與進步,養成良好學風[2]。
2.3定期進行三方學習與工作經驗的交流通過對學生、教師與農民培訓方法的講述,不難看出這三者之間有著密切聯系,在對他們進行培訓的過程中,可以有機的將他們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效學習農機的大課堂[3-4]。而這個大課堂的建設形式,可以開設講座、交流會等,給農民、教師和學生創造一個共同學習交流的環境,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激發他們的學習自主性與積極性。
3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機專業可借鑒的辦學經驗還比較匱乏,所以學校要辦好該專業的培訓,需要把握住一切對該專業建設有利的因素,建設好農機專業知識學習與實踐培訓的體制,并不斷完善。學校要始終將培養農機實用人才作為教學宗旨與目標,要把學生、教師與職業農民有機的聯系在一起,建設一個更加高效、有益的學習與實踐環境,以保證中國農業事業的穩定建設與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宋剛,馮學敏,董軍.強化高職農機專業建設的幾點思考[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4(5):31-32.
[2]蔣國生.高職院校加強農業機械化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的可行性研究[J].時代農機,2013(11):231-232.
[3]陳強.高職院校汽車專業實訓教學探討[J].南方農機,2017,48(9):124-125.
[4]鄒新斌.基于汽車制造業的高職模具專業系統化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南方農機,2015,46(4):84-87.
作者:陶德清 單位: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