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中英語高效課堂構建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針對學情,采取有效措施
新時期的課堂教學,強調的是以生為本的素質教育。也就是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要圍繞著學生的實際開展,這樣才能夠較為高效地解決問題。所以必須要針對學情,采取有效措施。
(一)提前摸底,有的放矢教師教學的過程應該是包括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部分,教師的教必須要結合學生的“學”的實際,否則就會產生教與學兩張皮的問題。據此在中職學校信息技術教學中,尤其是在學生入學的起始階段,教師要做好調研學生的工作,可以通過和學生的座談或者教師設計的針對性的問卷調查來了解學情,鼓勵學生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或者建議,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的教學預設才能夠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需求,力爭使學生在初始階段就能夠感興趣、跟得上。
(二)采取分層教學和分組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針對學生在初始階段的差異,在初始階段教師為了保證學生都能夠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學有所得,教師可以采取分層次教學。即要結合學生的水平層次把大致相同層次的學生分成一組,中間層次的一組,成績相對較差的在組成一組,然后根據各組的水平來制定學習的內容和學習的進度,再針對性地安排課堂練習,這樣就能夠因材施教,保證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上有收獲、有進步。同時,結合教學進度的變化,為縮小學生成績上的差異,教師可以把分組教學模式引入信息技術課堂,結合學生的層次差異來分成小組,通過布置共同的學習任務使小組成員之間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各司其職、相互幫助,最終共同來完成學習任務。這樣的過程不僅僅能夠使學生都能夠參與其中,而且能夠使學生之間的相互影響形成良好的學習競爭氛圍,最終推動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
二、加強觀念上的引導
思想是個人行為的先導。學生學習行為很大程度上受他的思想認知的影響。就信息技術學科來說,學生出現兩極分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部分學生認為信息技術學科是公共學科對于他們專業學習和未來成長意義不大。因此,思想上的引導是必需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據此,信息技術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向學生闡明信息技術學科對他們未來學習和成長的重要性,尤其是要結合當今信息時代的發展需求告訴學生掌握這門技能的重要性,慢慢的學生可能就會在觀念產生變化,上課學習、聽課的狀態也會出現進步。
三、進行學習、思維方法上的引導
中職學校的很多學生在初中學習階段就沒有打下很好的基礎,這一方面與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關系,但更多的是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有密切的聯系。換句話說,有些學生就是到了中職學校他們還是不會學,這種不會學的狀況必然會影響到他們學習、聽課的狀態,所以針對性的學習、思維方法的引導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教師要結合不同的知識,給學生講學習方法,闡明分析問題的角度。同時,更多地要加強學生個體的輔導,尤其是那些學困生的問題更要關注到位,并且要保證及時地追蹤調研,力爭這類學生能夠跟得上教師的教學進度。
四、開展趣味性教學,提升興趣
興趣是促進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信息技術教學更要利用興趣來促進學生的進步。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知識有一定的儲備且比較感興趣。教師要善于利用計算機技術,模擬或創設某種情境,引起學生的注意,產生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行自主的學習的教學方式。職學生的特點心理特征包括:文化基礎較薄弱、自卑心理、對學習失去信心、學習積極性相對較差。這種情況下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應該利用各種生動有趣、形象直觀、形式新穎、色彩鮮艷的東西所吸引,這樣無形中就成為他們學習的一種興趣和動力,興趣越高,則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效果也越好。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索活動方式。這就表明,只要有適當的外部條件,學生將會形成強烈的內在驅動力。作為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又有著廣泛的實用性的中等職業學校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更應采用符合學生心理特征的趣味性教學內容,通過對趣味性的教學內容的學習,將會讓學生體會到學習信息技術的樂趣,從而形成對學習內在驅動。
總之,解決學生兩極分化問題,促進學生的整體提升是中職學校教學工作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教師要結合學科特點從細節著手,采取針對性的合理的措施,兩級分化問題慢慢地就會解決。
作者:黃覺紅 單位:福建省南安職業中專學校